關于關愛留守兒童的演講稿(精選10篇)
演講稿要求內容充實,條理清楚,重點突出。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演講稿,你寫演講稿時總是沒有新意?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關愛留守兒童的演講稿(精選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愛留守兒童的演講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初冬乍冷,寒氣逼人,然而我們去沐浴在春天般的溫暖之中,今天我們在此舉辦“大手牽小手”,關愛留守兒童活動,讓這個寒冷的冬天充滿著暖暖的愛流。在此我代表新建中學全體師生向始終關心、關愛兒童成長的各級領導表示衷心的感謝,向留守兒童以及全體學生致以親切的安慰!
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留守兒童同樣也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每次我想到有那么一群兒童,缺少勞力父母的關愛,卻仍然能努力刻苦的讀書,向著自己的理想前行,我就深深的被他們所震撼,總想著為他們能做些什么。新建中學20XX年起就開始關愛留守兒童活動,至今已5年有余了,這已經5年了,我們親眼見證一批又一批的留守兒童在社會各界的關愛下健康的成長,讓我深感欣慰。
關愛留守兒童,不是一時之計,是一項長期的事業,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我們作為學校承擔著教書育人的使命,我們會一如既往的為留守兒童事業貢獻我們的力量。同時,我也希望我們的留守兒童要理解我們遠在他鄉為我們更好生活而辛苦勞作的父母,正是有他們,我們才有了生活基礎,要學會感恩、始終關心、關注、關愛我們的健康成長的社會。正是有了他們,我們才能夠在學校健康成長!我們能夠回報他們的就是好好學習,長大之后做一個負責任的人,做一個有用的人,不辜負他們的期望。
梁啟超先生《少年中國說》說道: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干將發铏,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華少年,與國無疆!
一個國家的悲哀不是因為疆土的貧窮,一個民族的悲哀也不是因為財富的多少;最大的悲哀,是那些渴望愛的眼睛不能從他們的前輩那里吸取精神營養,而讓生命失去了光彩。讓我們共同承擔起關愛留守兒童得社會責任,為留守兒童撐起自由而和諧的一片天。 謝謝!
關愛留守兒童的演講稿2
各位領導、愛心人士、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接班人,關心少年兒童,就是關心祖國。
對少年兒童負責,就是對黨和國家的未來負責。在城市化進程中,父母為了外出打工,農村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
他們的父母為促進我國的城市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沒有父母的陪伴,沒有父母的照顧,缺失了父母的關愛,也更需要我們的政府、企業和各行各業的人們給他們帶來幫助和溫暖。
關愛留守兒童,不是一時之計,而是一項長期的事業,需要政府和社區的共同努力。我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凝聚社會各方力量,關愛留守兒童。
在生活、精神、學習上給予他們關愛和幫助,讓他們在“社會家庭”的幫助下成為社會的棟梁。同時,我希望這次活動能夠激勵更多的有識之士加入到關愛留守兒童和貧困學生的隊伍中來,為社會文明與和諧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這里,我也希望同學們能夠努力學習,把對黨和政府的關心,對社會各界的關心,轉化為學習的動力。
以樂觀的精神迎接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挑戰,用學習充實自己,用知識成就人生,用行動回報社會。
同學們,你們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你們肩負著振興中國的重任。希望你們克服各種困難,陶冶情操,樹立遠大理想,做一個自尊、自信、自立的人。
在學校努力學習,完成所有的家庭作業,為個人成長打下基礎,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在家孝敬長輩,加強鍛煉,盡可能多做家務,做一個不讓父母擔心的好孩子。
今天,我們為你準備了一點愛心物資,送給你們,這些物資凝聚了黨和政府以及各界人士的關心和鼓勵。
雖然你的父母遠離家鄉,但你有祖父母的愛,老師的關心,成千上萬的愛心人士和志愿者與你在一起,你的成長并不孤單。
在這里,我要向為本次活動做出巨大貢獻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眾人拾柴火焰高。相信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留守兒童關愛活動必將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更多的留守兒童和困難家庭的孩子將在愛心助學的行動中完成學業,健康成長,走向社會。
謝謝大家!
關愛留守兒童的演講稿3
xxx:
如今留守兒童的問題已經成了一個大問題,父母生下孩子卻沒有好好的撫養孩子,而是進城打工,留下孩子在家,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關懷,也沒有好的教育環境。令孩子身心都沒有得到好的發展。而留守兒童也帶來很多的問題。
億萬農民工進城,是廣大農民逐步富裕的必然歷程。但這個歷程不等于不需要付出代價,代價之一就是上千萬留守兒童失去了親情的呵護。父母外出打工,目的自然是為了改善家庭的生活,也為子女爭取更好的前途。然而有得必有失,子女失去的卻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親情。他們在成長的關鍵時刻得不到親人的關愛,他們的苦惱和歡樂無處訴說,他們的權益缺少保護,他們在跨越人生征途的各種關隘時需要有人來引導和支持,他們的.學業需要有人督促檢查。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有些孩子變得孤僻、任性,有的學習成績下降,有的容易受到壞習氣和不良同伴的影響,有的甚至產生了更為嚴重的問題。這些,都不是物質生活的改善所能彌補的。構建和諧社會,需要針對不同人群存在的問題,扎實地采取措施有針對性地去解決。關愛留守兒童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須知,這是一個很大的群體,在他們身上寄托著千萬家庭的希望。
所幸,近年來留守兒童的問題已經開始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許多地區、部門已開始努力,有的成效初現。11月27日,省教育廳要求各地學校應加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關心的教育網絡,引導他們走過人生關鍵時期;要加強對家長、監護人的教育和指導,建立“留守兒童”與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交流與溝通的“綠色通道”,有條件的學校可開設親情專用電話或電子信箱,讓學生家長與孩子定期保持聯系;通過定期舉行文體、科技和社會實踐活動,讓“留守兒童”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
采取這些措施,有的并不需要多少資金投入,重要的是有一顆關愛孩子的心。有了這樣一顆心,可以做的好事還有許多。如借家長還鄉之機舉辦家長學校,進行家訪;為留守兒童的監護人主要是爺爺奶奶舉辦家長學校,傳授正確的家教理念和方法。指導孩子學會通過電話和父母交流;舉辦留守兒童的作文比賽或演講比賽,讓他們寫一寫、講一講自己的父母。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把工作做到家了,我們的社會、家庭一定會更和諧。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了外出工作,相應也就有了一批與父母長期分離的“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外出務工,父母之愛對這些孩子來說是近在眼前卻又遠在天邊,他們只能每天在路口守望,每天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呼喚爸爸媽媽。當他們步入中學的大門時,學校為他們準備的結對幫扶制度讓每一個留守兒童都有了自己的“代理家長”。
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往往更加敏感,下雨天看到別人有父母接送他們會傷感;家長會看到自己家長的`缺席他們會難過;甚至于和同學發生爭執時他們也會為自已遠離父母而備感委屈。作為一名“代理家長”,我要做的就是用愛心用耐心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呵護。讓他們在學校這個美好的地方健康快樂地成長。
生活上,我對孩子進行無微不致關懷。對于住校的孩子,經常到寢室里去察看情況,氣溫變化時,提醒他們增減衣物,蓋好被子;當他們身體不適時,趕緊帶他們去看病。不住校的孩子,定期進行家訪,與他的監護人進行溝通,及時了解各方面的情況,以更好地幫助孩子,教育孩子。
學習上,我更加注重對他們的指導。當他們取得進步時,我第一個祝賀他們,增強他們對學習的自信心;當他們學習退步時,立即指出來,并和他們一起分析原因,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同時請任課教師也特別關注他們的變化,督促他們向更高的目標進軍。
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內心原本就豐富而多變,加上父母不在身邊,他們敏感而脆弱的內心世界更需要我們的呵護。有個孩子向我傾訴,老師,我最不喜歡放假,別人都是一家人熱熱鬧鬧,我卻是一個人在家里,冷冷清清地沒有意思。另一個寄居在外婆家的孩子無不憂慮地問我,舅媽經常為我的事和外婆吵,我該怎么辦?痛惜這些孩子小小年紀就有了沉重的思想負擔,我多想撫去他們臉上的愁容。于是,我利用一切空閑時間和他們聊天。每天傍晚放學時我都會留在教室里,和他們一起做值日,隨意地閑聊一天的感受。開心的事一起分享,有不高興的事情就勸慰他們。一些不好當面說的話我們還用寫信的方式來進行溝通。
真心換真情,我和孩子們成了最親密的朋友,他們有什么心里話都愿意和我這個“代理家長”說。而我也欣喜地發現,他們與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不再悲觀,漸漸理解父母的難處;不再自卑,慢慢融入整個班集體中。臉上也不再有超越年齡的深思,取而代之的是青春的笑容和朝氣。
親愛的孩子,雖然你遠離了父母,可是在中學里,你并不孤獨。雖然我只是你的代理家長,可是在內心中,我已把你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對待!身處美麗的校園,愿你幸福的笑容像花兒一樣綻放!
關愛留守兒童的演講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
大家好,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華麗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時候,我會想到它;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驚嚇的時候,我才不會害怕。”家,是心靈的歸宿,是避風的港灣,一首《我想有個家》唱出了所有人對家的渴望,更唱出了我們身邊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學生對家的企盼。
近幾年來,隨著農村進城務工人數增多,父母離鄉進城打工經商而子女留守在農村的人數也不斷增多。
調查顯示:我國有1.2億農民常年在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近2000萬留守兒童,其中14歲及以下占86.5%。
他們有的由祖輩——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有的由親朋好友,叔嬸、姑舅監護,有的甚至自我監護。
面對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應如何來教育關愛他們呢?關注留守學生,已經成為教育界甚至是全國最流行、最關注的一個話題。
讓我們先來看一則消息吧:2007年2月20日,12名從四川、河南、甘肅來到烏魯木齊的農村留守兒童和他們的爸爸媽媽一起,節前在烏魯木齊市一家酒店吃了一頓久違的團圓飯。
這頓飯也許和多年前的那頓團圓飯沒有多大的區別,只是孩子們長高了,在餐桌前顯出幾分羞澀;只是母親偶爾別過臉,揩拭溢出的淚水;只是父親不時地看看孩子,忘了享用一桌的美味佳肴。
對很多人來說,這只是一頓普通的團圓飯,然而他們享用起來卻是如此百般滋味。
四川簡陽的賓勇,5歲的時候,父母離開他來到烏魯木齊,8年之后,他見到了自己的爸爸媽媽。
“心情像回家一樣。”他說。
當他得知自己能夠來新疆和父母團聚的時候,心里既激動又害怕。
8年未見父母,賓勇已經忘記了他們的樣子。
當多年來慰藉孤獨的想像要被現實證實時,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我想有個家。”每次看到別的同學和爸爸媽媽走在一起的時候,河南駐馬店的王博就這樣在心里喊著。
“雖然爸爸媽媽給我寄錢、寄衣服,也經常打電話,但是總覺得自己是沒人要的娃。” “從前天見面到現在,他都不怎么主動和我們說話。”甘肅秦安留守學生盛曉亮的母親眼角濕濕地說。
事隔4年的見面就像強扭的瓜一樣,一邊是父母親子心切伸出的雙臂,一邊是孩子面對突如其來的親情陌生而惶恐的眼睛。
家是什么?孩子們的理解不盡相同,卻表達了同一個意思:家不是房子,也不是戶口本,而是有爸爸和媽媽的地方。
聽完這則消息,也許我們的心中有了如何關愛留守學生的方向,那就是給他們愛,讓他們深切地感受到老師如同父母般的愛。
有一種關懷,它常使我們淚流滿面;有一種力量,它能讓我們精神抖擻;這種關懷,從你我的眼里輕輕釋放;這力量,在你我的指尖悄悄流動。
那就是——愛心。
關愛留守兒童的演講稿5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在我們如今的生活當中,我們坐在寬敞的教室中學習,每天的生活有爸爸媽媽的陪伴,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在一些地區還有這樣一群孩子的存在,他們就是留守兒童,所以這也正是我今天的演講題目《讓我們共同關愛留守兒童》。
我們要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是降臨在人間的天使,只不過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促使我們的生活環境有所不同,但是一份溫暖的愛應該在每一個孩子之間傳遞。每一位留守兒童的成長都牽動著無數人的心,留守兒童的父母大多出門在外務工,希望通過自己的雙手能夠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但出于種種的考慮,他們沒有辦法將自己的孩子帶在身邊,無奈之下就只能留在老家,雖然孩子們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陪伴,但是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終究還是缺少了爸爸媽媽在左右,而這往往就會造成他們的性格孤僻,不愛與人溝通。每次想到這里,我的內心就不由得疼痛,每每在新聞中看見他們清澈的雙眼,我都想做點什么,盡管自己的力量有限,但還是希望能夠為他們帶去一絲溫暖。
我們都是生活在充滿愛的生活中,所以大家就應該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關注留守兒童,讓他們的人生中充滿一絲光亮,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獻出一點愛心,我相信最終匯成的力量就是無窮大的,或許大家會問,那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么呢?其實這很簡單,我們可以為他們寫一份溫暖的信、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他們送去一份禮物,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親身走進他們的生活,和他們談談話、做做游戲,每一件看起來很平常的事情,都會為他們帶來無盡的溫暖,讓他們感受到,在這個世界上是有一群人在關心著他們,和他們一起成長。成長之路或許有些艱難險阻,但是我們的關愛卻不曾有過缺席,愿我們的一份愛心,讓他們看到前方的光,喚起他們對生活的希望。
關愛留守兒童也是在弘揚良好的精神,我們的生活因為充滿愛才會變得越來越好,也正是因為有愛的存在,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系,留守兒童的未來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關注,讓他們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和充滿希望的未來,讓我們用愛點亮一盞燈,為他們的成長保駕護航,讓愛留存,心系每一位留守兒童,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關愛留守兒童的演講稿6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我演講的題目是《播灑一片愛心,關愛留守兒童》。
在我們的身邊,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的父母遠離家鄉,用勤勞和智慧,正在為祖國的經濟發展做貢獻。而此時的他們正是需要得到父母的呵護、享受家庭的溫馨、獲得長輩的教導的時候,但他們,卻被迫遠離親人,體驗著親情的缺位,忍受著孤獨的煎熬。這個特殊的群體,就是我們常說的——“留守兒童”。說起“留守兒童”,它普遍處于“三缺”狀態:生活上缺人照顧,行為上缺人引導,學業上缺人幫助。這些可憐的孩子們,他們的父母為了節儉,一年只能回家一、兩次,平日里,他們在夢中想念著遠方的親人,一提起父母就眼淚汪汪,有些人形成了孤僻、內向、脆弱、自卑、不合群的性格。有的在家里沒人監管,作業不會了沒人教,玩耍忘記寫作業時沒人提醒,個別留守小伙伴還逃學、抽煙、沉溺網吧,并且傷亡事故大多發生在他們身上。在我的身邊,就有一個典型案例。有一個叫李斌的小朋友,他剛滿一歲的時候,父母就雙雙去了廣東打工,將他交給了年邁的爺爺奶奶看管。在他讀幼兒園中班的一天下午,大家都放學回家了,只有李斌的爺爺奶奶因為有事耽擱了,沒能及時去接他。可是,就在爺爺奶奶正要趕去接人時,噩耗卻傳來了,李斌小朋友被飛馳而來的貨車撞死了。爺爺、奶奶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兒子、兒媳,剛痛失孫子的他們,都紛紛喝農藥自殺了。
血淋淋的事實告誡我們:留守意味著放逐;留守意味著不安全;留守意味著莫大的不幸!可是留守不是他們的錯,他們需要理解,需要堅強,需要尊重,更需要愛!
花朵的成長離不開甘甜的雨露和溫暖的陽光,留守在我們周圍的小朋友更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幫助。我們呼吁有條件的老師們,請敞開溫暖的胸懷,伸出熱情的雙手,像擁抱親骨肉一樣擁抱“留守兒童”,讓我們成為他們的代理爸爸、愛心媽媽,定期為他們洗一次頭、加一次餐、整理一次家務、講一個故事、補一次功課,促膝交談,噓寒問暖,叮嚀囑咐,用無私的關愛撫平他們心靈的創傷,用深入淺出的道理解除他們心中的困惑,用語重心長的教誨樹立起他們人生的航標,成為他們生活的知情人、學習的引路人、品德的教育人、成長的保護人,讓這些遠離父母的孩子處處感受到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同時,我們也要倡導其他同齡的孩子們積極行動起來,在校內、班內成立互助互愛小組,有條件的可以將留守小伙伴帶回自己家中,共同學習,共同游戲,共同分享自己父母的關愛。在節日或他們的生日,讓父母做些可口的飯菜,把自己看過的書和心愛的玩具跟留守小伙伴一起分享,使這些遠離父母的小伙伴感受到濃濃的親情,讓所有的留守小伙伴不再孤獨。
各位同仁,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關愛留守兒童是我們大家的責任,為了他們能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和美好的明天,請伸出您溫暖的雙手,讓健康、快樂圍繞在每個留守兒童的身邊,為構建我們和諧的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關愛留守兒童的演講稿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讓愛永駐人間!
“打工族,留守兒童”,這些名詞在如今社會中,以不以為然了。在高樓聳立,車水馬龍的繁華都市里,打工人的身影無處不在,在窮鄉僻壤經濟欠發達的農村,老人們正辛苦的守護著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們——留守兒童。這些兒童的父母遠在他鄉,用勤勞和智慧為家鄉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可自己呢?卻是那樣孤苦無依。
或許有一天夜里你的爸爸媽媽出去了,只有你一個人在家,你會感到孤獨和恐懼嗎?然而那些兒童卻用他們堅強無比的童心,應對著那漫長的孤獨和恐懼。他們天天期盼著春節的來臨,期盼父母給他們的愛,他們中有的一年只與自己的父母見兩三面,而有的一年中連一面都見不上,他們缺少父母親的關懷,缺少愛心之雨的澆灌,他們渴望有一個幸富美滿的家,渴望爸爸媽媽的愛,渴望坐在寬敞,明亮,溫暖的教室里讀書學習,讓我們奉獻出自己的一份愛,與他們手拉手,用我們心中的愛去溫暖這些留守兒童。讓愛向陽光溫暖他們潮濕的心靈,讓愛向春雨滋潤他們幼小的心靈,讓愛向一盞明燈照亮他們的心靈,讓他們的心中充滿愛,充滿熱情,充滿陽光,充滿雨露。
關愛他們吧!面對那些留守兒童,難道我們還能無動于衷嗎?難道我們不應該為他們做些什么嗎?原全社會都來關注,關愛他們,幫助他們走出孤獨,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大家手拉手,讓我們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彌補父母未能給他們的愛,讓我們共同攜手為他們編織一個色彩斑斕的夢!
給“留守兒童”支撐起一片希望的藍天。
關愛留守兒童的演講稿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我演講的題目是《讓我們播灑一片愛心,撐起一片留守兒童成長的藍天》。
在我們的身邊,有這樣一群伙伴,他們的父母遠離家鄉,用勤勞和智慧,為祖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此時的他們和我們一樣需要得到父母的呵護,需要享受到家庭的溫暖,需要獲得長輩的教誨,卻過早地體驗著親情的缺失,忍受著孤獨的煎熬,困惑著成長的迷茫,他們這個特殊的群體,就是我們常說的`——“留守兒童”。
據一項調查數據表明,目前我們國家有1.2億農民常年在城市務工經商,他們在家鄉留下了近2000萬留守兒童。我們隴西縣每年都有10萬人出外務工,全縣的“留守兒童”多達2萬。這些遠離父母的小伙伴們大多生活在條件艱苦的農村,家里沒有電話,爸爸媽媽為了省下一分錢,一年只能回家一兩次,平日中,他們在夢里想念著遠方的親人,一提起父母就眼淚汪汪,形成了孤僻、內向、脆弱、自卑、不合群的性格。有的爺爺奶奶忙,在家里沒人監管他們,作業不會了沒有人教,玩耍忘記寫作業時沒有人提醒,個別留守小伙伴還逃學、抽煙、沉溺網吧。
花朵的成長離不開甘甜的雨露和溫暖的陽光,留守在我們周圍的小伙伴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幫忙。我們呼吁有條件的大人們敞開溫暖的胸懷,伸出熱情的雙手,像擁抱親骨肉一樣擁抱“留守兒童”,結對一個或幾個留守小伙伴,成為代理爸爸、愛心媽媽,定期為結對小伙伴洗一次頭、加一次餐、整理一次家務、講一個故事、補一次功課,交心談心,噓寒問暖,叮嚀囑咐,教管結合,寬嚴相濟,用無私的關愛撫平他們心靈創傷,深入淺出的道理解除他們心中困惑,語重心長的教誨樹立起他們人生航標,成為他們生活的知情人、學習的引路人、品德的教育人、成長的保護人,讓所有遠離父母的小伙伴心有人愛、身有人管、難有人幫。
我們小伙伴們也要積極行動起來,在校內班內成立互助互愛小組,有條件的可以將留守小伙伴帶回自己家中,共同學習,共同游戲,共同分享自己父母的關愛。在節日中或他們的生日時,讓父母做些可口的飯菜,使這些遠離父母的小伙伴感受到濃濃的親情。在建立“手拉手”的城鄉學校中,一個城里孩子交一個農村朋友,把自己看過的書和心愛的玩具送給農村留守小伙伴,經常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讓所有的留守小伙伴不再孤獨。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同樣的天空,同樣的陽光,同樣的色彩,同樣的精彩,只要我們播灑出一片愛心,就會撐起一片留守兒童成長的藍天。
關愛留守兒童的演講稿9
尊敬的領導,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叫xx,今年xx歲,是xxxxxx的一名學生。能有機會作為一名留守兒童的代表,在今天的活動上發言,我很激動,是政府的高度重視讓我們享受著幸福的生活,是社會和各部門的共同關心,讓我們沐浴著溫暖的陽光,是學校和老師的教導,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幸福健康地成長。
“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每當聽到這首歌,我心如刀絞,酸痛不已,我何嘗不是一個無人問津的“小草”?在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遠離家鄉,到外地謀生糊口,只能靠年邁體弱的爺爺照料起居生活。父母的印象在我的眼里已經非常模糊,更別說母愛了,每當看到同學在媽媽懷抱里撒嬌時,我的淚水就不住地往心里流,覺得自己就像無助的小草,媽媽,媽媽,你在哪里?漸漸的,我性格也變得叛逆了,學會了撒謊,每天向爺爺要錢買零食,上課不聽課,課下不交作業,有時還跑去上網……因為我覺得父母都不喜歡我,沒有人會疼愛我,其實在我自卑的心里,我多么期望和其他孩子一樣在父母的呵護下快樂成長啊!
但從我踏進xx小學那天起,我的心里頓時溫暖了許多。老師經常與我心靈對話,問寒問暖,關注著我的每一步成長,特別是我的班主任xx老師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我永不忘懷;每學期我們學校開展“關注留守兒童”的真情活動,建立了留守兒童活動室,開通了親情對話,還開展各項課外興趣小組活動,有書法、美術等比賽,我也踴躍參加了書法比賽,還得了一等獎呢;當地鄉政府領導每年在“六一兒童節”這一天來觀看我們小演員的演出,并給我們送來慰問品和扶助金,給了我們學習和生活的幫助,我們受到極大的鼓勵。當我們手捧著你們送來的物品,我們這些“留守娃”沐浴在愛的陽光里,感受著如同親人般的溫暖,家庭般的溫馨。我清楚地記得去年xxx月xx日,大型兒童劇《永不凋謝的花朵》來我鄉慰問演出,精彩、真實、感人的劇情深深地感染了我們,我也偷偷地流淚了。劇中的劉大龍不就是我嗎?我不就是劉大龍嗎?我不也沒有吃到媽媽親手為我煮的雞蛋?我回過神來一想,我雖然沒有吃到媽媽為我煮的雞蛋,但我身邊有同學的愛,老師的愛,領導的愛,社會的愛……是你們在我們幼小的心靈上開了一扇春暖花開的“窗”,像春天的陽光溫暖了我們的心田,這些愛讓我懂得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雖不是親情而勝似親情的愛,使我們一點都不孤單,從此我變開朗了,活潑了。
小草,因為陽光的照射呈現出勃勃生機;鮮花,因為水份的滋養顯得更加美麗;大樹,因為土壤的供給傲然挺立……我們留守兒童,因為領導的關懷和社會的關愛而健康成長。在你們的關愛下,我們現在已經變得快樂、幸福、自信、自強。此刻站在臺上,內心充滿的是感激。在這里,我發自內心地向我的老師,各位領導,向各位關心我們的叔叔阿姨們說聲:“謝謝!”感謝你們對我們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群體的關愛,感謝老師的鼓勵和關懷,感謝xx小學為我們留守兒童獲得更多的關愛搭建了平臺,讓更多的愛心人士來關注我們的成長,關注我們美好的未來,感謝那些給予我們幫助和支持的愛心人士。我們會心存感恩,勵志成長。我們會用自己優異的學習成績來回報你們!長大后,我們一定也會和你們一樣,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去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讓愛心傳承下去。
現在每次和父母通話時,我們都自信地說:“親愛的爸爸媽媽,我們在學校生活得很好,這里有老師的關心,有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愛,我們會努力學習,爭取在各方面取得進步。”
有一種愛叫做感動,我們會帶著這份感動更加堅定地往前走,用實際行動去回報這份愛!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關愛留守兒童的演講稿10
尊敬的領導,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我叫陳曉琳,今年10歲,是四年級三班的一名學生。首先祝大家生日快樂!作為一名留守兒童,能在今天的活動上發言,我很激動。是學校領導高度重視讓我們享受著幸福的生活,是社會和各部門的共同關心,讓我們沐浴著溫暖的陽光,是學校老師的諄諄教誨,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幸福健康成長。
在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遠離家鄉,到遙遠的廣東謀生糊口,只能靠年邁體弱的爺爺奶奶照料起居生活。很多時候,我只能從電話中或者從偶爾寄來的匯款單中,才能感覺父母的存在。
從我踏進竹園一小的那一天起,尊敬的領導、親愛的老師、同學們給了我許許多多的幫助和關心,讓我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不是親情勝似親情的愛。老師經常與我心靈對話,關注著我的每一步成長。其實,我們留守兒童最渴盼的是一份關愛和溫暖,是你們在我們小小的心靈上開了一扇春暖花開的“窗”,像一道來自遠方的陽光溫暖了我們的心田,讓我們明白:天涯海角、無時無刻,都有那么多熱心的人在關注著我們,我們一點都不孤單。手捧著您們送來的物品,我們這些“留守娃”沐浴在愛的陽光里,感受著如同親人般的溫暖,家庭般的溫馨。
此刻站在臺上,內心充滿的是感激。在這里,我發自內心地向各位領導說聲:“謝謝!”感謝你們對我們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群體的鼓勵和關懷。我們會用自己優異的學習成績來回報您們!長大后,我們一定也會和你們一樣,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去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讓愛心傳承下去。
我們也想對在遠方工作的爸爸媽媽說:“親愛的爸爸媽媽,我們在學校生活得很好,這里有老師的關心,有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愛,我們會努力學習,爭取在各方面取得全面的進步。”
最后,就請允許我代表所有的留守兒童向關心、幫助我們的領導、老師深深地鞠一躬,再次向你們道一聲:“謝謝”。
謝謝大家!
【關于關愛留守兒童的演講稿(精選10篇)】相關文章:
關于關愛留守兒童的海報的圖片07-18
關愛留守兒童的名言大全05-17
關愛留守兒童的創意句子05-26
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總結04-28
呼吁大家關愛留守兒童的圖片07-18
社區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總結12-29
關愛留守兒童廣播稿08-19
關愛留守兒童計劃書(精選8篇)05-21
最新關愛留守兒童倡議書01-27
關愛留守兒童社會實踐總結(精選12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