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尋找作文八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尋找作文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尋找作文 篇1
又到一年春節。
街頭巷尾,張燈結彩,陸續出現在大門上的“倒福”提醒著人們這個只屬于中國人的節日又將來臨。
年,對于每個人來說都不一樣。
對于無法歸家的游子,年是苦的,混合著牽掛與思念,難以下咽。
對于輾轉千里終于回家的行人,年,是甜的。混合著溫暖與親切,令人迷醉。
對于歷盡坎坷的探索者,年,是咸的。交雜著過去一年里受過的委屈,忍受的痛苦和對未來的美好的憧憬與祝愿,神秘,復雜,刺激著味蕾。
春節,新年,不能明白道來它在我心中的份量,但隱約感覺它所承載的情義與感情不可估量。
在我們家,一年到頭來,最忙的要數奶奶,炸藕夾,炸圓子,蒸豆腐圓子,曬臘肉,小小的空間里堆滿了奶奶為家人準備的年貨。奶奶已經接近80歲了,爸爸勸奶奶休息,讓她不要再忙碌。奶奶有時也生氣地罵咧:“都要吃,又都不學著做,真是累死了,明年再也不做了。”可是每一個“明年”奶奶都拿著鍋鏟重操舊業,又罵咧下一個“明年”,不再做了。我從來不勸奶奶休息,因為我知道一個就這么忙碌了大半輩子的人,只能以這種方式,在羊的最末,表達對子女們的關心。不勸,因為勸不動。
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為在外求學,所以每半年才能回一次我在“城中村”的家。我總是開玩笑說,人家都是省際大春運,我是城內小春運。放寒假,對很多人來說都沒什么,但對我來說它意味著回家,意味著炸圓子,意味著“年”。圓子我只吃奶奶做的,一如今年從英國回來的哥哥,見到奶奶問的第一句話便是:“做了粉蒸排骨嗎?”
于我而言,年,沒有久別重逢的熱淚盈眶,相聚有時又何必故作傷感?也不是爸爸一直教育我的“傳統”,“家庭”,那好像有點沉重了。它很簡單,就是奶奶炸圓子的味道。重油,精廋,酥軟,咬下一口,那種嘴巴和心都被填滿的充實是獨屬于“年”的味道,也是這世間不可多得的美妙味道。
吃了十多年的圓子,只好這一口,是真的好吃。
人的記憶很有意思,那些在腦海了頑固盤踞的東西都連接著一段段不可替代的經歷或者事件。正如我,貪念圓子的味道,無非也是貪念那些過去的記憶。五歲,十歲,十五歲,吃著圓子,我數著年歲不斷成長。很多東西都在不斷剝落,外表漸漸模糊褪色,不再記憶。只有這玩意,與奶奶,與家人,與年,與希望融為一體,成為一年又一年里,只屬于我的牽掛,只屬于我的年味。
去年年飯時,哥哥在英國,和我們人人都在電話里拜了年,可是人沒到,不能叫團圓。今年年飯,他回來,反而是我因為高三,最后回家。上桌時發現第一個菜就是他的粉蒸排骨,第二個就是我的炸圓子。
奶奶坐在一邊傻樂,她什么都記得,一個不落。
酒過三巡,興致正高,大家紛紛站起舉杯。特別熱鬧。聲聲祝福里,人人歡快的飲下各自杯中,那無法言說的,美妙的,年味。
尋找作文 篇2
在四月美好的春光里,我們班舉行了一場“尋找最牛養蠶人”的活動。
第一位選手鈺雯上臺了。她用一分鐘簡單地給我們做了蠶的介紹。接下來,她要展示她的蠶寶寶,當她端著蠶寶寶的“小屋子”走下講臺,大家都圍了上去。哇!她養的蠶可真胖呀,簡直有我的小拇指那么粗!她的蠶趴在桑葉上顯得特別白,能養出肥嘟嘟的蠶,主人平時肯定下了不少功夫。于是,我這個大眾評委給她打了三顆星!接下來的選手是彥誠。他也做了關于蠶的一分鐘介紹,可是,他展示出的蠶比較瘦小,跟鈺雯的蠶一比就遜色多了。沒辦法,我只能給他打兩顆星。銘嵐是第一個被我打了滿分——五顆星的選手。她的蠶不僅又白又胖,而且,其中一只蠶身上的花紋是黃色的!我一看大吃一驚,心想:“哇!竟然有黃色花紋的蠶!會不會是只外星蠶啊!”
錦懿、琳瑤、朱毅……同學們一個個都在展示他們的寶貝,我們這些大眾評委認真地比較著,點評著。看鈺霏的蠶,我眼前一亮。她養的蠶白白胖胖的,超可愛呢!而且,她充分的分享了蠶的習性。我給她打了五顆星!我也給鵬先打了五顆星,他上臺后笑嘻嘻地對我們說:“我的蠶寶寶非常貪吃,一天中百分之六十的時間在吃,我早晨放的桑葉,他們半天就吃完了!吃完桑葉后,百分之三十五時間在睡覺,只有百分之五是活動時間!”他好像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觀察蠶寶寶似的。同學們都笑了!雖然,鵬先養的蠶和大家的差不多大。可是,他把蠶的“小屋子”建得很好,盒子是透明的,盒中鋪滿了桑葉,看上去舒適極了!
這次“尋找最牛養蠶人”的活動使我收獲滿滿,我要好好總結這些經驗,把我的蠶寶寶養得跟他們一樣好!
尋找作文 篇3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上,有著千年滄桑的歷史文化。
你看,在我們的身邊就有一座古城——淹城。在淹城里,就蘊含著一種神奇的文化。
在綠樹的映掩下,淹城的水是多么的碧綠呀!淹城是我國目前西周到春秋時期保存下來的最古老的城市區,據說,這也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城三河形制的古城,是多么值得我們常州人驕傲啊,并且還有3000多年的歷史,涉足其間,猶如進入世外桃源,給人古老、幽靜、深厚的感受,就像一下子跌進了一個含有文化的深淵里,讓人們遨游在這古人們的智慧海洋,讓我們感受到古人無比聰慧的大腦。
接下來,我帶領大家來參觀常州的烈士陵園。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常州革命烈士的墓碑。在我們成立新中國的時候,他們浴血奮戰;奮不顧身,這些英勇的烈士是多么的值得我們敬佩啊!如果你來到這,不妨給他們獻鮮花;默哀或是唱著響亮的國歌,因為這些烈士們是英勇無畏的,他們在敵人面前寧死不屈,讓我們永久難忘。在墓碑的后面有一座命烈士博物館,里面有各種革命烈士的事跡,讓你深有感觸。當你走向正中央時,你會發現,有一個平臺上放著許許多多的小白花,這些可都是帶著崇敬的心情來“看望”這些革命烈士的,有空的話,我推薦大家去看看。
其實我們還應該謝謝歷史上的一切東西。因為如果沒有了他們,就沒有了現在的我們,也沒有了歷史故事;歷史課和優美的詩歌等。你可別小看這些古詞或古詩,要有韻味,并且有的古詩每行字數還要一樣,這可不是一日之功啊。要博覽群書,勤奮好學,這樣才能寫出好的文章來。
現在我提倡大家:讓我們大家一起尋找歷史的足跡,讓我們繼續弘揚歷史文化,讓我們的歷史文化流傳下去!
尋找作文 篇4
五、化熟為生
有些看似很熟悉的題目,比如“美在課余”這個文題,可供取材的內容是不少的。其實這個題目有一個“迷惑點”,這個“迷惑點”在那個“美”字上。稍不注意,就會由于覺得這個文題似曾相識而忽視對“美”字的品讀。由于沒有抓住這個“美”字,就會寫出“豐富多彩的課余”、“好玩的課余”、“有趣的課余”、“熱鬧的課余”等等內容,而就是沒有突出這個“美”字。要記住,不管命題作文的形式多么復雜,你的眼睛要永遠盯著它的題目。在熟悉的題目面前不要激動,不要以為它就是你做過的“原題”,仍要認真全面地審題。
尋找作文 篇5
大學畢業后的馬占凱在國有企業做機械設計工作,在使用搜索引擎的時候,他發現搜索引擎的背后有一個沒有被人發掘的巨大詞庫。如果把這個詞庫與輸入法相結合,這種新的智能輸入法將會引起漢字輸入的一次重大革命。為此他辭去了工作,只身來到北京。他把自己的構想寫成了一份詳細而又系統的策劃報告書,先后四次發到百度公司的郵箱里。在數日等待無音后,他把策劃報告書發到了搜狐郵箱里,在郵件的主題欄里還是那句話:"給我一次機會。讓我成就你!"。郵件發出不到一小時,他就收到了搜狐副總裁王小川的回復。三天后,他被任命為搜狐新輸入法產品經理。他研制出的搜狗輸入法一問世,就秒殺了紫光拼音、微軟拼音、智能ABC、五筆輸入法,成為全球第一大漢字輸入法,并使搜狐股市上漲了50%。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尋找發現之眼
在紛繁吵擾的城市中,人們千篇一律的附和聲越來越多,展現真實自我的次數越來越少。我在人群中尋找,尋找那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
終于,我在人群中找到了他們,找到了科學之路上的發現之眼。
是誰的眼睛中充滿了疑惑?是剛剛被蘋果砸到的牛頓,他在好奇為何蘋果是豎直地落到地上。通過數年的研究、不懈的努力,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那雙原本充滿了疑惑的眼睛也因發現而變得明亮。
是誰的眼神如此平靜、淡然?這是正在實驗室中忙碌的居里夫人,她的目光平靜之中又透著堅定,淡然之中又透著期待。終于,在這雙美麗的眼睛仔細注視一次又一次之后,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的存在。
科學的.進步依靠于善于發現的眼睛。正是這樣的一雙眼睛能夠幫助人們透過表面現象認識到事物的本質,從而使科學技術造福全人類。
在人類的另一個歷史時空中,我看到了革命之路上的發現之眼。
是誰的眼睛如此堅毅、有神?是青年時代的毛潤之。他求學之時懷著"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的理想踏上充實自我之路。隨著對舊中國社會認識的加深,他漸漸認識到"少年強則國強",他用那雙明亮的眼睛博覽群書,最終發現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之路,發現了"紅軍不怕遠征難"的必然性。最終,新中國傲然屹立于世界東方!
革命之路因國而異,只有人們敢于突破常規、善于用發現之眼尋找振興國家的道路,才能推動民族興旺、國家富強。
在人群的歡呼聲中,我找到了被人們稱贊的他們。他們用心靈之眼發現了自己,實現了人生價值。
是誰的眼睛充滿了喜悅?是贏得世人認可的史鐵生。他曾因先天殘疾而自暴自棄,但經過一次次的思想斗爭又重新振作了起來。他用他那不屈、明亮的心靈之眼發現了文學之路,那一篇篇展現他對生命感悟的文字贏得了人們的喝彩。
是誰的眼睛充滿了剛毅?是雙耳失聰卻仍對音樂情有獨鐘的貝多芬。面對上天給他的安排,他不屈服地始終睜大他的心靈之眼。他成功地"扼住命運的喉嚨",創作出了絕妙的樂章。
望著那一雙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我感受到了發現的魅力。沒有發現就沒有創造!讓我們在發現之眼的幫助下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遠!
尋找作文 篇6
自從搬進了新家之后,我一直覺得我好像丟了什么東西,我不知道丟了什么也不知道丟在哪兒了,但心底總響起一個聲音:“回老家找找看吧。”這聲音一直在催促我,催促我回老家看看。
村子里已經很久沒人住了,自從我們一家搬離,鎮政府下達了要拆遷的通知,這里的人都陸陸續續的離開,大多就也沒有回來,已致我的到來驚起了枝頭一群原來毫不怕生的麻雀,迎面襲來一陣稻香,我訝異地發現田里居然還有莊稼,遠遠地看見一位老人正在田里勞作,田埂上停著他的老式自行車,我想,這位在田地間揮灑了一輩子的老人一定是離不開生他養他的土地吧!
走盡了小路,最里面的一座房子便是我的舊屋,由于拆遷大隊還未進軍到這兒,她幸運的沒有受到傷害,只是比以前蒼老了許多,庭院中鋪滿了落葉,干枯的落葉踩在腳下發出了支離破碎的聲音,仿佛在為他們不能回歸陪伴一生的大樹腳下卻死在冰涼的水泥地上而哭泣。
我小心翼翼地推開門,木門似乎閃著了腰“吱”地叫了一聲,埋怨我下手太重。屋內所剩不多的家具上已經積起了一層厚厚的灰,角角落落都已經成了蜘蛛的地盤,我打開了一個陳舊的木箱,里面塞滿了我舊時玩的東西。搬家時媽媽說不會用到,便沒有帶,我當時還跟媽媽鬧脾氣呢!箱子里的都是些小物件:已經快掉色的木陀螺,旺仔牛奶罐做成的“高蹺”五顏六色的透明玻璃珠子……媽媽說這些東西沒什么可惜的。真的嗎?沒什么可惜的?透過這些東西,我能看到當年和男孩子一樣頑皮的小女孩呼朋引伴地去池塘邊撈蝌蚪。我抓了幾顆玻璃珠放在口袋里,我不能讓它們就永遠地待在這座已經沒有了生命的屋子里,漸漸的被歲月掩埋。還差一點,就能找到了。心里的聲音又催我。
我爬上了閣樓,閣樓窗外是一棵高大古老的棗樹,每年的棗子都又紅又大,只是已經太久沒有人再來采摘這些棗子了,只有鳥兒依舊會贊美他結的果子很甜很脆,站在它的手臂上為它歌唱。以前每到夏天時,我望著樹上的小小的青色棗子,就會開始一直盼望棗子成熟,棗子成熟了,就會舉著長長的竹竿,拼命地蹦跳,努力地想把最高處的最大最紅的棗子敲下來,而今,那些日子已經成為了回憶。
閣樓里有我舊時放過的風箏,風箏上的蝴蝶依舊栩栩如生,那時我總是拉著風箏線飛快地在田野上奔跑,爺爺會跟在我后面喊:“慢點兒,線放松點兒!”最近,爺爺生了一場病,走路都不方便了,想到這兒,我的心里一陣酸澀。
這間屋子,這片土地,留下了我多少美好的回憶啊!又有多少人在那片田野上用自己的雙手,辛勞了一輩子,養育了子女。可是,不過多久這兒就將會被機器和榔頭移平,池塘里的魚兒會被泥沙掩埋,棗樹可能會被用來做木材或者丟進爐灶,而那位農民再也沒有辦法待弄他的莊稼,我所回憶的這片地方,將會變成用鋼筋水泥澆鑄的冰冷建筑物。
我知道我在尋找什么了,我要找的是沒有四面混凝土所圍的本真生活和記憶,可能許多人都丟了,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在尋找著的。
尋找作文 篇7
能用自己的雙手,在中國最發達的大城市留下兩座雕塑,是最讓我驕傲的事。
剛到上海的時候,我是一名“農民工”,那兩座雕塑就是那時誕生的。
給農民工打上引號,是因為我沒有農民身份,不是離開家鄉的土地來打工,而是辭去國企的工作下海的。我在浦東三林的一個工廠當工人,同事都是農民工。和農民工在一起,干農民工所干的工作,又以一個不同于農民工的眼光來認識農民工,所以,我對農民工的了解,甚至于超過農民工本身。
我來以前,這里技術最好的是班長,姓王。他屬于農民中比較聰明能干的,所謂無師自通的“能人”,以前修過手表,現在是電焊工、鉗工、電工都來。我們住在工廠為我們租的公寓里,電費要自己付,王班長便偷電。他拔下連接電表的保險絲蓋,剪一小截約10公分的電線,兩頭露出銅芯,使之彎成弓狀。他手持中間有膠皮的部分,讓其卡在有電的銅柱和電表下面的接線柱間,這樣再使用電器電表就不轉了。他知道每月查電表的時間,就在那幾天拿掉電線,裝上保險絲蓋。我提醒他這樣很危險,保險絲的功能就沒有了,容易引發火災。他不以為然。他是頭,我又是新來的,當然不會聽我的。
我在國企干的就是鉗工,而且干了十來年。按要求,四級鉗工就得有兩級電工的水平,我辭職時是八級鉗工(這時已經超越了八級工資制,最高級別有十級了),自然懂班長的伎倆和其危害性。恰巧我又是造船廠的鉗工,在安裝時少不了自己動手焊電焊,所以電焊水平也不低,在這里都能用上。當然,不可避免地與班長有點沖突,或者說讓他有危機感了。
在我的眼里,王班長的操作都是野路子,非常不規范,非常危險。有一次他在一根角鐵上鉆孔,竟然沒有用夾具夾住,而用手拿著鉆。我無法容忍,提醒他這樣太危險,小心傷手。他不屑一顧。我擔心地在一邊看著他操作,在孔快鉆通時最危險,應該減輕鉆頭往下的壓力,甚至要稍稍往上提一點鉆頭,因為這時鉆頭會被帶著突然加快往下。他果然沒有減力,鉆頭真的把角鐵帶轉了起來,脫離開他的手,又轉過來打向他的手。我早有準備,趕緊關掉鉆床。他的手已經負傷了,血肉模糊,萬幸沒有傷到骨頭。就我以前見過的事故中,被打斷手的都有,那樣對沒有任何社保的他就是災難。那時的勞動法還不完善。
這就是我眼里的農民工,而且是他們中比較優秀的了。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學習理論知識,憑著聰明勁掌握了一些較為粗淺的技術。盡管基礎很不扎實,卻足以讓他們在城市里生存下來,而且做的還是一般農民工羨慕不已的技術工種。我心中清楚,他們在城市里是冒著怎樣的風險。
我們的工作是制作城市雕塑。正在做的是一座巨大的騎摩托車的人立體雕塑,要放到幸福摩托車廠的一座十幾層樓項上去。老板說這是中國最大的立體廣告雕塑。
新員工自然會受到一些排擠或者歧視,好在我的技術無可比擬,很快就讓這些野路子們嘴上不服卻心里不得不服。制作中電焊的工作量最大,我便以嫻熟的技術包攬下幾乎所有的電焊工作。
最難的是把制作好的雕塑吊上樓頂,然后焊到底座上。那么巨大的雕塑,占了整整一輛加長貨車的車箱,需要專業的起吊公司吊裝,我們的工作,或者說我的工作,是焊接。
城市里開展電焊作業,需要有動火證,這個老板辦好了。但是,操作人員需要有電焊操作證,不要說王班長沒有,就是對電焊工作有理論也有實踐的科班出身的我也沒有。但是老板就敢這樣做,我們自然也不怕。創業階段誰沒有冒過風險?對于農民工來說,這種風險是難免的,也是值得的。
雕塑安裝好后,我很長時間沒有機會看到它。有一次座公交車從南浦大橋上過,不經意地看見了它。原本在十幾層樓上很高的它,從南浦大橋上卻需俯視,其凌空欲飛的姿態極具動感。我激動得差點叫出聲來,自豪感油然而生,恨不得叫醒身邊睡著了的乘客,告訴他那座雕塑是我做的。
第二座是城市景觀雕塑。它是四根如章魚尾巴一般向上游動著的東西。它是紅色的,又象四束火焰痛苦地扭曲著、糾纏著向天空掙扎,似乎想脫離地球的引力融入空中。由于白天不準貨車進城,我們是在晚飯后把四根巨大的由細到粗扭曲著的物體搬上貨車。汽車駛出工廠大門時,天已經黑了。我和王班長等人坐在車廂上。汽車一會兒就駛上高架公路,過了一座江橋。我第一次在夜晚,在高處看到上海,那是一片無邊無際燈光的海洋,卻看不見天上有星星,好像是小時候看到的天空被倒扣了過來。汽車像一條船在閃爍的海洋中航行,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才駛下高架路,進入市區。我很久以后回想起來才知道,那條高架路是外環線,那座江橋是徐浦大橋。
四股火苗都是我將其牢牢地焊在了底座上,組成一簇竄動的火焰。此后不久我就跳槽了,由于是在夜里安裝,對周邊環境沒有任何概念,所以一直不知道那座雕塑在上海的什么地方,也不知是否有緣再次看見它。
數年后,我在上海買房了,是期房。我經常騎著自行車,從租住的地方到我買的房子那里去看,看著房子封頂,猜測著自己那套兩居室在什么位置。有一次去看房,在銅川路大渡河路口被紅燈攔住。我一只腳踩著路牙,偶一回頭,豁然發現,在我身邊十幾米處的小廣場上,那一簇火焰正騰騰地燃燒著,如向天空伸出的四只燃燒著的少女掙扎著的纖手,呼喊著什么、盼望著什么。
我向四周看看,原來是這里。我的左前方是普陀區政府、右前方是普陀區圖書館,火焰就在我的右邊。我像看見久別的親人一般激動,索性在路邊放好自行車,欣賞著自己的作品。雖然它不是我設計的,但是我制作和安裝的,同樣是我的作品。而且我喜歡這座雕塑,它像一道清泉在我心里流動、像一首詩在我夢中吟誦。其實它有些另類,因為這個城市的雕塑大多是不銹鋼制作的,锃明瓦亮,而且線條簡潔、形態抽象。也有具象一些的雕塑,卻多是模仿古羅馬或者古希臘神話的雕像。這個城市受西方文化影響太深了,甚至它就是在西方文化沖擊下產生的。而我的這束火焰,介于具象和抽像之間,像是一個有生命的靈魂在燃燒,卻不是這座城市的靈魂。
我很擔心這束火焰會熄滅。我知道這座雕塑恐怕遲早會消失,因為它似乎生錯了地方。我不知道為什么如此喜歡它,或許它是我的靈魂?抑或是農民工之魂?
生活的經驗告訴我,最擔心的事往往就成為事實。西方文化說這是墨菲定律。我搬進新居不久,就發現那座雕塑不見了,被一座不銹鋼長條組成的不知道什么意思的東西所取代。我沒有失望,因為我知道會有這一天。能夠在這個城市的一隅生存數年時間,已經令人滿足了,何況那個騎摩托車的勇士還在南浦大橋一側的空中馳騁呢。
然而,時間不長,那位騎士也消失了。我在這個城市好歹留下的一點痕跡都被抹平了。盡管我早已不是“農民工”了,做“農民工”的時間也非常短,卻也交了一些農民工朋友,他們中有少數已經成為企業老板。我后來作為記者,采訪過很多這些農民工老板。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搞建筑出身,最有可驕傲的資本,因為他可以如數家珍地說:某處某座樓盤是他建造的,某個小區是他一磚一瓦砌起來的。可以說,大上海林立的高樓,就是一座座農民工業績的豐碑,就像他們的家鄉農田里的莊稼一樣在秋風中成熟。豈只是高樓,在中國每一座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農民工都無處不在。
自那兩座雕塑消失以來,我心中的失落感與日俱增。其實我個人在這座城市的痕跡有沒有無所謂,我想的是,這座城市應該讓農民工留下點什么。城市對農民工既是寬容的,又是苛刻的。數百萬的農民工靠這座城市生存、掙錢、創業,因而擁有了可以預見的不錯的未來。然而,這座城市的現實和未來都不屬于農民工。他們與城市是如此緊密,又是如此遙遠。這個城市應該是欠了農民工一點什么東西。
我想,那就是一座雕塑,一座農民工的雕塑。
尋找作文 篇8
一聲問候,一句寒暄,一絲溫暖,一點陪伴,關心的方式太多太多。星星關心月亮,為它在黑暗中閃爍;綠葉關心花朵,只為默默做它陪襯;老師關心我們,是為我們的明天擔憂;父母關心我們,是那最簡單的“冷不冷”。關心不需要太多華麗繁瑣的語言修飾,只需要一顆真心。
小時候,我喜歡花。在我心中有一個理想:我要去到那充滿鮮花的世界。媽媽很早便知道我的夢,她也知道這也許是個無法實現的夢想,畢竟從來沒有人去過那里。她不忍打破我夢的天真,而是帶著我去各處有花的地方。
我看過漫天飛舞的櫻花,爭奇斗艷的牡丹,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荷花,朝氣蓬勃的向日葵,氣節高雅的梅花,還有那桂花、雛菊、杜鵑花,無不進入我的眼睛。
每次去到花的海洋,我都不知媽媽費了多大勁才能帶我去到那么美的地方。我喜歡在花里奔跑,我不希望看到花的盡頭,我想一望無際,滿滿的都是鮮花。年幼的我空有一腔熱血,跑得汗流浹背也不知道停。跑到盡頭,我水晶般通透的眼睛變得黯淡無光。媽媽好不容易追上我,看著我失望,她也不開心。她只好默默地為我擦汗,對我說:“向前跑,你總會看到。”我不顧滿身汗水,依舊只是帶著希望去跑,她不忍再看我失望,勸我回家。
隨著年紀的增長,學業繁重,我沒有那么多時間去尋找。媽媽說,她一定會找到那里,帶我去親眼看看那個地方。當然,我也沒有放棄,現在我依然懷有一腔熱血,但不再是空有,我學會查找資料,去尋找有花的世界。我翻閱歷史,看看曾經是否有過那個花的世界;我查找地理,了解哪里適合花的開放。后來,我終于明白這只是個夢,同時,我也明白了,媽媽她明知這只是個夢,她所做的只是徒勞,可還是那樣關心這個夢……
心愿許在永恒的岸邊,愿有一個地方,那里開滿鮮花,帶著媽媽送給你。
【【精品】尋找作文八篇】相關文章:
【精品】尋找作文3篇05-21
【精品】尋找作文四篇05-14
【精品】尋找作文三篇05-09
【精品】尋找作文合集6篇05-12
【精品】尋找作文合集六篇05-10
尋找,尋找作文02-08
【精品】尋找作文600字3篇05-13
【精品】尋找作文400字九篇05-07
【精品】尋找作文600字6篇04-26
【精品】尋找作文400字四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