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觀后感15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孔子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孔子觀后感1
20xx年2月5日,我和媽媽還有小雅一起到電影院看《孔子》。我懷著激動的心,坐到了位子上。電影開始了,一個個奴隸被孔子救了出來。后來,孔子被撤了官,和徒弟們踏上了流浪的路程。大家在過程中發生了許多感人的事情。
我從電影《孔子》中感受到,我們應當學習孔子鉆研學問的嚴謹態度,以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學習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成為一個有學問、正直、光明磊落、對國家有用的人。
這部電影真好看!大家也一起去看看吧!
孔子觀后感2
孔子,這個出生在周朝(公元前551年)的文化人,對他之后的中國人影響巨大.電影《孔子》的開篇,是從孔子中年為官開始講起的.在那個禮崩樂壞諸侯割據戰亂連連的年代,孔子空有一腔熱血和斗志,想借助魯國的君上實現自己宏偉的政治抱負,不想君上只是個傀儡君王,掌控不到國家機器——大-隊.所以孔子的改革就像街邊耍猴人的把戲,跳的最歡的時候卻遭到主人的叫停.
孔子的中年蹉跎,其根本原因是個人不著邊際的理想害的.孔子的理想仿佛空中飛舞的風箏,自己并不能完全掌控,線一斷便沒有了蹤影.一個人過高的估計自己的能力,那是浮躁,過低則是自卑.而孔子恰恰前后都經歷了,直到兩個弟子先后死去,加上自己也上了年紀,于是思想方才變得穩重務實.孔子回魯國后,不涉足政治的決定實在是難得的清醒,要不然哪有后人傳頌的《春秋》。
孔子觀后感3
今天我讀了《孔子拜師》這篇故事。
主要講了: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是他認為自己的知識還不夠多,在他三十歲的時候,他就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經過長途跋涉,終于到了洛陽,在洛陽城外,孔子看見路旁有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于是上前行禮,問道;“您是老聃先生吧?”老人點頭笑了笑,孔子說:“學生特地來拜見老師,”老子說:“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迎候。”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一直向老子學習。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只要堅持不懈,一直努力一定會學習到更多更深的知識的。
孔子觀后感4
孔子是春秋時期魯國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專心整理了《詩經》、《尚書》、《春秋》。
電影中孔子已是中年,當時他在魯國名揚天下,擔任代理相國把魯國治理的井井有條,其他國家都紛紛下聘書邀請他,都被他謝絕了。孔子還救了一個殉葬的奴隸漆思弓,由此還不畏得罪權貴呼吁廢除殉葬制。
孔子的一心為國但卻影響到一些權貴的利益,參政受阻,他帶著弟子們開始周游列國,在其他國家不參政只講學,有一次因為兵荒馬亂七天吃不上東西,最得意的弟子顏回在一次冰裂時為撈書而凍死。
魯國終于發現失去孔子是錯誤的,他們盛情邀請孔子回國,周游列國十四年后,孔子和弟子們回到了故鄉。
我從電影中感受到孔子是一位君子,他教導人們怎樣為人處世,遇到挫折也心胸開闊,泰然處之,推廣“仁者愛人”的儒家思想。
我們小學生要向他學習“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處世態度。
孔子觀后感5
孔子,是儒學的創始人。一提到孔子,他仁義的形象,就會出現在,我的腦海里。可《孔子》這部電影還表現出他的另一個優點——勇。
他一心想讓魯國強大,于是他就在魯君面前推廣仁義。果真,魯君讓他當了代丞相。從此,魯國的形勢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了。又過了不久,季氏的家臣公孫狃發動戰爭,想要登上魯君的寶座。反軍打進都城,魯公跑到季家,公孫狃步步緊逼,可季家人都去打獵了。這時,孔子說:“把叛軍引到武子臺!”字路領命,便去把公孫狃引到武子臺。公孫狃見孔子在臺上,便下令放箭。可臺上有盾,孔子的弟子冉求下令把盾往后放,把一個個裝鐵漿的大罐子推上來,冉求一聲令下,鮮紅滾燙的鐵漿流淌出來,把公孫狃的軍隊士卒燒得個個焦頭爛額。公孫狃在亂軍中自殺。孔子看到這個場面哭了,因為他一向講仁義,不希望看到國人自相殘殺。
孔子的仁義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不過他的勇也不可缺失呀!
孔子觀后感6
這個寒假,我看了《孔子》這部電影,對此,我很是感觸。
一部電影,家國天下,短短2小時,一個20xx多年前栩栩如生的孔子展現在我們面前,同時電影也將孔子所通之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都在電影中得到了恰到好處的再現,一氣呵成,感謝曾執導過《雍正王朝》、《喬家大院》、《漢武大帝》、《芬妮的微笑》等著名影視劇片的中國第五代導演胡玫,她果然不負眾望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率真可愛的孔子形象。
孔子的電影是非常的難拍,弄得不好,難免說教,孔子是個圣人,但同時也是個普通人,他是圣人,巍峨聳立,為萬世師表,但在觀看電影之前最擔心的是電影流于說教,幸好導演的功力加上幾位大牌明星的表現也算可圈可點,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電影盡可能的逾越了此類古裝片的“臺詞檻”,既未戲說,又輕松詼諧。
孔子觀后感7
孔子一位偉大的歷史人物。一想到國學就會想起論語;一想到論語就會想起孔子。
孔子是一位有德、又有才的圣人。
有德是:他會去救助窮人。比如說在《孔子》這部電影里講。孔子解救一個要給季氏陪葬的小奴,那個小奴為感謝孔子,最后還當孔子的學生。這個事情還說明,只要愿意去幫助別人,別人也會感謝你的。
而有才是:他會通過觀察一個國家,來知道這個國家的未來。比如說,在《孔子》這部電影里說。孔子受到衛國的邀請去衛國,他通過觀察衛國就知道衛國馬上會有內亂,所以馬上離開衛國。這個事情還說明,只要你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許多事情。
孔子雖然很有才華,很有品德,但是一生之中沒有受到任何一位君王重用。所以他一生都在和他的學生流浪,直到晚年,才回到故鄉魯國,繼續教育他的學生學習,直到七十二歲死去。
孔子觀后感8
昨天,我看了《孔子》這部電影,不禁引起我的思考。
這部電影講的是孔子在魯國當大司寇時,國相很不情愿,便把職位也給孔子,只當大司徒。后來,因受齊人奸計,大司徒便想辦法把孔子趕走了。一代圣人從此就過著和乞丐一樣的生活,可他從來都沒忘記自己是魯國人,要回魯國。最后,功夫不負有心人,孔子終于回到了魯國。
看完后,我發現,自己和孔子差太多了,就拿耐心來說,我有一次去游樂場,我去玩過山車,發現排了很長的隊,我只好硬著頭皮排隊,途中多次都想放棄,可爸爸說:“現在還好,以后還有很多都要等更長時間。”說完,擋著我,不讓我離開,最后,因為爸爸擋著我,我才玩到了過山車,而孔子卻一直想著要回魯國,從不忘記,我真是自愧不如。
孔子的弟子的品德也很高尚:顏回為了救經書被凍死,子路死前也不忘夫子的教誨,戴好帽子,堂堂正正的死去……我一定學習孔子和他的子弟,做一個正人君子!
孔子觀后感9
1月29日藍天博覽活動,學校組織我們去國子監孔廟游覽。
一進大門,迎面是一座孔子的`白色雕像。老師為我們講解了孔廟的歷史。我們向前走,看見一塊龍紋雕刻。走上臺階是大成殿,正殿是孔子的塑像,兩旁是編鐘、堂鼓和古代的樂器。東西兩殿孔子學生的靈位也供奉在這里。我們繼續向前是崇圣祠。這里一排排的木制長凳,仿佛告訴我在很久以前,這里座滿了人在認真聽孔子講學的情景。
我最喜歡的是碑林,這里一座座石碑,碑文已模糊不清。聽媽媽說:“古代學習成績的前三名才有資格在這里立碑呢!”院子里和還有一口井叫硯水湖。據說在古代,文人要是能喝上一口井里的水,就能才思泉涌,寫得一手好文章。非常有趣。
孔子觀后感10
找了好久,才找到這個即神秘又壯觀的孔廟。看著人是越來越多,我的心情也是越來越激動。
人都到齊以后,我和曲夢鴿,李如一等一同進入了孔廟。首先一眼望見的就是孔子的尊像,下面有著他的介紹。
接著右邊的碑文,保留的完美無暇。那兒的老師說這是以前元,明,清三代的進士的名字,都刻在上面,同學們也都紛紛相繼拍照。然后,我和同學又進了"圣賢屋",那里有好多關于孔廟和孔子的書,還有一些孔廟的裝飾品。接下來,我們還到大殿前,參觀了一些詩詞名畫,看到了以前歷代的科舉產生的著名人物。最后,我們來到了大殿,在那里,有人給孔子“磕”了幾個響頭。
天氣雖然炎熱,但我們還是高興的。我們雖然沒有完全參觀其中的內容,但就如灰太狼的一句經典臺詞:我一定會回來的。
孔子觀后感11
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一位博學多才的人物。
孔子非常年輕的時候,就已經遠近聞名了。可是他總覺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于是決心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曲阜和洛陽相距千里,孔子風餐露宿,千里迢迢到洛陽拜見了老子。
讀了這個故事,我深受啟發。孔子知識淵博卻仍然虛心好學,彬彬有禮,從不驕橫。我以前取得一點成績就驕傲,是多么的不應該啊!而且,從孔子身上我還明白了,學習是無止境的,要活到老學到老。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從現在起,我一定要像孔子那樣虛心好學。
孔子觀后感12
老師給我們發了一本《孔子的故事》,書中的內容非常精彩,以前我只知道孔子的一小部分故事,雖然只是冰山一角,但是我會認真看完這本書來重新認識一下孔子。
孔子是中國有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還是儒家創始人。看完這本書我最喜歡《在挫折中前進》,孔子是個很有志氣的人,他在十五歲就已經立下要好好學習各種知識和本領的志愿。在孔子十七歲時母親去世了,母親走后孔子還是個年少不懂事的孩子,孔子穿著孝服跑去季氏歡宴名流卻被人當叫花子趕出來,此事后孔子非常發憤。
之后孔子更加刻苦努力學習逐漸成了博學多能的人,旁人見孔子就夸,可孔子卻很謙虛,就這樣大家對孔子的評價更高了。孔子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勤奮認真,在挫折中鍛煉自己,他的謙虛善良精神值的我學習,在以后的學習道路上不斷磨煉自己。
孔子觀后感13
今天,我讀了《孔子勸學》這篇名人故事。里面主要講的是:“孔子正在上課時 ,一個年輕人舞動著寶劍,大吵大鬧的闖了進來。”只見他帽子上插著雞毛,腰里掛著劍套,那舞動的箭頭 ,有幾次差點刺到孔子。
孔子非常鎮靜,笑咪咪的看著這個舞者。等他舞完劍,孔子大聲說:“好劍法!我想收你做我的學生,你愿意嗎?”
誰知,小伙子一聽,竟板著臉說:“我才不想讀書呢!您瞧我的身體,生來就是一只利劍,讀書有什么用呢?”
孔子聽后,笑著說:“你可知道,讀了書才會有知識。好比是竹箭前面安了金屬箭頭,這樣一來,見不就更鋒利了嗎?”
小伙子見孔子說的話很有道理,就悄悄地離開了學堂。
讀了這篇名人故事,我懂得了:“干什么事有了知識才會做得更好。”。
孔子觀后感14
名人孔子一位偉大的歷史人物。一想到國學就會想起論語;一想到論語就會想起名人孔子。
名人孔子是一位有德、又有才的圣人。
有德是:他會去救助窮人。比如說在《名人孔子》這部電影里講了。名人孔子解救了一個要給季氏陪葬的小奴,那個小奴為了感謝名人孔子,最后還當了名人孔子的學生。這個事情還說明了,只要愿意去幫助別人,別人也會感謝你的。
而有才是:他會通過觀察一個國家,來知道這個國家的未來。比如說,在《名人孔子》這部電影里說了。名人孔子受到衛國的邀請去了衛國,他通過觀察衛國就知道衛國馬上會有內亂,所以馬上離開了衛國。這個事情還說明了,只要你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許多事情。
名人孔子雖然很有才華,很有品德,但是一生之中沒有受到任何一位君王重用。所以他一生都在和他的學生流浪,直到晚年,才回到故鄉魯國,繼續教育他的學生學習,直到七十二歲死去。
孔子觀后感15
孔子是一位有德、又有才的圣人。
有德是:他會去救助窮人。比如說在《孔子》這部電影里講了。孔子解救了一個要給季氏陪葬的小奴,那個小奴為了感謝孔子,最后還當了孔子的學生。這個事情還說明了,只要愿意去幫助別人,別人也會感謝你的。
而有才是:他會通過觀察一個國家,來知道這個國家的未來。比如說,在《孔子》這部電影里說了。孔子受到衛國的邀請去了衛國,他通過觀察衛國就知道衛國馬上會有內亂,所以馬上離開了衛國。這個事情還說明了,只要你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許多事情。
孔子雖然很有才華,很有品德,但是一生之中沒有受到任何一位君王重用。所以他一生都在和他的學生流浪,直到晚年,才回到故鄉魯國,繼續教育他的學生學習,直到七十二歲死去。
【孔子觀后感15篇】相關文章:
《孔子》電影觀后感03-31
孔子名言11-08
孔子的名言03-15
關于孔子名言06-06
孔子的名言精選07-06
孔子的名言摘抄06-28
關于孔子的名言06-06
孔子教師形象分析08-02
孔子九講國學06-30
孔子名人名言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