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教案匯總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端午節活動,萌發幼兒對端午節民族文化的興趣。
2、教師引導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
3、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粽子的制作方法,嘗試手工制作粽子。
4、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5、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活動準備
1、教學課件《端午節》
2、兒歌《快樂的端午節》
3、故事《屈原的故事》
4、端午節相關習俗文化圖片
5、粽子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廚師教學課件,進入芝麻開門環節,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端午節活動。
(1)教師帶領幼兒跟讀兒歌《快樂的端午節》,感知端午節的習俗。
(2)你們剛才聽了兒歌,兒歌中描述了什么內容?
(3)這是什么節日?圖中的人們都在做什么?
教師出示相關的課件,幼兒觀看圖片,人們正在賽龍舟,這是端午節的習俗。
2、教師繼續出示課件,進入社會大觀察環節,幼兒觀察圖片,了解端午節的習俗。
(1)你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嗎?
(2)你們家里是怎樣過的端午節呢?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到來時,家里會吃粽子,誘人賽龍舟,還會插菖蒲、掛艾蒿。
3、教師講述故事,調動幼兒的情感。
(1)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述屈原的故事,激發幼兒的情感。
(2)請幼兒聽完故事后說說自己有什么感受?你想對故事中的屈原說點什么呢?
4、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看圖片,認識粽子以及包粽子的步驟方法。
(1)教師播放包粽子的過程,引導幼兒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2)教師分發好吃的點心:粽子。
(3)幼兒品嘗粽子,在吃粽子的環節中感受節日的氣氛。
活動延伸
(1)教師將手工制作材料:卡紙、紙黏土等材料投放到美工區,引導幼兒在美工區動手制作“包粽子”。
(2)教師在本次端午節主題活動結束后,還可以舉行一次端午節班級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在當天一起來包粽子。
教學反思
本活動設計,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又因為中國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而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故本活動設計通過包粽子、看圖片、采艾草、做龍舟、賽龍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從而使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端午節教案 篇2
活動一:屈原的故事(語言)
活動目標:
1、欣賞端午節傳說中有關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
2、能認真傾聽老師和同伴的講述,樂于在集體中交流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動準備:有關《屈原的故事》的圖片。
活動過程:
1、觀看圖片,傾聽《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節的來歷。 ★指導語:你們知道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嗎?
2、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導語:①人們為什么要過端午節?為什么要紀念屈原呢?②人們是用哪些方法來紀念屈原的?③假如你是屈原,國君不接受勸告,你會怎么做?(教育幼兒珍惜生命,以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
3、拓展交流: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活動二:童謠《拍手歌》(語言)
活動目標:
1、理解、學習童謠,能結伴邊拍手邊朗誦童謠,對童謠活動感興趣。
2、遷移有關端午習俗的相關經驗,嘗試續編童謠,體驗編編、說說、玩玩的樂趣。
活動準備:與端午節習俗相關的圖片、實物。幼兒進行過有關端午節習俗的調查。
活動過程:
1、欣賞童謠,理解主要內容。
(1)交流有關端午節習俗的經驗。
★指導語:端午節,人們都會有些什么活動?
(2)欣賞童謠《拍手歌》,理解主要內容。
★指導語:①在這首童謠里,你聽到了什么?②你有什么聽不懂的地方?(根據幼兒的討論、交流情況,幫助幼兒理解“門插艾、香滿堂”等。【幼兒園中、大班端午節活動策劃實施方案】幼兒園中、大班端午節活動策劃實施方案。)
2、學習童謠,了解拍手游戲的玩法。
(1)嘗試朗誦童謠。
(2)討論拍手游戲的玩法,激發朗誦興趣。
★指導語:①這首童謠的名字叫什么?為什么叫《拍手歌》?②我們可以怎樣念這首童謠呢?(引導幼兒兩兩結伴邊對拍手邊朗誦童謠。)
(3)兩兩結伴,邊拍手邊朗誦童謠。
3、遷移端午經驗,嘗試續編童謠。(如:五月五,是端陽,香包帶,香滿堂;五月五,是端午,龍船下水人跳舞。)
4、記錄并欣賞幼兒創編的童謠。
活動三:觀看賽龍舟(社會)
活動目標:
1、知道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種風俗習慣,感受競賽活動的熱鬧氣氛。
活動準備:了解本地舉辦“賽龍舟”的活動情況。
活動建議:
1、與組織“賽龍舟”活動的有關單位聯系,確定參觀地點及時間。
2、請家長帶幼兒前往參觀,觀察龍舟的外形特征及賽龍舟時人們的動作表現,感受競賽的熱烈氣氛。
3、引導幼兒交流賽龍舟的場面以及自己觀看賽龍舟時的心情和感受。
活動四:美麗的龍舟(藝術)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畫、撕、剪、貼等多種方式和同伴共同裝飾美麗的龍舟。
2、樂意和同伴共同協商,分工裝飾龍舟,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幼兒有參觀賽龍舟活動的'相關經驗。賽龍舟的照片、未裝飾的龍舟、彩紙、筆、剪刀、膠水、抹布等。
活動過程:
1、觀察端午節龍舟比賽的照片,回憶龍舟的外形特征,激發裝飾龍舟的興趣。
★指導語:你看到的龍舟是什么樣的?上面有什么?
2、觀察龍舟,討論裝飾龍舟的方法,激發合作裝飾的興趣。 ★指導語:①龍舟上缺少什么?怎樣才能把龍舟裝飾得漂亮呢?②你準備裝飾龍舟的哪一部分?用什么方法?需要什么材料?
3、分組協商、分工裝飾龍舟。(觀察幼兒合作情況,并對有困難的幼兒進行指導。)
4、舉辦“美麗的龍舟展”,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活動五:龍舟競賽(健康)
活動目標:
1、嘗試模仿劃龍舟動作,兩兩合作協調向前快跑。
2、積極參加競賽活動,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皮筋龍舟”若干。【幼兒園中、大班端午節活動策劃實施方案】文章幼兒園中、大班端午節活動策劃實施方案出自
活動過程:
1、模仿賽龍舟的動作(劃船、打鼓、擦汗等)。
2、游戲:《劃龍舟》。
(1)討論兩兩合作劃龍舟的方法。
★指導語:兩人一組怎樣能把龍舟劃得又快又好?
(2)自由結伴嘗試合作劃龍舟。
(3)劃龍舟比賽(分組接力比賽)。
3、聽音樂做全身放松動作。
活動六:我愛吃粽子(科學)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品嘗中發現粽子的口味、形狀是多種多樣的,并樂意與同伴交流。
2、初步了解粽子的制作過程。
活動準備:幼兒收集的各種各樣的粽子,包粽子的材料(米、粽葉、棉線等)。
活動過程:
1、展示、介紹“我收集的粽子”,了解粽子種類的多樣。 ★指導語:你帶來的是什么粽子?它是什么形狀、什么口味的?
2、觀看包粽子,了解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1)討論、認識包粽子的材料。
★指導語:你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嗎?(根據幼兒所述,一一出示相應材料并加以認識。)
(2)觀看老師(或家長)包粽子、煮粽子的過程。
3、品嘗粽子、交流粽子的口味等,體驗過端午節的樂趣。 活動七:端午節親子活動(綜合)
活動目標:
1、通過唱唱、跳跳、講講、嘗嘗等活動,進一步體驗教師、幼兒、家長共同過端午節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碟片、歌曲磁帶、表演材料等。
2、邀請幼兒家長參加活動。
3、各種端午美食(粽子、綠豆糕、鴨蛋等)。
活動建議:
1、開展家長、幼兒互動式智力競賽,進一步了解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指導語:端午節是哪一天?人們是怎樣過端午節的?為什么要過端午節?
2、幼兒節目表演。
3、家長、幼兒的親子游戲(如:包粽子比賽等)。
4、端午節美食自助餐活動。
七、端午節相關資料鏈接
1、知識資料。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古稱“重
五”,與九月九日稱“重九”之意相同,又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詩人節、艾節、夏節、龍日等。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其中,最為人們所知曉的一段傳說,是為了紀念20xx多年前投江而死的我國偉大詩人屈原。
端午節,民間有賽龍舟、吃粽子、吃五黃(雄黃酒、黃魚、黃瓜、黃鱔、黃豆芽)、掛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佩香囊等習俗。在民俗文化領域,人們常把賽龍舟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二起。古時,五月五日又稱為“惡月惡日”,吃五黃飲雄黃、掛五端于門庭、采雜藥做香囊等風俗可能出自上古,其目的在于驅邪避魔、驅毒避蟲。【幼兒園中、大班端午節活動策劃實施方案】現在,除了有迷信色彩的習俗漸已消失外,其余的習俗已
流傳鄰近諸國,如:賽龍舟等,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2、教學資料。
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非常愛自己的國家——楚國。他愛護百姓,幫助楚王治理國家,使楚國變得很強大,楚王很信任他。王后和奸臣們看見楚王這么信任屈原,心里很不高興,經常湊在一起商量害屈原。他們拼命在楚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動員楚王相信最強大的敵國——秦國的話,放棄跟其他小國家做朋友。屈原堅決反對楚王相信敵人的話,一再勸說楚王不要與周圍的國家絕交。楚王非常生氣,撤掉了屈原的官職,將他流放到很遠的地方,堅持與周圍的國家斷絕了朋友關系。秦國見楚王中了計,就派了很多兵去攻打楚國。楚國被打敗了,楚王也被秦國捉去,最后死在了秦國。
屈原雖然被免除了官職,但他非常關心自己的國家,他擔心楚國的命運,常常整夜睡不著。在聽到楚國被打敗、楚王死在秦國的消息后,他非常傷心。他昏昏沉沉地走了幾天,來到了汨羅江邊,用力向江心一跳,很快沉了下去。屈原死的這天,是農歷五月初五。老百姓們聽說后,爭著劃船,到處去撈屈原,賽船的風俗就這樣形成了。為了紀念屈原,人們還用竹葉和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讓魚吃飽了不傷害屈原。
20xx.5.31
班主任簽字:
范文十:大班端午節活動方案
大班端午節活動方案:
設計意圖: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并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以下主要經驗:
①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②端午節有吃五黃、掛五端以驅毒避蟲的習俗。“五黃”指黃豆做的粽子、咸鴨蛋黃、雄黃酒、黃魚和黃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
③端午節有賽龍舟的習俗。
④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⑤端午節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說等。
活動時間:20xx年5月31日上午9點
活動地點:大一班活動室
活動對象:大一班全體師生
活動一《語言》:
屈原的故事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初步了解其來歷及風俗習慣,如吃粽子、掛艾草等;
2、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激發愛國情感;
3、喜歡和大家一起共度端午節,積極參與端午節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有關《屈原的故事》的圖片
活動過程:
1、觀看圖片,傾聽《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節的來歷。
師:你們知道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嗎?
2、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師:①人們為什么要過端午節?為什么要紀念屈原呢?
②人們是用哪些方法來紀念屈原的?
③假如你是屈原,國君不接受勸告,你會怎么做?(教育幼兒珍惜生命,以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
3、拓展交流: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活動二《美術》:
《美麗的龍舟》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畫、撕、剪、貼等多種方式和同伴共同裝飾美麗的龍舟。
2、樂意和同伴共同協商,分工裝飾龍舟,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賽龍舟的照片、繪畫手工工具等。
活動過程:
1、觀察端午節龍舟比賽的照片,回憶龍舟的外形特征,激發裝飾龍舟的興趣。 師:你看到的龍舟是什么樣的?上面有什么?
2、觀察龍舟,討論裝飾龍舟的方法,激發合作裝飾的興趣。
師:①龍舟上缺少什么?怎樣才能把龍舟裝飾得漂亮呢?
②你準備裝飾龍舟的哪一部分?用什么方法?需要什么材料?
3、分組協商、分工裝飾龍舟。
(觀察幼兒合作情況,并對有困難的幼兒進行指導。)
4、舉辦“美麗的龍舟展”,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端午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模仿劃龍舟動作,兩兩合作協調向前快跑。
2、積極參加競賽活動,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3、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4、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皮筋龍舟”若干。
活動過程:
1、模仿賽龍舟的動作(劃船、打鼓、擦汗等)。
2、游戲:《劃龍舟》。
(1)討論兩兩合作劃龍舟的方法。
★指導語:兩人一組怎樣能把龍舟劃得又快又好?
(2)自由結伴嘗試合作劃龍舟。
(3)劃龍舟比賽(分組接力比賽)。
3、聽音樂做全身放松動作。
教學反思:
本次的活動內容"賽龍舟"選材教好。首先考慮到了幼兒的興趣特點,有利于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整個活動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同時,"賽龍舟"活動具有民族特點,與亞運會也有相關性。
端午節教案 篇4
活動名稱:粽情端午
活動地點:小二班教室
活動目標:
1、體驗民俗文化,了解端午節的由來。
2、喜歡勞動,樂于參加家務。
3、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活動準備:
視頻(端午節如何包粽子)粽葉細線已經弄好的粽子餡安全剪刀盆子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老師:小朋友們好!端午節快到了,老師家里要來客人,小朋友們說說老師應該做什么招待客人呢?
小朋友:粽子。
老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給老師解決了一個大難題,可是老師還有一個大難題,小朋友們愿不愿意幫助老師啊?
小朋友:愿意。
老師:老師家要來好多客人,可是老是一個人包粽子,忙不過來,小朋友們可以和老師一起包粽子嗎?
小朋友:可以。
老師:小朋友們真好。可是你們知道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嗎?(小朋友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小朋友知不知道都沒有關系,下面來和老師一起一起看一個動畫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觀看視頻,了解端午節由來以及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老師:看了動畫片,小朋友們知道為什么端午節會吃粽子了吧?小朋友們回家后可以講給爸爸媽媽聽聽看。下面我們再看一個視頻,看看粽子怎么包,完了小朋友們可要幫助老師喔。(放視頻)老師:小朋友們,看看那你們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現在我們就要用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大家一起來。老師先給大家示范一下。
(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使用剪刀。通過視頻學習及老師的示范,部分幼兒能自己摸索著包出一個大概,對于還不會或者無從下手的幼兒采用同伴幫助及老師指導,確保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老師:哇,**包的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學習,看看他是怎么包的,怎么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3、結束部分老師總結:哇,小朋友們真是能干,包的粽子讓老師忍不住要流口水啦。這下老師不用擔心沒法招呼客人了。謝謝小朋友們。希望大家能度過一個愉快的端午節。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粽子香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
4、學念兒歌《五月五》。
活動延伸
告訴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包粽子吃,并給爸爸媽媽講述端午節的由來,度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端午節。
端午節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知道火災發生時如何撤離、躲避、求救等多種自救方法。
2.能正確撥打火警電話119,面對火災不慌張,積極動腦想辦法,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3.感恩消防員的辛苦,體驗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之情。
二、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活動前請幼兒制作"發生火災怎么辦"安全宣傳畫。
2.物質準備:視頻(亮亮家失火報道、消防員救火、火災求生法)、課件"遇到火災怎么辦"、快樂成長宣傳片、濕毛巾與幼兒人數相等、安全出口標志若干。
三、活動過程
1.通過講述"亮亮家火災"事件,引導幼兒感受火災給生活帶來的危害。
(1)播放亮亮家失火的視頻。提問:亮亮家發生了什么事情?你有什么感覺?
(2)通過實地演練,鞏固幼兒逃生撤離的已有經驗。
① 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引導幼兒從安全通道撤離。
② 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方法迅速撤離。
(3)創設情境,引導幼兒了解無法撤離時,如何正確躲避。
① 提問:當火勢很大無法撤離時,應該怎么辦?可以用哪些方法躲避?
② 演示課件,引導幼兒判斷分析躲避在哪里是正確的。
(4)講述故事,引導幼兒懂得發生火災要沉著冷靜,積極動腦想辦法。
① 教師講述"婷婷火場自救"小故事。
② 提問:面對險情時婷婷是怎樣自救的?還可以用哪些方法自救?
③ 運用兒歌,全面總結火災中的自救方法。
4.觀看公益片"我們快樂成長",體驗人與人之間的關愛。
請幼兒觀看公益片,談一談:如果你是受災的小朋友,你現在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引導幼兒感受火災無情、人有情的美好情感。
【端午節教案匯總5篇】相關文章:
精選端午節教案10篇03-20
【推薦】端午節教案四篇03-20
有關端午節教案四篇03-20
有關端午節教案3篇03-20
【精選】端午節教案三篇03-19
端午節的來歷中班教案03-15
上海端午節活動匯總01-26
商店端午節活動策劃方案匯總01-18
端午節法語詞匯總結08-11
2017北京端午節習俗知識匯總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