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4清明節氣的養生食物及注意事項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于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清明節氣的養生食物及注意事項,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清明養生吃什么食物
1、雞:熱性體質之人發物不易多吃
怒火旺別吃公雞肉。動風升陽性發物指易引動肝風,易升氣升陽的發物,這些發物多為熱性陽性食物,如公雞肉、豬頭肉、鵝肉等,高血壓、肝陽上亢、頭風痛及癲癇病人不宜食。
2、筍:熱性體質之人發物不易多吃
竹筍富含難溶性草酸鈣,腎、尿道、膽結石病人不宜多食。筍富含較多的粗纖維素,關于胃腸疾病病人以及肝硬化等病人或許是致病要素,簡略構成胃出血、肝病加劇等。
3、薺菜:可柔肝養肺的食物
薺菜的養分價值很高,含蛋白質、磷、鈣、鐵、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有助于增強機體免疫、下降血壓、健胃消食,還能醫治胃痙攣、痢疾、胃潰瘍、腸炎等病。
據《本草綱目》載,薺菜味甘、性平,入心肺肝經,具利尿、明目、和肝、降壓、強筋健骨、消炎之功;《名醫別錄》載主利肝氣,和中;《日用本草》載涼肝明目;薺菜高纖維、低熱量,還有潤膚、減肥、美容的成效。
4、山藥:可健脾補肺的食物
山藥其黏液蛋白,能防止心血管體系的脂肪堆積,堅持血管彈性,防止動脈硬化,削減皮下脂肪堆積,防止肥壯。山藥中的多巴胺,具有擴展血管、改進血液循環的功用。別的,山藥還能改進人體消化功用,增強體質。春節過節時期若有消化不良,可用蓮子、山藥、芡實加少數糖共煮。
5、銀耳湯:可滲濕和補益的食物
在湯品調度中,可多用利水滲濕和補益,養血舒筋的藥材。如銀耳、薏仁、黃芪、桑葚、山藥、菊花、杏仁等。
6、五谷粥:可益肝祛煩的食物
清明還要多食種子植物如燕麥、蕎麥、稻米、薏仁、扁豆、花生、黃豆、咖啡豆、葵花子等。種子植物養分豐厚,多食清明五谷攝生粥(蕎麥、燕麥,薏仁)可益肝、除煩去濕和胃、滑腸、補虛、增強反抗力、延年益壽。
7、菠菜:可利五臟、通血脈的食物
多食菠菜:菠菜為春天應時蔬菜,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等效果,對春季因肝陰短少所構成的的頭暈、糖尿病、高血壓、貧血等都有較好的輔佐醫治效果。另一項研討發現:每周吃24次菠菜的中晚年人,可下降患視網膜退化的風險。貧血者可取菠菜100克煮湯;視力含糊者可取鮮菠菜、羊肝各500克,將水燒沸后入羊肝,稍滾后下菠菜,并加恰當麻油、鹽、味精,熟后即可食用。
清明時節養生注意事項
清明養生重在養肝
傳統的清明節養生理論認為“春與肝相應”,意思是說春季的氣候特點與人體肝臟有密切關系。所以,清明節的養生應以養肝為主。如果肝功能正常,人的氣機就會通暢,氣血就會和諧,各個臟腑的功能也能維持正常。因此,清明節養生重在養肝。調養肝臟有“養肝”和“清肝”之分。具體方法有多種,如以肝養肝、以味養肝、以血養肝和以菜養肝等。
清明養生少吃“發物”
中醫認為,體內肝氣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常言道,過猶不及,如果肝氣過旺,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還可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因此,在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辛,少吃發物。所謂“發物”,從中醫角度上是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魚、海蝦、海蟹、咸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這些發物應少吃或忌吃。清明可多吃山藥、西紅柿、土豆等食物。
清明養生忌久坐臥
清明節氣是“春瘟”流行時節,但人們不可閉門不出,更不能坐臥過久。中醫表示“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坐傷肉”。清時節氣應要保持樂觀的心態,應要常到外戶或河邊散步,以呼吸新鮮氣息,并進行適度的健身運動。
清明養生作息提前
到了清明作息提前。為了能使陽氣更好地生發,人們應有意識地調整作息,早點起床。7時至9時是辰時,中醫認為此時屬胃經最旺,如不早起會導致陽氣欲發而不能發,化為內火上擾心肺及腦,可引起人心躁、喉干、頭昏、目濁等不適。因此,要盡量把自己的作息時間向前調,早起后積極進行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不僅能舒筋活絡、暢通氣血,還能暢達心胸、怡情養性、增強抗病能力。
清明養生“春捂”要適當
俗話說“二月亂穿衣”,說的是清明節前后,因為氣候變化多端,早晚溫差大,應該準備一件可以隨便穿脫的外套。早上出門上班時穿一件風衣,注意保暖,中午感到熱時,可脫掉,晚上下班回家再穿上,這樣就會有效預防感冒。所謂“春捂”也是這個意思,直到清明過后,四月中旬才可換春裝。當然,“春捂”的過程也應因人而異,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決定衣服增減。一般來講,應根據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服,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體生發,抵御外邪侵襲,才有助于身體健康。
清明節養生飲食原則
一、不宜吃酸性的食物
人體內的肝氣會隨著春天而變得旺盛,其中在清明節的時候肝氣正好達到頂峰。要知道五味中的酸對應肝,如果此時多吃酸性的食物,會導致肝氣過于旺盛,從而損傷脾胃健康。致使脾胃功能減弱,不利于食物的消化。為此建議女人們要少吃一些羊肉、炒花生、鵪鶉、海魚、狗肉、螃蟹、蝦類等酸性的食物,幫助保護肝臟和脾胃。
二、吃護肝養肺的食物
清明節的飲食中,很多地方還保留著禁火吃冷食的習慣,對于一部分來說,吃冷食會損傷脾胃,不利健康。對此,建議在清明節的時候要注意多吃護肝養肺的食物,比如說蔬菜水果,最好是時令的食物。其中,在清明時節吃菠菜、芥菜、山藥,對身體有非常多的好處。同時還要記得限制熱量的攝入,以免增加肝臟的負擔,影響其代謝的能力。
三、發物不能吃
春季體內的肝氣會越來越旺盛,特別是在清明的時候最為旺盛。如果肝氣過于旺盛的話,就會造成脾胃失調,進而妨礙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還可能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等問題,從而引發各種疾病。為了身體健康著想,此時要少吃發物,以免動風生痰、助火助邪。因此,海魚、海蟹、海蝦等一定要忌口,以免助火升陽,致使身體上火。
清明節氣養生喝什么湯
桑葚薏米燉白鴿
材料:桑葚20克,薏米30克,白鴿1只,姜、鹽、香油少許。
做法:桑葚和薏米洗凈;洗凈宰好的鴿子,氽水撈起;煮沸清水,倒入大燉盅,放入所有材料,隔水燉兩個小時,下鹽調味即可品嘗。
功效:利水滲濕,補中益氣,養血舒筋。
青蒿蹄花湯
材料:豬蹄800克、青蒿200克、姜15克、雞精2克、鹽15克。
做法:將鮮豬蹄燒去表面細毛后刮洗干凈;對剖成兩片,每片砍三段,用清水漂凈血水;青蒿去雜質后,放入電沙鍋底;上放豬蹄、老姜,灌入鮮湯,燉至豬蹄軟糯離骨;放入鹽、雞精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滋補潤燥。
河蚌豆腐湯
材料:豆腐,河蚌,香菇,小白菜,料酒,香油,大蔥,姜,鹽,味精適量。
做法:將豆腐切成長條片;豆腐片與生蚌肉分別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撈出;湯鍋置火上,放入清湯、料酒、精鹽、味精、蔥末、姜末、香菇、蚌肉片、豆腐片、小白菜心;待湯沸后,撇去浮沫,移至微火上煮10分鐘;起鍋盛入湯盆內,淋入香油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滋陰明目。
粉葛黃豆煲豬腳
材料:粉葛100克、黃豆100克、陳皮1/3個、豬腳1只、生姜3片。
做法:粉葛去皮、切塊;黃豆陳皮分別浸泡,洗凈;豬腳去毛,洗凈,切對半,用刀背敲裂。一起下瓦煲,加清水300毫升(約2碗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約2個小時,下鹽即可,此量可供4-5人用。
功效:生津、止渴、止瀉、退熱、解酒毒,健骨強筋、滋潤養益。
五指毛桃煲烏骨雞湯
材料:烏骨雞一只、五指毛桃100克、豬脊骨200克、芡實25克、姜三片、蜜棗3顆、鹽適量。
做法:將烏骨雞、五指毛桃、芡實等洗干凈放入湯煲中;豬脊骨在滾水中煮一下“飛水”,放入湯煲中;切三片姜放入湯煲中,倒入10碗清水,用猛火把水燒開后,改為文火煲兩個小時;湯上桌前下適量的鹽調味。
功效:芡實有補脾、祛濕的功效,烏骨雞含有黑色素、B族維生素、18種氨基酸和18種微量元素,而且脂肪含量很低,這道湯能健脾祛濕、利水腫、補氣養生。
荷葉薏米煲瘦肉湯
材料:荷葉、薏米、瘦肉、蓮子、扁豆、干淮山等適量。
做法:將蓮子、薏米、扁豆和干淮山洗凈,薏米、扁豆和淮山浸泡一個小時;瘦肉洗凈,切塊,汆水撈起;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轉中小火煲一個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升發陽氣,健脾祛濕,驅除疲勞。
淮山胡蘿卜鯽魚湯
材料:淮山300克,胡蘿卜200克,鯽魚1~2條,蜜棗2個,瘦肉50克,生姜3片。
做法:將淮山、胡蘿卜分別去皮切成厚塊,蜜棗、姜片、瘦肉洗凈后放入湯鍋,加2000毫升清水,用大火煲開;熱鍋后加油將洗凈去鱗的鯽魚放入熱鍋中煎至雙面輕微焦黃后,將其放入煲開的湯鍋內;用大火煲3~5分鐘后改小火煲30分鐘,關火放鹽調味即可。
功效:鯽魚有助于健脾利濕、和中開胃、活血通絡,溫中下氣。
海帶薏米冬瓜湯
材料:海帶50克、薏米25克、冬瓜500克。
做法:海帶漂洗刷干凈,薏米洗凈后用清水浸泡1小時備用;冬瓜去皮、切塊。將三者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武火滾沸后,改為文火煲約1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祛濕、清熱祛痘。
【清明節氣的養生食物及注意事項】相關文章:
清明節氣養生食物推薦11-23
2022清明節氣的養生食物及禁忌10-07
雨水節氣養生的注意事項02-19
小滿節氣養生的注意事項01-08
大寒節氣的農事及養生注意事項11-30
立冬節氣養生注意事項10-14
立冬節氣的養生注意事項10-11
清明節氣養生湯食譜04-03
清明節氣養生食譜04-06
清明節氣養生食譜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