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建筑實習日記合集八篇
轉眼一天又過去了,今天一定有不少的收獲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日記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建筑實習日記9篇,歡迎大家分享。
建筑實習日記 篇1
早上三號樓的裙房基礎墊層澆筑很早就開始了,技術員告訴我,過一兩天又得在這放線了,這回就是精密的為條形基礎放線了。二號樓外墻的模板開始拆除,我上現場近距離觀察了一下拆模的過程,木工先行拆除對拉螺栓,大小鋼楞和連接鋼管,自上而下的逐次拆除,但模板拆除后,據我的觀察,整體性并不是很好,首先成型的混凝土墻體表面并不平整,甚至看到是一塊兒一塊兒的,就像是又預制的混凝土板砌筑而成的,這表明模板的連接不夠緊密,而且平整度不夠,旁邊的監理顯然對這樣的施工結果不太滿意,要求項目經理購買全新的木模板,今后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下午我也為我做的混凝土試塊“拆模”了,打開之后發現表面有不少氣孔,而且一組三塊兒都是這樣的,我把技術員做的也打開了,看見他的試塊就要平整的.多,我想這是我在成型時對它的振搗不到位,這樣的小工序被我忽視了,雖然做過試塊但對這樣的工作顯然還是做得不夠到位,我想學好課本的知識只是一方面,多實踐,熟練掌握實際的操作技能才是我們在施工現場工作最重要的。
建筑實習日記 篇2
聽說明天二號樓的地下一層就要拆模了,上午師傅叫我跟他去地下一層里看看,由于工程用的模板都是現場制作拼裝的,所以樓板的模板應該是用滿堂腳手架支撐起來的,我們走到一個預留洞口,師傅反復叮囑我要小心,腳要踩實,手要抓穩,千萬注意安全,當我鉆進去才明白師傅為什么這么說,地下一層的層高是4.2m,我們是在腳手架上鋪著的方木,木板,鋼板上行走.
說實話每一步都走得很是艱辛,而且橫向的腳手架偶爾有突然很高的,還得從上面跨過去,再加上混凝土硬化放出大大量熱量、陰暗潮濕的環境,讓我沒走十幾米就已經滿頭大汗,師傅在前邊很快的前進,明顯我已經跟不上了,在架子上行走讓我感到很是危險,在墻角處我爬下腳手架,直接在地上行進。地上有不少水,應該是養護時候留下的.
在有的地方還有小堆的混凝土,應該是澆筑時漏漿了,這就是說模板制作的并不緊密。走著走著我發現,整個工程的.地下一層是相通的,在底下我找到了商場的地下一層停車庫,這是一個框架結構建筑,筏板基礎。回到辦公室,感覺今天的收獲還不小,近距離觀察了滿堂腳手架,對它的認識又深刻了。
建筑實習日記 篇3
今天到達公司后,陳老師告訴我,又有一個新工程要計算了。陳佳老師剛剛把工程的資料拿到手,分給我和李華一些看看,叫我們協助她完成。
我領受任務后,就馬上先去看總說明,看完圖紙的建筑說明之類的,對工程的具體情況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建筑工程名稱是郊區巴山屠宰場,建設地點是群星村,建筑面積為兩萬多平方米,結構類型為框架結構,建筑層數為2層,建筑高度是8米。說是屠宰場,其實里面的結構構就和廠房差不多的,基本上是空曠的,像墻體什么的很少,計算的`工程量可以說是挺小的,所以說心理面還是比較有信心的,相信自己能把一整套圖紙都計算下來。接下來我又大致看了下整套的圖紙,心里大概也有了個底,就開始正式計算工程量了。
通過這次參與計算工程量才知道自己在學校里計算工程量的步驟和公司里的不同,像在學校,一般是挑自己會算的和簡單的先算,好像也沒具體分類,感覺比較的雜亂,很容易遺漏掉一些東西,準確度自然也就不高。而現在,在師傅的指導下,知道該怎樣一步步來計算,先計算什么,后計算什么都有了計劃。哪些部位是算體積,哪些部位是計算面積,在計算中都知道區分。在慢慢計算中也能發現一些新問題,碰到不會算的再去請教師傅,一整套圖紙算下來感覺還是比較順手的,雖說還是存在有錯誤,但通過錯誤的教訓,對知識點就能有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建筑實習日記 篇4
(一)
上午8時整,爸爸帶我認識了一下我的實習指導師傅,他是昆山城建項目管理有限公司的一名資深監理工作人員。首先他帶我去了解了一下工程的概況。工程名稱:盛榮花園60#----64#樓和一個車庫;建設單位:昆山市盛榮房產開發有限公司;監理單位:昆山市城建項目管理有限公司;質檢單位:昆山市質檢站;施工單位:昆山市五環建設有限公司;結構形式:框架剪力墻;建筑層數:-1到18層;建筑面積70656平方米;工程造價6283萬元;開工日期:20xx年4月20日,竣工日期20xx年7月25日;
接著指導師傅嚴師傅帶我去了64號樓那里一、二層已經澆筑完工,正在施工的是3層的水泥地面,施工單位正在預埋鋼筋,嚴師傅告訴我預埋鋼筋是有規定的,懸臂梁處鋼筋要密埋,例如一般墻體埋4根鋼筋,那么懸臂梁處要埋到8根以上。在觀察之余,我發現一個問題,"嚴師傅,為什么這橫梁上鋼筋上下粗細不一樣啊?"他告訴我說,這是因為上梁承受的力大要用粗的,下邊承受的力相對來說要小點。看完了梁,我來到外墻邊,他便對我講了一下腳支架的相關規定和知識,嚴師傅告訴我25米以上都必須使用雙管支架,25米一下只需單管支架,他說不管什么建筑大多對多都使用此規定。說著一位工人讓我把腳挪開點,他們要鋪板筋,我很疑惑,嚴師傅說板筋就是在模板上鋪兩層細鋼筋,橫豎相交,中間用方塊小水泥塊分開,在中間放置電線或水管,他還告訴我鋪完板筋然后再在上面鋪兩層水泥,分別是C25和C30的混凝土。我問道每一層都這樣嗎,他回答說不是,一般一幢18層高樓,1到12層以C30為主,12到躍樓可以用C25的混凝土,因為它們受力的程度不同。
在上面轉了幾圈,我向嚴師傅申請,想親自扎一下鋼筋,可是操作起來真的很不容易,手上的工具就是不聽話,怎么都沒他們有效果。效果沒有卻迎來了滿頭的汗水。
時間過得真快,上午班結束了,于是我戴著安全帽回到了辦公室休息。
下午2時,我準時來到房產公司工程部,我的指導老師王師傅就在里面,他說下午太熱,今天給我上理論課,主要講一些關于鋼筋的,他說我這專業,尤其以后造橋,鋼筋的作用很大。
他告訴我目前大多數的建筑工程的骨架是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要干好建筑工作,也要掌握鋼筋技術,他說他概括了鋼筋工種的基本素質,主要是:一看,二畫,三算,四陪,五扎,六焊,七管,八學。
一看:會看圖,能識讀建筑工程圖紙,特別是結構施工圖及鋼筋詳圖。
二畫:會繪制簡單的圖形,會畫鋼筋加工大樣。
三算:會按照圖紙和有關規定計算鋼筋用料,人工,機具,材料用量。
四配:依據圖紙要求進行圖紙翻樣,鋼筋配料和骨架成型操作。
五扎:按照圖紙和施工規范,操作規程進行綁扎使骨架成型。
六焊:懂得鋼筋焊接,接連方面的知識和操作。
七管:懂得施工現場,鋼筋加工,綁扎,安裝和項目方面的管理,做好工程配合操作
八學:不斷學習鋼筋工程方面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機具。
接這師傅拿來了一套關于鋼筋的圖紙讓我熟悉它。我一直摸索著,我把不懂的問題都記錄了下來,等著明天問師傅。
今天初入工地現場讓我感觸頗深,原來一幢樓看起來簡單,建起來難啊!
(二)
經過工程師的總體介紹后我們參觀了2號樓。這里的墻體的建設多用煤矸石多孔磚或是模數磚建造,在上樓時我們會發現在磚與混凝土之間有尼龍網。因為尼龍網有韌性,因此加入尼龍網的作用是防止沉降是出現裂縫。在這里采用板—梁—柱一起澆注的方法,在有利的節省了
時間的同時,也保持了建筑整體的良好性。在一個用戶住宅房內的廚房里我們容易看見一些斜切磚,這些斜切磚是在板與墻都完成之后補入的,而且在補入之前必須讓板沉降幾天。一般說來廚房的標高要小于室內的標高約20毫米。同時在這里住戶內除了廁所用瓷磚其他的地方為抹
灰房,而這也是現代商品房處理的通用方式。
在樓頂,我們看了曳引機,這是用來控制電梯的升降用的。電梯機房設在11層最上面的小閣樓中,既是曳引機放置的地方。在樓頂外面
的小陽臺上我們找到了一種一面帶磨砂一面是塑料的一種東西,經介紹這是一種叫做SBS的防水材料。它有很好的防水效果。在房頂有放置太
陽能熱水器的地方,同時在屋檐底下有一層珍珠巖,它的作用是保溫。
人工防空地下室最深處為7。 6米,有一個很大的空間這樣做的目的`是,盡可能的把小區人都容人工防空地下室,而且,有足夠的空間。這里的建設采用后澆注法、柱分段澆注水泥,在樓房基礎周圍設置防衛墻也是一種剪力墻。
(三)
今天,我們不用隨老師和工程師帶領了,要自由行動,觀察體驗。一早,我們就來了,發現這幫工程師真夠懶的,到了九點還沒有來。我們自己參觀起來。
我觀察起民工的生活來,他們真的很辛苦,炎火夏日,他們要頂著烈日在上面工作。且他們的生活環境真的讓我感慨萬分。
轉到學習上來吧。為期三個星期的實習,當然要有計劃了。從基本資料到實習體驗都要有條不紊。先從實習地的基本資料說起吧,昨天記下了,今天寫到日記上來,算是學習進程見證。
原先只叫它北區綜合樓,打聽清楚,才知它叫經管學院大樓,當時很感慨,咱們學校的經管學院不咋的,大樓竟是最氣派!!真是匪夷所思。該大樓基本情況如下:該樓總建筑面積為308157平方米,主要有中間主樓(九層)和兩側裙樓(5層和地下架空層)組成,主體結構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另外為了構造要求和使用要求,在樓中間沒有天井。建筑內高天井,之前,我們在校圖書館也有見過。主要是滿足構造要注且可以在建筑上搞綠化。
除了對建筑進一步了解,我們還從將課本和圖書館的資料帶來,對照圖紙學習。
今天,挺有收獲的。
建筑實習日記 篇5
今天,在班級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三個班的同學前往濱海新區參觀實習一些現代化建筑。初次脫離課本去真正體驗建筑,所感所得頗為不同,更深刻的體會到建筑的魅力。
上午,依次參觀了泰達足球場、國際會展中心、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由于多種原因,我們只能大體的參觀到泰達足球場的外觀,沒能進入內部體驗空間結構,從外觀上看,最大的特點是其鋼結構的造型特異,復雜多樣。國際會展中心前面的大廳也是用了大量鋼結構。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的最大特點是有一個田園氣氛的中庭,而且垂直交通很方便。
下午,由于下雨的原因,參觀進行的`很匆忙,依次參觀了金融街、泰達圖書館、開發區管委會、萬麗泰達酒店。泰達圖書館和開發區管委會也都有一個很大的中庭,應該都是基于采光的原因。金融街是關于道路相對稱的兩排現代化商業性建筑。由于沒聯絡好,本來能進入內部參觀的玩理他大酒店也只能領略其表面的富麗堂皇。又由于下雨和時間緊迫的原因,大學城沒能參觀成,就匆匆回學校了。
一天下來,最大的感受就是累,但是在親身體驗見住的過程中確實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收獲頗豐,所以,還是很高興的!
6月17日周三銀河廣場及周圍建筑
今天,本打算是以宿舍為單位出去參觀一些建筑,但可能昨天太累了,只有一半人去了。而且由于是下午去的,比較晚了,銀河廣場周圍的建筑都致殘管道外觀沒能進入內部體驗空間結構,所以收獲不是很大。
依次參觀了銀河廣場、天津展覽館、天津國際展覽中心、天津禮堂、水晶宮飯店和天津樂園。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類似月亮形狀的天津展覽館,從前只是從書本圖片中見到過類似帆船形狀的悉尼歌劇院和類似蛋形狀的國家大劇院,從來沒有親眼見過類似實物形狀的建筑。第一次親眼見到了類似月亮形狀的天津展覽館時,不禁為建筑的神奇而驚嘆:原來建筑可以是這個樣子!對專業的興趣自然而然液體省了很多…
6月18日周四意式風情街
今天,參觀了充滿異域風情的意式風情街。體驗了不同風格的建筑,感覺很新奇,對歐式風格的建筑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歐式風格強調以華麗的裝飾、濃烈的色彩、精美的造型達到雍容華貴的裝飾效果。類型有哥特式建筑,-巴洛克建筑,法國古典主義建筑,古羅***筑,古典復興建筑,羅曼建筑,文藝復興,浪漫主義,折衷主義。噴泉、羅馬柱、雕塑、尖塔、八角房這些都是歐式建筑的典型標志。另外,歐式建筑很多都是穹頂的。文藝復興時期,這種穹頂技術變得成熟,建筑師開始熱衷于把穹頂加在教堂的中心。這種形式既合理,又好看。之后形成了傳統,重要建筑物,教堂、法院、議會等重要建筑都開始繼承這種傳統,逐漸成了重要建筑的象征,所以包括美國白宮都采用這種形式。
6月19日周五古文化街
今天,有幸參觀到我國的古典建筑,很興奮,也領略到中國古典建筑的博大精深。
中國古建筑的特點:
1、中國古建筑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
2、中國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種簡明的組織規律
3、中國古代建筑造型優美
4、中國古代建筑的裝飾豐富多彩
5、中國古代建筑特別注意跟周圍自然環境的協調
6月20日周六天津大學南開大學
今天,參觀了天津大學和南開大學,感觸頗深,心里很不平衡。因為同樣是大學,我們學校就少了那種清新優雅飽含文化的韻味。不平衡歸不平衡,短暫的失落過后還得繼續今天的認識實習。發現了一些不錯的建筑:天大的王學仲藝術館、建筑學院樓、馮驥才藝術館、南大的陳省身樓、東方藝術館、mba樓等,而且校園的環境也很美,使人有置身其中流連忘返之感。再一次領略到建筑與自然的魅力。
建筑實習日記 篇6
20xx年8月6日 晴 實習第二十八天 放線平水
依然如往日,六點鐘起床,乘坐首班車趕到工地。跟著施工員給剪力墻、門洞放線。隨后,他叫我門跟他一起去五樓“平水”。剛聽到“平水”二字我一頭霧水,到了現場才知道是進行水平線的定位。 “平水”其實就是將標準的水平標高引向將要施工的墻體。即畫出墻體的某個對施工定位極其有意義的水平線。一般情況下采離樓板一米高,當然這要從首層的水準點引上來的。
“平水”其實是水準儀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一個典型的應用。平水的過程首先是選擇測站。測站的選取要保證標準水準點與測站和測站與所要“平水”的墻體間的.視線暢通無阻,而且盡可一次測量到盡可能多的墻體。隨后,支架水準儀,調平、調焦、讀出標尺的讀數。接著,根據讀數和水準儀把水準點引到其他墻體上并用紅色鉛筆作出標記(一般每墻一面畫兩個點,分別在墻的兩側)。最后利用兩點一線彈好墨線。
通常墨線的粗細可以看出一個施工員放線的熟練程度,優秀的施工員彈出來的線又細又清晰又準確。要使墨線又細又清楚的小方法有一個:
a、將剛焦了墨水的線從墨斗里拉出來在空中拉緊,然后輕輕的彈一下。這樣可以把墨繩上過多的墨水彈出來,從而避免了彈出來的墨線變得太粗。
b 、彈墨線的時候,用力把墨繩拉緊,這樣彈出來的線就可以又細又清晰了。
建筑實習日記 篇7
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預算員,現場的的施工工序必須得熟悉,在 師傅的帶領下我第一次來到施工現場。
這里正在進行模板的支護和鋼 筋的邦扎。模板工程和鋼筋工程正在如火如茶的進行著。工人們支模 的程序是先搭設腳手架, 然后再已經搭好的腳手架上安裝模板下的木 方,然后將板放在木方上,在板下有木方的地方上敲上長鐵釘,使木 方和模板成為一個整體共同來承擔澆筑帶來的荷載。
以免板自身承受 重量時,由于承載力不足,發生破壞。并且支模時先支水平模后再支 垂直模。我想這樣做有兩個原因,一是為了豎板建立工作平臺,二是 為了使其垂直接縫嚴密,使不發生漏漿現象。
施工現場的'工人師傅 給我講解了鋼筋的綁扎順序: 先將架立筋或上層受力筋兩端搭在支架 或可支撐物上,而后在套上箍筋,并將上層鋼筋和箍筋用鐵絲綁扎在 一起。最后,再將下層受力筋穿入箍套中,與箍筋綁扎在一起。若存 在抗扭鋼筋,除應在箍筋腰部及合適部位與鋼筋綁扎牢固,還要在梁 截面上相同部位的鋼筋上加拉結筋, 協同腰筋抗扭。
鋼筋的安裝綁扎, 應與模板相配合,柱筋的安裝一般在柱模版安裝前進行,而梁的施工 順序正好相反。一般是先安梁底模,在安裝梁筋,當梁高較大時,可 先留下一面側模不安,待鋼筋綁扎完畢,在之另一面側模,以方便施 工。樓板的模板安裝好后既可安裝板筋,其應在下架設置支撐,使上 下層筋間,保持相應的距離,且防止被踩踏。
建筑實習日記 篇8
參觀了北校區機械學院的實習廠房,一座比較老式的工業廠房建筑,外表像以前的民用建筑。用的是斜屋頂,這樣有利于排水,室內的凈高明顯高于民用建筑。兩側柱子是典型的工業廠房的柱式,上部有牛蹄,用于安裝吊車的'軌道。其寬面也個立了兩根抗風柱,這些柱和每隔一段距離設的梁使墻能有足夠的剛度以抵抗強風的荷載。在一個高溫鍋爐旁的柱子,外圍貼了防火材料,保護柱子。實驗室的作用在于給結構設計師一個能檢驗其設計可行性的場所,這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至關重要的,同時也是科學實驗所必備的。在實驗室,我們看到了許多大型的實驗儀器,它們實質上都是給試件提供壓、拉、剪方面的應力,從而檢測其能承受力的能力,也就是它們的強度。在實驗室,我們還可以看到做各種構件的模型。當然,我們不僅看了各種機器,而且對建工實驗有了初步的認識,并建立起一種實驗檢驗假設的觀念,這次參觀應該是有比較大的收獲的。
通過這幾天的現場參觀,我們對建筑有了一般的感性認識,但對于施工的過程與一些細部問題和可能發生的危險問題我們知道得還比較少。
【建筑實習日記】相關文章:
建筑實習日記11-06
建筑裝飾實習日記11-18
建筑專業實習日記11-08
建筑裝飾實習日記02-22
建筑工地實習日記07-14
建筑實習日記14篇07-05
建筑施工實習日記(精品)07-20
建筑實習日記(15篇)11-13
實用的建筑實習日記六篇12-30
建筑施工實習日記(精選12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