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煤礦地質災害的應急預案

時間:2024-09-30 15:29:38 應急預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煤礦地質災害的應急預案(通用7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有時會突發一些不在預期的事故,為了避免事情更糟,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應急預案編制工作。那么問題來了,應急預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煤礦地質災害的應急預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煤礦地質災害的應急預案(通用7篇)

  煤礦地質災害的應急預案 1

  根據集團公司xx號文件,煤礦各單位緊急行動起來,按“保安全、保生產、保民生、保穩定“四保方式,動員全公司人員投入到抵抗冬季低溫雪凝天氣災害工作中。公司為了保障職工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緊急召開會議,動員全體職工,全面布署“冬季三防“工作,認真開展20xx年煤礦抗低溫雪凝災害。

  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事故類型

  進入冬季以來,因低溫天氣的持繼造成職工生病、凝凍路滑傷人、供電中斷造成生產停止運行及礦井通風中斷、取暖設施不到位或損壞造成職工受凍、供水管路凍結造成生產生活的不便、供電線路結冰造成線路的中斷及接地傷人、因取暖造成煤氣中毒身忘、車輛在雪凝天氣因路滑而發生的交通事故等。

  1.2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冬季三防“事故發生的危害程度非常大,會不同程度造成職工的人身傷亡、影響礦井的正常生產、給礦井財產帶來極大損失、帶來惡劣的社會影響及打擊職工生產的積極性。

  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2.1現場遇險人員堅持“緊急避災、積極營救、安全撤離“的原則。

  2.2救援人員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在確保搶險人員安全的前提下,最快而有效地使遇險人員盡快脫險,同時最大程度地降低設備的損害及事故影響程度。

  3、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組織體系

  3.1.1應急組織形式

  專業應急救護隊伍與生產區隊業余搶險小組相結合。

  3.1.2ⅰ級應急組織機構

  煤礦“冬季三防“ⅰ級應急組織機構執行綜合預案。

  3.1.3ⅱ級應急組織機構

  煤礦“冬季三防“事故ⅱ級應急組織機構由生產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公司調度室、安全部、生產技術科、救護小隊、礦醫療急救站、事故生產連隊、運轉班組、警衛隊、人力資源部、綜合辦公室、供銷部等組成。

  3.1.4ⅲ級應急組織機構

  煤礦“冬季三防“事故ⅲ級應急組織機構由生產連隊內部組建。由隊長任應急救援小組組長,成員由連隊有關管理人員和班組長組成。

  3.2指揮機構及職責

  3.2.1ⅰ級指揮機構及職責

  煤礦“冬季三防“事故ⅰ級指揮機構及職責執行綜合預案。

  3.2.2ⅱ級指揮機構及職責

  3.2.2.1指揮機構

  為迅速處理礦井發生的“冬季三防“災害事故,公司成立“冬季三防“事故ⅱ級應急救援指揮部(下稱指揮部),指揮部設在調度室,負責應急救援工作的指揮、組織、協調和對外信息發布工作。指揮部下設七個專業組,分工負責應急救援過程中的各項工作。

  3.2.2.2指揮部成員職責

  指揮部成員在接到發生“冬季三防“事故的通知后(見煤礦“冬季三防“事故ⅱ級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聯系表),必須迅速到公司調度室集合,根據事故發生的地點、范圍及預計事故發展的程度,調動各方面的力量,迅速組織應急救援。

  (機電副總經理):是“冬季三防“事故ⅱ級應急救援的總指揮。負責在總工程師和礦山救護隊隊長的協助下制定應急救援計劃,下達救援命令,指揮、組織、協調應急救援工作。副總經理決定是否啟動應急救援預案。

  (安全部長):根據應急救援計劃和應急救援技術方案、措施,對應急救援的安全工作實行有效的監督。

  (調度室主任):負責向“冬季三防“總指揮報告災情,及時向下傳達“冬季三防“總指揮的應急救援命令,通知有關人員到調度室待命,并隨時調度“冬季三防“應急救援工作。負責對外信息發布工作。

  救護隊長(兩月輪換一次):根據應急救援計劃和應急救援技術方案、措施,組織救護人員及救護設備進行緊急救援。

  (后勤保障部部長):負責指揮協調遇險人員的運送;負責指揮協調應急救援人員和應急救援器材及時運送到事故地點,滿足應急救援需要。負責事故應急救援過程中的治安保衛工作,維持礦區的正常秩序,不準閑雜人員入礦,并在井口附近專人警戒,嚴禁閑雜人員逗留、圍觀。

  (醫療急救站):負責組織對受傷人員的急救治療,組織護理和藥物供應。

  (機電隊書記):負責組織遇險人員的運送;保證應急救援人員和應急救援器材及時運送到事故地點,滿足應急救援需要。

  (機電隊隊長):負責查對發生災害區域內的人員,采取可靠措施將他們有組織地撤到安全地點。將災害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如實詳細地報告礦調度室,并隨時接受應急救援指揮部命令,完成有關應急救援任務。

  李成學(后勤保障部副部長):保證對遇險人員的妥善安置和應急救援人員的食宿以及其它生活事宜。

  3.2.2.3應急救援工作小組職責

  指揮部下設七個應急救援工作小組:

  ⑴現場搶險救災組

  組長:

  職責:負責制定并實施現場處置方案,指揮現場應急救援工作,及時處理突發災變。并及時向指揮部反饋現場處置情況。

  成員:

  ⑵技術組

  組長:

  職責:負責制定應急救援技術方案和措施,提供必要的圖紙資料,為應急救援提供技術保障。

  成員:生產技術部技術人員。

  ⑶物資供應組

  組長:

  職責:負責保證應急救援中物資和設備的及時供應。

  成員:由供銷部有關人員組成

  ⑷警戒保衛組

  組長:

  職責:負責“冬季三防“事故發生后的人員疏散、戒嚴和維持秩序、交通等工作。

  成員:警衛隊隊員

  ⑸醫療救護組

  組長:

  職責:負責對受傷人員的醫療救護和檢測檢疫工作。

  成員:醫療急救站醫療救護搶險小組成員

  ⑹后勤保障組

  組長:

  職責:負責食宿接待、車輛調度等工作。

  成員:由綜合辦公室、接待中心有關人員組成

  ⑺善后處理組

  組長:

  職責:負責事故分析和上報工作,受傷人員家屬安撫、撫恤、理賠等善后處理工作。

  成員:安全部部長、生產技術部分管副部長及人力資源部、財務部負責人

  4、預防與預警

  4.1危險源監控

  4.1.1危險源監控方式、方法

  4.1.1.1“冬季三防“事故監控方式、方法:組織人員檢查冬季防火、防凍和防煤氣中毒工作,確保職工及家屬安全過冬。

  加強冬季供暖、供電、供水設備監控力度,重點抓好對供暖鍋爐、管路、供電線路、變壓器等設備的檢修、排查工作,嚴禁設備帶“病“運行,杜絕跑、冒、滴、漏現象,積極做好設備及管道的防凍保溫工作,確保設備安全過冬。進一步加大對重點部位消防管理,對消防器材、防火設施及各場所火災隱患進行全面排查,對不符合規定的及時整改。強化現場管理,采取不定期檢查方式,加大安全監督檢查力度和頻率,明確整改責任人,對冬季“三防“工作存在的問題,限期落實整改。針對冬季社區居民多用煤火取暖的實際情況,該處廣泛開展預防煤氣中毒相關知識及宣傳活動,加強和提高職工的自我防護意識和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中毒事件的發生和造成的危害。

  4.1.2預防措施

  4.1.2.1“冬季三防“事故預防措施

  1、對架空線路,需認真計算其強度,合理選型導線截面,防止凍斷線;

  2、加強對供水管路的防凍措施,采取包扎管路,防止管路凍結,對供水管路理行全面檢查維護

  3、對設備進行日常檢修,加強設備管理,保障設備不因檢修不到位而發生故障。

  4、加強水泵司機培訓,特別是凝凍期間的防凍意思及安全意識。

  5、機電隊組織人員對供水配件的檢查,包括法蘭盤、閘閥、水籠頭等,有損壞的要立即進行更換。

  6、加強對水源凈化站的水池、高位水池進行防凍措施,避免凝凍期間供水中斷。

  7、加強對鍋爐房二臺開水鍋爐的檢修,防止鍋爐因操作不當造成的爆炸。

  8、對熱水池加強管理,水池四周應設安全警戒線,防止人員掉入水池。

  9、對供水管路進行維護檢修,防止熱水管線漏水。

  10、對澡堂洗浴室的沐水器等進行檢修。

  11、對辦公室加強供電線路的檢修工作,保障辦公室取暖設施正常使用。

  12、辦公室及單身宿舍的取暖問題,由綜合部安排準備20臺燃煤鐵爐子,預防在全礦停電的情況下,保障職工的取暖問題。

  13、加強線路巡查,由機電隊安排專人對煤礦兩趟供電線路進行巡查,對有問題的電桿,瓷瓶,線路等立即安排進行更換及檢修,保障供電線路的完好。

  14、加強對礦區道路的防滑措施,在冰凍的行人路面上要安排人員撒煤爐灰及煤渣等防止路面因冰凍路滑而傷人。

  15、加強職工“冬防三防“的安全意識教育,提高安全意識,不當班人員減少外出的機會,盡量因天氣惡劣帶來傷害。

  16、車輛防凍問題,由綜合部副部長安排對全礦車輛進行一次徹底檢修,保障全礦車輛在凝凍期間車況完好,備足油料。加強車輛因低溫天氣造成打不起火,發動不了的防范措施。

  17、對架空線路,需認真計算其強度,合理選型導線截面,防止凍斷線;

  18、對直接向井下供電的開關柜,嚴禁裝設自動重合閘裝置;

  19、采用符合撲滅電氣火災的滅火器,配足滅火砂;

  20、下井電纜電進風井入井,敷設高度和懸垂度符合要求;

  21、36v以上的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鎧裝電纜的鋼絲或鋼帶、鉛皮,橡套電纜的接地芯線或屏蔽護套等均需接地。礦井中禁止使用無接地芯線的電線。

  22、必須接地設備和局部接地裝置,都要和總接地網連接。

  23、主接地極就埋入水倉中,主、副水倉必須各設一塊。礦井有幾個水平時,每個水平的總接地網都要與主、副水倉中的主接地極連接。

  24、從任意一個局部接地裝置處所測得的總接地網接地電阻不得超過2ω。每一移動電氣設備與總接地網或局部接地極之間的接地芯線的電阻,不得超過1ω。

  25、制定并貫徹落實操作規程。

  26、對轉動或移動部件采用安全防護。

  27、對大型設備安裝、搬運、檢查制定專門安全措施。

  28、機電隊組織人員對十華線、平齊華線兩趟架空線路進行徹底巡查,對發現的倒桿、瓷瓶損壞、線路中斷等要立即組織人員搶修,保障線路在冰雪天氣的巡全運行。

  29、作好各季防凝凍工作。對架空線要考慮除冰措施,防止斷線事故。

  30、地面火災由“三防“辦公室統一安排組織檢查,對各機房硐室及辦公樓、綜合樓、單身宿舍加強用電檢查,特別是因火取暖而可能造成的火災。

  31、加強職工培訓,認真開展“冬季三防“知識的`宣傳上,對騎摩托車上班的職工,盡量安排好住宿,減少騎車上路的危害性,為職工安全著想。

  4.2預警行動

  4.2.1預警條件

  4.2.1.1冬季凝凍出現下列情況的進行預警:供電線路停電、路面凍結、供水管路凍結、車輛凍結及無油、供暖設備損壞、氣溫在0℃以下等。

  4.2.1.2防火災方面出現下列情況進行預警:煤氣中毒、各機房出現煙霧、停電線路短路、消防器材失效、供電及供水管路中斷或凍結等。

  4.2.2預警方式、方法

  符合事故預警條件,現場人員在保障人身安全的情況下應立即用電話向調度室值班人員匯報,同時并立即組織受威脅區域人員撤至安全地點,同時看護好現場,等待命令。(調度室電話號碼為8088、),調度室接到匯報后,及時通知有關單位值班領導,立即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預防事故的進一步擴大及傷人事故發生,并及時匯報分管公司領導。要啟動事故應急預案,組織實施救援。

  4.2.3事故預警信息的發布程序

  現場人員→調度室→三防總指揮。

  5、信息報告程序

  5.1報警系統及程序

  利用公司現有程控電話系統作為報警系統。

  5.2現場報警方式

  現場使用電話方式報警,井下各采掘工作面、運輸轉載點、巷修工作地點、中央變電所、采區變電站、底部車場等地點均設置了固定電話,可以直接接通公司調度室、地面“冬季三防“人員手機及公司辦公室電話均可直接報警。

  5.2.1煤礦調度室電話:

  5.2.2礦救護隊電話:

  5.2.3急救站值班電話:

  5.2.4機電隊電話:

  5.3與相關部門通訊聯絡方式

  5.3.1“冬季三防“事故發生后,公司調度室應按照有關規定立即將事故情況用電話上報集團公司調度室。

  5.3.2安全部在事故發生后12小時內寫出事故書面報告,逐級上報。事故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發生事故的單位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的簡要經過、遇險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事故搶救處理的情況和采取的措施;并附示意圖;需要有關部門單位協助事故搶救和處理的有關事宜;事故報告單位、簽發人和報告時間。

  5.4應急反應人員向外求援的方式

  應急反應人員向外求援的方式:使用電話方式向調度室求援。

  6、應急處置

  6.1響應分級

  按照事故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將事故應急響應級別分為ⅲ級(一般事故)響應、ⅱ級(較大事故)響應、ⅰ級(重大事故)響應。

  6.1.1出現下列情況時啟動ⅲ級響應:造成或可能造成1~2人輕傷,或造三級非傷亡事故。

  6.1.2出現下列情況時啟動ⅱ級響應:造成或可能造成1~2人重傷,或造成3人及以上輕傷,或造成二級非傷亡事故。

  6.1.3出現下列情況時啟動i級響應:造成或可能造成1人及以上死亡,或造成3人及以上重傷,或造成一級非傷亡事故。

  6.2響應程序

  “冬季三防“事故發生后,立即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預案,并根據事故等級及時上報。應急救援總指揮負責發布命令,指揮應急行動,調配應急資源,組織制定并實施應急避險措施,決定是否擴大應急響應程序。

  公司調度室在接到事故匯報后,應根據事故響應等級并按照信息報告程序立即電話報告礦值班領導或生產副總經理。事故應急救援總指揮根據事故的情況啟動相應等級的“冬季三防“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組織實施救援。

  6.2.1ⅲ級響應

  由單位負責人及現場人員負責啟動煤礦事故應急救援現場處置方案,必要時請求“冬季三防“總指揮啟動煤礦運輸事故ⅲ級應急預案。

  6.2.2ⅱ級響應

  由“冬季三防“總指揮負責啟動煤礦“冬季三防“事故ⅱ級應急預案,必要時請求總經理啟動煤礦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

  6.2.3i級響應

  由總經理啟動煤礦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必要時請求集團公司救援。

  6.3處置措施

  6.3.1“冬季三防“事故處置措施

  6.3.1.1發生“冬季三防“事故時,現場人員要及時將事故發生的地點、性質、造成危害程度及人員傷亡情況向公司調度室和本單位值班領導進行匯報。

  6.3.1.2事故造成人員傷害的,現場人員應同時現場進行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對因擠、壓、碾、砸等原因引起的出血人員,應采取利用繃帶、毛巾包扎止血,出血嚴重的用包扎法止血;對因外傷窒息引起的呼吸停止人員,應用人工呼吸法進行搶救,然后護送上井。

  6.3.1.3實施救援前,在事故區域前后設置警戒標志,救援期間嚴禁與救援無關的車輛通行。

  6.3.1.4平時要采取制度及可靠措施,做到預防為主,安全第一。

  6.3.2.3實施救援前,必須切斷絞車電源,并將開關閉鎖、掛牌。

  7、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7.1由供應銷售部為主,機電隊配合負責維護管理的應急物資及裝備:消防材料庫備齊“冬季三防“所需物資;醫務室要備齊必備藥品;救護隊要備齊救護器材及保障車輛完好,隨時待命。

  7.2由機電隊、掘進隊、采煤隊、通風隊、抽放隊及各機關后勤人員,抽調專門的運輸人員,在事故發生時及時協助運輸搶險物資。

  煤礦地質災害的應急預案 2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進一步加強礦井冬季“三防”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結合我礦生產實際,特制訂《冬季“三防”應急救援預案》(以下簡稱《預案》)。

  第二條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快速有效,救人第一”的方針,對礦井發生的冬季三防事故實行統一指揮,分級負責,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第三條由于自然或人為因素造成如下事故,火災結冰煤氣中毒等。

  第二章應急救援體系

  第四條為加強對雨季三防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領導,礦成立冬季三防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冬季三防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調度室,xx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24小時值班,并有一名礦領導帶班。

  第五條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

  1、負責制定和完善冬季三防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檢查指導各部門貫徹落實情況,統一協調指導冬季三防搶險救災現場的應急救援工作,調動多方面力量快速有效處理事故,控制事故的蔓延和擴大。

  2、根據事故現場情況,對搶險救災方案進行決策指導,對應急救援工作中發生的爭議問題進行裁決和緊急處理。

  3、及時協調解決搶險救災所需物資和救援隊伍。

  4、對各有關部門、施工隊的搶險救災、物資儲備、應急經費、信息傳遞、事故善后處理、傷員醫療救護、礦井秩序維護等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5、組織干部職工進行冬季三防事故應急救援知識普及教育,不斷提高應急救援能力;

  6、督促有關部門提高應對冬季三防事故的防范能力,按期組織冬季四防應急救援演習。

  第六條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責:

  1、負責冬季三防通信聯絡工作,及時傳達領導小組搶險救災命令,并負責監督落實;

  2、及時調度三防事故現場搶險救災進展情況,并向領導小組和集團公司匯報。

  3、配合有關部門進行搶險救災的善后處理和事故調查工作。

  第七條為確保應急救援工作科學、高效、緊張有序、搶險救援物資及時供應和礦區穩定,成立煤礦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技術組、后勤保障組、善后處理組、協調組。

  一、技術組

  組長:

  成員:

  下設四個專業組

  1、采掘組:

  2、一通三防組:

  3、防治水組:

  4、機電運輸組:

  技術組職責

  1、參加現場搶救并制定現場搶救技術方案,對搶險救援工作進行技術指導,為領導小組和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科學決策提供技術支持。

  2、協助事故單位正確辯識重大事故隱患,對隱患整改提供技術指導。

  3、參與事故鑒定和事故調查。

  二、后勤保障組

  組長:

  成員:

  三、善后處理組

  組長:

  成員:

  善后處理組職責:

  協調各方面關系,處理事故善后工作。

  四、協調組:

  組長:

  成員:

  協調組職責:

  1、確保搶險救災工作順利進行。

  2、接受新聞媒體采訪,按照規定通報事故情況。

  第八條公司應冬季三防急救援預案啟動時,在本公司調度室立即成立搶險救災指揮部,迅速開展事故搶救工作。

  第九條指揮長、各專業組、現場指揮員應當按照各自職責范圍履行職責,做到規范動作,指揮順暢。

  各專業組是指揮部的參謀和執行工作機構,提出初步方案或意見,在指揮部領導下全過程參與應急救援工作。

  現場指揮員負責實施救災方案,執行救災命令,定時向指揮部匯報工作進展情況;當方案和命令不適應現場情況時,現場指揮員應及時向指揮部報告,提出建議,指揮部修訂方案后,組織實施;當現場出現緊急情況需要避險時,現場指揮員有權臨機處置,事后向指揮部匯報。

  第三章應急救援措施保障

  第十條礦井必須預留20-50萬元應急救援經費,并儲備足夠數量的支護材料及其它備用品、備件和小型移動壓風機。

  第十一條各采區主要斜巷、各采掘巷道入口及交岔點必須設置規范、醒目的避災路線指示標志,指明安全出口方向。

  第十二條充燈房、井口考勤室必須嚴格按照《入井考勤制度》的'規定,快捷、準確地對出入井人員登記和清點。

  第十三條應急救援辦公室(調度室)必須備有符合井下生產實際情況的圖紙、資料。

  第十四條指揮部應當根據災區位置、災變范圍、事故類別及通風、運輸條件等確定井下急救站位置。急救站內應有負責人、救護醫療人員以及臥具、保暖、擋風設施、醫療器材和藥品。

  第十五條指揮部應當合理安排現場搶險救援力量,保持隊伍精干,盡可能減少進入災區人員。領導小組辦公室接到事故報告后,必須在5分鐘內通知領導小組正副組長和有關成員,領導小組根據事故性質和受害程度決定是否啟動《預案》。

  第十六條預案啟動時,領導小組成員必須在10分鐘內趕到領導小組辦公室(調度室),成立以礦長為指揮長的搶險救災指揮部,迅速開展事故搶救工作,采取措施確保搶險工作順利進行和礦區穩定。有關成員立即趕赴事故現場,組織指揮事故的搶險救援工作。

  第四章應急救援預案的啟動

  第十七條我礦建立應急救援體系,應急救援預案實行逐級啟動,一旦發生事故,先啟動我礦應急救援預案,情況緊急時向礦山救護隊請求支援。

  第十八條領導小組辦公室接到事故報告后,必須在5分鐘內通知領導小組正副組長和有關成員,領導小組應根據事故性質和受害程度研究決定是否啟動《預案》。

  第十九條預案啟動時,迅速成立以礦長為指揮長的搶險救災指揮部,開展事故搶救工作,有關成員立即趕赴事故現場,組織指揮事故的搶險救援工作。

  第二十條預案啟動時,必須有1名領導小組副組長在領導小組辦公室指揮,在30分鐘以內報集團公司,并匯報詳細內容。

  包括:

  1、發生事故的區隊、時間、地點;

  2、事故類型;

  3、事故涉及范圍,人員遇險情況;

  4、事故原因初步判斷;

  5、已采取的應急救援措施;

  6、發生事故前事故地點通風、供電、有害氣體等情況。事故情況一時難以弄清時,首先報告事故簡要情況。

  第五章指揮與決策

  第二十一條領導小組、指揮部在確定搶險救災方案時,應當根據現場情況,充分估計各種不確定因素,盡可能制定多套營救遇險人員的技術方案和路線,防止單一方案受阻,延誤救援時機。

  第二十二條井下發生事故,領導小組辦公室按下表要求通知有關人員,了解查詢有關情況,做出分析判斷,下達或傳達有關決定與命令。

  煤礦地質災害的應急預案 3

  一、總則

  1. 編制目的

  為有效應對煤礦地質災害突發事件,提高應急處置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煤礦安全生產,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2. 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煤礦安全規程》等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

  3.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煤礦范圍內因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等地質災害的應急處置。

  4. 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作為應急處置工作的首要任務,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2)預防為主,常備不懈。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做好應對地質災害的思想準備、預案準備、物資準備和工作準備。

  (3)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在煤礦統一領導下,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

  (4)快速反應,科學處置。建立健全快速反應機制,及時獲取和掌握地質災害信息,果斷決策,迅速處置,科學施救,提高應急處置效率和水平。

  二、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1. 應急指揮機構

  成立煤礦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由礦長任總指揮,副礦長任副總指揮,各部門負責人為成員。應急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調度室,負責日常工作。

  2. 應急指揮部職責

  (1)統一領導、指揮和協調煤礦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

  (2)決定啟動和終止本應急預案。

  (3)組織制定應急處置方案,并組織實施。

  (4)協調、調動應急救援隊伍和物資,保障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

  (5)及時向當地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報告地質災害情況和應急處置工作進展情況。

  3. 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職責

  (1)負責應急指揮部的日常工作,及時傳達應急指揮部的指示和要求。

  (2)收集、分析、報告地質災害信息,提出應急處置建議。

  (3)協調各部門、各單位做好應急處置工作,督促檢查各項應急措施的落實情況。

  (4)組織開展地質災害應急知識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

  (5)完成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4. 應急工作小組及職責

  (1)搶險救援組:由安全副礦長任組長,負責組織搶險救援隊伍,實施搶險救援工作。

  (2)技術保障組:由總工程師任組長,負責提供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的技術支持和保障。

  (3)醫療救護組:由后勤副礦長任組長,負責組織醫療救護隊伍,實施醫療救護工作。

  (4)物資保障組:由機電副礦長任組長,負責組織物資保障隊伍,提供應急救援所需的物資和設備。

  (5)治安保衛組:由保衛科長任組長,負責維護礦區治安秩序,保障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

  (6)善后處理組:由工會主席任組長,負責做好受災職工及家屬的安撫工作,妥善處理善后事宜。

  三、預防與預警

  1. 預防措施

  (1)建立健全地質災害監測體系,加強對礦區地質災害的監測和預報。

  (2)定期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及時發現和消除地質災害隱患。

  (3)加強對礦區周邊環境的'保護,減少人為活動對地質環境的破壞。

  (4)制定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定期組織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2. 預警級別及發布

  根據地質災害的嚴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將預警級別分為四級: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和Ⅳ級(一般)。預警信息由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根據監測情況和上級有關部門的預警通知發布。

  四、應急響應

  1. 響應級別

  根據地質災害的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將應急響應級別分為四級:Ⅰ級響應、Ⅱ級響應、Ⅲ級響應和Ⅳ級響應。

  2. 響應程序

  (1)當發生地質災害時,現場人員應立即向調度室報告,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

  (2)調度室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向應急指揮部報告,并按照應急指揮部的指示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預案。

  (3)應急指揮部各工作小組按照職責分工,迅速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3. 應急處置措施

  (1)搶險救援組迅速組織搶險救援隊伍,實施搶險救援工作,搶救被困人員,排除險情。

  (2)技術保障組根據地質災害情況,制定應急處置方案,為搶險救援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3)醫療救護組迅速組織醫療救護隊伍,對受傷人員進行救治。

  (4)物資保障組及時提供應急救援所需的物資和設備。

  (5)治安保衛組維護礦區治安秩序,保障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

  (6)善后處理組做好受災職工及家屬的安撫工作,妥善處理善后事宜。

  五、后期處置

  1. 災害評估

  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結束后,應急指揮部應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對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進行評估,為災害恢復和重建提供依據。

  2. 恢復重建

  根據災害評估結果,制定恢復重建計劃,組織實施恢復重建工作。

  3. 總結經驗教訓

  應急指揮部應組織對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進行總結,分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改進措施和建議,不斷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六、保障措施

  1. 通信與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應急通信保障體系,確保應急指揮機構與各工作小組之間的通信暢通。

  2. 應急隊伍保障

  建立健全應急救援隊伍,加強培訓和演練,提高應急救援隊伍的素質和能力。

  3. 物資裝備保障

  儲備必要的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確保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

  4. 經費保障

  將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經費納入煤礦年度預算,確保應急處置工作的資金需求。

  七、附則

  1. 預案管理與更新

  本預案由煤礦負責制定和解釋,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進行修訂和完善。

  2. 獎勵與責任追究

  對在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在應急處置工作中失職、瀆職的單位和個人,依法追究責任。

  3. 制定與解釋部門

  本預案由xx制定,由煤礦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解釋。

  4. 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煤礦地質災害的應急預案 4

  一、總則

  1. 編制目的

  為有效應對煤礦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確保煤礦安全生產和職工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2. 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煤礦安全規程》、《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

  3.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煤礦范圍內可能發生的山體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的應急處置。

  4. 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職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應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煤礦統一領導下,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本部門范圍內地質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

  (3)預防為主,平戰結合。堅持預防為主,加強地質災害監測預報,做好應急物資儲備和應急隊伍建設,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二、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1. 應急指揮機構

  成立煤礦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統一指揮和協調煤礦地質災害應急救援工作。

  指揮長:礦長

  副指揮長:各副礦長

  成員:各部門負責人

  2. 應急救援指揮部職責

  (1)負責制定和修訂煤礦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2)負責組織、協調、指揮煤礦地質災害應急救援工作。

  (3)負責調集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組織應急救援隊伍。

  (4)負責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地質災害事故情況,配合上級有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處理。

  3. 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職責

  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設在煤礦調度室,負責應急救援指揮部的日常工作。

  (1)負責接收、傳達上級有關部門和應急救援指揮部的指令,及時上報地質災害事故情況。

  (2)負責協調各部門之間的應急救援工作,組織召開應急救援工作會議。

  (3)負責收集、整理地質災害事故信息,為應急救援指揮部決策提供依據。

  (4)負責組織應急救援演練,提高應急救援隊伍的實戰能力。

  三、預防與預警

  1. 地質災害監測

  (1)建立地質災害監測制度,明確監測人員和監測職責。

  (2)定期對煤礦周邊山體、地面進行巡查,發現地質災害隱患及時報告。

  (3)采用先進的監測技術和設備,對地質災害隱患進行實時監測。

  2. 預警發布

  (1)根據地質災害監測情況,及時發布地質災害預警信息。

  (2)預警信息發布渠道包括廣播、電視、手機短信、微信等。

  (3)預警信息內容包括地質災害類型、預警級別、可能影響范圍、防范措施等。

  四、應急響應

  1. 響應分級

  根據地質災害的危害程度和影響范圍,將應急響應分為Ⅰ級、Ⅱ級、Ⅲ級三個級別。

  (1)Ⅰ級響應:發生重大地質災害事故,造成 30 人以上死亡,或者 100 人以上重傷,或者直接經濟損失 1 億元以上。

  (2)Ⅱ級響應:發生較大地質災害事故,造成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死亡,或者 50 人以上 100 人以下重傷,或者直接經濟損失 5000 萬元以上 1 億元以下。

  (3)Ⅲ級響應:發生一般地質災害事故,造成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上 50 人以下重傷,或者直接經濟損失 1000 萬元以上 5000 萬元以下。

  2. 響應程序

  (1)當發生地質災害事故時,現場人員應立即向煤礦調度室報告,并采取相應的`自救措施。

  (2)煤礦調度室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向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告,并按照應急救援指揮部的指令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預案。

  (3)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接到通知后,應立即趕赴現場,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3. 應急處置措施

  (1)山體滑坡、崩塌應急處置措施

  ①立即撤離危險區域內的人員和設備。

  ②設置警示標志,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區域。

  ③組織搶險救援隊伍,對被埋人員進行救援。

  ④對滑坡、崩塌體進行監測,防止二次災害發生。

  (2)泥石流應急處置措施

  ①立即通知下游可能受到影響的單位和人員,做好防范準備。

  ②組織搶險救援隊伍,對被圍困人員進行救援。

  ③對泥石流進行疏導,防止其堵塞河道和沖毀道路。

  (3)地面塌陷應急處置措施

  ①立即撤離危險區域內的人員和設備。

  ②設置警示標志,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區域。

  ③組織搶險救援隊伍,對被困人員進行救援。

  ④對塌陷區域進行監測,防止塌陷范圍擴大。

  五、后期處置

  1. 善后處理

  (1)做好遇難人員的善后處理工作,安撫遇難者家屬。

  (2)對受傷人員進行救治,確保其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3)對受災群眾進行安置,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2. 調查評估

  (1)成立事故調查組,對地質災害事故進行調查處理。

  (2)對地質災害事故的原因、損失、應急處置等情況進行評估,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措施。

  六、保障措施

  1. 通信與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通信聯絡系統,確保應急救援期間通信暢通。

  2. 應急隊伍保障

  建立應急救援隊伍,定期進行培訓和演練,提高應急救援能力。

  3. 物資裝備保障

  儲備必要的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確保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

  4. 經費保障

  設立應急救援專項資金,確保應急救援工作的經費需求。

  七、附則

  1. 預案管理

  本預案由煤礦負責制定和修訂,報上級有關部門備案。

  2. 預案解釋

  本預案由煤礦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負責解釋。

  3. 預案實施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煤礦地質災害的應急預案 5

  一、前言

  煤礦作為重要的能源生產基地,其安全生產至關重要。然而,由于地質條件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煤礦面臨著各種地質災害的威脅,如山體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這些地質災害不僅會對煤礦的生產設施和人員造成嚴重的破壞和傷害,還會對周邊環境和社會穩定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制定一套科學、合理、有效的煤礦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對于提高煤礦的應急管理水平,保障煤礦的安全生產和職工的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1. 應急指揮中心

  成立煤礦地質災害應急指揮中心,負責統一指揮和協調煤礦地質災害應急救援工作。應急指揮中心由礦長擔任總指揮,副礦長擔任副總指揮,各部門負責人為成員。

  2. 應急救援隊伍

  組建專業的應急救援隊伍,包括搶險救援組、醫療救護組、技術保障組、后勤保障組等。各救援隊伍應明確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協同作戰。

  3. 職責分工

  (1)應急指揮中心

  負責制定應急救援預案,組織指揮應急救援工作;協調各部門之間的應急救援行動;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事故情況;組織事故調查和處理。

  (2)搶險救援組

  負責實施搶險救援行動,搶救被困人員和重要設備物資;排除事故現場的危險因素,防止事故擴大。

  (3)醫療救護組

  負責對受傷人員進行現場急救和醫療轉運;提供必要的醫療保障和心理支持。

  (4)技術保障組

  負責提供地質災害的技術分析和評估;制定搶險救援方案和技術措施;為應急救援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5)后勤保障組

  負責提供應急救援所需的物資、設備和資金保障;保障應急救援人員的生活和工作條件。

  三、預防與預警

  1. 地質災害監測

  建立健全地質災害監測體系,對煤礦周邊的山體、地面、河流等進行定期監測和巡查。采用先進的監測技術和設備,如衛星遙感、地質雷達、位移傳感器等,及時發現地質災害隱患。

  2. 預警發布

  根據地質災害監測情況,及時發布預警信息。預警信息包括地質災害的類型、預警級別、可能影響范圍、防范措施等。預警信息可以通過廣播、電視、手機短信、微信等渠道發布,確保預警信息能夠及時傳達給相關人員。

  3. 預警響應

  接到預警信息后,各部門應立即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做好應急準備工作。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和巡查,及時采取防范措施;組織人員和設備進行轉移和避險;做好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的準備工作。

  四、應急響應

  1. 響應級別

  根據地質災害的危害程度和影響范圍,將應急響應級別分為Ⅰ級、Ⅱ級、Ⅲ級三個級別。

  (1)Ⅰ級響應:發生重大地質災害事故,造成 30 人以上死亡,或者 100 人以上重傷,或者直接經濟損失 1 億元以上。

  (2)Ⅱ級響應:發生較大地質災害事故,造成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死亡,或者 50 人以上 100 人以下重傷,或者直接經濟損失 5000 萬元以上 1 億元以下。

  (3)Ⅲ級響應:發生一般地質災害事故,造成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上 50 人以下重傷,或者直接經濟損失 1000 萬元以上 5000 萬元以下。

  2. 響應程序

  (1)當發生地質災害事故時,現場人員應立即向應急指揮中心報告,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

  (2)應急指揮中心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應急救援隊伍趕赴現場進行救援。

  (3)根據地質災害的危害程度和影響范圍,確定應急響應級別,并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事故情況。

  (4)應急救援隊伍到達現場后,應立即開展搶險救援工作,搶救被困人員和重要設備物資,排除事故現場的危險因素,防止事故擴大。

  (5)在搶險救援過程中,應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和巡查,及時發現和處理新的.險情。

  (6)當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后,應急指揮中心應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對事故進行調查和評估,制定恢復生產和重建方案。

  五、后期處置

  1. 善后處理

  (1)做好遇難人員的善后處理工作,安撫遇難者家屬;對受傷人員進行救治和康復治療。

  (2)清理事故現場,恢復生產設施和環境。

  (3)對事故進行調查和評估,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措施。

  2. 保險理賠

  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向保險公司報案,協助保險公司進行理賠工作。

  六、保障措施

  1. 通信與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通信聯絡系統,確保應急救援期間通信暢通。配備必要的通信設備和技術人員,保障通信設備的正常運行。

  2. 應急隊伍保障

  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定期進行培訓和演練,提高應急救援隊伍的實戰能力。建立應急救援隊伍的聯動機制,實現資源共享和協同作戰。

  3. 物資裝備保障

  儲備必要的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建立物資儲備庫,定期進行檢查和維護。確保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的充足、完好和有效。

  4. 經費保障

  設立應急救援專項資金,確保應急救援工作的經費需求。加強對應急救援經費的管理和監督,確保經費使用合理、規范。

  七、培訓與演練

  1. 培訓

  定期組織應急救援人員進行培訓,提高應急救援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實戰能力。培訓內容包括地質災害的基本知識、應急救援預案、搶險救援技能、醫療急救知識等。

  2. 演練

  定期組織應急演練,檢驗應急預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應急救援隊伍的協同作戰能力。演練內容包括地質災害的預警發布、應急響應、搶險救援、善后處理等環節。

  八、附則

  1. 預案管理

  本預案由煤礦負責制定和修訂,報上級有關部門備案。定期對預案進行評估和修訂,確保預案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2. 預案解釋

  本預案由煤礦應急指揮中心負責解釋。

  3. 預案實施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煤礦地質災害的應急預案 6

  一、總則

  1. 編制目的

  提高煤礦應對地質災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障煤礦安全生產和職工生命財產安全。

  2. 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結合煤礦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

  3.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煤礦范圍內發生的山體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等地質災害的應急處置。

  4. 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職工生命財產安全作為應急處置的首要任務,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預防為主,平戰結合。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和防范工作,做好應急物資儲備和應急隊伍建設,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3)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煤礦統一領導下,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共同做好地質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

  (4)快速反應,科學處置。建立健全地質災害應急處置機制,迅速、有效地開展應急處置工作,科學決策,采取有效的應急處置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二、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1. 應急指揮機構

  成立煤礦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負責統一領導、指揮和協調煤礦地質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應急指揮部由礦長任總指揮,分管安全、生產、技術的副礦長任副總指揮,各部門負責人為成員。

  2. 應急指揮部職責

  (1)貫徹落實國家有關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2)統一領導、指揮和協調煤礦地質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

  (3)決定啟動和終止本預案。

  (4)組織制定地質災害應急處置方案,并組織實施。

  (5)協調、調動應急救援隊伍和物資,保障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

  (6)及時向當地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報告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情況。

  3. 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職責

  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設在煤礦安全管理部門,負責應急指揮部的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安全管理部門負責人擔任。

  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職責:

  (1)負責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的綜合協調和信息收集、傳遞、報送工作。

  (2)組織制定地質災害應急處置方案,并督促落實。

  (3)協調、調動應急救援隊伍和物資,保障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

  (4)組織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和培訓工作。

  (5)完成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4. 應急救援隊伍及職責

  (1)搶險救援隊伍:由煤礦救護隊、兼職救護隊和其他應急救援隊伍組成,負責地質災害現場的搶險救援工作。

  (2)醫療救護隊伍:由煤礦醫務室和當地醫療機構組成,負責地質災害現場的醫療救護工作。

  (3)治安保衛隊伍:由煤礦保衛部門和當地公安機關組成,負責地質災害現場的治安保衛工作。

  (4)后勤保障隊伍:由煤礦物資供應、后勤服務等部門組成,負責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的物資保障和后勤服務工作。

  三、預防與預警

  1. 預防措施

  (1)建立健全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加強對地質災害的監測和預警工作。

  (2)加強對礦區周邊地質環境的調查和評估,及時發現和消除地質災害隱患。

  (3)制定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應急預案,加強應急演練和培訓工作,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4)加強對職工的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和教育,提高職工的自我防范意識和能力。

  2. 預警分級

  根據地質災害的嚴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將地質災害預警分為四級,分別為藍色預警(一般)、黃色預警(較重)、橙色預警(嚴重)和紅色預警(特別嚴重)。

  3. 預警發布

  當出現地質災害預警時,煤礦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應及時向煤礦各部門和職工發布預警信息,并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預警信息的發布可以通過廣播、電視、電話、短信等方式進行。

  四、應急響應

  1. 響應分級

  根據地質災害的'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將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分為四級,分別為Ⅰ級響應(特別重大地質災害)、Ⅱ級響應(重大地質災害)、Ⅲ級響應(較大地質災害)和Ⅳ級響應(一般地質災害)。

  2. 響應程序

  (1)當發生地質災害時,現場人員應立即向煤礦調度室報告,并采取相應的自救互救措施。

  (2)煤礦調度室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向礦長和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報告,并按照應急指揮部的指示,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預案。

  (3)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接到報告后,應立即通知各應急救援隊伍和相關部門,迅速趕赴地質災害現場,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4)各應急救援隊伍和相關部門接到通知后,應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迅速組織人員和物資,趕赴地質災害現場,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3. 應急處置措施

  (1)搶險救援:搶險救援隊伍應迅速趕赴地質災害現場,開展搶險救援工作。在搶險救援過程中,要注意自身安全,避免發生二次災害。

  (2)醫療救護:醫療救護隊伍應迅速趕赴地質災害現場,對受傷人員進行醫療救護。在醫療救護過程中,要確保醫療救護人員和受傷人員的安全。

  (3)治安保衛:治安保衛隊伍應迅速趕赴地質災害現場,維護現場秩序,確保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

  (4)后勤保障:后勤保障隊伍應迅速組織物資和設備,為應急救援工作提供物資保障和后勤服務。

  4. 應急結束

  當地質災害得到有效控制,受傷人員得到妥善救治,災區社會秩序恢復正常時,經應急指揮部批準,宣布應急結束。

  五、后期處置

  1. 善后處理

  (1)對地質災害造成的傷亡人員進行善后處理,做好家屬的安撫工作。

  (2)對地質災害造成的財產損失進行評估和理賠。

  (3)對地質災害現場進行清理和恢復,消除地質災害隱患。

  2. 調查評估

  (1)對地質災害的發生原因、發展過程、造成的損失等進行調查評估。

  (2)總結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的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措施和建議。

  六、保障措施

  1. 通信與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地質災害應急通信保障體系,確保應急指揮機構與各應急救援隊伍和相關部門之間的通信暢通。

  2. 應急隊伍保障

  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提高應急救援隊伍的素質和能力。定期組織應急救援隊伍進行培訓和演練,確保應急救援隊伍在關鍵時刻能夠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贏。

  3. 物資保障

  建立健全地質災害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儲備必要的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定期對應急物資和設備進行檢查和維護,確保應急物資和設備在關鍵時刻能夠發揮作用。

  4. 經費保障

  將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經費納入煤礦年度預算,確保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的順利進行。

  七、培訓與演練

  1. 培訓

  定期組織職工進行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和應急處置技能培訓,提高職工的自我防范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

  2. 演練

  定期組織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檢驗應急預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應急救援隊伍的實戰能力。

  八、附則

  1. 預案管理

  本預案由煤礦安全管理部門負責解釋和修訂。各部門應根據本預案的要求,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部門應急預案。

  2. 預案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煤礦地質災害的應急預案 7

  一、總則

  1. 編制目的

  為有效預防和應對煤礦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對煤礦生產的影響,保障煤礦安全生產和職工生命財產安全,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2. 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煤礦安全規程》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

  3.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煤礦礦區范圍內可能發生的山體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等地質災害的應急處置。

  4. 應急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職工生命安全作為應急工作的首要任務,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

  預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災害預防和應急處置相結合,做好常態下的風險評估、物資儲備、隊伍建設、裝備完善、預案演練等工作,提高應對地質災害的能力。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煤礦企業統一領導下,明確各部門、各崗位在地質災害應急工作中的職責,實行分級管理,各司其職,協同應對地質災害。

  快速反應,協調聯動。建立健全應急響應機制,一旦發生地質災害,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各部門之間密切配合,形成應急合力。

  二、煤礦地質災害風險分析

  1. 地質災害類型

  本煤礦礦區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主要有山體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縫等。

  山體滑坡和崩塌可能由于礦區周邊山體巖石結構不穩定、降雨量大、開采活動等因素引發;泥石流可能在暴雨天氣下,礦區周邊溝谷內松散固體物質在洪水作用下形成;地面塌陷和地裂縫主要與煤礦地下開采活動有關,如采空區上方地表變形等。

  2. 風險源分析

  自然因素:降雨、地震等自然現象是引發地質災害的重要因素。長時間降雨或強降雨可能導致山體土壤含水量飽和,增加山體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風險;地震可能破壞山體和地下巖層的穩定性,引發一系列地質災害。

  人為因素:煤礦開采過程中的地下采空區形成、廢渣堆棄不合理、礦區道路建設等活動可能改變原有的地形地貌和地質結構,從而引發地面塌陷、地裂縫、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

  三、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1. 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成立煤礦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由礦長擔任總指揮,總工程師、安全副礦長等擔任副總指揮,成員包括各部門負責人。

  應急救援指揮中心主要職責:

  全面負責煤礦地質災害應急救援工作的指揮、決策和協調。

  制定和修訂煤礦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風險評估和應急演練。

  負責應急救援物資、設備的調配和管理。

  在災害發生后,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組織力量進行搶險救援,并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災情。

  2. 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及職責

  搶險救援組

  由礦山救護隊、各生產工區骨干人員組成。

  主要職責是在災害發生后,迅速進入災區,營救被困人員,進行搶險救災工作,如對滑坡體進行清理、對塌陷區進行支護等。

  技術專家組

  由煤礦的地質、采礦、測量等專業技術人員組成。

  主要職責是對地質災害的成因、發展趨勢進行分析評估,為搶險救援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制定搶險救援方案等。

  醫療救護組

  由煤礦醫務室人員和外部醫療救援力量組成。

  主要職責是對受傷人員進行現場急救和轉運,在礦區內設立臨時醫療救治點,確保受傷人員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后勤保障組

  由煤礦供應科、行政科等部門人員組成。

  主要職責是保障搶險救援物資、設備、生活物資的供應,如提供搶險所需的工具、材料,為救援人員和受災職工提供飲食、住宿等保障。

  治安保衛組

  由煤礦保衛科人員組成。

  主要職責是維護礦區治安秩序,設置警戒區域,防止無關人員進入災區,保障搶險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

  信息發布組

  由煤礦宣傳部門人員組成。

  主要職責是及時、準確地向職工家屬、社會公眾發布地質災害相關信息,避免不實信息傳播造成恐慌。

  四、預防與預警

  1. 預防措施

  地質災害監測:

  建立山體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監測點,采用專業監測設備(如位移傳感器、雨量計等)對礦區周邊山體、溝谷等地質災害易發區域進行實時監測,定期收集監測數據并進行分析。

  對煤礦地下采空區地表變形進行監測,通過布設地表移動觀測站,測量地表點的位移、沉降等參數,及時掌握采空區地表變形情況。

  隱患排查治理:

  定期開展礦區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工作,重點檢查礦區周邊山體、采空區上方地表、廢渣堆放場、礦區道路等區域。

  對排查出的地質災害隱患,要制定詳細的治理方案,明確治理責任人和治理期限,及時進行治理。

  工程措施:

  對礦區周邊山體進行加固,如采用錨桿、錨索、擋土墻等工程措施提高山體的穩定性。

  合理規劃廢渣堆放場,設置廢渣堆放平臺和擋土墻,防止廢渣滑落引發地質災害。

  教育培訓:

  加強對煤礦職工的'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提高職工對地質災害的認識和防范意識。

  定期組織地質災害應急演練,使職工熟悉應急救援程序和自身職責。

  2. 預警分級

  根據地質災害的危害程度、發展態勢等因素,將預警級別分為四級:藍色(一般)、黃色(較重)、橙色(嚴重)、紅色(特別嚴重)。

  藍色預警:預計發生小型地質災害,可能造成少量人員傷亡或一定財產損失,災害處于孕育期或初步發展階段。

  黃色預警:預計發生中型地質災害,可能造成較多人員傷亡或較大財產損失,災害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

  橙色預警:預計發生大型地質災害,可能造成大量人員傷亡或重大財產損失,災害發展態勢較為嚴重。

  紅色預警:預計發生特大型地質災害,可能造成極其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災害即將發生或已經發生且發展迅猛。

  3. 預警發布與解除

  預警發布:

  地質災害預警信息由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根據監測數據和專家分析評估結果發布。

  預警信息應包括地質災害的類型、可能發生的區域、預警級別、預計發生時間、應對措施等內容,通過礦區廣播、短信平臺、公告欄等多種渠道向全礦職工及周邊居民發布。

  預警解除:

  當經監測和專家評估,地質災害危險已消除或降低到可控范圍時,由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發布預警解除信息。

  五、應急響應

  1. 響應分級

  根據地質災害的危害程度、影響范圍和預警級別,將應急響應分為四級:IV級響應(對應藍色預警)、III級響應(對應黃色預警)、II級響應(對應橙色預警)、I級響應(對應紅色預警)。

  2. 響應程序

  當接到地質災害預警信息或災害發生報告后,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應立即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響應程序。

  總指揮或副總指揮迅速到達指揮中心,了解災害情況,組織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按照各自職責,迅速集結人員、物資和設備,趕赴災害現場進行搶險救援、醫療救護、治安保衛、后勤保障等工作。

  在應急響應過程中,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要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災害情況和應急救援進展情況,根據災害發展態勢和救援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應急響應級別。

  3. 應急處置措施

  山體滑坡、崩塌應急處置:

  迅速組織搶險救援組對滑坡、崩塌區域進行封鎖,設置警戒標志,防止人員靠近。

  對被埋壓人員進行搜救,采用人工挖掘和機械挖掘相結合的方式,但要注意避免對被埋人員造成二次傷害。

  對滑坡、崩塌體進行臨時支護,防止其繼續滑動或崩塌,同時對周邊山體進行檢查,評估是否存在再次發生滑坡、崩塌的風險。

  泥石流應急處置:

  及時發布泥石流預警信息,組織人員疏散到安全地帶,特別是要確保礦區內處于溝谷下游的人員和設施及時撤離。

  在泥石流發生后,搶險救援組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對被泥石流沖毀的道路、建筑物等進行搶修,恢復礦區基本的生產生活秩序。

  對泥石流溝谷進行清理,疏導水流,防止泥石流再次發生。

  地面塌陷、地裂縫應急處置:

  對塌陷區和地裂縫周圍設置警示標志,禁止人員和車輛進入危險區域。

  對塌陷區進行填充和支護,如采用矸石、水泥等材料填充采空區,防止塌陷范圍進一步擴大。

  對受地面塌陷、地裂縫影響的建筑物、設施進行檢查評估,對存在安全隱患的進行加固或拆除。

  六、后期處置

  1. 善后處理

  對受災職工和家屬進行安撫和救助,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資和經濟補償。

  對礦區內受損的建筑物、設施進行修復或重建,恢復礦區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2. 調查與評估

  地質災害應急結束后,由技術專家組對地質災害的成因、發展過程、應急處置情況等進行全面調查和評估。

  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措施,為今后的地質災害防治和應急救援工作提供參考。

  3. 恢復生產

  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恢復煤礦生產。對受地質災害影響的生產區域進行安全檢查和隱患排查,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經有關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恢復生產。

  七、應急保障

  1. 應急隊伍保障

  加強礦山救護隊建設,提高其應急救援能力。定期組織礦山救護隊進行培訓和演練,確保其在地質災害發生時能夠迅速、有效地開展救援工作。

  建立兼職應急救援隊伍,由各部門職工組成,在發生地質災害時作為應急救援的補充力量。

  2. 物資設備保障

  建立應急救援物資儲備庫,儲備足夠的搶險救援工具(如挖掘機、裝載機、千斤頂等)、防護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帶、防護手套等)、醫療救護用品(如擔架、急救藥品等)和生活物資(如食品、飲用水等)。

  定期對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進行檢查、維護和更新,確保其性能良好、數量充足。

  3. 通信與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礦區通信網絡,確保在地質災害發生時通信暢通。配備應急通信設備(如衛星電話等),作為礦區通信網絡失效時的備用通信手段。

  建立地質災害信息管理系統,及時收集、分析、處理和發布地質災害相關信息。

  4. 技術保障

  加強與地質科研機構、高校等的合作,引進先進的地質災害監測、防治技術和設備。

  鼓勵煤礦內部技術人員開展地質災害防治技術研究,提高煤礦自身的地質災害防治水平。

  八、附則

  1. 預案管理與更新

  本預案由煤礦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負責管理,根據國家法律法規、政策標準的變化以及煤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際情況,定期對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

  2. 預案解釋

  本預案由煤礦企業負責解釋。

  3. 預案實施日期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煤礦地質災害的應急預案】相關文章:

煤礦應急預案06-03

地質災害應急預案02-14

地質災害應急預案07-28

有關地質災害應急預案01-02

小學地質災害應急預案04-05

有關地質災害的應急預案07-19

【熱】地質災害應急預案04-05

【推薦】地質災害應急預案03-25

幼兒地質災害應急預案10-30

新版地質災害應急預案10-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旬邑县| 康马县| 定边县| 精河县| 怀柔区| 沂南县| 高碑店市| 宜兰县| 宾阳县| 正定县| 五华县| 松潘县| 洛浦县| 图们市| 克山县| 广水市| 老河口市| 申扎县| 阿瓦提县| 长治县| 翼城县| 桐乡市| 霍山县| 霞浦县| 井冈山市| 沙洋县| 乳山市| 德州市| 惠东县| 新安县| 长兴县| 万载县| 太仆寺旗| 咸宁市| 松滋市| 奉节县| 育儿| 黔南| 洛扎县| 曲沃县| 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