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在七月十五鬼節(jié)的相關(guān)習俗和禁忌
鬼節(jié),是指祭祀鬼的節(jié)日或者與鬼相關(guān)的節(jié)日,鬼是在人類蒙昧時期,對生命的一種延伸。東西方文化對于生命延伸的概念略有不同,但人死為鬼一直是鬼文化的主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各地在七月十五鬼節(jié)的相關(guān)習俗和禁忌,歡迎大家分享。
一、鬼節(jié)各地的習俗有哪些
河北省:南皮縣七月十五攜帶水果、肉脯、酒、楮錢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掃。并持麻谷至田梗,稱為“薦新”。廣平縣中元節(jié)以時鮮食物祭拜祖先,并準備果蔬、蒸羊送給外孫,稱為“送羊”。清河縣七月十五上墳祭掃,以蒸面羊贈送女兒。
山西省:永和縣讀書人於此日祭魁星。長子縣的牧羊人家於中元節(jié)屠羊賽神,俗傳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產(chǎn)。又贈肉給諸親戚,家貧無羊者則蒸面作羊形來代替。陽城縣農(nóng)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谷之形,於田間祭祀,稱為“行田”。馬邑縣民中元節(jié)以麥面作兒童的形狀,名為“面人”,互贈親戚家的小孩。忻縣農(nóng)民於中元節(jié)在田梗上掛五色紙。
河南省:商丘縣中元祀地官時,懸掛紙旗於門口,傳說可以防蟲。孟津縣中元節(jié)放風箏。?縣七月十五日在門前畫一灰圈,在圈內(nèi)焚燒紙公以祭拜祖先。
江西省:吉安人中元節(jié)焚紙,錠然而禁止孕婦折紙錠。據(jù)說孕婦折的紙錠,焚化后鬼拿不動,送到陰間也無益處。放焰口時,法師向臺下擲包子、水果。傳說婦女搶取包子一個,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搶得包子,一生可不受驚嚇。安遠縣祭祖,先於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燒楮衣冠,紙錢祭送。
放水燈:是港口邊特有的活動,目的是普渡水中的孤魂野鬼,因為靠海邊,常會有人戲水溺斃或船員出船遭遇不幸的情形,所以除了陸地上的孤魂野鬼,也照顧水中的。臺灣以基隆中元祭的放水燈活動最有名,每年中元節(jié)都吸引大批民眾前往參觀。
搶孤:臺灣某些地方盛行在中元時舉行“搶孤”的活動,孤棚是由在四根柱子所構(gòu)成,上面涂滿牛油,參賽者分成四隊,從四個方向爬上孤棚,在孤棚的頂端,四邊都有祭品在上面,先搶到的隊伍獲勝。這項活動在頭城中元已成為最重要的活動,并吸引許多觀光客前往參觀。
山東省:長島漁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貼一紙條“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裝上食物、衣帽、鞋襪等用具,然后點燃蠟燭,由已婚的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沾化縣各家采麻柯及新鮮草葉搭棚子,稱為“麻屋”,請祖先牌位於其中祭祀。獨陵縣稱中元節(jié)為掐嘴節(jié),家家吃粗茶淡飯。
陜西省:臨潼縣七月十五日燒紙祭麻姑。城固縣中元節(jié)農(nóng)家會飲,稱為“掛鋤”。延緩農(nóng)家,中元節(jié)早晨至田間,擇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掛上五色紙旗,名為“田幡”。
江蘇省:吳縣居民中元節(jié)以錫箔折錠,沿路焚化,謂之“結(jié)鬼緣”。儀徵縣各地尚流行一種紙鬼,內(nèi)藏碗燈,有賭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興縣中元節(jié)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載佛婆念佛,一艘燒錫箔紙錠,一艘放河燈。東縣鄉(xiāng)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種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燈時,在船尾點綴紅紅綠綠的紙燈,稱為“度”。
廣東省:曲江縣?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頭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歸善縣民以七月十四日為中元節(jié)。據(jù)傳因當年元兵南下,為了避兵災,故提早一天過節(jié)。澄海縣中元節(jié)祭祖先及灶神。德慶州中元以冬葉裹粉作餅,名為“架橋”,用以祭祖。
古代的潮陽縣施孤時,有錢人家還會買下犁耙、水車,甚至窮人家的女孩,分別寫在紙片上,施食時也把紙片撒下。買不起農(nóng)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憑單領(lǐng)取。
廣西省:陽山人以七月十四日為目連節(jié),多殺鴨祭祖,當日路無行人,名為“躲鬼”。
福建:永福縣中元節(jié),已嫁之女子須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稱中元為“燒紙衣節(jié)”。已嫁之女準備父母之衣冠袍笏置於箱中,以紗籠之,名為“紗箱”,送父母家。閩中中元有普度之俗,無論城鄉(xiāng)必定舉行,其經(jīng)費則由人沿門募集。即使極貧窮之家,也會想盡辦法籌款來應付。
有諺語道:“普度不出錢,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爺要來接”。舉行普度時,也有子弟樂團之演出。
四川省: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燒袱紙。即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著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shù),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俗傳七月十五鬼門關(guān)閉,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帶人們用紙扎“花盤”,上放紙錢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內(nèi)邊走邊念:“至親好友,左鄰右舍,原先住戶,還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請上花盤,送你們回去羅!”說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嘉善縣以中元節(jié)下雨為水稻豐收之兆。桐廬縣民中元節(jié)晚上鳴鑼撒飯於野,稱之“施食”。浙東的盂蘭盆會,請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結(jié)”,一邊念經(jīng)。天臺中元節(jié)吃“餃餅”,筒類似春卷。又有放路燈的習俗,以六個壯丁為一組:一人敲鑼、一人打梆、一人提燈籠、一人沿途撒鹽米、一人沿途擺設香燭(插在一片蕃薯或芋頭上),一人沿途擺設一塊豆腐及一飯團(置於一片大樹葉上),大約每隔百來步設一處祭品。
云南省:騰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黃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黃瓜船”,與包一起焚化。
普渡:普渡時家家門前都會擺設祭品於供桌,屋檐下掛紙燈,用來照路,使孤魂野鬼能找到供養(yǎng)他們的地方。普渡通常以寺廟為中心,附近居民將祭品拿到寺廟來祭拜。
二、各地鬼節(jié)的習俗與禁忌有哪些
1、忌亂踩冥紙或亂燒冥紙,冥紙是燒給好兄弟的,金紙是燒給神明的,燒冥紙的結(jié)果只會招來更多的好兄弟。
2、別亂靠墻休息沒事不要亂靠墻,因為好兄弟平時最喜歡依附在墻上休息,此舉很容易引鬼上身。
3、收好衣服防鬼“借”。晚上睡覺或天黑以前,要把曬在外頭的衣服收回來,以免被鬼借去穿。半夜勿曬衣服(半夜衣服的影子,很嚇人的)。
4、別亂照相。夜游時最好不要亂照相,否則好兄弟會入鏡與你合影,手電筒也不要往樹上亂照,以免驚動喜歡附著于樹梢上的好兄弟。
5、筷子插在飯中央。吃飯時不可以將筷子插在飯碗之上,其形狀如同香插在香爐上,會招來好兄弟來與你分享食物。
6、床頭掛風鈴。風鈴容易招來好兄弟,而睡覺的時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時刻。
7、玩碟仙。平常時刻玩碟仙就很容易發(fā)生事情,更何況在這鬼節(jié)時分。
8、偷吃祭品。這些是屬于好兄弟的食物,未經(jīng)過他們的同意就動用,只會替自己招來難以解決的厄運。
9、熬夜。人氣最虛的時候是在深夜,鬼氣最旺的時候也是在深夜,相較之下誰會贏。
10、拔腳毛。俗話說:“一支腳毛,管三個鬼”,所以腳毛越多的人鬼越不敢靠近。
11、若遇到鬼壓身、鬼打墻等靈異事件,不要慌張,集中一切注意力,睜開眼睛。
12、直呼姓名。晚上不要穿戴繡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另外最好避免連名帶姓的直呼別人名字,否則一旦給好兄弟(閩臺民間對鬼的敬稱)聽到后,會趁機取走他的三魂六魄,同時若聽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時,也千萬不要立刻回頭或回應。
13、別拍肩膀。從靈學的角度來說,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別在頭及兩個肩膀上,所以鬼月的時候最好不要隨便拍別人的頭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讓好兄弟有機可乘。
14、不可吹口哨。經(jīng)過墳地時,口中要不斷默念“對不起,打擾了!”并保持肅穆不可吹口哨,以表示對好兄弟的尊重。
15、不可去危險水域戲水,傳說中“水鬼”會找人當替死鬼,以便投胎。
16、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與鬼爭食,恐遭來厄運。
17、床頭不掛風鈴,因風鈴會招陰;也不玩碟仙。住家門口前別種容易卡陰的榕樹,另外屋子內(nèi)也別亂掛風鈴,不玩碟仙、不上陰廟,這樣可以減少陰靈上身的可能。
18、夜游。夜晚少去荒郊野外或偏僻的地方,八字輕的人怕會撞見好兄弟。
19、地上的零錢及紅包袋,不要亂隨便撿起來;不要隨便撿起路邊的錢,因為這些錢可能是好兄弟們的,要不然這些就是冥婚招親用的。
20、路經(jīng)喪事場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頭或言語。
鬼節(jié)為什么叫中元節(jié)
中元節(jié),即盂蘭盆節(jié)通常是在農(nóng)歷的七月十四或者十五這一天,拿今年來說,公歷的2010年8月24日即是中元節(jié)。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游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人們在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還準備一些菜肴、酒、飯、金銀衣紙之類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中元節(jié)包容的節(jié)俗比較復雜,既是民間的鬼節(jié),又是道家的中元節(jié),佛教的盂蘭盆節(jié),僧道俗三流合一。
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匯報。三官分別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誕辰,這三個日子也叫三元。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時,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冊,根據(jù)神仙、凡人、動物們的表現(xiàn),勾勾畫畫,赦罪免刑。民間在中元節(jié)這一天搞一些祭祀活動,拯救那些孤魂野鬼,應當與地官的赦罪有關(guān)。
民間普遍流傳目蓮解救母厄的故事:
“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饑苦太甚。目蓮無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為說盂蘭盆經(jīng),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臺。法師座跟前供著超度"地獄"鬼魂的地藏王菩薩,下面供著一盤盤面制桃子、大米。施孤臺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幡。過了中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fā)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臺上。主事者分別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藍、紅、綠等顏色的三角紙旗,上書"盂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儀式是在一陣莊嚴肅穆的廟堂音樂中開始的。緊接著,法師敲響引鐘,帶領(lǐng)座下眾僧誦念各種咒語和真言。然后施食,將一盤盤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復三次。這種儀式叫"放焰口"。
布田: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還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著五谷豐登。
水旱燈:有些地方有放水燈的活動;所謂水燈,就是一塊小木板上扎一盞燈,大多數(shù)都用彩紙做成荷花狀,叫做"水旱燈"。按傳統(tǒng)的說法,水燈是為了給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燈滅了,水燈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過奈何橋的任務。
施歌兒:那天店鋪也都關(guān)門,把街道讓給鬼。街道的`正中,每過百步就擺一張香案,香案上供著新鮮瓜果和一種“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們都聽不懂的祭鬼歌。這種儀式叫“施歌兒”。
上元與中元:上元節(jié)是人間的元宵節(jié),人們張燈結(jié)彩慶元宵。"中元"由上元而來。人們認為,中元節(jié)是鬼節(jié),也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jié)日。不過,人鬼有別,所以,中元張燈和上元張燈不一樣。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里沉淪。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里。
所以,農(nóng)歷7月14/15日是陰間最大的節(jié)日——鬼節(jié),又稱中元節(jié)或盂蘭盆節(jié),是我國三大冥界重要節(jié)日之一。民間有陽間過元宵節(jié)、陰間過鬼節(jié)的傳說。據(jù)說,當日閻王也會披著盛裝和鬼眾們共度佳節(jié),并且讓我們活著的人一起為他們祝福,祝愿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世界各地的華人界時都將舉辦祭祀、參佛、凈墓、回顧、賞花、垂釣等活動以示慶祝。
七月十四/十五,鬼門關(guān)大開之日。不管是燒紙錢送祝福,還是捧雛菊寄哀思,或者互聯(lián)網(wǎng)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燈,今天活著的人一起思念過去的人,共同送去對先人的祝福,是人靈性的自發(fā),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時“活著的人要好好珍惜活著的每一天,不要愧對社會和朋友,不要愧對了已經(jīng)永遠離去的親人。因為,總有一天我們要和他們相見,到時候,你可以自豪地說,在人間是好漢,在陰間也要做鬼雄!”
中元節(jié)吃什么
吃瀨粉
在中元節(jié)那天,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而且?guī)缀踉谡麄東莞都通用。當然,不同片區(qū),吃瀨粉的方法還是有所不同的。瀨粉,是東莞人壽宴的傳統(tǒng)食品,寓意長長久久,多福多壽。
東莞最出名是燒鵝瀨。燒鵝瀨,最講究的是一鍋美味的高湯,那得用整只雞、大塊肉、大塊骨,加許多特種藥材和香料熬制。吃的時候,將瀨粉在熱水中燙一燙放入碗中,然后加上一大勺高湯,粉面再鋪上一層皮脆肉嫩的燒鵝。
蒸面羊
舊京及華北地區(qū)的農(nóng)村,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俗。傳說此風俗與沉香劈山救母的傳說有關(guān)。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殺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誼,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給沉香送一對活羊,據(jù)說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楊”姓的諧音,以重結(jié)兩家之好。從此民間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習俗,后來逐漸演變?yōu)樗鸵粚γ嫜颉?/p>
這一民俗的另一說法是,母親為出嫁的閨女用白面塑一雙羊,當然還要蒸熟,而且羊頭還要纏掛上紅布條。娘家要組成一支小型送羊隊伍到新姑爺家,由新姑爺動手切開面羊,并將切下的第一塊用紅繩拴掛在客廳中,這塊“面羊肉”等到第二年的七月十五送來新面羊時才能取下來。這其中的講究是“陳羊見新羊,年年有余糧。”新姑爺切完羊后,要吃羊頭,出嫁的閨女則吃羊腳,其他的分送男方長輩鄰里,以表和和美美,共享喜慶吉祥。
吃花饃
七月十五節(jié)前,民間婦女盛行面塑活動,晉北地區(qū)最烈。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先根據(jù)家庭實有人數(shù),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
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成人型,稱為面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余。
吃鴨
農(nóng)歷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這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為什么呢?原來“鴨”就是“壓”,取其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鬼魂。況且雞爪呈耙狀,易把鬼的衣服抓掉(大概怕積下惡怨,不肯回到原處),所以選腳掌扁平的鴨子也在情理之中了。東莞人一般會吃蓮藕煲鴨。
中元節(jié)吃鴨是因為傳說去世的祖先會在中元節(jié)這一天回家探親,要過奈何橋,但沒有船過不了。于是,活著的人要送些鴨子下去,好讓鴨子游泳載他們回來,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傳統(tǒng),一到鬼節(jié)就吃鴨子。
【各地在七月十五鬼節(jié)的相關(guān)習俗和禁忌】相關(guān)文章:
各地鬼節(jié)的習俗與禁忌介紹06-09
七月半鬼節(jié)的相關(guān)習俗和禁忌介紹范文08-09
七月十四鬼節(jié)有什么禁忌04-12
七月十五鬼節(jié)不能做什么06-07
春節(jié)初一到十五的習俗和禁忌大全02-11
滿族的習俗和禁忌12-29
新西蘭禁忌和習俗06-09
鬼節(jié)有什么禁忌07-25
大寒時節(jié)的習俗和禁忌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