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孔夫子作文共七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心目中的孔夫子作文共七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心目中的孔夫子作文共七篇1
孔子,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出生在魯國陬邑,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人們都說時間會淡化一切,但孔子的學說卻可以突破時間的捆鎖,而獨立存在,這永恒,歸其原因有孔子的智慧,也有孔子永不言棄的精神,他愿意將一生都消耗在宣揚一項沒有一個君王認可的學說之上,就是因為他學識的淵博和他那堅持不懈的精神,他的學問才可以經受2500年的歷史洗滌,非但沒有消沉而日漸彌新。
說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知識上的淵博。面對他高深的學位,顏淵曾蔚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試想這是怎樣一種學問,能讓作為孔子最欣賞、最器重的學生發出如此深刻的感嘆。當然孔子作為一位老師,他的智慧也體現在他的教育中,他竟然在2500年前,就提了,"性相近,習相遠也"這種后天學習的重要性。
孔子雖然學識淵博,但他的身世悲慘程度比腦袋被電梯門夾了還要悲,孔子三歲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之后就一直與母親相依為命,在他朝氣蓬勃的青春期時,母親也與世長辭,這種武俠小說中才會有的劇情就這樣落到一個窮苦的孩子身上,連我都不禁想為他流淚。
其實恍惚間,我覺得孔夫子離我們并不遙遠,他的思想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生活中,但我所得知的只是孔子的冰山一角,他更多的故事與思想還需要,人們去探索呢!
孔子對于學習的態度是絕對不馬虎的,就單說孔子學習[文王操]時,我也感受到了孔子如此專心致志,刻苦鉆研的學習態度與鍥而不舍的求學精神。
我覺得孔子是一個實事求是,學無止境的人,不是不懂裝懂的人,用一句名言來形容他:"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們要向孔子學習,學習他學無止境,實事求是的探究精神。
我心目中的孔夫子作文共七篇2
目前,全球共有140個國家開設了500家左右孔子學院,學員人數約為200萬人。孔子是春秋時期魯國人,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然而現在孔子的思想依然能在世界上廣泛傳播,這充分體現了孔子思想對后人的影響之大。
孔子是博大的、講仁義的。他說過: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云。他十分坦誠,他將愛送給整個世界。在當今社會,利益、地位、金錢使人們喪失了原本的最真摯的心靈,取而代之的是自私自利、仇恨焦慮,在這樣的社會里,孔子的思想就顯得更加光輝燦爛了。
孔子是一個堅強的人。他少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他經歷了許多人生的苦難,在當時的社會,君主不愿意接受實施他的主張,但他依然堅持不懈,毫不氣餒,周游各地去宣傳自己的思想。
孔子懂得教育。在思想上,他用仁愛禮儀統治了古老的中華文明;在教育上,他開了我國歷史上私人講學的先河,他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以德為教。在此之前,學習文化知識是貴族們才可以享受的,是孔子將知識移植到民間,讓知識廣泛傳播,。孔子使人民受教育的權利平等,他注重溫習,勤學善問,真誠,他曾教過三千多名學生,其中有七十二人十分有成就,真不愧是孔圣人啊!
以前我不了解孔子,總覺得《論語》是過時的東西,我們應該與時俱進,摒棄以前的舊思想。然而,在對孔子有了略微的了解后,我才知道,孔子才是走在時代最前沿的偉人,是指導我們前進的動力。孔子其實也就是一個普通人,他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寬容大度,勤奮好學,他就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孔夫子將在我心中永存!
我心目中的孔夫子作文共七篇3
英國學者邁克爾·哈特在撰寫《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個人》時,曾把他列名第五!因為他主張讓人們知道他們每個人的義務,而不是他們的權利。他就是中國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孔子提倡以"仁"為核心,以"禮"為形式,重點在于修身養性。"仁"字決不單純地指"仁義道德",更為重要的是指一種高尚的精神道德境界和對每個人的價值的要求。因此,"仁"成為孔子心目中最理想的一種政治模式,即"以德為政,以德服人,取信于人"等等。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曾說:強調人的道德修養是儒家學派的重要組成部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從這句名言中孔子就向我們表達出了一種胸懷寬廣,寬恕待人的精神。再例如"孔子的一個學生曾問孔子,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原則呢?而孔子卻回答:‘大概就只有一個恕字吧!’"而"恕"字在今日來說就是寬容的意思。而孔子的這位弟子便是子貢了。
孔子也比較注重于教育,有句話叫做"有教無類"。他主張不分貴族與平民,不分華夏與蒙滿,都是平等的,都可以接受教育。這點就無疑的表現了他的革命勇氣與魄力。
在《論語·學而》中也曾說過,孔子主張"禮以用,和為貴"的說法,這在一些程度上體現的正是一種追求和和諧的目的`。這包含了調節社會等關系鼓勵人向上、向善的諸多社會治理之學。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夫子,這就是他所謂的"仁政","禮"的思想。
我心目中的孔夫子作文共七篇4
孔夫子圣人也,這是我一直以來對他的印象,但我從來沒有主動了解過他。這次放假我打算了解中國圣人,孔夫子。
孔子距離我們這個時代已經兩千多年了,但是他的思想仍然在我們的心里,不能忘去。
孔子生而七漏,頭頂凹陷,他的母親曾祈禱于尼丘山,所以他名丘。
活到老,學到老,是他的終身追求。他說,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他似乎把一生的精力都置于學業身上。
他說的話總是很精煉,卻能給人意味深長的感覺。不會一下子把一個事物的道理告訴別人,而是讓別人悉心揣摩,有些人可以解讀出很多意思,無心人則不會懂,當人們揣摩出他這句話告訴我們的深刻哲理時,總會恍然大悟般拍拍自己的腦袋。
他為自己的夢想而奮斗著,從不言棄。君不見,他周游列國,只為了傳播自己的思想。君不見,他對人和善友好,只為了告訴別人"仁德"。君不見,他以身作則,舍小為大。他的事跡我們怎么說也說不完,他的影響是無法言表的。
我敬佩他,他向我們展現了兩千多年前中華民族的思想,是它讓我們學會了謙恭有禮,讓我們學會了勤學好問,"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那是他對我們的諄諄教誨;"吾日三省吾身。"那是他告訴我們的習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那是他讓我們學會了謙虛。
孔子啊,我多么多么希望了解你的所有事情,你是人類歷史文明的鼻祖,讓我打開那扇古老的大門,仔細地聆聽你的教誨,好嗎?
我心目中的孔夫子作文共七篇5
孔子,名丘字仲尼。戰國時期魯國人,是我國古代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他的仁禮以及儒家思想,被歷代君王使用,是他們一統國家的思想工具。
在我的印象中,從小到大雖聽過不少的孔子事跡,但孔子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干癟的形象,腦海中也沒有什么太具體的形容詞來描述。好像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永遠是一個老頭,其貌不揚。臉上再寫上一個"孔子"這便是我心目中的孔子形象了。
前幾天,我在課本上又一次認識了他。在課上,經老師的補充和講解,他的形象不知怎地,在我面前變得鮮活了起來。我仿佛是在現場傾聽著孔子的教誨,感受著儒家思想的熏陶和思想上的碰撞,靈魂上擦出的火花。
我翻閱了各種資料,才把孔子這個復雜的人物形象復原在了我腦海中。
孔子作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風順。他雖出生在宋國貴族,但因其家族的沒落和世道的變遷,從小就受了不少磨難和困苦,十五歲了才致力于研究學問,但因其過人的悟性,不就便有了不少的學問,他也一生多次易主,屢不得志。后便回鄉辦校,教書育人。說到這可以說他可是我們現代私立學校的鼻祖呢!在辦校中,他總結初一系列的教育手段和學習計劃,以及教學方針,培育出了曾子,顏回,子貢等多位優秀學生,后來帶領他們周游列國,傳學受道。在72歲時,他自覺命不久矣,便將弟子叫到身邊,說完最后一句話,便得道成仙,駕鶴西歸。
在了解了這么多的資料后,我眼前的孔子形象不在干癟,相反眼前浮現出一個,樂善好施,和藹可親面色紅潤的老者形象以及一個走遍列國,仍不得志,但卻又面色堅定的年輕人形象。孔子早已不僅僅是一個人名,更是我們民族的思想象征。
越千年時空,聽先人教導。
我心目中的孔夫子作文共七篇6
孔子名丘,字仲尼。我最初接觸孔子是來源于小學課本上的《兩小兒辯日》,那時,我認為孔子一點也不博學,不聰明,連兩個小孩都不如。到了再次接觸孔子,是初中學習的《論語十二則》。
我漸漸地開始對孔子有興趣。孔子三歲的時候,父親病逝,他的家境相當貧寒,他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可見他從小就很懂事,很聰明。孔子極為聰明好學,二十歲的時候,知識非常淵博,被當時的人稱贊為"博學好禮"。孔子在青年時代曾做過一些小官,因為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將很大一部分的精力用在教育事業上。孔子著作《詩》、《書》、《禮》、《樂》、《易》、《春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正是孔子一生學習道德修養的寫照。
了解了孔子,現在想起小學時學的《兩小兒辯日》,不正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具體體現嗎?
美國詩人,哲學家,愛默生認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英國的歷史學家,哲學家湯恩比博士說,拯救二十一世紀人類社會的只有中國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孔子的教育理念至今仍然運用,是當之無愧的"圣人"。
這就是我眼中的孔子,他不因自己的才智,而藐視別人,他不因自己的名聲,而驕傲自滿,他實事求是,教書有方。
我心目中的孔夫子作文共七篇7
在滾滾流淌的歷史長河中,有著無數的偉人,正當它流經公元前552年10月9日的那一天時,儒學大家孔子出生了。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些都是我們世世代代口口相傳的經典,而它們的作者孔子,自然也是歷代炎黃子孫心中的一位圣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我國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孔圣人,在我心中,他和藹,滿腹經論,卻又不失風度。他就像我人生的引路人。他的一言一行都無不透著哲理之"光"。在我對學習無比厭煩,覺得"活到老學到老"荒謬至極時,他告訴我"吾十有五而至于學",當我覺得時間太多想去消磨時,他提醒我"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在我礙于面子不好意思向同學請教時,他幫助我"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那些看似在古代才適用的哲理,放在現代也同是如此。
在那個時代,也許他并不出名,但他能說出如此哲理,并非是因為他異于常人,他也曾因為窮困迫于生計而做過工作,但之所以他的思想言論受后人的青睞,那是因為他所經歷的生活磨礪讓他擁有了一種理性,從三歲喪父到晚年喪子,由"十有五而至于學"到"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都是他沒有常師,在生活的磨礪下所造就的。他被后人列入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就連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漢內斯阿爾文博士都說"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回至25世紀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這難道不是孔子磨礪的最大成就嗎?
孔子就正是這么一位令人尊敬的偉人,他不僅用"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教會了我要胸懷大志;也用"仁、義、禮、智、信"告訴我們做人的準則。他的思想,將會被后人永遠傳頌。
【我心目中的孔夫子作文共七篇】相關文章:
我心目中的黃河作文01-22
我心目中……話題作文01-21
【熱門】我心目中的春作文02-02
【熱】我心目中的春作文02-02
我心目中的春作文【精】02-02
我心目中的春作文【薦】02-02
我心目中的春作文【熱】01-27
我心目中的好媽媽作文02-08
我心目中的吳老師作文01-25
我與好書共成長作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