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山山黃葉飛)原文及賞析
山中(山山黃葉飛)原文: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注釋:
王勃(唐)的《山中》選自全唐詩:卷56_49。
【注釋】 ①滯:留滯。
②念將歸:有歸鄉之愿,但不能成行。
③況屬:何況是。
④高風:秋風,指高風送秋的季節。
【集評】近人高步瀛《唐宋詩舉要》云:“此疑咸亨二年(671)寓巴蜀時作(見《春思賦》),故有‘長江悲已滯’之句”。詩中暗用宋玉《九辨》意:“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慄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又謝朓“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句亦可參。王勃還有一首《羈春》詩:“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歸。還傷北園里,重見落花飛。”亦可參。《唐人萬首絕句選評》云:“寄興高遠,情景俱足。” 【鑒賞一】這是寫旅愁歸思的一首五言絕句,由于深刻地表現了詩人王勃羈旅行役、客居思歸的愁緒,語言蒼勁豪放,意境渾樸悲壯,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
賞析:
《山中》這首詩大約作于王勃被貶斥后在巴蜀作客時,客中逢秋,因見萬木凋零,因起思家之念——長江滾滾東去,而自己卻留滯在這里不能歸家,身在萬里之外,雖有歸家的愿望,但是不能成行;何況現正逢高風送秋的季節,黃葉紛飛,萬木凋零,更增加了思鄉的愁緒。詩中情景互為作用,彼此滲透,將久客異鄉之悲,思歸之情,與眼前所見之典型環境融合為一。寥寥二十字,將江山寥廓,風木蕭瑟,蒼茫悠遠,氣象雄奇盡情道出。末句以景結情,向來稱妙。
【鑒賞二】 《山中》這首詩的前兩句“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寫的是山中所見之景。詩人王勃運用極其樸素,極其簡約的語言,高度概括地將進入視野的萬里江山,郁積在胸的千古鄉愁收入短短十個字中,使我們在千載之下讀到這十個字時,也如臨其境,如見其景。“萬里”“長江”此二詞意蘊豐厚。首先它描摹了眼前寬廣、遼遠的圖景:一望無際、連綿萬里的群山,滾滾東流的江水。杜甫在《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中有“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里”兩句,雖是論畫,也可以用來論詩。
王勃的這兩句寫景詩就做到了縮萬里于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其次它從空間概念上寫出了遠在他鄉、歸路迢遙的狀況,而“已滯”“將歸”則從時間概念上寫客居久滯、思歸未歸的狀況,二者相連,編織起綿延闊大的時空背景,其間“悲”“念”二字,即景點染,在以我觀物的視角中,抒寫詩人王勃的渴望和悲慨。再次,“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在字面上也許可解釋為因長期滯留在長江邊而悲嘆,異鄉的客子在萬里之外思歸懷鄉。可仔細吟味,百川灌河是自然規律,游子思歸又何嘗不是人情物理?是眼前之景引逗思鄉之情,因景生情;還是思鄉之情滲入眼前之景,緣情寫景?詩中的情與景互相作用、彼此滲透、有機融合。并且,在詩歌中作為意象出現的“長江”“萬里”,更是能讓讀者生發無盡的聯想,謝眺的“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杜甫的“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皆是以日夜滾滾東流的江水,來書寫自己長年客居在外的`苦恨愁思。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兩句,寫出了高風送秋、黃葉飄飛之景。這圖景既是對一二句所抒之懷的映襯補充,又似有以景喻情之意。蕭瑟的秋風,飄零的黃葉,點染出一片濃重的感傷色彩。秋風之蕭瑟,黃葉之飄零,恰又可比擬詩人王勃心境之蕭瑟,旅況之飄零。同時,將“山山黃葉飛”這樣一個純粹寫景的句子安排在篇末,以景結情,留無限深意于言外,讓“境”生于“象”外,實是耐人尋味之妙筆。再者,“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的意境在古詩文中比比皆是,此前可見“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此后可見“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詩意便是在這種境象的延伸復沓中豐富、升華。
【鑒賞三】這是寫旅愁的詩,大約是王勃被廢斥后,客游巴蜀時期所作。詩人王勃面對長江而悲嘆自己滯留他鄉。江流萬里,引起游子思歸之念。況且正值秋高風急的傍晚,草木凋零的季節,心中的飄泊之感和歲月蹉跎之悲難以自禁。
【山中(山山黃葉飛)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望夫山原文及賞析10-15
《夜宿山寺》原文及賞析10-16
《小重山·春愁》原文及賞析11-19
《商山麻澗》原文及賞析10-15
《南鄉子·山果熟》原文及賞析10-15
百丈山記原文及賞析10-21
《鸚鵡曲·山亭逸興》原文及賞析10-15
《漁歌子·楚山青》原文及賞析11-21
《山亭柳·贈歌者》原文及賞析10-18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及賞析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