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題青泥市蕭寺壁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做過古詩詞鑒賞吧?古詩詞鑒賞是富于創造性的精神活動,是對作品更深層次的探討和領悟。你還會做古詩詞鑒賞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題青泥市蕭寺壁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原文:
題青泥市蕭寺壁
宋代:岳飛
雄氣堂堂貫斗牛,誓將直節報君仇。
斬除頑惡還車駕,不問登壇萬戶侯。
譯文:
我的殺敵之氣直沖霄漢,發誓用堅貞的氣節為君王報仇。
斬除金人迎回君王的車駕,不圖謀拜將封侯、高官厚祿。
注釋:
青泥寺:在今江西省吉安市新干縣境。貫斗牛:形容膽氣極盛,直沖云霄。斗(dǒu)牛: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星座名,這里指天空。古人把天上的星辰劃若干區域以與地面區域相照應。直節:謂守正不阿的操守。君仇:靖康二年(1127年)宋徽宗、宋欽宗被金人掠到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的國仇,即岳飛《滿江紅》詞中所說的“靖康恥”。
頑惡:指金人。還:迎回來。車駕皇帝乘坐的車子。此指宋徽、宋欽二帝。不問:不追求,不圖謀。登壇:升登壇場。古代帝王即位、祭祀、會盟、拜將,多設壇場,舉行隆重儀式。這里指拜將封侯得高官。萬戶侯:食邑萬戶的侯官。漢制,列侯食邑,大者萬戶,小者五六百戶。這里指獲厚祿。
賞析:
讀該詩,自然想到作者《滿江紅》詞中“怒發沖冠”、“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描寫,兩相比較,皆直抒胸臆,氣勢健舉,可互為詮解。本詩中作者表達必將一雪靖康之恥,迎接君王車駕還朝的忠君之情,是一種報效祖國,誓死捍衛國家尊嚴的愛國之情。同時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忠君與愛國在一般人眼里是同一的,岳飛也不例外,這是時代的局限。
該詩開頭“雄氣”之“氣”,即為詩眼,詩人之怨氣、將軍之怒氣、愛國者的浩然正氣,直沖云霄,通平天地氣之所生,在“君仇”未報,如何報仇?作者要斬除敵人迎回君王,為民族大義,非一己利益。末句擲地有聲,震聾發聵,凸現出詩人的形象與品格。結合詩人的人生行事,鑒賞者讀此詩自不會因其平直顯露,而否認其特有的藝術感染力。
另一個角度來說,第一句是全詩的主旋律,這種直沖霄漢的英雄之氣,使岳飛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第二句的“君仇”,指金兵擄掠徽、欽二帝北去一事,他鞍馬征戰的目的就是要收復失地,雪靖康之恥。因此接下來,第三句表示要迎接二帝還朝。最后一句展示了岳飛的思想境界。作為一員戰將,出生入死,不為拜將封侯、高官厚祿,只是為了忠君王,一雪國恥。這種“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的理想,是中國古代高尚士人們的人生追求。文學史上,岳飛的詩名不顯,但這首詩卻豪氣流貫,激昂壯烈,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感染力。
作者簡介
岳飛(1103-1141),南宋軍事家,民族英雄。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少時勤奮好學,并煉就一身好武藝。19歲時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開始了他抗擊金軍,保家為國的戎馬生涯。傳說岳飛臨走時,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
岳飛投軍后,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同年,金軍攻破開封,俘獲了徽、欽二帝,北宋王朝滅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趙構登基,是為高宗,遷都臨安,建立南宋。岳飛上書高宗,要求收復失地,被革職。岳飛遂改投河北都統張所,任中軍統領,在太行山一帶抗擊金軍,屢建戰功。后復歸東京留守宗澤,以戰功轉武功郎。宗澤死后,從繼任東京留守杜充守開封。
紹興七年,岳飛升為太尉。他屢次建議高宗興師北伐,一舉收復中原,但都為高宗所拒絕。紹興九年(1119年),高宗和秦檜與金議和,南宋向金稱臣納貢。這使岳飛不勝憤懣,上表要求“解罷兵務,退處林泉”,以示抗議。次年,兀術撕毀和約,再次大舉南侵。岳飛奉命出兵反擊。相繼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大破金軍精銳鐵騎兵“鐵浮圖”和“拐子馬”,乘勝進占朱先鎮,距開封僅四十五里。兀術被迫退守開封,金軍士氣沮喪,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不敢出戰。
在朱先鎮,岳飛招兵買馬,連絡河北義軍,積極準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直搗黃龍府。他激動地對諸將說“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這時高宗和秦檜卻一心求和,連發十二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岳飛抑制不住內心的悲奮,仰天長嘆:“十年之功,毀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他壯志難酬,只好揮淚班師。
岳飛回臨安后,即被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紹興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檜派人向金求和,金兀術要求“必先殺岳飛,方可議和”。秦檜乃誣岳飛謀反,將其下獄。紹興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于臨安風波亭,是年岳飛僅三十九歲。其子岳云及部將張憲也同時被害。寧宗時,岳飛得以昭雪,被追封鄂王。
岳飛善于謀略,治軍嚴明,其軍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略”著稱。在其戎馬生涯中,他親自參與指揮了126仗,未嘗一敗,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
岳飛無專門軍事著作遺留,其軍事思想,治軍方略,散見于書啟、奏章、詩詞等。后人將岳飛的文章、詩詞編成《岳武穆遺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題青泥市蕭寺壁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相關文章:
題青泥市蕭寺壁原文及賞析02-02
題青泥市蕭寺壁·岳飛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3-21
《題青泥市寺壁》原文及翻譯賞析01-15
《題西林壁》原文、注釋及賞析04-09
夜宿山寺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1-23
題竹林寺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題竹林寺原文翻譯及賞析04-21
題花山寺壁翻譯賞析02-02
題破山寺后禪院原文,注釋,賞析07-17
題小松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