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炎精中否原文及賞析
原文:
炎精中否?嘆人材委靡,都無英物。胡馬長驅三犯闕,誰作長城堅壁?萬國奔騰,兩宮幽陷,此恨何時雪?草廬三顧,豈無高臥賢杰?
天意眷我中興,吾皇神武,踵曾孫周發。河海封疆俱效順,狂虜何勞灰滅?翠羽南巡,叩閽無路,徒有沖冠發。孤忠耿耿,劍铓冷浸秋月。
譯文
宋朝的國勢還是如日中天嗎?可嘆人材平庸,不見杰出的英雄。金兵長驅直入三困汴京,誰是保國的壁壘長城?天翻地復,二帝被虜,深仇大恨何時雪清。君王求賢三顧茅廬,民間自有隱居的豪英。
上天希驥大宋中興,新皇神武英明,如周武王姬發一樣賢明。海內邊陲愿為朝廷效力,狂妄的金人很快就要灰飛煙滅無蹤。高宗南渡駕興臨安,使人無處拜謁宮廷。空懷憤慨激昂,一腔孤忠,相伴只有秋月下閃著冷光的劍鋒。
注釋
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雙調一百字,前后片各四仄韻,一韻到底。
精:太陽的別稱,引申為國運。
中否(pǐ):是否處于正中。
胡馬:指金兵。
闕(què):皇宮前面兩邊的門樓,代指京城。
萬國:天下、四面八方。
兩宮:指宋徽宗和宋欽宗,當時都被俘虜囚禁在北方。
草廬三顧:指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
踵(zhǒng):追逐、追隨。
曾孫周發:指周武王姬發,繼承文王未競之業,滅商興周。
翠羽:用翠鳥羽毛裝飾的'旗幟,指皇帝的儀仗。
閽(hūn):宮門。
劍铓(máng):劍的尖鋒。
賞析:
上片感嘆廣大的中原大地,沒有御寇的統帥,也沒有堅強能戰的軍隊作保衛國家的長城,致使胡馬的鐵蹄三次入侵,直搗京闕,百姓奔走逃難,徽、欽二帝被擄幽陷。他憤怒地呼喊:“此恨何時雪?”接著,作者自然地聯想到輔佐劉備成就大業,鞠躬盡瘁的諸葛亮。喟然長嘆:難道現在就沒有在草廬中高臥的賢杰?當時許多詞人都抒發過對入侵者的強烈憤怒,但到此時,由于投降派的得逞,致使抗戰受到阻撓,那憤怒的憂國之音,無可奈何地降低了音調,從憤于外患而轉向憤于內患。
下片,起首表面上贊頌了高宗趙構的中興,實則反映了趙構畏敵如虎,無心復國,在金人南下時即倉皇逃至杭州,不久又狼狽逃至海上,至使金人長驅直入的丑行。“翠雨南巡,叩閽無路”,廣大抗金將士連皇帝的影子都見不上,談何勤王報國!最后“孤忠耿耿,劍铓冷浸秋月”,對自己滿腔報國之心而無報國之路,空使劍冷浸于秋月之下的無奈,表達了無限的悲憤和深深的感慨。
作者的感情“高”而不“亢”,“壯”而不“強”,“憤”而含“悲”,為祖國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充滿了危機感和焦灼感,使人可以感受到作者那被壓抑的豪放,和深沉的悲涼。
【念奴嬌·炎精中否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念奴嬌·昆侖原文及賞析11-21
念奴嬌·春情原文及賞析10-17
念奴嬌·赤壁懷古原文、賞析10-22
念奴嬌·春雪詠蘭原文、賞析10-18
[宋]辛棄疾《念奴嬌(野棠花落)》原文、注釋、賞析10-19
念奴嬌詩詞02-24
念奴嬌·避地溢江書于新亭原文及賞析10-16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11-24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原文及賞析10-16
《薊中作》原文及賞析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