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阮郎歸·西湖春暮原文及賞析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阮郎歸·西湖春暮原文及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清明寒食不多時。香紅漸漸稀。番騰妝束鬧蘇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兩兩叫船兒。人歸春也歸。
譯文
清明、寒食節過了沒多久,百花逐漸退去了原有的艷麗色彩,慢慢凋謝了。人們為了挽留春光,翻騰衣柜,找出春天穿的衣服,紛紛出城來到蘇堤,盡情游玩。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然而春之神似乎并不懂得人們的用意。
一場大雨過后,花朵被雨水洗灑而褪去鮮艷之色,柳絮飄落于泥中,被沾住而無法揚起,賞花的女子似乎沒有受到什么影響,一步也沒有移動,兩個、三個游人結伴乘著船兒回去了,春天的腳步聲也漸漸遠去了。
注釋
①不多時:過了不多久。
、诜v,即“翻騰”。此處指翻騰衣柜,尋找春衣。
、厶K堤:亦稱蘇公堤,是一條貫穿西湖南北風景區的林蔭大堤。為蘇軾任杭州知府疏浚西湖時取湖泥和葑草堆筑而成。已經成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蘇堤春曉”。
、芑ㄍ视辏夯ǘ浔挥晗礊⒍嗜ヵr艷之色。
⑤絮沾泥:柳絮飄落于泥中,被沾住而無法揚起。
⑥凌波句:凌波指水仙。這里指女子步履。
⑦寸:寸步。
賞析:
簡析
本詞描寫南宋都城杭州市民暮春游覽西湖的情景。清明、寒食一過,百花逐漸凋謝,人們為了挽留春光,紛紛出城來到蘇堤之上,盡情游賞。然而春之神似乎并不懂得人們的用意,終于隨著游人的船兒默默無言地歸去了。詞作抒寫惜春、傷春之情,構思新穎,讀來別有一番韻味!掇ワL詞話》謂其“番騰妝束鬧蘇堤”句,形容粗釵膩粉,可謂妙于語言,天與娉婷,何有于“翻騰妝束”,適成其為“鬧”而已!棒[”字值得玩味,“鬧”是說“妝束”,相當于“鬧妝”的“鬧”,指花花綠綠、眼睛應接不暇的景象。 “鬧”字是把事物無聲的姿態說成好像有聲音的波動,仿佛在視覺里獲得了聽覺的感受,有如見其人,如聞其身之感,表達了身臨其境的美感。
【閱讀訓練】:
1.這首詞通過人物動作神態表現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4分)
2.這首詞描寫了暮春之景,請從點面結合的角度作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解析】本題考查了古代詩詞 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對詩歌人物形象的情感進行分析,是這道題的答題方向,然而題干還指明了分析的切入口,那就是人物動作神態描寫。因此,考生解答這道題,首先必須從詞作中找到詞人對西湖游人描寫的文字,然后去揣摩不同動作神態的人所具有的不同情感。
【示例】“番騰妝束鬧蘇堤”,人們在蘇堤上裝束鮮艷,翻騰熱鬧,想要留住春天,表達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寫觀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無法移步,表達了傷春之情;“三三兩兩叫船兒”,寫雨后春去,人們也紛紛叫船歸家,表現了對春歸的黯然心傷和無可奈何。
翻騰妝束,鬧春蘇堤,愛春之心;步履遲遲,駐足流連,惜春之情;三三兩兩,喚船離去,嘆春之意。
2.【解析】本題考查對古詩詞中表現手法的鑒賞能力。題干已經指出賞析的角度“點面結合”,賞析的內容“ 暮春之景”。因此,考生應從點面結合的描寫手法中去分析詞人的寫景之句。“面”即是對晚春季節西湖景色的整體描繪,“點”又是詞人從萬千西湖景色中擷取的一些獨特意象描繪以及寫人時的細節描寫。
【示例】“清明寒食不多時,香紅漸漸稀”寫清明寒食時的鮮花凋謝的暮春總體景色,人們鬧蘇堤總寫游蘇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個個細節場面,是點。女子駐足不行,人們陸續叫船回家,也是點。點面結合,描寫了蘇堤的春暮之景。
香紅漸稀,是面的描寫;花褪雨,絮沾泥,則是點的刻畫。勾勒寫意,細節傳神,點面結合,相互映襯;以景起情,豐富了詞作情感內涵。
【阮郎歸·西湖春暮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阮郎歸·初夏原文及賞析03-08
《阮郎歸》原文、譯文及賞析03-19
阮郎歸·南園春半踏青時原文及賞析12-17
阮郎歸·初夏原文翻譯及賞析07-27
醉桃源/阮郎歸原文及賞析08-11
阮郎歸·南園春半踏青時賞析11-25
阮郎歸·有懷北游原文及賞析05-05
阮郎歸·客中見梅原文、賞析09-25
阮郎歸·客中見梅原文及賞析09-25
阮郎歸·漁舟容易入春山原文及賞析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