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落梅》原文及賞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說到古詩,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落梅》原文及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落梅
朝代:宋代
作者:劉克莊
一片能教一斷腸,可堪平砌更堆墻。
飄如遷客來過嶺,墜似騷人去赴湘。
亂點莓苔多莫數,偶粘衣袖久猶香。
東風謬掌花權柄,卻忌孤高不主張。
譯文
每一片飄零的梅花都教人觸目愁腸,更哪堪殘缺的花瓣凋落如雪片,鋪滿了臺階又堆上了墻頭呢?
飄零的梅花就像匆匆過嶺的遷客,墜落的梅花猶如不得已赴湘的騷人。
那么多原來美好高潔的花朵,如今卻沉淪泥土與莓苔為伍,然而偶然粘上衣袖的香氣,還久久不去。
啊,讓東風執掌對百花的生殺予奪大權,真是差矣錯矣,它忌妒梅花的孤高,對梅花任意摧殘,根本不講憐香惜玉。
注釋
落梅:即掉落的梅花。
砌:臺階。
騷人:泛指憂愁失意的文人,詩人。
謬:不合情理的。
權柄:猶權利。
孤高:孤特高潔;孤傲自許。
主張:主宰;作主。
賞析:
首聯的“一片能教一斷腸,可堪平砌更堆墻”,描繪了一幅凄涼衰敗的落梅景象,奠定了全詩凄愴憂憤的基調。每一片落梅都使詩人觸目愁腸,更何況那如雪花般飄落下來的鋪滿臺階又堆上了墻頭的落梅呢?面對如此凄涼的景象,自然引起詩人對社會、人生的思考。
頷聯進一步刻畫落梅:“飄如遷客來過嶺,墜似騷人去赴湘。”這兩句對仗工整,化用典故,寓意深刻。兩句詩不僅生動描繪了落梅凋謝飄零、隨風四散的凄慘景象,而且高度概括了歷史上無數“遷客”、“騷人”的坎坷一生。“飄如遷客來過嶺”中的“過嶺”,越過五嶺,指到達今廣東一帶,暗喻韓愈被貶謫潮州的故事。“墜似騷人去赴湘”中的“湘”,指湘江流域,今湖南一帶,暗用屈原失寵被逐,投汨羅江而死的故事。然而,這里的“遷客”、“騷人”不僅指屈原、韓愈,而且泛指歷史上一切仕途坎坷的有志之士。詩人一筆雙寫,不僅用“遷客”、“騷人”的遷謫放逐來比喻“落梅”,且用梅花的高潔品格來贊美“遷客”、“騷人”。
頸聯寫落梅的最后結局:“亂點莓苔多莫數,偶粘衣袖久猶香。”這兩句與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有異曲同工之妙。落梅雖零落成泥,但香氣經久不滅。詩人在此表面是贊美梅花,實際上是對那些遭遷謫放逐但是仍堅守志節的“遷客”、“騷人”的贊頌,用筆委婉,言近旨遠。
上三聯重在寫景,景中寓情。尾聯在此基礎上展開議論,是全篇的點睛之筆。“東風謬掌花權柄,卻忌孤高不主張。”這兩句看似指“東風”胡亂使用對百花生殺予奪的權力,即不憐香惜玉。實際上,“東風”者,指控的是執掌權柄者,詩人用暗諷的筆觸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頭指向歷史和現實中的一切嫉賢妒能、打擊人才的當權者。
這首詠梅詩不同于一般的詠物詩,有著深刻的寓意,寄托著詩人濃烈的悲憤之情。簡直可視為一篇濃縮了的《離騷》。嗚呼!“若非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劉克莊詠梅詩詞之豐無人可及。不啻于斯,他的一生針對南宋“國脈微如縷”的現狀,寫下了大量抒發感慨的不同題材的詩篇,愛國之心“似放翁”,高潔之志“似稼軒”,其身其品一如梅花。
創作背景
嘉定十七年(1224)劉克莊為建陽令,建陽在今福建北部,在當時屬荒僻之地。詩人為了抒發自己遭貶斥的牢騷,并對當政者有所譏刺遂作此詩。
鑒賞
這首詩本是一首普通的詠物詩,后來卻引出了一場官司。寧宗嘉定末(1224)、理宗寶元初(1225),權相史彌遠專擅朝政,廢宋寧宗所立的皇太子為濟王,矯詔改立宋理宗,并逼濟王自殺。史彌遠的惡劣行徑遭到了當時朝中正義之士的激烈反對,如真德秀、鄧若水、洪咨夔等人紛紛上書為濟王鳴冤,斥責史彌遠擅權廢立,一一都遭到貶逐。在朝野一片反對聲中,史彌遠及其爪牙到處尋找證據,網羅罪名,以排斥異己。當時被挖出作為誹謗時政罪證的有陳起的“秋雨梧桐皇子府,春風楊柳相公橋”,曾極《春》詩中的“九十日春晴景少,一千年事亂時多”,以及劉克莊這首《落梅》詩末兩句等。為此陳起被發配流放,曾極被貶死舂陵。恰巧這年陳起為江湖詩人們編輯刊行大型詩歌叢刊《江湖集》,也因之被毀板,印出的書也被禁毀。當權者還效法北宋末年的作法,詔禁士大夫作詩。這就是文學史上著名的“江湖詩禍”。案發時,劉克莊在建陽縣令任上,幸得鄭清之(與史彌遠關系密切)代為開脫,才免除下獄治罪的處分。但他并未因此脫盡干系,紹定二年(1229),解建陽任赴潮州通判,剛上任即被劾去,究其原因即出于舊事報復。劉克莊《病后訪梅九絕》其一說:“幸然不識桃和柳,卻被梅花累十年”,至于心理上影響就遠不止十年了,劉克莊在《楊補之墨梅跋》中說:“予少時有《落梅》詩,為李定、舒亶(案:制造‘烏臺詩案’陷害蘇軾的人)輩箋注,幾陷罪苦。后見梅花輒怕,見畫梅花亦怕。”其《賀新郎·宋庵訪梅》一詞也說:“老子平生無他過,為梅花受取風流罪。”正因《落梅》詩案,他才與梅花結下了不解之緣,他一生寫了123首詠梅詩,八闕詠梅詞,可謂中國文人中寫梅花最多的詩人。
《落梅》通篇不著一個“梅”字,卻不僅刻畫出梅花的品格和遭際,而且通過對落梅哀婉纏綿的吟嘆,處處透露出詩人的心跡情感。同時,也高度概括了歷史上無數“遷客”“騷人”顛沛流離的不幸,更道出了當時廣大文士抑塞不平的'心聲。但是由此,劉克莊卻落來大麻煩。其中“東風謬掌花權柄,卻忌孤高不主張”兩句,被言事官(諫官)李知孝等人指控為“訕謗當國”,咬住不放,逐級遞交奏狀。于是,劉克莊獲罪而被罷職,坐廢鄉野長達10年之久……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落梅詩案”。
嗚呼!“若非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劉克莊詠梅詩詞之豐無人可及。不啻于斯,他的一生針對南宋“國脈微如縷”的現狀,寫下了大量抒發感慨的不同題材的詩篇,愛國之心“似放翁”,高潔之志“似稼軒”,其身其品一如梅花。倘若有哪位劇作家把他的事跡搬上舞臺,無需戲說,只要實言,也一定會是一出讓人蕩氣回腸的好戲。劇名可叫做《落梅詩案》。
“退之未離乎儒者,坐井觀天錯議聃(老聃,古代哲學家)”。劉克莊痛恨賣良求榮、追逐奉祿的當事諫官,視其為坐家虎,寧為“后村居士”,始終沒有屈服。相反,從此開始大寫特寫梅花,一發而不可收,先后寫了一百三十余首詠梅詩詞。“夢得因桃數左遷,長源為柳忤當權。幸然不識桃與柳,卻被梅花誤十年”(《病后訪梅九絕》),“……老子平生無他過,為梅花受取風流罪”(《賀新郎·宋庵訪梅》)等詠梅詩作,都表露了他強烈的憤懣之情。劉克莊無怨無悔,雖然在后來的十年間生活頗為艱難,卻有著“風流”的好心態,通過不失操守的努力,逐步改變自己命運,遂活到了82歲高齡。
作者簡介
劉克莊(1187年—1269年),南宋江湖派著名作家,字潛夫,號后村居士,莆田(今屬福建)人。以蔭入仕,淳祐六年(1246年)賜進士出身。官至工部尚書兼侍讀,龍圖閣學士。任建陽令時,曾因詠落梅詩遭讒被廢十載。詩詞多感慨時事之作,渴望收復中原,振興國力,反對妥協茍安。其詞風近辛棄疾,詞風粗豪肆放,慷慨激越,有明顯的散文化、議論化傾向,為豪放詞派鼎足之一。代表作有《賀新郎·送陳子華赴真州》、《沁園春·夢孚若》、《玉樓春·戲呈林節推鄉兄》等。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別調》。存詞二百六十四首。
詩歌內容
劉克莊一生多數時間被貶斥出守外郡,因此擴大了眼界,接觸社會面較為廣闊,詩歌內容亦隨著豐富起來。他的《后村詩話》和一些論詩文字提出過一些很有價值的詩歌見解,比如批評當時貴理學而忽視詩歌特性,把詩寫成押韻的語錄講義的風氣,論詩較能注意聯系史事及作者生平。劉克莊是最早的《千家詩》編選者, 他的《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曾編入《宛委別藏》。然而后來廣泛流傳的《千家詩》,多題為南宋謝枋得選注、清王相增補修訂。
【《落梅》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落梅》原文賞析06-30
落梅原文賞析02-22
落梅原文及賞析09-02
《詠落梅》原文賞析03-05
落梅原文翻譯及賞析02-24
詠落梅原文及賞析07-21
《落梅》原文及翻譯賞析07-21
《落梅》原文賞析3篇02-08
落梅原文賞析6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