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雨過殘紅濕未飛原文及賞析
原文:
雨過殘紅濕未飛,疏籬一帶透斜暉。游蜂釀蜜竊春歸。
金屋無人風竹亂,衣篝盡日水沉微。一春須有憶人時。
賞析:
上片是這位少婦從閨中往外看所見到的景象。暮春時節,一陣微雨過后,幾點凋殘的花朵因被雨水沾濕在花枝上,所以還沒有隨風飄落,似乎是留戀這美好的春光,依依不忍離去。淡淡的斜暉,透過一帶疏籬把她最后的光輝灑向大地,也灑向殘紅。光和色的交映,這暮春、殘紅、黃昏、落照,對于這位忍受著青春消逝與閨房寂寞的少婦,是一種敏感的刺激;不能不勾起她內心難以言狀的感觸。
但春天畢竟是美好的,充滿活力的。勤勞的蜜蜂在百花叢中穿來穿去,帶著采集的花粉的芳香滿意地回到蜂窩。它有了收獲,有了成果,它不再期待什么了,這與少婦的正在期待構成心理上的`對比,更增添了少婦春閨懷人的空虛感和寂寞感。寫景靜中有動、動靜結合。
經過前面對室內室外環境的渲染、烘托,靜態與動態的交互作用,這位終日寂寞地困守金屋的少婦,由眼前的春暮花殘、黃昏落照所引起的青春消逝、惆悵空虛的情懷,已不難體會。結句似應仍從閨中少婦著筆,進一步深化主題,但作者卻不然,而是到第五句一筆頓住。第六句轉向用作者與讀者的口氣代閨中少婦剖白內心世界:“一春須有憶人時”。春天過去了,花也凋殘了,游蜂也開始釀蜜了,沉香也快燃完了,寂寞地困守金屋的少婦也該是懷人的時候了。結句輕輕點明懷人,如畫龍點睛,使全篇皆活了,這是作者用筆妙處。
唐代詩人劉方平一首《春怨》詩:“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主題、情景都與此詞相類似,而比較起來,此詞抒情筆觸更為細膩,藝術手法多種多樣,搖曳多姿,更富于藝術感染力。
【浣溪沙·雨過殘紅濕未飛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浣溪沙·風壓輕云貼水飛原文及賞析11-21
《浣溪沙·桂》原文及賞析10-18
《選冠子·雨濕花房》原文及賞析10-15
浣溪沙·和無咎韻原文及賞析10-16
浣溪沙·江村道中原文及賞析10-16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原文及賞析10-19
卜算子·風露濕行云 原文及賞析10-15
《卜算子·風露濕行云》原文及賞析10-15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原文及賞析10-19
《浣溪沙·著酒行行滿袂風》原文及賞析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