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作原文及賞析
《除夜作》是唐代高適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寫除夕之夜,游子家人兩地相思之情,深思苦調,委曲婉轉,感人肺腑。詩精練含蓄,故前人謂此詩:“添著一語不得。高適的詩句賞析及運用了什么表達手法、描寫作者何種心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除夜作原文及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高適〔唐代〕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霜鬢一作:愁鬢)
譯文
我獨自在旅館里躺著,寒冷的燈光照著我,久久難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讓我這個游客的心里變得凄涼悲傷?
故鄉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鬢發已經變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注釋
除夜:除夕之夜。
客心:自己的心事。轉:變得。凄然:凄涼悲傷。
霜鬢:白色的鬢發。明朝(zhāo):明天。
賞析:
除夕之夜,傳統的習慣是一家歡聚,“達旦不眠,謂之守歲”(《風土記》)。詩題《除夜作》,本應喚起作者對這個傳統佳節的美好記憶,然而這首詩中的除夕夜卻是另一種情景。
詩的開頭就是“旅館”二字,看似平平,卻不可忽視,全詩的感情就是由此而生發開來的。這是一個除夕之夜,詩人眼看著外面家家戶戶燈火通明,歡聚一堂,而他卻遠離家人,身居客舍。兩相對照,詩人觸景生情,連眼前那盞同樣有著光和熱的燈,也變得“寒”氣襲人了。“寒燈”二字,渲染了旅館的清冷和詩人內心的凄寂。除夕之夜,寒燈只影,詩人難于入眠,而“獨不眠”又會想到一家團聚,其樂融融的守歲景象,這更讓詩人內心難耐。所以這一句看上去是寫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卻處處從反面扣緊詩題,描繪出一個孤寂清冷的意境。第二句“客心何事轉凄然”,這是一個轉承的句子,用提問的形式將思想感情更明朗化,因身在客中,故稱“客”。詩中問道:“是什么使得客人心里面變得凄涼悲傷?”原因就是他身處除夕之夜。晚上那一片濃厚的除夕氣氛,把詩人包圍在寒燈只影的客舍之中,他的孤寂凄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此句中“轉凄然”三個字寫出了在除夕之夜,作者單身一人的孤苦;對千里之外故鄉親人的思念;以及對時光流逝之快的感嘆。
詩中寫完一二句后,詩人似乎要傾吐他此刻的心緒了,可是,他卻又撇開自己,從遠方的故鄉寫來:“故鄉今夜思千里。”“故鄉”,是借指故鄉的親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詩人自己。意思是說:“故鄉的親人在這個除夕之夜定是在想念著千里之外的我,想著我今夜不知落在何處,想著我一個人如何度過今晚。”其實,這也正是“千里思故鄉”的一種表現。詩人并沒有直接表達對故鄉的思念,而是表達的`更加含蓄委婉。
“霜鬢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舊的一年又將“思”到新的一年,這漫漫無邊的思念之苦,又要為詩人增添新的白發。清代沈德潛評價說:“作故鄉親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詩別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因為詩人巧妙地運用“對寫法”,把深摯的情思抒發得更為婉曲含蘊。這在古典詩歌中也是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法,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詩中寫的是妻子思念丈夫,其實恰恰是詩人自己感情的折射。
明代胡應麟認為,絕句“對結者須意盡。如……高達夫‘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添著一語不得乃可”(《詩藪·內編》卷六)。所謂“意盡”,是指詩意的完整;所謂“添著一語不得”,也就是指語言的精煉。“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正是把雙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過除夕之夜抒寫出來了,完滿地表現了詩的主題思想。因此,就這首詩的高度概括和精煉含蓄的特色而言,已經收到了“意盡”和“添著一語不得”的藝術效果。
賞析
高適素以邊塞詩人著稱,詩風渾厚雄放,這首《除夜作》卻詩風平易自然,全詩沒有一句生僻字句和華麗詞藻,也沒有塞外風景和異城奇觀,都是淺近的口語,表達除夕夜的平常感受;卻將他鄉游子真實的感受寫得淋漓盡致,感人肺腑。
“旅館寒燈獨不眠”,詩的首句所包涵的內容非常豐富而且啟人聯想,點明作者在除夕仍羈旅天涯,可以想見,詩人眼看著外面家家戶戶燈火通明,歡聚一堂,而自己卻遠離家人,身居客舍。兩相對照,不覺觸景生情,連眼前那盞散發光和熱的燈,竟也變得“寒”氣逼人了。“寒燈”二字,渲染了旅館的清冷和詩人內心的孤寂。除夕之夜寒燈只影自然難于入眠,而“獨不眠”自然又會想到一家團聚,其樂融融的守歲的景象,那更是讓人心情悲涼。因此這一句看上去是寫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卻處處從反面扣緊詩題,創造出一個孤寂清冷的意境。
作者簡介
高適(704—765年),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后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安東都護高侃之孫,唐代大臣、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世稱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贈禮部尚書,謚號忠。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創作背景
像這樣沒有多少具體背景的詩很不容易確定其作年,但周勛初在《高適年譜》有一個絕妙的推測,他將此詩系于天寶九載(750年),根據是:“高適游蹤雖廣,然離梁宋而至遠地,亦不過閩中、幽州、隴右、河西、劍南數地而已。高適至閩中時,年歲尚輕;次至幽州時,未及‘霜鬢’之年;至隴右、河西、劍南時,已甚得意,與此詩內容不合,故知此詩定作于第二次北上,即送兵清夷歸來寓薊門旅館之時。”(《周勛初文集》第4冊,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此說十分合于情理。
《除夜作》是唐代高適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寫除夕之夜,游子家人兩地相思之情,深思苦調,委曲婉轉,感人肺腑。詩精練含蓄,故前人謂此詩:“添著一語不得。’’用語質樸淺近而寓情深微悠遠。
過年意味著又增加了一歲。天天向上的小朋友往往急于長大,已過中年的人則很可能痛感白己正在走向衰老——他們對此事都比較計較,當然有興高采烈與感慨系之之不同。高適這首詩將這兩方面結合起來寫,“年味”很足,傳誦極廣。
【除夜作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除夜作原文、賞析10-19
《除夜作》原文及賞析09-06
塞翁吟(餞梅津除郎赴闕)原文及賞析08-31
《江神子初至休寧冬夜作》原文賞析06-21
除夜作賞析05-17
吊屈原文原文及賞析09-05
佳人原文及賞析08-22
《清明》原文賞析06-25
《無題》原文及賞析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