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鷓鴣天·送元濟之歸豫章原文及賞析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做過古詩詞鑒賞吧?古詩詞鑒賞就是根據詩詞內容,找出其中的意象,體會其中意境,分析作者真正想要書法的感情。古詩詞鑒賞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鷓鴣天·送元濟之歸豫章原文及賞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原文:
敧枕婆娑兩鬢霜。起聽檐溜碎喧江。那邊云筋銷啼粉,這里車輪轉別腸。
詩酒社,水云鄉。可堪醉墨幾淋浪。畫圖恰似歸家夢,千里河山寸許長。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詞,主要是描敘元濟之的離愁別緒的。詞中沒有寫作者同元濟之間的離愁別苦,這是本詞和一般送別詞的不同之處,也是它的主要特點。情調幽怨,相當動人。
起句寫元濟之的衰老。元濟之倚枕而臥,顯得有些衰老。接以“兩鬢霜”三宇,則其白發蒼蒼、老態龍鐘之狀可知。“起聽”句寫其生活無聊。謂其有時起來,走到廊下,諦聽檐溜的喧囂聲,以消磨時光,排遣心中的郁悶,可見其生活的寂寞與孤苦。“那邊”二句寫其對家鄉的思念。欲寫元濟之思念家鄉,先寫家人思念元濟之。這不僅使行文委婉曲折,更加重了元濟之的思鄉之情。啼粉,與啼妝同意,指薄拭眉下若啼之妝。而“玉筯消啼粉”,寫其家人因相思而流淚,把啼粉都沖掉了。“這里”句,言元濟之遠游在外,日日思念家人,別腸如車輪旋轉,無休無盡,則其思鄉之甚可知。元濟之如此思鄉,很自然地就逗出了送別之意,從而點明了題旨。“詩酒”二句寫元濟之在外的生活。言其游歷于山水之間,并和友人聚會飲酒,結社賦詩,徜徉于水云之鄉,生活似乎極為瀟灑飄逸,其實內心是很凄苦的,故接下去說“可堪醉墨幾淋浪”。可堪,為不堪、哪堪之意。“醉墨淋浪”,化用歐陽修“新詩醉墨時一揮。別后寄我無辭遠”,言其揮筆寫詩作畫,醉墨淋漓,其間著一“幾”字,隱含機會不多之意。結尾二句承“醉墨”而發,借畫發揮;言其“歸家夢”和其所作圖畫一樣,在畫圖中能把千里河山收入“寸許長”的畫幅之中,而“歸家夢”也能轉瞬之間實現,從而表達出立即送其“歸豫章”之意。在此,以畫作比,語新意豐,蘊藉含蓄,耐人尋味。
作者簡介
辛棄疾,生于1140年5月28日,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南宋愛國詞人。他出生時家鄉已被金所占領,二十一歲參加耿京領導的抗金起義軍,任掌書記,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歸,高宗召見,授承務郎,轉江陰簽判,他不顧官職低微,進《九議》、《美芹十論》等奏疏,具體分析南北政治軍事形勢,提出加強實力、適時進兵、恢復中原、統一中國的大計,均未被采納。
后任司農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使、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湖北轉運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等,任職期間,都采取積極措施召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打擊豪強以利國便民。后被誣落職,先后在信州上饒、鉛山兩地閑居近二十年。晚年被起用知紹興府兼浙江安撫使、知鎮江府。在鎮江任上,他特別重視伐金的準備工作,但為權相韓侂胄所忌,落職。一生抱負未得伸展,1207年10月3日,終因憂憤而卒。后贈少師,謚號忠敏。
【鷓鴣天·送元濟之歸豫章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鷓鴣天·送元濟之歸豫章原文及賞析09-02
鷓鴣天·送元濟之歸豫章原文及賞析【必備】12-09
鷓鴣天送元濟之歸豫章賞析12-19
鷓鴣天·送元濟之歸豫章05-07
江神子·送元濟之歸豫章原文及賞析10-12
【精華】江神子·送元濟之歸豫章原文及賞析12-13
豫章行原文及賞析05-02
《送贊律師歸嵩山》原文及賞析04-24
送僧歸日本原文及賞析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