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漁家傲·獨木小舟煙雨濕原文及賞析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漁家傲·獨木小舟煙雨濕原文及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獨木小舟煙雨濕。燕兒亂點春江碧。江上青山隨意覓。人寂寂。落花芳草催寒食。
昨夜青樓今日客。吹愁不得東風力。細拾殘紅書怨泣。流水急。不知那個傳消息。
賞析:
程垓的《漁家傲》在寫作手法上與其他詩詞相比,有其獨特性,這種獨特性主要體現在:一是別具一格的謀篇布局。一般表現男女離別之情的詞作,都是以淚洗面,依依不舍的場景描寫,扣人心弦。這首詞卻撇開這些不寫,而把描寫的場面集中在離人的船上。它通過倒敘,把前夜的聚會,疊印在當日的悲離之中,用當前的相思苦,反襯出以前的相愛之深,從而形成虛與實、悲與歡的對照。這就使得它畫面集中,表現深刻。二是獨辟蹊徑地構想了一個極富表現力的小情節,即在結尾處所寫,讓殘陽傳達相思之苦。不過,它的真正目的,并非是通過落花來傳情達意,而僅僅是表現自己的一片真心與癡情,減輕一點相思之痛苦罷了。
上片著意描寫與情人分別后船行江中的所見所感。
首三句寫春江春雨景色:自己乘坐的小船在煙雨朦朧中行進,到處都是濕濕潤潤的;燕子在碧綠的江面上紛紛點水嬉戲;兩岸的青山若隱若現,倒也可以隨意尋認。這些煙雨朦朧中的景物自然是很美的,但又處處暗示出一種憂郁的氣氛。“人寂寂”二句也是寫景,卻更帶著濃厚的感情色彩。人寂寂,既指兩岸人影稀少,也指自身形影相吊,象離群的孤雁。“落花芳草催寒食”是一種風趣的擬人說法,意即落花繽紛,芳草萋萋,寒食節要到了。古代的寒食節是一個以親朋友好相聚賞花、游春為主要內容的歡樂的節日。詞人于節前離開情人,想必是出于不得已,難免更添幾分惆悵。
下片著意表現不堪忍受的相思之苦。“昨夜青樓今日客”二句點明自己何以感到孤寂與憂傷,那是因為前晚還在青樓(泛指妓女所居)與心愛的人兒歡聚,此時卻成了江上的行客,這驟然離別的痛苦叫人怎么忍受得了。想借東風把心中的愁云慘霧吹散吧,只因愁恨如山,東風也吹它不動。在百般無奈中,終于想出了一個排解的新法,那就是后三句所寫:將岸邊、洲頭飛來的落花(即殘紅),小心拾起,寫上自己的愁苦,撒向江中。可是流水太急,不知會漂向何處,意中人怎能看到,這些愛情的使者又向誰傳遞消息呢?言外之意是愁還是愁,怨還是怨,相思仍如春江水,無止無息。這幾句顯然是由唐人的紅葉題詩的故事演化而來,不僅十分自然,其表現力也超過了原故事,實在是一種再創造。
在古代,有許多文人騷客,每當他們遇到不順心,難以排解的事情時,譬如,科場失意,官運不佳,愛情坎坷,他們便不惜花費許多時間、金錢去青樓尋花問柳,尋求一時解脫。這首詞所描繪的就是這種落魄文人的浪漫生活。這種題材在婉約派詩詞中很常見,但在寫作上,作者頗費心思,沒有落入別人的窠臼。
作者簡介:
程垓,字正伯,號書舟,眉山(今屬四川)人。蘇軾中表程之才(字正輔)之孫。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游臨安,陸游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幾歸蜀。撰有帝王君臣論及時務利害策五十篇。紹熙三年(1192),已五十許,楊萬里薦以應賢良方正科。
紹熙五年(1194)鄉人王稱序其詞,謂“程正伯以詩詞名,鄉之人所知也。余頃歲游都下,數見朝士,往往亦稱道正伯佳句”。馮煦《蒿庵論詞》:“程正伯凄婉綿麗,與草窗所錄《絕妙好詞》家法相近。”有《書舟詞》(一作《書舟雅詞》)一卷。
孝宗淳熙間曾游臨安。光宗時尚未仕宦。有《書舟詞》。存詞150余首。楊慎《詞品》稱程垓為“東坡之中表也”。但程垓成年時,東坡卒已久,其誤甚明。毛晉《書舟詞跋》及《四庫全書總目》亦沿楊慎之誤。近人況周頤《蕙風詞話》卷四考辨甚詳。
【漁家傲·獨木小舟煙雨濕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漁家傲·獨木小舟煙雨濕原文及賞析09-01
漁家傲原文及賞析12-17
漁家傲原文賞析07-10
青衫濕·悼亡 原文及賞析11-09
漁家傲·秋思原文,賞析07-21
漁家傲原文賞析[精品]07-10
[優]漁家傲原文賞析07-10
《漁家傲·秋思》原文及賞析11-24
漁家傲·秋思原文及賞析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