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原文及賞析
《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是作者夜宿燕子樓感夢抒懷之作。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原文及賞析,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原文: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云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注釋:
、排沓牵航窠K徐州。燕子樓:唐徐州尚書張建封(一說張建封之子張愔)為其愛妓盼盼在宅邸所筑小樓。
、萍嵢纾簱艄穆暋
⑶鏗然:清越的音響。
、葔粼疲阂箟羯衽啤T疲髋闻。典出宋玉《高唐賦》楚王夢見神女:“朝為行云,暮為行雨”。驚斷:驚醒。
、尚难郏盒脑。
、庶S樓:徐州東門上的大樓,蘇軾徐州知州時建造。
翻譯:
明月如霜般潔白,好風就如同清水一樣清涼,秋天的夜景清幽無限。彎彎的水渠中,魚兒跳出水面,圓圓的荷葉上,露珠隨風落下,但夜深人靜,這樣好的美景卻無人看見。三更鼓聲,聲聲響徹夜空,一片樹葉悄悄落到地上,輕音竟把我的夢驚斷。夜色茫茫,再也見不到黃昏時的景色,醒來后我把小園處處尋遍。
那長期在外地的游子早已疲倦,看那山中的歸路,對著故鄉家園苦苦地思念?慈缃裱嘧訕强湛帐幨帲讶伺闻我呀洸辉冢瑯侵械漠嬏美锟樟糁悄剜p燕。古今萬事皆成空,還有幾人能從夢中醒來,有的只是難了的舊歡新怨。后世有人,面對著這黃樓夜色,定會為我深深長嘆。
賞析:
上片寫夢醒,深夜寂靜,明月如霜,在彎彎曲曲的池子里,魚兒跳出水面,圓圓的荷葉上滾下了晶瑩的露珠。三更時分,夜深人靜,一片樹葉落地都鏗然有聲,自己從夢中驚醒,夜色茫茫,踏遍小園尋找舊夢,卻無處可得。寫夜景,以夜間輕微的聲響襯托夜間的寂靜,寫夢僅用“夢云驚斷”一筆帶過,無處尋夢,不禁黯然神傷。
下片寫自己這個“天涯倦客”在清幽的深夜被秋聲驚醒后惟見“燕子樓空”,感到無限惆悵。接著便由張與關盼盼的故事引出對整個人類歷史無限深沉的感慨,昔日燕子樓中的舊事,已如夢一般地逝去,而古往今來無數代人的歡樂、怨恨,又何嘗不像它一樣也如一連串連續的夢境?世人不明此理,固如大夢未醒。而大夢已醒的詞人自己,此時此地所感發的人生感嘆,在后人看來,難道不也是一場夢!這種對人生深刻的思考,顯示了蘇軾內心對于整個人類歷史的懷疑和迷惘,表現了他對宇宙、人生以及整個社會進程的憂患情緒。結合現實處境,表達了自己盼歸難歸,觸景傷情,懷古傷今的感傷。語言高度凝練概括,僅“燕子樓空”三句,便說盡張建封(當為張)事,寫景如畫,感情濃郁,具有強烈的抒情色彩。低沉而感傷的情緒正是詞人厭倦官場的心緒在詞作中的藝術折射。詞境的開闊,題材的闊大,又是詞人把社會、歷史以及對人生哲理性思考引入詞作的'豪爽表現。
詞人蒞臨徐州,宿于唐代名妓關盼盼的燕子樓。是夜,明月皎潔如霜,好風清涼如水,此為大景,以靜襯托夜之深。魚跳曲港,露瀉圓荷,此為小景,以動反襯夜之靜。如此靜夜,自能夢遇佳人。然三更鼓響,一片葉落,忽然驚醒,于是悵然若失,起而尋夢上征融情入景,若夢若醒,亦真亦幻,給人以惝恍迷離之感。下片由人亡樓空,直抒感慨,把故園之思,今昔這感、人生如夢之嘆,打成一片。他從自己今日憑吊燕子樓,推想到他日后人又將憑吊自己所建的黃樓,一種人生須臾、榮枯無常的感慨襲上心頭,使他深有"古今如夢,何嘗夢覺"之慨?磥恚@燕子樓的一夢,也不特是艷遇而已,更暴光坡心境的一次澄化。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記夢詞,寫于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蘇軾任徐州知州時。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據元本題下注“徐州夜夢覺,此登燕子樓作”認為“燕子樓未必可宿,盼盼何必入夢?東坡居士斷不作此癡人說夢之題”,認為傅干《注坡詞》所錄題注為不可信,而以為王文誥《蘇詩總案》所云“戊午十月,夢登燕子樓,翌日往尋其地作”為可從。王文誥斷一事為二事,詞中難覓佐證。鄭文焯所云更多屬猜測之詞,不足為據。倒是傅注既題作“公舊注”,當不容隨意懷疑的,且與詞中情事暗合,應可據此解讀此詞。
作者在題記中聲稱自己夜宿江蘇彭城燕子樓,夢到以前居住在這里的唐代張尚書之愛妾盼盼。盼盼,姓關,唐朝人。據傳燕子樓就是張尚書為關盼盼所建的。白居易《燕子樓三首》詩序云:“徐州故尚書有愛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風態!卑资纤^“尚書”,后世(包括蘇軾)多以為是張建封,但據考證當為張建封之子張愔。盼盼面貌姣好,談吐不俗。自從張氏死后,盼盼思念故人,于是獨居在小樓上十余年不嫁。
蘇軾至徐州前已轉職杭州、密州等地,政治上對王安石變法的孤憤,仕途上因頻繁遷調而帶來的孤寂之感,都時時向他襲來。元豐元年十月的一個夜晚,蘇軾宿于燕子樓,一個旖旎纏綿的夢境,讓他頓悟人生的真諦!皫讜r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保ā缎邢阕印で逡篃o塵》)他的靈魂從夢境中得到了凈化和升華。醒來后十分感慨,寫下這首別具意境的佳作。宋代曾敏行《獨醒雜志》卷三:“東坡守徐州,作《燕子樓》樂章,方具稿,人未知之,一日,忽哄傳于城中。東坡訝焉,詰其所從來,乃謂發端于邏卒。東坡召而問之。對曰:‘某稍知音律,嘗夜宿張建封廟,聞有歌聲,細聽,乃此詞也,記而傳之,初不知所謂。’東坡笑而遣之。
名家點評
宋人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二十六:“《后山詩話》謂:‘退之以文為詩,子瞻以詩為詞,如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嘀^后山之言過矣,子瞻佳詞最多,其間杰出者,如……‘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夜登燕子樓詞;……凡此十余詞,皆絕去筆墨畦徑間,直造古人不到處,真可使人一唱而三嘆。若謂以詩為詞,是大不然。脫去筆墨畦徑間,直造古人不到處,真可使人一唱而三嘆!
宋人張炎《詞源》:“詞用事最難,要體認著題,融化不澀。如東坡《永遇樂》云:‘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脧埥ǚ馐隆0资妒栌啊吩疲骸q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脡坳柺隆S衷疲骸丫粦T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用少陵事。此皆用事不為事所使!
清人劉體仁《七頌堂詞繹》:“詞有與古詩同妙者,如……‘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即平生少年之篇也。”
清人王弈清等《歷代詞話》卷五引曾慥《高齋詞話》:“少游自會稽入都見東坡,東坡曰:‘不意別后公卻學柳七作詞!’少游曰:‘某雖無學,亦不如是。’東坡曰:‘“銷魂當此際”,非柳七語乎?’坡又問別作何詞,少游舉‘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瘱|坡曰:‘十三個字,只說得一個人騎馬樓前過!儆螁柟,乃舉‘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晁無咎曰:‘只三句,便說盡張建封事!
清人先著、程洪《詞潔》:“‘野云孤飛,去來無跡’,石帚之詞也。此詞亦當不愧此品目,僅嘆賞‘燕子樓空’十三字者,猶屬附會淺夫!
清人鄧廷楨《雙硯齋詞話》:“東坡以龍驥不羈之才,樹松檜特立之操,故其詞清剛雋上,囊括群英。院吏所云‘學土詞須關西大漢,銅琶鐵板,高唱大江東去’,語雖近謔,實為知音。然如……《永遇樂》之‘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新歡舊怨’皆能簸之揉之,高華沉痛,遂為石帚導師。譬之慧能肇放南宗,實傳黃梅衣缽矣!
清人沈祥龍《論詞隨筆》:“詞當意余于辭,不可辭余于意。東坡謂少游‘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二句,只說得車馬樓下過耳,以其辭余于意也。若意余于辭,如東坡‘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用張建封事,白石‘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用壽陽事,皆為玉田所稱,蓋辭簡而余于意悠然不盡也!
近人鄭文焯《大鶴山人詞話》:“燕子樓未必可宿,盼盼更何必入夢,東坡居士斷不作此癡人說夢之題,亟宜改正。公以‘燕子樓空’三句語秦淮海,殆以示詠古之超宕,貴神情不貴跡象也。余嘗深味是言,若發奧悟。”
近人馮振《詩詞雜話》:“‘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化實為虛,不著跡象!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謚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后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原文賞析02-20
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原文賞析03-01
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的故詩賞析06-24
永遇樂·春情原文及賞析09-02
滿江紅·燕子樓中原文及賞析08-20
永遇樂(次稼軒北固樓詞韻)原文及賞析03-31
永遇樂·次稼軒北固樓詞韻原文、注釋及賞析09-06
《夜宿山寺》原文賞析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