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初三語文作文匯編九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根據(jù)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三語文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三語文作文 篇1
因為孤獨,我愛上讀書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因為孤獨,我愛上讀書》。
大家知道,我是一個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少言寡語的人。我常常覺得自己是離群的孤雁、落單的羔羊、異類的丑小鴨。所以,我沒有朋友,沒有閨蜜,沒有鐵桿。我的生活似乎沒有朝氣蓬勃的春天,沒有欣欣向榮的夏天,沒有碩果累累的秋天,只有白雪皚皚的冬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似乎就是我的寫照。
當然,我沒有消沉,沒有低迷,沒有茫然,因為我找到了照亮人生的燈塔——書。那一本本書,或滿懷深情地回憶年少歲月,或興味盎然地審視自然風物,或樂此不疲地講述動人故事。那些在記憶中永不褪色的人和事,那些在腦海中閃耀著思辨之光的觀點,一個個涌現(xiàn)在我的眼前。書成了我的知己,成了我的伙伴,成了我可敬可愛的導師。我敬佩那保爾·柯察金,愿做時代的巨人,扛得住風,頂?shù)米∮辏灰簿磁迳w茨比,不論現(xiàn)實如何殘酷,總不熄滅希望的燈;更敬佩孫少平,不自卑于貧窮,不自卑于平凡,不把不幸當負擔的人生態(tài)度。
一紙詩書一年華,我在光陰背后開滿繁花。借五柳先生的淡泊名利,我收獲了寧靜;借李太白的孤傲,我收獲了曠達;借杜子美的悲天憫人,我收獲了擔當;借辛棄疾的雄心,我收獲了追求。
誰的青春不孤獨?誰的青春不受傷?誰的青春不迷茫?淚水和汗水的化學成分很相似,但前者只能為你帶來同情,后者卻能為你帶來掌聲和贊賞。讓我們與書為伴吧!在書中看那天的藍,賞那草的綠,聞那花的香,聽那鳥的歌唱;在書中觸摸那蒲公英飛翔的翅膀,激勵我們揚帆遠航!
因為孤獨,沉醉書香的人生,是孤島,也是大海!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初三語文作文 篇2
我們印像中的語文課,無非是老師講同學聽,老師問同學答,老師留同學寫,而在我的學業(yè)中卻有一堂別開生面的語文課令我難忘。
課上老師帶領我們一同走進了魯迅兒時的世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我們知道了魯迅兒時在百草園的無憂無慮,到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
在下課前,老師留了一個作業(yè),查找魯迅作品中一些代表人物并且為同學們講述、扮演,以便更好的理解作者筆下人物的內心世界。“這個作業(yè),我們下節(jié)課驗收。”語文老師帶著微笑說道,聽到這個作業(yè)時,同學們的表情可謂是各有千秋,有的自信滿滿的聽著老師留的作業(yè),有的十分興奮,隨性表言了幾個動作,有的卻面紅而赤喃喃自語道“這怎么演?”
在緊張的排練中我們迎來了第二天的語文課,上課鈴聲慢慢響起,隨著老師輕輕的推開門走到講桌前,同學們的緊張情緒也越來越大,雖然只是一堂簡單的語文課,可是同學們卻非常的重視。
“昨天的作業(yè)大家都記得吧?踴躍些誰先來?”語文老師望著我們大家說道。“我先來!”隨著聲音我們往后看了一下,他自信滿滿的向講臺走去,同學們?yōu)樗麩崃业墓恼疲麖亩道锬贸隽司艂硬幣,在講桌上認真排開,那種清高,自負的表情,令全班同學開懷大笑。有了第一位同學的開場,隨后的同學們也越來越積極,下一位同學在兩講臺前像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腳,同學們被她滑稽的站姿弄得哭笑不得。而當聽見旁白的同學讀到“無情的社會,使她變得沒有信仰,沒有操守,沒有真摯的情感”時,那種笑聲越來越大。后來的表演中,有一位同學扮演的祥林嫂最讓我的心靈震撼,她表現(xiàn)出祥林嫂經歷許多磨難后,精神上創(chuàng)傷,她一蹶不振時仍一直掛念自己的孩子時的情景。表演中,笑聲也很大,而在旁邊一語不發(fā)的老師啟發(fā)我們道“唉,執(zhí)著的母親,命運悲慘的女人,封建禮教的犧牲品”。是啊,在那個混亂的時代,戰(zhàn)亂使人民民不聊生。同學們愈加深刻的理解了魯迅作品的偉大之處。
在熱烈的掌聲中,表演結束了,老師站在講桌前鄭重其事地說道“魯迅,用其嚴峻凜然,潑辣犀利的語言向我們展現(xiàn)當時人民生活的艱辛。同學們應該牢記在學每一種知識,讀每一本書時,要認真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對于人物的描寫也應該細致入微,讓讀者更好的理解你所表達的人物性格。”話畢,教室里又是一陣熱烈的掌聲。
在這堂語文課上,我不僅擁有了快樂與歡笑,而且體會到了文學藝術的巨大魅力。
初三語文作文 篇3
詩。是唐朝的一株柳,搖蕩在古風河畔;詩,是宋時的一尾魚,游弋于清澈柔波;詩,是元時的一首曲,傳頌在天山草原;詩,是清時的浣紗女,在河邊唱著絕代的歌……
——題記
中國歷史博大精深,人才輩出驚世絕,諸子百家齊爭鳴。詩歌是萬古不倒的青松,是萬千瑰麗的亮點,長存于世,永不消逝……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詩中的春景,詩中的紅杏,在葉紹翁的筆下閃爍出點點星光,這是春的詩篇,這是春的韻味,詩中的意,詩中的奇,詩一樣的春意盎然!
“水光漣漪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詩中的綠水,詩中的青山,在蘇軾的筆下蕩漾著層層波紋,這是夏的標牌,這是夏的希望,詩中的水,詩中的山,詩一樣的燕語鶯啼!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詩中的紅霞,詩中的孤鶩,在王勃的筆下散落出淡淡憂傷,這是秋的世界,這是秋的天籟,詩中的.霞,詩中的鶩,詩一樣的落葉蕭蕭!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詩中的云朵,詩中的冬雪,在高適的筆下飄落出片片雪花,這是冬的豪邁,這是冬的樂章,詩中的雪,詩中的云;詩一樣的塞外雪天!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詩中有雨,雨中有詩,雨劃過了詩,詩輕撫著雨!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詩中有風,風中有詩,風吹動著詩,詩輕揚著風。
“高閣佳人吹玉笛,笛邊鸞線掛絲絳。”詩中有佳人,佳人如詩賦,佳人的芳容如詩般秀美,詩中的意境如佳人般絕麗!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詩中有奇景,奇景如詩秀,奇景的風光如詩般清澈,詩中的淡雅如奇景般低調!
詩,是中國流傳華夏千年的不老傳說。讓我們走進詩仙的世界,走進中國文化的巔峰之作!
初三語文作文 篇4
生活離不開語文,高雅的心靈生活更是出自美好語文的熏染。
然而,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其實,語文是容易的:母語習得,自然天成;語文又是艱難的:微言大義,弦外有音。語文是有趣的:唐詩宋詞,英雄美人:語文又是枯燥的:古文百篇,成語如山。
語文是快樂的:風花雪月,刀槍劍戟:語文又是痛苦的:咬文嚼字,浩如煙海。 苦海無邊,何處是岸?勤奮是舟,規(guī)律做槳;老師導航,順利抵港! 首興趣:知而好,好而樂。 首先,我們要培養(yǎng)語文學習的興趣。這個培養(yǎng)過程,古人分為三個階段:知之、好之、樂之。先說“知之”:走進語文,不抵觸,不反感,不因對以前的老師、教材和考試的印象而遷怒語文;能如此,方可初嘗語文的甘霖。再說“好之”:日日操習,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棄,不因外界干擾、其他學科和考試分數(shù)而離開語文;能如此,方可欣賞語文的漫天紅霞。后說“樂之”:處處留心,養(yǎng)成習慣,言談舉止,一笑一顰,莫非語文;能如此,方可進入語文的神仙洞天! 次自主:觀千劍,操千曲。
古人云:“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強調的就有自主學習的重要。語文學習不同于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教師的“教”不會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而只能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求理解,才能逐漸達到“自會讀書,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圖靠老師講得好、深、透,學生只管默默聆聽、記憶就學好語文,這種想法已被無數(shù)事實證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識培養(yǎng)自己的自學能力,作好自主學習規(guī)劃,加大自主練習的力度,自奮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條極重要的語文學習規(guī)律。
必多寫:思欲麗,筆磨禿。 同學們學語文所為何事?我以為可以用十二字概括:豐富心靈、明白事理、完美生活。這就是要鍛煉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簡化為“思欲麗”:情感思想要富贍犀利!現(xiàn)實中,我們許多同學只會作題,從來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鍛煉,其情思通常表現(xiàn)出兩個缺陷:一是“淺”:情感幼稚化,思維平面化,既無深情,也無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導致了關注的主題窄,既少閱歷,又缺大氣。要糾正這兩個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廣”,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同時,必得加上一個字:“寫”!“寫”可以醞釀和升華情感,“寫”可以廓清和鍛造思想。“思欲麗”,必多寫! 堅持寫日記,這是許多偉大成功者的良好習慣;至少要堅持每周練習寫作兩次:生活札記一篇,記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的鮮活素材;讀書筆記一篇,養(yǎng)成閱讀習慣,整理讀書收獲。
三年里,能寫到三至五萬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如此,方可謂:“筆磨禿”。 定多讀:破三春,匯九流。 在你學習的這三年中,要下定決心廣泛而深入的閱讀,這就叫“勘破三春”。閱讀時,要涵蓋古今,包舉文理,融會中外,首重哲學,這就叫“融匯九流”。 舉凡人類心靈智慧的結晶,能開眼界、除迷狂、啟思維、美德行、富心靈者,均可大讀特讀。尤請注意:不要只讀文學作品,只讀中國作家。 強積累:有詩書,有成竹。 語文學習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樣(模板)應該是什么呢?當然是前賢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紅樓夢》、蘇步青熟讀《古文觀止》的例證,當是大家熟知的。通過長期的艱苦的積累,在頭腦中建立起豐富的“語言范式”,形成“興奮灶”,這就是我們要追求的“腹有詩書”。 運用這些“范式”,模仿著“說”,模仿著“寫”,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這樣,就很容易有學習個充實感、成就感、條理感,就不會再感到語文學習空泛、無力、不可捉摸。這種狀態(tài)可以稱為“胸有成竹”。 重感悟:思千載,想萬物。 古詩云:“心有靈犀一點通”。
怎樣才能作到對語文學習“心有靈犀”呢?首先,要廣見博聞(多讀)、反復嘗試、積累范式,因為靈感總是出現(xiàn)在辛苦勞動之后的彩虹;其次,要養(yǎng)成聯(lián)想和想象的良好習慣,力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決不壓抑、束縛自己靈感的飛翔;再次,要努力營造平和清明而又躍躍欲試的心理狀態(tài),沉浸其中,體驗品味,不急于求成;最后,要敢于相信自己的直覺,相信自己通過積累、模仿而形成的靈感思維的有效性。 經過多次成功的靈感閃現(xiàn),就要總結自己感悟的角度、方式、條件,把它變成自己進一步學好語文的利器。 細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記》也強調:慎思、審問、明辨,就是要謹慎的思考,審慎的發(fā)問,明確的分辨。
在語文學習中,欲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習慣,先要多思:不論哪個學習環(huán)節(jié)、何種學習任務中,決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經自己思考的東西,這樣方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學習的興趣,使多讀有味,多寫有效,積累有益;次求深思:決不淺嘗輒止,而要多方追問,務求水落石出,直至原形畢露;后求善思:不鉆牛角尖,而是隨時以元認知策略對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反思,克服情感干擾,理性分析和接受老師的點撥、同學的幫助,方可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建立起融通、靈慧、深刻、嚴密的思維個性。 求精熟:啟而發(fā),點而悟。 語文學習欲求“精熟”,貴在得名師“點撥”,因此學生必須懂得一點教師“點撥”的道理。 點撥之妙,首在得“人”: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態(tài)、不同的性格,教師會以相應的方法點撥他,或要言不繁,或鋪路架橋,或舉例引導,或反向激將,或重申基礎,不一而足;點撥之妙,次在得“時”:學生要積極思考,主動暴露自己,以便老師點撥在關鍵之時,教師則要善于觀察,了解學生思維狀態(tài)的外在表現(xiàn),決不放過點撥良機;點撥之妙,還在得“度”:引而不發(fā),導而不灌,開而不塞,撥而不代,只要學生有所感悟,明確了方向,就不再浪費其時間,不再代替你思考,讓學生真正去自主學習。有個性:思結果,成一家。 語文是發(fā)展學生心靈的學科,語文學習的最終指歸是形成學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修養(yǎng)、鮮明的個性。當然,這里的“個性”,從狹義講,是指語文學習規(guī)律的系統(tǒng)化、個人化,也即形成有每個學生自身特色的語文學習理論,即所謂自成一家。
這就必須:首先建立元認知策略,形成監(jiān)控自己思維、感悟流程的習慣。在長期的語文實踐中,不斷總結升華,強化有效的正確的習慣,糾正無效的錯誤的做法。其次是學會總結反思,通過計劃總結的方式,課堂筆記的方式、作文后記的方式、試卷分析的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理性思維的層次。其次是學會交流共享,通過課堂發(fā)言、同學交流師生討論的方式,吸收對自己學習經驗的有益的指點;還可以通過網絡論壇發(fā)表,接收同好者的反饋,不斷完善自己經驗的表述方式及實質內容。
最后學會實踐檢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恭行。通過實踐檢驗,我們可以收獲成功的喜悅,我們更應該善待失敗的苦澀,這是不可替代的人生經驗,也是形成個性化語文學習經驗的必然歷程。 要跳出:課內法,課外路。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學習語文最重遷移。因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學習的最終的成功,還在于學生在生活中能夠靈活運用語文求生存、謀發(fā)展。為了實現(xiàn)語文學習的良好的正向的遷移,我們在學習中必須:①跳出語文課程學語文。從政治科學觀察思考問題的哲學方法,從歷史科學成功人物的人生經驗,從地理科學各國各洲的風土人情,從數(shù)學科學嚴密的推理邏輯,從理化科學細致的觀察功夫,從美術音樂科學藝術鑒賞的規(guī)律和經驗。②跳出語文課本學語文。從《讀者》學人文關懷,從《南方周末》學政治敏感,從《奧秘》學科學幻想。③跳出時空環(huán)境學語文。這就是所謂的遠程學習、網絡學習。舉凡“科教頻道”的《希望英語雜志》、《百家講壇》等欄目,還有大量的學習網站,給我們開辟了豐富多采、真正互動的全新的學習形式。
初三語文作文 篇5
壯哉,猛士!
是誰?曾經彷徨,而后懷著滿腔熱情拿起筆桿子,向敵人的咽喉刺去;是誰?曾經吶喊,而后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鋪滿荊棘的道路上奮勇前行,追尋那一片光明;是誰?曾經傷逝,為的是無法一直做人民的孺子牛,為革命多做一件事。是您,魯迅先生!滄海橫流,您是識時務之俊杰;刀光劍影,您是永遠不倒的猛士!壯哉,您是千千萬萬人心中的巨人。
您的眉宇之間透著一股剛毅,一股正義,您敏銳的目光揭示了當時社會丑惡的一面!您看到了被封建傳統(tǒng)思想壓迫致死的祥林嫂;您看到了那位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阿Q;您還看到了您兒時好友閏土怎樣變得麻木。于是,您把這些丑惡用紙記下,用筆代槍,擊中時弊,讓人們從夢中驚醒。您說過,國人的病需要用文字來醫(yī),而不僅僅是藥。慢慢地,有人揉了揉睡眼,看到了污濁;他們在您的指導下站起來,革命,為自己,更是為了國家。這一切,都讓您看到了希望,您笑了,您看到一批批猛士如同您一樣準備上戰(zhàn)場!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真的猛士敢于正視戰(zhàn)場上淋漓的鮮血,敢于面對慘淡的人生!
您猶如一輪噴著紅火焰的紅日,在平靜蒼白的天空中熾熱地燃燒,猛士的一生是不畏艱險的,在如地獄般的世界里煉獄,在一次次為“劉和珍君”追悼時接受考驗,猛士呵,您也許是那只將要涅的火鳳凰。
您疼惜青年,您的那兩本書是小售票員的希望。當您知道您身邊有點點革命的火種,您便會以持續(xù)不滅的熱情去關懷。您始終深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您為劉和珍君寫下了挽歌,“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您何曾畏懼!殊不知,您的舉動會讓更多的劉和珍君站起來,到今天,若您仍在世,您便會看到革命的勝利所留下的輝煌。人們這樣稱呼您:猛士,一位不朽的文學巨人,一位流芳百世的精神巨人!
您的不屈不撓,您的堅定無畏,更像一面高舉的旗幟!時間的流逝可以洗去舊謎,但您——猛士的光輝將永遠銘刻在歷史中,在人們的心靈深處。壯哉!猛士,聽,人們前進的步伐……
初三語文作文 篇6
外婆老了,頭發(fā)漸漸地由烏黑染上了點點雪白,歲月無情的在她臉上留下了道道刻痕,那雙原本精神的眸子也變得黯然。不過外婆依然是老樣子,精神抖擻,家務活兒一點也不落,一開嗓門傳幾條街巷。我從未覺得外婆已經老了,外婆還是那個外婆,干練能干的外婆,獨自撫養(yǎng)三個孩子長大卻從來不喊一聲苦的外婆。
真正讓我覺得外婆老了,是在一個夜晚,一個月色暗淡,有著微微清風的夜晚。
我站在門口的臺階上,目送著外婆遠去,路燈略微淡黃的光芒仿佛為黑夜蒙了一層輕紗,風夾著落葉擦著地面的咔咔聲,恍若跳動的音符,讓這寂寥的夜多了一絲似有若無的歡快。外婆的腳步聲很沉重,身影緩慢的一步步的前行著。多年的重擔將她的腰壓的彎彎的,燈光勾勒著她的身影,在地上投下佝僂的背影。
她走得很慢,不似平時在田地里的健步如飛,也不似平時腳步利落的干著家務。她平時努力昂起的頭,挺直的腰,在夜色的沉壓下不再挺直。外婆低著頭,腳底摩擦著路面咔嚓咔嚓的響著,一聲聲沉悶的敲擊在我的心頭。
我無法訴說這是一種什么感覺,只是莫名地感到鼻尖一酸,一種念頭像是止不住的流水往外涌出,外婆老了!是啊,外婆老了!她已經沒有了原本烏黑的長發(fā),沒有了挺直的背影,時光擦著她的臉頰,將她原本的年輕和美麗全都帶走了。
注視著外婆漸漸遠去的背影,腳步蹣跚著,慢慢隱沒在了黑夜中。我心里泛著酸澀,一種無法用言語描述的情感涌上心頭,我覺得,我應該多陪陪外婆了,就像小時候,她摟著我,一邊講故事,一邊哄我入睡時那樣……
初三語文作文 篇7
今天,上品生課了,同學們紛紛走進教室坐好。突然,窗戶上飛來了一個怪東西,同學們尖叫起來:“大黃蜂!”只見這只“大黃蜂”圍著教室轉來轉去,同學們趴在桌子上不斷地拿東西打它。老師說:“什么大黃蜂嗎,明明是蜂鳥,蜂鳥是益蟲,同學們不要打它。”
蜂鳥好奇地停在大屏幕上,老師點了一下鼠標,大屏幕一閃,蜂鳥嚇壞了,嗡嗡地飛跑了。它停在衣櫥的門簾上,使勁地往縫里鉆,看鉆不進去,又飛到了電燈上,最后它沿著窗戶飛跑了。大家直起身子,認真聽課。過了一會兒,那只嗡嗡叫的蜂鳥又飛來了,落在衣櫥的一件粉紅色的衣服上,這時同學們都沒注意,卻被我發(fā)現(xiàn)了,我拉拉昆,指著衣櫥對他說:“你看,那家伙又飛來了。”蜂鳥好像發(fā)現(xiàn)我在指它,便飛出來,又落在了大屏幕上。此時,同學們正在仔細的看著大屏幕上的找規(guī)律題,這只蜂鳥冷不丁的落在大屏幕上,又讓全班同學都看見了。課堂里瞬間響起嘰嘰喳喳的討論聲:“瞧,蜂鳥認識路呢。”“可不是嗎,要不怎么又飛回來了。”“這蜂鳥記性真好,可咱們很有緣呀。”“哎,上次飛來的大黃蜂是不是也是這只蜂鳥呢?”。。。。。。老師大聲強調紀律:“別說了,班長,把門打開,讓蜂鳥飛出去。”
蜂鳥飛走了,大家繼續(xù)上課,不過這時誰也沒有集中精力聽課,卻把心思放在那只蜂鳥的身上,“那蜂鳥會不會再飛回來?”“頂好那樣。”果不其然,嗡嗡聲再次響起———蜂鳥又飛回來了。“又來了。”我和汲政昆都偷偷地幸災樂禍的想到。同學們又在下面嘰嘰喳喳地討論不停:“哎,蜂鳥舍不得咱們班,干脆把巢建在這里吧。”“對呀對呀,我們天天看著蜂鳥多好玩。”。。。。。。老師生氣了,用力地拍著桌子:“好了好了,聽課了,不要再去管那只蜂鳥了。”教室里終于安靜了下來,蜂鳥也飛出了窗外,可能是怕打擾同學們上課吧,它再也沒有飛回來。唉,我們都好想念它。
終于做完了所有的題,下課了,同學們都奔出教室尋找那只可愛的蜂鳥。。。。。。
初三語文作文 篇8
窗外,雨嘩嘩的下個不停,對呀這種天氣,大多數(shù)人當然選擇在家呆著。門前的小路上,泥土混合著雨水,在泥地里翻滾……
寧靜的氣氛突然被一聲巨響打破了。真討厭,本來可以睡個舒服覺的。向床邊的窗望向窗外,原來是一個載著一車橘子的老人在泥路中不慎摔倒了。看了看時鐘,六點三十分,再看了這雨勢,我還是選擇回到了床上,然而卻睡不著了。
過了一會兒,一個穿著大紅色的雨衣的小女孩跑出去,去到老人的旁邊,靈敏的小手為老人撐起了雨傘,然后扶老人來到旁邊的大石頭上坐。他們坐的地方離我的窗并不遠,我能清楚地看到他們的每一個動作。小女孩在兜里抽出幾張紙巾幫老人擦臉。雨聲太大,我聽不見他們的對話,只知道過了不久他們就一起去撿起那些經過雨水泥土洗禮過的橘子。雨中的兩個背影忙忙碌碌。只知道雨越下越大,但他們并沒有停止手上的工作,直到全部橘子再次裝進那輛破舊的三輪車上。但車的輪子以陷入泥里,難以推動。老人雖是大人,但畢竟老,自然推不動;小女孩卻是個小不點,力氣自然小,所以也推不動。他們在雨中掙扎,而我卻依然無動于衷。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他們齊心協(xié)力地把車推動了。
雨中,老人蒼老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小女孩稚嫩的臉上也露出了開心的笑容。老人離開了一段時間后,小女孩才回到家里。此刻我的心才微微一怔。才后悔我剛才為什么沒選擇出去,才后悔我為什么無動于衷,才……
雨聲越來越大,風越來越猛,心越來越涼……
初三語文作文 篇9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屈原的人生感悟。人一生存在的意義在于學習,人生就是由各種各樣的課程組成的,其中,語文課的影響尤為深刻,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知識、文化,更重要的是教會我們怎么做人。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是我國古人對待客人的態(tài)度,盡管沒有了古時繁雜的禮節(jié),但這仍是我們需要學習的。有客人來到,互相問候一番后請他進屋。給客人備好干凈的拖鞋,請他入座。沏好茶,用雙手遞茶杯給對方,如果是長輩還要向他問好以示尊重。與對方交談時眼睛直視對方,不可東張西望。客人想去哪里,主人親自帶路,沒有絲毫怠慢。這些都是一些非常基礎的待客之道,但都是幾千年沉淀下來的文化精髓。正如曹雪芹所說:“世事洞察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接人待物是一門學問,也是一堂教育我們禮儀的語文課。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這樣感慨過。看著窗外日益拔高的柳樹,樹上有些日益枯黃的枝條;檐上的雛鳥逐漸長大,有的鳥羽翼卻逐漸暗淡。時間就是無情地流逝著,我們在這長河中逐漸長大,有小小孩童長成翩翩少年。“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大自然的景色總是交替,就這樣一年又一年這何嘗不是一堂語文課?從這交替中看到時間匆匆,警惕我們“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這是教育我們自然哲理的語文課。
生活也是一堂語文課,每一天都意味深長。要從中有所得,有所悟,就要懷著求知的心態(tài)。正如胡適所說:“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做人要在有疑處不疑!”
【有關初三語文作文匯編九篇】相關文章:
有關初三語文知識點總結之音節(jié)08-07
初三二模語文試題11-19
初三語文試題分析09-30
初三語文月考反思03-23
初三語文有關名詞的知識點總結07-28
初三語文復習計劃12-31
初三語文總復習方案09-17
初三語文教學總結07-27
初三的語文試題精選08-29
初三語文老師教學總結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