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推薦】風俗習慣作文五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風俗習慣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風俗習慣作文 篇1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題記
這幾天我們上學的路上經常看到有人在賣一些五顏六色的香包,一個個香氣撲鼻迎面而來,非常漂亮!回到家我問媽媽這是為什么?媽媽告訴我說:“再有一個星期就是端午節了!在端午節那天,人們要和雄黃酒,要吃粽子、小孩要戴香包、還有龍舟比賽、可熱鬧了!”
有一個趣的傳說。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憤地抱著大石投進了汩羅江,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知道后馬上劃船撈救,船只行到洞庭湖上,也沒打撈到屈原的尸體。那時,正好是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都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人們在江面上打撈了好多天,每年的.五月五日的龍舟競賽就是從這時開始的。
為了不讓魚蝦損傷屈原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后,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米包成團,投江祭奠,來紀念我們的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
在端午節里,最熱鬧的就是賽龍舟了!今天上午八點,我和爸爸媽媽坐車來到石漫灘水庫旁,觀看舞鋼市第十一屆端午節龍舟賽。我們來到水庫旁時,那里已是人山人海了,人的喧嘩聲、吵鬧聲和議論聲的聲音匯成了一團,真是熱鬧非凡!還可以喝到免費的綠豆湯呢!
我迫不及待的等待著龍舟賽快些開始,干脆和兩個同班同學往起點跑去,準備就近一睹風采。只聽“嘭”的一聲響,隨著船頭打鼓的助威聲,七條龍舟像一條條猛龍、箭一樣沖出了起點線,飛快地“游”了起來,它們很快就拉開了距離,我們也在岸上跟著龍舟跑了起來,不一會就氣喘吁吁了,可是我們還沒追上。“龍”有好幾條“腿”,我們才兩條腿,比“龍”慢多了!只見最后面的幾條龍舟雖然落后了,聽到岸上的加油聲船員們還是拼盡全力的劃著,我們也早已滿頭大汗了,最后終于到了終點……賽龍舟真是一個有趣的項目啊!要是有少兒龍舟賽的話我一定會參加的!
端午節這天媽媽還做了很多好吃的,香噴噴的粽子,有糯米加紅棗餡的、有雞肉餡的,還煮了雞蛋和大蒜,我大口大口吃得津津有味,味道好極了!我非常喜歡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風俗習慣作文 篇2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及風俗。
身為土家族的我,就要向大家介紹自己家鄉的文化與風俗。
早在20xx年前,土家族先民就在貴州等武陵地區一帶繁衍生息,逐漸形成了單一的民族。土家族自稱華茲卡,歷史上被稱為武陵蠻或五溪蠻,為古代巴人后裔。
土家族人民熱愛藝術的魔力,是所有人都無法抗拒的力量。村里過喜事,都要請村里的藝術團唱歌跳舞。土家歌舞有山歌、蓑秧歌、擺手舞、八寶銅鈴舞、茅古斯、肉蓮花等歌舞,并特有嗩吶,木葉、咚咚喹樂器伴奏。這些歌舞要演到深夜才結束。在哪家表演哪家就要弄宵夜招待表演的人們,旁觀者與長者也要起吃宵夜。整個寨子沉浸在那高聲激昂的`歌聲與人們大笑聲和震耳欲聾的掌聲中。
土家族食品雖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土家族的食物卻有著香濃、地道的味道。土家族以大米、包谷為主食,以小麥、紅薯、土豆為副食,飲食普遍喜酸好辣,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茶文化、酒文化異彩紛呈,飲食器具和烹飪器具中鐵器具具有鐵銹的味道而不影響主菜的味道;木器具有木香的味道,吃著有一種大自然的美味;竹器煮的竹筒飯,甚是好吃干燥、香濃的米飯吸收竹子的味道特香。烹飪的方法靈活多樣有煎的、煮的、熬的、蒸的、炒的,生活在土家族這個寨子里簡直像到了美食倉庫里任你吃任你選。
土家族手工藝品各式各樣,種類很多。土家族的工藝美術包括土家織錦、挑花刺繡。制陶、印染、雕刻。編織等各種門類。在土家寨里可以欣賞到各種工藝品時常讓人流連忘返。它們既為世世代代土家族人所創造,又為其所享用。從而深深植根于土家族風俗習貫之中,默默地與土家族人的生活常在,真真切切地表現自己著為土家族人的審美觀和藝術魅力。
風俗習慣作文 篇3
今天,我體驗到畬族的婚嫁習俗。我們跟著講解員,她說需要四個人分別來扮演新郎、新娘的舅子和兩位伴娘。趙老師自告奮勇的扮演“新郎”,另外三人都是我的同學。
新娘在哪兒呢?我正好奇著。該不會在一旁的轎子里吧,想著,便探著腦袋往轎子里看,一旁的導游似乎聽到了我的心聲,接著說道:“我們現在還不能見到新娘呢,要新郎闖過一道道難關后,才能見到新娘。
在一扇大門前,我大家停住了腳步,我看到前方的地上放著兩把交叉的掃把,掃把上還有尖刺。它們擋著我們的去路,必需要對出歌才能繼續前走,村里的姑姑們都說畬族自己的語言,讓我們聽得云里霧里,也真難為趙老師了,他不但沒知難而進,反倒知難而退,只好被新娘家的人罰了三碗酒。
畬族的不少人家還會上山打獵,正因為這樣,新郎的'箭法一定要很準。對新郎的第二項挑戰就是射箭,我們在一旁竊竊私語:“趙老師恐怕連弓怎么拿都不知道。”“小心,別被趙老師射到啦。”聽了這,我們都躲得遠遠的,生怕被箭法不準的趙老師射到,果不出所料,五支箭,趙老師一支也沒射到。
要進到新娘的家中,還得猜出哪一位姑娘是女祭司。“應該是頭上盤著鶴的吧。”“可能是身上的衣服繡著鳳凰的吧。”“不對,可能是身上背一個包的!”大家七嘴八舌地給趙老師支著招。是啊,三個姑娘都不一樣,哪一個才是呢?最終,趙老師選了那位繡著鳳凰的。結果,講解員說,應該是身上背著包的。
趙老師最終沒見到新娘,在真正的婚嫁中,需要全是滿分才能娶上新娘呢。
風俗習慣作文 篇4
56個人民族,56朵花,每個民族都具有不同的民居,不同的飲食,不同的服飾……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滿族里的所有鞋子,上面都繡著花朵,當一縷縷微絲的風吹過去,那美麗的花,在搖曳的擺動著。在他們的民族里看了都是很平常的事,但在我看來,那可是嘖嘖贊嘆啊! 滿族的婦女的服飾原為寬松肥大型,鑲嵌著不同的花紋大花邊。在布料上,貴人和新婦女先用朱紅、大紅的顏色,中年的婦女 喜歡藕荷色,青年少女喜歡粉色、綠色、月白色,長輩一般用深紫色,婆婦惟蘭灰素色。旗袍布料多為綢緞,比較貧窮、農家婦女多用棉麻布料。
滿族男人騎馬時穿白褂子,這樣不僅顯出他們的帥氣,而且還……
滿族男子的帽子,夏天的時候戴著涼帽,戴著不僅涼爽,冬天的時候,戴著又厚又舒服帽子,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滿族人是非常注重禮節。平時滿族人互相見面時都要行請安禮,如果遇到長輩的時候,要先行禮請安才能說話,以表示尊敬。
滿族人最隆重的禮節是抱見禮,也就是抱腰接面禮。掛族也是滿族的一種盛行的一種風俗,旗也叫門箋,窗箋。在春節的時候每家都要在門楣上,窗戶上掛旗,有的還貼上對聯,增加了節日的喜氣的氣氛。
滿族我國 少數民族之一,它是—朵鮮艷的花,它有其它民族沒有的不同風俗,不同的特色!
風俗習慣作文 篇5
滿族進入遼、沈以前,具有精于騎射的特長。7歲左右的兒童即以木制弓箭練習射鵠,女子執鞭不亞于男子。滿族的服飾,男子剃去周圍頭發,束辮和垂于腦后,穿馬蹄袖袍褂,兩側開叉,腰中束帶,便于騎射。女子在頭頂盤髻,佩戴耳環,穿寬大的直統旗袍,足著高底花鞋。入關以后,滿、漢服裝逐漸趨于一致。曾有一個時期各地婦女穿旗袍甚為流行。滿族的住房,過去一般院內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羅桿”。住房一般有兩間正房,門向南開,外屋有灶,里屋北、西、南3面有炕。滿族重視禮節。過去,平時見長輩行“打千”禮,男子曲右膝,右手沿膝下垂;婦女雙手扶膝下蹲。平輩親友相見,不分男女行抱腰接面大禮。滿族以西為上,室內西炕不得隨便坐人和堆放雜物。最主要的禁忌是不打狗、殺狗,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忌諱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據說主是因為狗在滿族先人的長期漁獵生活中起到了幫手作用,人們不忍食其肉、用其皮,于是形成這個習俗。
清代以來的300多年間,滿、漢長期雜居共處,滿族已在語言、服飾、習俗等方面與漢族無差異;居于關外各地的滿族人民,只是在滿族聚居的偏僻鄉村中,仍有一部分滿族居民使用滿語,保持滿族的一些習俗。同時,從漢族習俗(包括漢語詞匯)中也可找出一些滿族習俗的成份。滿族是一個既善于學習又善于創造的民族,為發揚祖國文化作出了貢獻。白族的風俗習慣作文好習慣作文我改掉了一個壞習慣作文
【風俗習慣作文】相關文章:
中考英語作文03-08
自我反省作文08-16
考試反思作文02-07
考試的反思作文03-17
【經典】考試反思作文07-26
如何辨別任務驅動型作文和材料作文04-27
英語六級作文(附歷年作文)12-19
英語四級作文范文(附歷年作文)12-19
考試后反思作文03-24
英語作文(精選20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