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憶的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憶的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憶的作文1
家鄉那與時俱進的變化,滴落在我的心中,濺起朵朵浪花。
——題記
風吹起那如花般支離破碎的流年,久經的回憶,漸漸淡忘。家鄉的過去,猶如塵霧的彌漫,琢磨不透。而我,還是意猶未盡的回味,那遺失的過去;霧籠罩那如雨般斷斷續續的歲月,消逝的記憶,慢慢遺忘。祖國的從前,猶如星空的璀璨,輝煌幾時。而我,還是念念不忘的祈禱,那美好的未來。
依舊是這條泥濘的小路,雨水的沖刷,吞噬著過去的痕跡,朝露濺起的雨滴,帶著歲月滄桑,拂曉著。凝望蒼穹,夕陽的余暉,斜射在那寂寥的山坡,鳥兒的獨鳴,劃破藍天的寂靜,傷逝悲城。記得小時候,那時的小路,泥濘而坎坷,雨水被積得很深很深。當大雨猖狂的季節,小路的艱辛不言而喻,孤單中,自己一個人慢慢的走,雨水的飄落,如詩的篇章,洋洋灑灑,墜在泥土里,滲入大地,帶走我的憂愁,幻化成露珠,滋潤花朵,飄散縷縷清香,徜徉天地之間。而現在,筆直的馬路穿梭于各家各戶,沒有了泥濘,沒有了坎坷,車水馬龍的繁華,川流不息的喧鬧,馬路的快捷無人不曉,寂寞中,看那煌煌的燈火,失意的徘徊,如癡如醉,幻化成那鮮艷的花朵,久經不逝,芬芳獨放,點綴著這繁榮昌盛的小城。
依舊是這座迷人的科山,歲月的風霜,割傷著山的臉頰,落葉依稀的飄散,帶著幾世的遺憾,獨吟著。仰望藍天,云朵的雪白,倒映在那憔悴的臉頰。花兒呻吟,打破科山的幽靜,感之肺腑。記得小時候,那時的科山,郁郁蔥蔥,樹木里夾著很暗很暗的小道。當狂風怒撕得時候,落木颯颯,漫天的飄葉飛舞著,猶如天使的漫舞,浪漫幾世。憂愁中,踏步綠蔭道中,幾時傷淡,幾時困惑,猶如那遺失的落葉,隨風飄散。而現在,那寂寥的科山被修飾得更美,整整齊齊的樹木,重重疊疊,裝飾的石雕,空曠的廣場,香煙云繞的寺廟點綴著這美麗的風景區。流淚時,總喜歡獨坐在科山的露臺上,俯視那茫茫蒼蒼的大地,才漸漸發覺,自己是多么的渺小。看那凋零的落葉,自己獨享一片藍天。
依舊是這成片的房屋,滄桑的腳印,深深的落在家的港灣。那陳舊的瓦片,帶著歲月的痕跡,感傷著。昂望蒼天,太陽的傲視,在大地留下深深的暗影。綠樹悲吟,給平淡的港灣增添風采,感人至身。記得小時候,那時的房屋,古磚舊瓦,是用土凝固的平房,矮矮小小。當風雨交加,雷電霹靂的午夜,風中夾著雨,雷聲久絕,猶如歌聲的唉絕,惆悵幾世。落寞中,總習慣靜靜的躲在屋里,偷偷流淚,靜靜發呆。而現在,那矮小的平房的成了高大的樓房,水泥筑成的樓房把幽靜的小城點綴得更美。憂傷中,家是那棵高大的樹,為我撒下綠蔭,我習慣坐在下面,自己鼓舞,自己陶醉。沒有人陪得夜,總喜歡徜徉在那愛的港灣。
雨灑下家鄉的過去,霜凍結那遺失的美麗。
風吹起改變的過程,霧朦朧那淡忘的曾經。
葉飄起家鄉的現在,花傷勢那沉靜的憂愁。
我用詩篇寫下你的曾經,只因你活在我心中……
關于憶的作文2
---- 放羊娃【素墨】
前面三篇都在說家人的瑣碎,既絮又有傷感,偶爾的傷感是回憶,一直的傷感就變成了放不下,就變成了記恨。這一篇我想輕輕松松的寫。
農村人家都會養一些雞羊鴨豬在家,一為改善伙食,二為補貼家用。那時候山坡上林茂草盛,養這些東西并不需要投資太多,一般放養山上并不需要太多照顧。那時候從子里終年彌漫著厚重的朽敗氣息,這味道雖然難聞但是卻育的村子周圍樹綠草青。那些整座村子都掩映在綠云叢中,很有世外的安恬。
孩童時候最喜歡的就是星期天或者是暑假每天兩次的放羊時間。當年文斌是孩子隊長,只要不是下大雨五點多鐘就會挨家叫醒我們這些孩子們去放羊。或許現在我每天的早起就是那個時候養成的習慣。人從骨子里都是愿意和大自然親近的,我們去放羊并不是為了幫致家長而是為了能在荒草荼叢里流浪。
那時候山坡上田得極少,羊群可以自由自在的在山林里游蕩,只要我們把羊繩盤好不要讓他們纏在灌叢里。在一天天的放羊時間里,我感受到了季節和天氣的變化,發現了生命和天地之間的聯系。春天雨后芽孢迸裂,草尖破土煙斗挺立,夏天雨后泉水汩汩,水牛蹣跚,地衣也長的厚碩肥美。這個時候去放羊不僅可以親近自然也可以收獲這些天生地育的美味。
有時候遇雨,便和伙伴們一起折枝造屋借著樹丫枝杈架上梁和椽再鋪上樹葉就得一安身處所。或是用寬大的油桐樹葉縫綴一頂綠帽子。若是晴天便折順直的樹枝做游俠劍客流竄子荒山林間。下午時間漫長,有事不顧家長反對,三點多鐘便結伴趕著牛羊出去,此時最樂意的是“騎射”竹篾做的弓,槄桿做的箭,牛或者公羊做馬也能上演一場驚心動魄的騎射對抗。山上草盛樹多,小喬木最多的是油桐和槐樹,兩者都開白花,油桐花白里摻粉,槐花白里透青。它們都芳香馥郁,油桐花成簇搖曳,槐花成串玲瓏可以采下出水烙餅或者加雞蛋炒食,品相極佳味道鮮美。對了山上還有橡樹,不見開花只見青色的果實慢慢變褐長大。
他們是山林里田鼠和松鼠的口糧,當然它們也是我們賺取零花錢的寶貝。還有山楂,每年深夏初秋一掛掛山楂酸香醉,摘了回來串成串,掛在脖間當佛珠,唱一聲阿彌,吃一顆念珠,或是掛在檐前晾干做藥引,消食健脾。還有柿子樹,深秋時節一盞盞燈籠剔透,它們是我們的最愛也是鳥雀螞蜂的最愛。深秋時節的柿子是可以吃飽的。柿子是極好的,在他們年輕時摘下倆埋在河沙里或者草木灰里,只要幾天時間就了無澀味脆甜可口。要是半熟的柿子受了傷,把它們洗干凈碼放在壇子里就可以得到黃亮可口的果酒。
還有還有夏天的金銀花,河谷里的魚腥草,秋天里的野山菊......這些都是敗毒下火的好草藥。更不要說白嫩可口的蘆根、茅根,還有那略帶苦澀的蒲公英根這些都是爽口小吃,也是養生的妙藥。
這些就是當年那個精力旺盛的放羊娃在牧羊時候得到珍貴的記憶........
關于憶的作文3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人們常說“月到中秋分外明”,這話很有道理。看,那帶著一圈金環的月兒終于升起來了。它先是金黃金黃的,徐徐穿過一朵一朵輕煙似的白云,向上升著、升著,就在一剎那間,月兒的顏色變淺了、變白了!
說起中秋節,民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游月宮等故事。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蛾奔月,嫦蛾偷了丈夫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許多說法。在較早的記載中,嫦蛾偷吃了仙丹,變成了癩蛤蟆,被叫月精,奔月后,嫦蛾住在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樹和一只兔子,就別無他物了。這就是中秋節。
去年的中秋,老師和我們說: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因此,我們全班聽了老師的話都是分的想看天上的圓月。似乎老師也猜到了我們的想法,說:“同學們想不想去看天上的圓月?”“想!”“那你們必須答應我,今年的期末考你定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靠考”“我們一定做到!”說完老師讓我們全體起立,目標操場。我們馬上行動,但是老師卻悄悄的說:“小聲點,不要打擾別的班級”于是,我們便像小偷一樣偷偷摸摸的走向了操場。
到了操場,終于解脫了“惡魔的詛咒”我們同時大聲的喊了出來:“月亮,今天的你好漂亮啊”老師突然說:同學們,想不想聽月亮的故事啊?”“想”于是老師講了很多的故事,嫦娥,因偷吃仙藥,被關在寂寞的廣寒宮內;吳剛,被罰砍那砍不斷的桂花樹;小玉兔,在廣寒宮里為嫦娥搗藥……
聽到這里我多想和吳剛去做伴,多想去慰問孤獨的嫦娥,多想去逗逗可愛的小玉兔呀……
不知不覺,老師拿出了一大袋的月餅,分給大家吃,大家一邊吃的月餅一邊賞著月亮。我凝神望著月兒,口里嚼著香甜的月餅,聽老師講著月亮的傳說,我又想起天上的月兔和嫦娥,直到很晚很晚……
啊,皎潔的月亮,你引起多少人的豐富想象。可你又那么遙遠,我想借大雁的翅膀,在這歡樂的時刻飛向你的懷抱,可大雁也飛不了這么高;我想用長虹架起一座彩橋,去探望你這地球的少年,可當彩虹出現時,你卻不知在何方……
關于憶的作文4
如果有一天你遇見哆啦A夢,你會怎么樣?如果有一天我幸運的遇見了哆啦A夢,我會打開抽屜,找他借時光機。我要回到過去,那時候我還小……
當時,我還尚且年幼,由于父母的原因,我幾乎每個星期天都是在奶奶家度過的,所以去姥姥家的次數非常少,而我對于姥姥和我之間的記憶,則少之又少。
姥姥家在一個小山村里,家里也不是很富裕,所以姥姥很節儉,但是每次媽媽帶我們回姥姥家,姥姥都會把家里好的東西拿出來給我個妹妹。雖然很喜歡姥姥,但我實際去的次數非常少,相對而言,我甚至覺得去姥姥家是“做客”,去奶奶家才是“回家”。
由于早些年的一些事情,爸爸不太喜歡媽媽常回娘家,媽媽也因為這個原因減少了去姥姥家的次數。后來隨著我和妹妹的學習任務越來越繁重,就算是過雙休日,我們也回去奶奶家,所以我在上四年級的時候,幾乎就沒有去過姥姥家。
后來,姥姥生了病,住進了縣醫院,我們也會去看姥姥。一次,我拿著輸液瓶在手中玩弄,卻不慎打碎,媽媽吵了我幾句,姥姥一直在一旁維護我,我當時非常感激姥姥,多希望姥姥可以一直保護我。但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姥姥最終去世了。
“人,總是見一面就少一面。”我從未想過會對這句話切膚般痛的體會。
那時,我正在學校上學,媽媽面色凝重地來學校找我,把我帶回了家,告訴我姥姥去世了。去姥姥家的路上,我的心情有些失落,但畢竟還是四五年級的孩子,到了姥姥家我便和堂妹她們玩了起來。大概是不愿意接受這個事實,我只去里屋看了一眼,便再也沒有進去。媽媽在里屋哭的稀里嘩啦,爸爸在門外陪別人喝酒。我正在外面玩的時候,媽媽出來把我拉到里屋門口,讓我跪在墊子上給姥姥磕頭,我磕第一個頭的時候,也不知道是因為害怕,還是傷心,我的'淚水流出了眼眶,媽媽也默默地抹著眼淚。姥姥下葬的時候,天下著小雨。媽媽和姨因不舍的姥姥離開,奮力阻止,多次摔到小水洼里,她們的衣服也因此臟的不行,但姥姥最后還是離開了我們。
現在是姥爺一個人住在家里。每次回姥爺家的時候,看到里屋放的那一張黑白照片,心中充滿了愧疚,總覺得姥姥生前對我那么好,去世的時候我還在玩,非常對不起她。有時候去給姥姥祭奠,我也不敢上前,因為我怕我會難過,我不想哭。現在長大了,明白了很多事,也懂事了不少。去姥爺家的時候,也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就當是為了彌補當時的遺憾吧。
有些東西,就像花香一樣,雖然早已消散,我們卻還記得它的氣味。
有一次做夢,夢到姥姥帶我去玩,一路上她拉著我的手,很緊很緊……
關于憶的作文5
還記得那年夏天,夕陽無限,一縷清風攜來千重稻香
最喜歡夏日黃昏時的那一縷清風,拂去炎炎盛夏,無聲沁入心脾。清涼和美,是它留給我最初的印象。初中時我喜歡在晚飯后,獨自踏上田間小道,用指間輕觸夕風的溫柔。已是黃昏,天空卻澄澈的喜人。禾苗添了幾許金黃,泛著豐收的喜悅;知了沒有選擇沉默,正用歌聲同夕陽道別;溪水與石子相擁,跳著歡快的華爾茲。風融化在自然的節拍中,和大地一齊呼吸。淺嗅稻香,自然的氣息迷戀著童真的心,讓我沉醉的不知歸路。
稻子總會有成熟的時候,我也在逝者如斯夫中,漸漸成長。因為學業,離開家鄉去縣城念書,似與這熟悉的土地日漸生疏。時光匆匆,流年似水。在熟悉的夏,我又回到了心中牽掛許久的鄉土。夕陽依舊,深藍色天空泛著迷人的微笑,似在歡迎我回來。
翌日黃昏,我又走在田間地頭。回望兩座青山之間,遼河水橫穿而過。蜿蜒曲折,舒緩靈動。雖無長江黃河滾滾波濤的雄壯,卻似窈窕淑女般溫婉動人,別有一番江南風味。有一小橋橫跨河面,橋頭兩旁楊樹參天而立。挺拔的身軀像魁梧的衛兵,靜靜地守候著這片古老的土地百年。清風撫摸著綠葉稚嫩的臉,陽光在河床中搖曳生姿。光與影的交錯,似夢。波動了我心中的漣漪,久久不能平靜。想將眼前的美景拍下,留做永恒的回憶。卻苦于沒有相機,也不忍破壞這份寧靜。想將它畫下,又無畫畫的天分,只能空留一份念想。不過也無需擔心,因為我知道,眼睛是最好的相機,心靈是最好的膠卷。只有用心去記憶,用感情去調好焦距。才能讓每一幅畫面,都以最美的姿態,留存于腦海最深。
走進小橋,在小橋的鐵欄桿上,坐著很多出來吹晚風的人。或是閑話家常,或是靜望遠方風景,相看兩不厭。這樣的場景,頗有幾分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的味道。不禁覺得,卞之琳的詩寫的是真好,不愧為微雕大師。或許,只有貼近生活的文字,才能擁有長久的生命力。也許,用文字記錄下眼前的美,才是寫作的本真吧。而我卻在風中浮想聯翩,當明月裝飾了我的窗子時,誰會來裝飾我的夢?
閑看長空一片,徐徐清風醉人。這平淡的鄉村之景,卻總能勾起我心中的詩情畫意。或許在別人眼中是微不足道,可于我而言,卻是最美好的。因為,這是我的家鄉,是生我養我的地方。這里的一山一水,都氤氳了我的靈魂。也只有在這里,困倦的身心才能好好的休憩。家,不,家鄉是心靈的港灣,應該是眼前最應景的一句話了。回望不遠處那熟悉的村莊,心中滿是欣喜。也許,對家鄉的這份情懷,是斬不斷的羈絆,牽連了我的前世今生。
故鄉拴著我的回憶,在夢里,在心底。還記得那年夏天
關于憶的作文6
來到街上,茫茫然不知所措的不知去哪里,在茫然中不知不覺的來到了那里,走了進去,我做在石凳上,這里依然那么的漂亮、那么的熟悉,花兒依然香、草兒依然綠、鳥兒依然叫。可我們的日子卻一去不復返了。
但是,我們在一起的畫面,卻永久的保存在我的心中,上體育課跑步的時候,大家雖然累的滿頭大汗,卻沒一個人喊累,大課間在草坪上玩耍的時候,笑聲久久回蕩散布在校園的每個角落,上音樂課唱歌的時候,歌聲縈繞耳畔,坐在石凳上的時候大家一起談心,交換秘密,說的津津有味……
想著想著就走到了教室,教室里依然那么潔凈,那么的溫暖。卻總感覺少了些什么,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心中升起一種失落感,翻開書本,傳來淡淡的書香,這香味是那么的熟悉,看著文章和記錄的句子,喚醒了在我腦海里沉睡已久的回憶,仿佛老師就在講臺上講課,同學們就在我的身旁和我一起專心致志的聽課。我還記得我們最不喜歡上的是英語課。記得有次上英語課時。同學們說話的說話、聊天的聊天、傳紙條的傳紙條。當然我也不例外,我和同桌聊天聊得正開心老師危險的目光掃了過來,同學們都下意識的閉上了嘴巴,只有我還在滔滔不絕的說著,同桌一直對我使眼色,我說你眼睛老眨什么呢?突然感覺到氣氛有點奇怪,接著后面傳來了老師的聲音,“天氣不錯啊,就是教室太悶了點,外面倒是蠻涼快的,要不你去外面涼快去”我慢吞吞的站起來向門口緩緩走去,站在門口,第一次流下委屈的眼淚。
鈴…鈴…鈴…….下課了,終于解放了,歡呼雀躍的聲音,同學們爭先恐后的往教室外面跑去,幾個好心的女生跑來安慰我,問我怎么樣?我露出一抹很牽強的微笑,說道:我沒事的,別擔心我。走進教室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拿起書本蓋在頭上,失聲痛哭起來……以后在每節的英語課上我老是心不在焉的,完全把老師當做了透明人,對老師愈加冷漠起來,在一次放學回家時,路過老師辦公室,發現老師在抽泣,頓時我心中涌起愧疚的感覺,想想老師也不容易,上課時要教我們這幫調皮的孩子,下課敬愛要批改作業,還要為我們操心,真不知道老師是怎么熬過來得!心中升起一絲佩服之情。我有一種想把老師抱住的沖動,想要對她說聲對不起,可是我強忍住了,這么多天一直在跟老師打冷戰,如果去了這么多天的努力不是白費了嗎?最終那聲對不起還是沒有說出口,轉過身邁著沉重的步伐向前走去……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當初堅強些,會不會把那聲抱歉說出口,如果當初堅強些,是不是老師就不會傷心、如果當初堅強些,是不是就不會做那樣的傻事。
關于憶的作文7
時至今日,許多傳統已經被商業化,失去了文化底蘊。往年的重陽,都沒有放假,這個傳統節日已經漸漸被人淡忘。只有退休的老人家,才可以在這個節日去登高應節,去緬懷故人。所以,漸漸地,重陽節演變成了老人節。我們七八十年代......
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又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是陽數,因此,重九就叫“重陽”。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后,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在古代民間,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重陽節還要賞菊飲菊花酒,這起源于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士大夫,還多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很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種。清代以后,賞菊之俗尤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后最為繁盛。
至于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詩人王維更留下千古傳頌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除了佩帶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時至今日,許多傳統已經被商業化,失去了文化底蘊。往年的重陽,都沒有放假,這個傳統節日已經漸漸被人淡忘。只有退休的老人家,才可以在這個節日去登高應節,去緬懷故人。所以,漸漸地,重陽節演變成了老人節。我們七八十年代這一輩,除了生活的無奈,還剩下些什么?今年的重陽,同樣由于工作的忙碌而不能陪伴父母。明年的重陽,又將會怎么樣呢?
關于憶的作文8
最近似乎總在聽見一些好音樂。我知道。雖然我的心不再如當時那般柔軟,微笑好象也已經不再那么生動。可感覺這東西,總還是會有的。
先有王菲的那盤帶子,雖已過去多時,里面的歌仍是喜愛。還很清楚地記得初聽《蝴蝶》和《當時的月亮》時的震驚,或許是之前從未認真聽過王菲的緣故。確實原因也并不很清楚,可能那時還不明白,在突然之間發現自己明白了從前不明白的一些事情,是時光作用的結果吧,我想。
其實音樂是很懷舊的東西。
那天在街上,一個人隨隨便便漫無目的地到處看,當時霓虹錯落,人聲鼎沸,人世的氣息濃郁可聞,我好象被人群推著走一樣。直到無意間看見一間小店,很別致盎然的那一類。推門走進去,那扇木制小門在身后輕輕吱呀一聲合上來,就在同時,一支熟悉的旋律撲面而來,一些記憶如跳躍的音符慌慌張張地跳到腦海里。是那首很簡單的小步舞曲,是的,我對自己說。是它。于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似乎很遙遠的童年那個黃昏,幼年的我坐在窗下,努力想使面前譜上的小小豆芽唱出它該唱的音。旋律斷斷續續一如當時小小的我不耐煩得欲泣的心,窗外夕陽美得驚人。畫面定格的那瞬間突然很沒有理由地眼淚已滿眶,想起上次聽見這首歌應是在八年前,匆匆忙忙地八年,過了好象沒有過似的,速度快得嚇人。而如今的我站在八年的這端,任憑那種涼涼的感覺一點一點浮上來,浸著涼涼的淚水。
我想我是沒有忘掉當時聽著的音樂是誰唱的,也還記得鋼琴旁那個悠閑的黃昏,只是沒有人告訴我如果真的沒有分別的話,究竟會怎樣。
漸漸地中文歌少聽了,除了少數幾張,其余的都是從網上下載mp3,就聽主打而已。再后來,連那個什么人出了什么新歌也不是很知道,就在身邊的人一直往前走往前找新歌時,我卻開始滿街瘋狂地找舊曲,舊的曲子能很輕易地讓我找到當年自己收藏的感動。因為那時候,一些不經意的往事常在不經意之間被封存于音樂之中,如果我現在去翻它,便會找出一些久遠的事情來,許多事情,完整的或是不完整的,有的只是一個小小的片段,甚至是一剎那間的觸動,就會這樣被翻出來,在某一個未知的時刻,然后再讓我以完全不同的心境去體驗。
于是發現,回憶就這樣沉淀了,往事就這樣流逝了,不知不覺的一段時間后,日子過去,人也長大,而回首的時候,微笑總也在場。
那天整理櫥桌時,無意中發現舊時的琴譜,想起當年那個因為湊不出曲子而氣得眼淚直流的小女孩,嘴角就忍不住掛上一絲微笑。原以為記憶已經疊上一層又一層的灰塵,但僅僅是一個音符的觸動,就發現那架黑色鋼琴依舊蓋著那方琴布,依舊放置于墻角,窗外的斜陽依舊是半掛半落,一切在昏黃的暮藹中展現出一種永不褪色永不改變永遠無法企及的美麗。
關于憶的作文9
雪又一次悄悄地來找我,帶著美麗的笑靨,當我伸手去迎她時,她卻孱弱地沒有了幽幽的舞姿,幻化成了我手心的一滴清淚。望著這漫天飛舞的精靈,閉上了眼睛,今夜要梳理一下十七年來對雪綿綿的記憶……雪與媽媽記不得第一次看雪時是幾歲,是怎樣的光景,是怎樣的心情,只知道雪是那種白白的涼涼的東西,像夏天里哥哥姐姐們手里拿的那種冰棒,很可愛,而且又不乏神奇,早晨還是白的,中午太陽公公就把她涂成金燦燦的,開始時踩上去松松軟軟的,過兩天再去踏時便溜溜滑滑的了……雪天里媽媽會把我裹得里三層外三層,像大雪球一樣,然后溫暖的大手便牽起了這只冰涼的小手,在雪地里留下一串深深淺淺、大大小小的足印,媽媽很少陪我玩雪,只是那樣靜默地看著乖小的女兒,看女兒把雪團成球,拋出去,又散成雪;看女兒在雪中翻騰、打滾,把雪地當成一張鋪著潔白柔軟被褥的大床;看女兒笑容結成了禿柳枝頭的冰晶,凝成了古老屋檐下澄清的冰凌……媽媽用那種熟稔的目光將女兒灼成錚錚鐵骨,而女兒卻怎么也琢磨不透媽媽綿延悠長的思緒。媽媽總是喜歡牽著我的小手看雪,看完雪后繞道而行,行至一排矮矮的房前,絮語著那些遙遠的故事,心不在焉的我只模糊地記得一句:雪埋藏了我太多的記憶,看那落雪煙囪中飄出的炊煙,以前以為他只是村莊的頭發,其實他才是村莊的根啊!雪與爸爸提起雪,提到爸爸,我總是有很多快樂的記憶。小時候,爸爸總是能把雪天的氣氛營造的如夢幻般誘人,來到離家不遠的小西湖旁,用那寒冰三尺厚,便快樂了這父女倆,這意味著一場冰上雪球大戰即將開始了……我團的雪球小而慢,爸爸團的大且快,每次都是他把我“打”得稀里嘩啦,當我正要放聲大哭耍可憐時,他便狠狠地摔倒在地上,看他滿鼻子是雪的糗樣,在眼眶里打轉的淚水巧妙地躍成了興災樂禍的放聲大笑……笑化了滿地的雪,笑暖了整個冬天。在家門口我們會堆一個相貌滑稽的雪人――用凍得皴裂的胡蘿卜做鼻子,路邊撿來的小石子做扣子,那拿什么做眼睛和嘴巴呢?回家拿了兩個失水干癟的小桔子,嘿!這雙燈泡一樣的大眼睛配這張白白胖胖的大臉蛋真的再合適不過了。嘴巴嘛,剛好瞥見角落里的一輛破舊的二八大驢車,爸爸沖我壞壞地笑了一下,拔下了車后那還算紅艷的反光燈,哇,好夸張的一張大嘴巴,不過還真可愛……爸爸總是將那些快樂的記憶埋進我心的泥土里,讓我擁有了一份比C60還珍貴的記憶。雪與自己雪,我要在今夜邀你作伴,千帆過盡,要你與我飲盡這一壺悲歡,酒令將盡,要你與我默坐執杯向晚。與你相約,我已遺忘了塵世,遺忘了繁花和秋月,遺忘了長風中隱匿的闌珊。在雪消融前,掬一捧輕柔的雪,戀念地看,然后將她斟酌成長長短短的句子,折疊在朝花夕拾短暫的生命里。曾記否?這里有我那些關于雪的記憶……
關于憶的作文10
20xx年的8月20日,我與朋友坐了幾個小時的公交加地鐵,并且走了幾公里,最后終于尋找到了南京著名的失戀博物館。可以說,位置非常偏僻。我們是全程跟著地圖走,其中還不免走了很多冤路。唔……失戀博物館在南京的浦口區的不老村,我們是從南京的江寧區出發,這個路程還是挺遠的。
而且只有我們兩個女孩子嘛……地圖導航到了七佛寺就沒有提示了,我們也沒辦法。只能找人問路,好在遇到了一個熱心的大叔,一眼看出我們是來玩的游客,帶我們走到了不老村。但我們也不能總麻煩別人對不對。所以,我們只能自己在不老村那瞎逛,邊晃邊尋找失戀博物館。失戀博物館,顧名思義,自然和失戀兩字有關聯。想必……大家也明白。那些刻骨銘心的愛戀,在腦海里漸漸消逝。那些記憶,也在慢慢消失。我自己的故事,并沒有那么催淚,甚至,沒有那么難忘。但我還是去到了那里,去看看,別人的故事……我和朋友是循著音樂找到那的。門口有各種各樣的多肉,環境很是不錯。一進門,第一印象是這個展館并沒有我想的那么大,很小,卻很精致。里面隔成了兩間,一間似乎是賣東西的地方,那里擺放了座椅,可供客人翻閱明信片或者是寫些什么。
里面那間,座位稍微多了些。桌上擺放著筆和印章以及大頭針。那是讓客人寫下自己故事的地方。那里給人的感覺很寧靜,卻又很溫馨。哪怕你不買什么東西,老板也不會趕你走。那里賣的東西,是自助消費的,自己去掃微信或支付寶付錢。我和朋友各買了一張明信片。我們寫下了自己想寫的東西。用大頭針固定到了墻上。巧合的是,那天啊,我的包里正好帶了些書簽和明信片。于是,我們又寫了很多東西。那些內容,除了我們之外,永遠不會被人所知。于是,我們開始翻閱那些明信片。四大本,全都是滿的。就連書殼上,都寫了字。許許多多的故事,是那么的扎心。
曾經的海誓山盟,似乎都化為虛無。墻上固定了許多東西,有照片,有車票,電影票,明信片,亦或是項鏈……這都是他們曾經的回憶啊……那里,有一個電話亭,我們并不知道那是做什么的,至今都不知道。聽說,那個電話亭,叫做末日電話亭。中間的柜子里,放的都是展品,旁邊有二維碼,掃一下,就可以看見那件藏品的故事。每一件,都有讓人心痛的故事……愛情,究竟是什么……像是包著糖衣的毒藥……這個年級的我們,似乎還不該說愛這個字眼,太過于沉重了……愛情這么短,而遺忘,那么長……我不想感嘆些什么……
這個地方,只有自己親自來過,才會明白是怎樣的一種感受。你會頓悟些什么……啊,對了……順便一說。某一本書殼上寫下了一句,會不會有朝一日再相遇。標注時間為20xx年8月20日。留言人為阿魚。有緣的話,你或許會看到這句,我留下的留言。
【憶的作文】相關文章:
憶端午憶童年作文06-02
憶作文02-24
憶04-02
憶童年作文精選06-21
憶生活作文06-22
憶愛作文10-06
關于 憶作文02-25
憶與思作文04-02
憶童年的作文03-03
憶老師作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