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但從未放棄過生死意義的探索作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但從未放棄過生死意義的探索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也用微博。但我有一個癖好,只看,不點“分享”;只寫,不愿“引用”。
有微博好友問為何?
答:拒絕平庸。
誠然,段子玲瓏,資訊新鮮,圖片醒目,視頻搶眼。但在我看來,卻只是下酒菜而已。詩歌才如酒,警句方如肉,然酒肉穿腸過,心中留的,惟有發于心、懾而慷的個人真情和思維火花。若忙于人云亦云,則落入俗套,辜負了微博本身為人們提供拒絕平庸的平臺之妙用。
拒絕平庸,是不甘于平凡、不淪于庸常。少年時讀《東坡題跋》,讀到蘇軾評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一文,寫:“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執筆輒罷,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獨步。’”不禁撫掌而嘆: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若蘇軾真仿效退之寫篇序,再出色恐怕也未必如韓文之精妙,湮沒于千千萬萬的仿作中,未免落了下乘。不似今日,以“不若且放”之豁達留名千古,有力地評擊了“文人相輕,自古而然”之定論,豈是凡俗能及!
拒絕平庸,是唯愿走出自我之路的緣故。姑且仍拿蘇軾舉個例子,雖放下仿韓文之舉,但從未放棄過生死意義的探索。其前后兩篇《赤壁賦》,以人生代謝之深刻大問,展縱橫古今之思辨大美。未必可稱“通古今之變,究天人之際”,至少成一家之言矣。行文此處,我不禁想起那個棄傳統而坦蕩獨行的林紓,以《韓柳文章研究法》而聞名,更以此詩而著名:“平生不入三王家,家法微微出苦瓜。我意獨饒山水味,何須苦攻學名家!”走出自我之路,是堅信“寧有種乎”,是自信“英雄不問出身”,只問是否跳出俗套,立為民生,言為心聲!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多在險遠,而人跡之所罕至焉。”我深以為然。太多的前人,太多的遠方,連風景也如嚼過千遍的雞肋,愈發促使我們拿起自己的理性,拒絕平庸,踏出自我之路。
拒絕平庸而甘于平凡,這不是修辭的問題,而是生存還是死亡的問題。
【但從未放棄過生死意義的探索作文】相關文章:
我從未放棄作文08-08
生死的意義所在11-26
從未這樣注視過你作文07-23
探索人生的意義教案08-06
經歷過生死的感悟句子11-04
從未這樣注視過你作文(優)09-15
(優選)從未這樣注視過你作文07-28
從未這樣注視過你作文常用4篇08-12
我從未如此失敗過學生作文(精選44篇)07-17
經歷過生死的感悟句子2篇【精品】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