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文明演講稿3篇
演講稿可以幫助發言者更好的表達。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演講稿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還是對演講稿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文明演講稿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明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是民族之魂,美德乃立身之本。
有這樣一則報道,說的是在美國珍珠港景區,美國人特意在垃圾桶前寫下一醒目的中文告示:垃圾桶在此!據說,這是為了專門提醒中國人而設定的;其它國家包括美國游客則沒有這樣的“待遇”。同樣的禮遇,在法國,去過巴黎圣母院的中國人都會看到這句中文告示:請保持安靜!據說這是專門示意愛在公共場合“熱鬧”的中國人看的。就連80年代才剛剛發展起來的泰國竟然也在皇宮寫下“請便后沖水”這句只給中國人看的標語!一些國人的不文明行為已經嚴重損害了中國這一具有悠久燦爛文化的“禮儀之邦”的光輝形象。
20xx年世博會在上海舉行,是我們的驕傲,可是世博會上的一些不文明行為,卻讓我們很是感到慚愧。為了免于排隊的辛苦,大量健康的“聰明人”乘坐輪椅冒充殘疾人走殘疾人通道;五、六個成人攙扶著一位老人走老年人通道;幾位家長推著八歲的“巨型嬰兒”走嬰兒通道……5月底,一些國家如芬蘭、瑞典等國家展館停止開放綠色通道。其它的不文明行為如亂丟垃圾、浪費飲用水、大聲喧嘩等更是隨處可見。
有人說,貴族是需要幾代人的沉淀的,一夜暴富的人銀子再多也不過是暴發戶或者土財主,成不了貴族。同樣的道理,文明,也是需要數代人努力沉淀的。其實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希望我們的法規中再出現“不準隨地吐痰”之類的字眼,這些本應是我們很自然的一種生活習慣。
同學們,清除陋習需要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講文明語言,做文明學生,;遵守校規校紀,不曠課、不遲到早退、不打架斗毆、不亂扔垃圾;儀表整潔大方,尊敬師長,見了老師主動問好;團結同學,互幫互助;愛護花草樹木、公共設施,不在桌椅上亂涂亂畫;在家尊敬長輩,孝敬父母,體諒父母工作辛苦。
一個有尊嚴的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他必定是一個懂禮儀,講文明的人。文化知識的學習固然
是我們當前重要的任務,但卻不是唯一的任務。我們不要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要和唯一追求的位
置上,而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事實上,文明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
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習慣造就性格,性格影響命運,誰擁有文明的習慣誰就擁成功!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溫文爾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為,
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華夏兒女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無不體現一個人的氣質與素養。荀子云:
“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文明禮儀是我們民族之魂,美德
是我們立身之本,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
在華師一這個寧靜而美麗的校園里,且讓我們乘著文明的翅膀,飛翔在理想的天空吧!
文明演講稿 篇2
計算機互聯網作為開放式信息傳播和交流的工具,已經走進了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從它剛剛興起直到現在的風靡一時,年青的我們憑著對新鮮事物特有的接受能力,一直都是它忠實的應用者,無論是學習、休閑還是交流,網絡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網絡是把“雙刃劍”在給我們帶來利處的同時,由于我們辨別是非的經驗不足,一些網絡糟粕也隨之侵襲著我們的心靈。到底怎么樣才算是文明上網?反過來網絡最大的文明又應該是什么?
其實,關于網絡所出現的問題,早已引起了家長、學校和社會的關注,XX年11月,團中央等8個單位發布了(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提倡"要善于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只要我們正確健康地上網,網絡就會成為我們學習知識、交流思想、休閑娛樂的重要平臺。現在,我們不僅學校有電腦,而且很多家庭都有了電腦,那我們在使用網絡時該注意什么呢?
善于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現在人們對我們中學生上網有一種普遍的看法:即不是玩游戲就是聊天。其實,網上學習,天地寬廣。在網上學習,可以查關于學習的資料,也可以在bbs上與同學交流學習的經驗。這樣好的條件,何樂而不為呢?但凡是不良信息的網站,不應該瀏覽;不健康的聊天室,都應該馬上離開;如果不小心點擊出了不健康的頁面,應該馬上關閉。
網絡語言尤其是對于正處于青春期與成長期的我們而言具有強烈的吸引力。青少年永遠是時尚和流行的載體與傳播者,網絡上的個性也在我們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網絡語言這些獨特的表達方式,反映了我們的個性和聯想能力。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們的特征——年輕的心態和不拘一格的想法。但是自從“第四媒體”互連網出現以后,任何一個連接到互連網的人都能夠把自己的言論傳播到網絡上去。網絡在帶來發表言論,表達思想機會的同時,也導致了“濫言時代”。網絡的虛擬性,使的埋藏在人們心底的許多東西都迸發了出來,特別是許多不健康,不文明的東西,“反正都不認識現實的我,我想怎么說就怎么說”,許多人正是抱著這種想法,成為了不文明事物和行為的傳播者,甚至是始作俑者。作為我們青少年應嚴格規范要求自己,堅決抵制上網使用不文明用語,在網絡上不講臟話不帶粗口,做到時時使用網絡文明語言,在無限寬廣的網絡天地里,倡導青少年網絡文明新風,為營造健康的網絡道德環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上網時文明守法是我們在場的每一位紅嶺人必需做到的。我們應遵守網絡道德規范,懂得基本的對與錯、是與非,增強網絡道德意識,辨明網上的善惡、美丑,在網上不應隨便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前段時間在(高樓墜落玻璃塊砸死過路小學生)一文登出后,福田某中學高三學生胡某發帖自稱“肇事者”,經網民和警方一路追蹤發現竟是惡作劇 。盡管只是場惡作劇,但是18歲的胡某還是為他的行為付出了代價。由于其發布帖子后,一方面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影響,同時也干擾了警方對案件的正常偵查。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警方依法對胡某采取了治安拘留。這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其實網絡只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自由發揮的平臺。我們不能把網絡中不文明事物和行為的出現怪罪于網絡,我們所需要凈化的不應該是網絡,而應該是我們自己,要學習網絡方面的法律、法規知識。在提高修養的同時,還要不斷檢討自己的行為。自覺抵制不文明事物和行為,并傳播文明的事物和行為。在文明的網絡中體會網絡的樂趣。
同學們,網絡在我們面前展示了一幅全新的生活畫面,同時,美好的網絡生活也需要我們用自己的美德和文明共同創造。讓我們響應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的號召,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自尊、自律,上文明網,文明上網,真正做一名文明、健康的小網民。
文明演講稿 篇3
人本具有一顆純潔的愛心,但隨著種種變故,人們那顆純潔之心被自私所占據,即使有一丁點的仁慈之心也被掩埋到內心情感的最深處,終究被遺忘。就在我們遺忘的同時,文明也悄無聲息的走開了,實在我們和文明只有一步之遠。
在一個冷風咆哮的凌晨,汽車站上擠滿了被凍得哆哆嗦嗦的'人。***上車處的牌子下卻站著四個彪形大漢,一位抱著正在哭泣的孩子的婦女卻被擠到了一邊。冷風的怒號聲和著嬰兒的哭泣聲,而四個大男人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第一個男人將手插進衣兜里,左顧右盼;第二個似乎對身邊的一切毫無反應,真虧對了軍人這個稱號和身上這身軍裝;第三個“高級人物”戴著一副眼鏡,裝著很有學問的樣子,但他的腦海里竟找不到“文明”這個辭匯,漠視四周發生的一切,仿佛把***二人視為空氣;第四個人皺著眉頭,以為嬰兒的哭泣太煩人,嘴里不停的罵著。看著這位母親用可憐巴巴的眼神看著那些侵占自己“地盤”的大男人,我由衷地產生一種憤慨,既對這些大男人恨得牙根癢癢,又替他們酡顏。他們都是早已步進社會的人了,可連小朋友都知道的文明禮讓都做不到,他們只要把本來屬于***二人的位置讓出來,就做到了文明。天是冷的,刮著的冷風是冷的,但人的心不能是冷的,每個人都應當具有一顆火熱的仁慈之心,難道這幾個“假阿姨”、“假文盲”的心早已被咆哮的冷風吹冷了嗎?不,不是的,他們是失往了最最少的道德,最最少的文明。他們以為這是一件小事,但文明體現在很多細微的地方,不需要刻意往修建。當你碰到這類情況,可以換位思考,當你處在窘境的時候,是否是很希看有人伸出支援之手?再假想一下,假如那對***是你的親人,你還會袖手旁觀嗎?
實在社會上這樣的“假文盲”還是少數。你看:那幾位小學生撿起地上的垃圾扔到垃圾箱;一位叔叔把橫在“盲道”上的自行車搬開,盲人不會再為路障煩惱了;紅綠燈下,幾位老爺爺正在義務維持交通秩序,為了讓更多的人具有一份安全;那位阿姨正在為貧困的孩子們資助學費,她想讓更多的孩子學到知識……文明是一種氣力,就像奧運火把一樣在每個人手中傳遞,把每片愛心、每絲熱情傳遞。文明,有時只是一個手勢;文明,有時只有一張紙的間隔;文明,有時只有一步之遠。愿我們的社會每個角落都盛開文明之花,就像歌中唱到“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文明演講稿】相關文章:
文明演講稿04-16
文明演講稿08-06
文明的演講稿01-14
關于文明建設的演講稿:做文明少年06-01
關于校園文明的演講稿:引領校園文明04-15
講文明演講稿03-22
文明餐桌演講稿03-20
文明出行演講稿03-20
文明課間演講稿03-20
校園文明的演講稿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