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家訓讀后感
哈佛家訓讀后感1
最近,我看了一本非常有意義的書,它叫《哈佛家訓》。它不同于眾多說教式的書籍,《哈佛家訓》從頭到尾都是生動的,引人入勝的。每讀完一個故事,就會覺得人生出現了另一片天空。
其中有一篇,《上帝偏愛她,讓她洗廁所》,讓我感觸很深。故事是關于日本政府的一名官員——郵政官員野田圣子小姐年輕時的一件事情。許多年前,她去一家酒店當服務員,并下定決心好好干,想不到她的任務是洗廁所。正當她猶豫是否洗時,同單位的一位前輩給她示范了一次:先把馬桶抹干凈,然后從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飲而盡,竟一點也不勉強。看完這些,她恍然大悟。而我也明白了:無論什么樣的職業,什么樣的官職,都有一個共同的內涵和要求——一流的敬業精神。
還有這兩篇《神父的懺悔》、《仁慈的謊言》這兩篇故事的主人公,同一類的事情,不一樣的做法,不一樣的結局。
《神父的懺悔》講的是:一個男人跟神父坦白自己是殺人犯,而警察局卻抓了一個無辜的人,已經判了死刑。神父本應該向警察局說出真相,可是他的教規嚴禁將懺悔者的秘密泄露于他人。他陷入了兩難,于是他又將這件事告訴了另一位神父,另一位神父也沒辦法,又告訴了另外一個神父……結果那個無辜的人死了。
《仁慈的謊言》講的是:一個人自殺了,而在那個小鎮上,自殺便是在上帝面前犯罪,他的靈魂將在地獄飽受烈焰焚燒,村民們也會視他們全家為異教徒,從此不會有好人家的男孩子約會他們的兒女們,也不會有良家女子接受這個家族男子的求婚。可徹查這件事的警察局長非常可憐這個人,便從那個自殺的人身上偷偷地取下一塊銀表,騙那些居民,這個人是因為財物被謀殺。這個警長打破了這保守的風氣。卻讓更多人過得更好。
這幾個故事讓我感觸很深,這本書讓我感觸更深。
哈佛家訓讀后感2
有幸讀了《哈佛家訓》,讀過之后,感慨很多,受益匪淺,《哈佛家訓》的確是一本不論對家長而言,還是對孩子都是應該好好拜讀的好書,書中對教育孩子這個讓所有家長都頭疼的話題,分章節分段的詳細的闡述了各個方面,作為家長應該怎么去做,怎么才能做的對,做得好。以前,只知道要好好教育孩子,但是不知道怎么去做,怎么孩子才能接受,也從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不對的方面,有時,只知道按著自己的意愿去說孩子,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看過《哈佛家訓》后,我也懂得了很多。
現在,孩子正處于青春期叛逆期,有時,很難讓孩子接受我們的觀點,盡管我們的初衷是好的,《哈佛家訓》讓我懂得了我們要和孩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激勵孩子,在生活上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對于孩子的將來起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每個小故事后面都有詳細的總結,哈弗人生智慧簡單明要的概括了中心思想。
安德烈和小偷里講述了安德烈本身是個一般的孩子,不是天才,但是他父親告誡他,“你不是天才,因此你每天都必須比別的孩子晚睡一個小時來補習功課,他提醒兒子要養成勤奮的習慣。安德烈從小一直保持著多讀一個小時書的習慣,從來沒有中斷過,所以以他的勤奮,中學畢業后,他順利的考入了西點軍校,后來成為美國的海軍副參謀長。”書中寫的很好,并不是所有的天才都能成功,只有勤奮才是成功的保障,不管你的孩子多么頭腦靈活還是有些笨拙,告訴他們:“你需要付出別別人的努力。”你才會成功,這也印證了一句古話“天道酬情”!
好的習慣可以成就一個人,壞的習慣可以毀掉一個人,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良好生活和學習習慣,對于孩子將來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現在孩子們的生活都衣食無憂,家庭物質條件都比較好,我們不說是讓孩子去受多少苦,我們的讓孩子懂得,懂得現在一切的來之不易,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節儉,懂得去努力,心中的有目標,有理想,有學習的源動力。要培養孩子的好的修養和良好的素質,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立自強,學會面對挫折,勝不驕,敗不餒,學會去抵制不良誘惑。讓我們的孩子健康的,快樂的,幸福的茁壯的成長。相信她們的明天會更輝煌,更精彩!
最后,感謝關心孩子們的老師,孩子們的朋友,家長,感謝《哈佛家訓》,感謝一切關心孩子們的人!謝謝!
哈佛家訓讀后感3
最近我閱讀了《哈佛家訓》這本書。這是一本讓人受益匪淺的書,它給予了我許多人生的啟示。
《哈佛家訓》以品性、夢想、真愛、成功等十個章節,精心收錄了一百多個生活中的小故事,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通過一個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例闡述了人生的大道理,啟迪我們對人生進行多角度的思考,引導我們從平庸變得非凡,從失敗走向成功,讓身陷絕境的人看到希望,讓自暴自棄的人重新樹立起自信。這本書告訴我們:高尚的思想、優良的操行、責任感等品德的修為對取得成功是多么的重要!
書中有一篇《名著從一頁紙開始》講述了這么一個故事:有個美國青年哈里愛上了寫作,但總寫不好。他認為要等靈感來了才能寫出優秀作品,所以每天總在等待“情緒來了”。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后來,他認識到到想要實現目標,必須堅持,鴻篇巨著是從一頁一頁寫出來的。經過12年的努力,他寫出了經典名著《根》,并榮獲“普利策獎”。
如果我們從小就知道,做好任何事情都必須付出艱辛的努力,那么我們就不會害怕困難,就不會在遇到挫折時,而輕易地放棄。聯想起平常做課后練習時,如果遇到比較難的題目,我不是棄之不理,就是隨便填上一個答案來糊弄了事,自己經常是得過且過,自欺欺人。我不由得非常慚愧。
《哈佛家訓》是一本適宜我們任何一個人閱讀的書,它的每一篇故事給我們帶來了透徹心靈的感悟。我要讓《哈佛家訓》時時刻刻地鞭策著我,除了學好書本上的知識,還要加強思想品德上的鍛煉,成為全面發展的接班人!
《哈佛家訓》這本書,看了一個故事就讓我永生難忘。它里面有幾百幾千個哲學故事,在這些中,有一個故事讓我記憶深刻。
哈佛家訓讀后感4
“哈弗家訓”中的每個故事都有豐富的教育作用和深刻的生活意義,其中有兩個故事讓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哈佛家訓”讀后感。
第一個故事叫做“被拆掉兩次的亭子”,故事說的是:墨西哥總統福克斯的父親是一個農場主人。有一天,父親覺得園中的那座亭子實在是太舊,就安排工人準備將它們拆掉。福克斯對怎樣拆掉亭子很感興趣,父親答應等他從寄宿學校回來再把亭子拆掉。可是,等兒子走后,工人們很快就把亭子拆掉了。等福克斯放假回來,發現亭子不見了,整天悶悶不樂。父親覺得自己錯了,為了實現自己的諾言,他重新把工人找來,讓他們按照舊亭子的模樣在原來的地方再造一座亭子,亭子造好后,他把福克斯找來,當著他的面又把亭子給拆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將一座亭子拆掉兩次,絕不只是要滿足孩子的愿望,在院子重新拆掉一座亭子,就在孩子的心里重建了一座亭子,這樣的舉動代表著-誠信的重要性。
另一個故事是“無私奉獻的報酬”。故事說的是:多年以前,在荷蘭的一個小漁村,全村的人都以捕魚為生。為了應對突發的海難,村里組織了一個自愿緊急救援隊,讀后感《“哈佛家訓”讀后感》。有一次發生了海難,人們紛紛前去營救,當第一批人回來的時候,發現少了一個人,16歲的少年漢斯自動報了名。母親抓住了他的胳膊不讓他去,因為他的父親就是在海難中喪生的,他的哥哥保羅也出海了,一直都沒有消息,母親不想再失去他。看著母親憔悴的面容和祈求的眼神,漢斯還是登上了救援隊的劃艇,沖入無邊無際的黑暗中。終于,救援船再次沖破黑暗,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漢斯救回來的那個人竟然是他的哥哥-保羅!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生就是這樣得到回報的。有時候好像很偶然,可是很多事情證明,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回報,一定都會有原因的:我們一定曾經為了這個結果做過什么,才會有后來的事情發生。
沒有那一本書像“哈佛家訓”這樣讓我們震撼,也很少有一本書像這樣,將人生的哲理這么生動的表現出來,這就是我的讀后感。
哈佛家訓讀后感5
暑假里,我讀了很多書,有《笑貓日記》、有《查理九世》、有《父與子》,還有《哈佛家訓》,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哈佛家訓》這本書了。
《哈佛家訓》這本書是美國的著名作家貝納德編寫的,里面近有二百多個小故事,讀完我才知道哈佛是一種象征——頂尖學府的象征,充滿智慧的象征,勇于創新的象征,最具活力的象征。我把《哈佛家訓》當成了我的枕邊書和手邊書,無論什么時候拿起它來看,你都會發現觸動自己靈魂的語句,無論你從哪一頁讀起,都會被它吸引,都會有所感悟,無論你看完幾遍,都想再去翻一翻。
其中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是《無腿走世界》也留給我最深的印象,它講了一個澳大利亞殘疾人名叫約翰。庫緹斯,他出生的時候只有可樂罐那么大,腿還是畸形的,醫生斷言說他活不過24小時,但是三十年后,約翰。庫緹斯不但還依然健康的活著,而且還到世界各地發表演講。他的父親為了不讓他受欺負,把他和一條兇惡的狗關在了一起,后來父親聽到了狗的嘶鳴聲,驚喜的看到小約翰騎到狗的背上,他制服了這條兇惡的狗,父親告訴他:“如果你覺得恐懼,就應該學會面對它!”父親給他上了人生的第一課。到了約翰上學的時候經常受到同學們嘲笑和侮辱,他失去了活著的信心,他的母親摟著他勸慰他說:“世界上比你更慘的人多得是,他們還都堅強的活著。”母親說的話使小約翰有了活著的信心。
到了小約翰長大的時候,他決心自食其力,經過成百上千的應聘失敗后,終于在一家雜貨鋪找到了工作,他每天凌晨4點半起床要趕火車到鎮上,然后還要爬上他的滑板,從車站要趕到幾千米廠子工作,盡管生活那么艱辛,他依然很快樂。
長大后的約翰成了一名健將,由于他從小練習室內板球,舉重和輪椅橄欖球,長期的鍛煉使他手臂有著驚人的力量。曾在1994年他獲得澳大利亞殘疾人網球賽的冠軍,20xx年又拿到體育機構的獎學金。他用他的成績回擊了所有的嘲笑的侮辱。令他想不到的是他的人生經歷竟然引起那么大的轟動!一次一個簡短的演講,一個女人跑到臺上哭著說是約翰救了她的命,她正準備自殺,聽了他的演講,她覺得無法和約翰的生活相比,太微不足道,要好好活下去。這卻給約翰意識到講出自己不幸,講出自己的掙扎和拼搏,竟然是一件很重要很有意義的事情。
這個故事激勵和影響了我,你是不是正在因為身材矮小經常被人欺負?是不是因為學習成績差而被人恥笑?你是不是遇到困難就害怕?跟約翰比,你不是好很多呢?我們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勇敢的面對生活,昂頭挺胸才能展示出自己最美的一面,讓我們在人生道路上不斷超越自我,成就輝煌的人生。
哈佛家訓讀后感6
暑假至今,我讀了《哈佛家訓》這本書,里面的一個個小故事讓我難以忘懷,不過,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六顆子彈》這篇故事了。
里面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卡爾森被一位拿著左輪的瘦小男子打劫了,把卡爾森身上的貴重物品拿走了,當男子正要離開之際,卡爾森以不好向家人交差的理由,讓男子在卡爾森身上的六個部位分別打了一槍,這時,卡爾森向男子要回貴重物品,男子舉槍威脅,卡爾森笑著說:“沒子彈了。”于是,貴重物品物歸原主。
讀了這個故事,不禁讓我想起了兒時的一件趣事:“那年我5歲,哥哥7歲。他每次都出去玩,可是都不帶上我,每次出去的時候,都要鎖上門,這天,他又要出去玩,頑皮的我趁早把鎖給偷走了,好讓他鎖不上門,為了不讓他看出破綻,我還是像個跟屁蟲,一直跟著他,他又要鎖門,但是四處都找不到鎖,于是,不過那么多了,玩要緊,他丟下門,去玩了,我也跟著,他去哪,我也去哪,就這樣,我把哥哥弄得哭笑不得,我呢,卻在一旁哈哈大笑,于是,哥哥每次出去玩,都帶上了我。
讀了《哈佛家訓》這本書,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腦海里浮現著許多搞笑畫面,讓我難以忘懷。
《一道受用終生的測試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中大概講述了這樣一件事:在暴風雨晚上,自己開著一輛豪華轎車,到一個車站,看到了三個等公共汽車的人:一個將要死的病人;一個救過你醫生;一個異性,如果錯了,一輩子后悔莫及。車里只能做一個人,你會選擇哪個?有人說是異性;有人說是病人;有人說是醫生。一個獨一無二的回答:”讓醫生開車,帶著病人去醫院,自己留下來,和那個異性等車。
這個故事不禁讓我想起了我。那是一個中午吃飯的時候,哥哥貿然的問我:“如果咱媽和你媳婦掉進河里了,你會先救哪個?只能就一個。”這個問題讓我不知所措,媳婦,媽媽,媳婦,媽媽。兩個答案來回在我的腦海出現。我回答:“我先就媽媽,可是,話又說到前頭,救過媽媽以后,我在跳進河里就媳婦。寧愿自己淹死,也不愿親人淹死。”我這個回答讓他們刮目相看。
這個問題也有兩個答案,大部分的人救媽媽。救媽媽的原因:媽媽只有一個,淹了就沒了。媳婦呢,沒了再娶唄!
哈佛家訓讀后感7
前不久,在老師的提議下,同學們都去閱讀了一本書——《哈佛家訓》。此書中的每個故事都是精挑細選的,每個故事都蘊含著做人的道理或原則,每個故事都幽默風趣,讓人禁不住在書的海洋中盡情地遨游,捕捉知識與快樂!
《哈佛家訓》中的每一句話都能令我久久回味,其中的一句話更是勾起了我的思索與回憶。“偉人與凡人的不同,只是在于能否堅持到最后而已。”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命運給予我們的一切都是公平的,然而會成為偉人還是平凡人就把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所有的偉人都是經歷過無數次失敗與挫折才得以成功的,而不是因為運氣。至于凡人,有的是不去嘗試,有的是經歷了一次挫折就氣餒了。其實成功就站在失敗后面,只要我們堅持超前走幾步,就會遇到成功。回想起來,我不也經歷過失敗么?在我三年級的時候,十分想學習騎自行車,便纏著媽媽教我。在我的死纏爛打之下,媽媽終于極不情愿的答應了。第二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吃了早餐,便迫不及待的叫媽媽教我騎自行車了。媽媽見我對自行車如此感興趣,便也提起了性子。我們來到小區的廣場上,媽媽先親自示范,熟練的在廣場上踩了一圈。回到起點后,媽媽語重心長的對我說:“你在騎的時候,一定要把握住平衡,不然會摔跤的。”媽媽話音剛落,我便學著媽媽的摸樣上了自行車,自信滿滿地騎了起來。可是,沒過一會自行車便不再聽我的指揮了,它在廣場上扭來扭去,害得我驚慌失措、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經過一陣“激烈的搏斗”,自行車終于傾倒向了一旁,我也被摔了個正著。雖然我摔得并不重,但我對自行車已產生了恐懼。不過我沒有被嚇倒,而是堅持著騎了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了一個上午的努力,我終于學會騎自行車了。
《哈佛家訓》這本書蘊藏著十分多的道理,不僅讓我吸取到了不少知識與教訓,也讓我明白了做人的原則!
哈佛家訓讀后感8
這個暑假,我讀了《哈佛家訓》這本書。我認為這本書寫得特別的好,特別是當我讀到以下兩段內容的時候,雖然這像是寫給家長們的,但讀了之后也讓我深受感動。
第一段內容是這樣的:“家庭教育中,應該以什么樣的價值觀作為依據?我們衡量孩子是否優秀的標準是什么?我們對孩子的未來有什么確信的期待?父母以自己的好惡、自己的情緒、自己的想當然來考察和判斷孩子,以自身任意的'習性來熏染孩子,這樣的教育怎能不令人擔憂?”
第二段是這樣的:“對于孩子,我們知道多少?他們的快樂是什么?他們的渴求是什么?他們希望有什么樣的童年?面對孩子疑惑的眼神,父母到的讀懂了什么?我們只要求孩子從學校那回憶分寫著A或100的成績單,卻不知道這對孩子意味著什么。”
是呀,對比一下我和周邊的同齡青少年,我們就像這兩段所說的:對于我們這21世紀的新生代來說,童年都意味著什么?我們擁有真正的快樂的童年嗎?我們擁有真正的童年嗎?不,我們擁有的童年就不多,而真正快樂的童年就更是寥寥無幾了。從一上幼兒園,甚至還沒有上幼兒園時,我們就被帶入學習的海洋,學知識、學技能,報各種學習班,請家教,忙得不亦樂乎。我們不像農村的孩子,雖然日子艱苦,但是他們至少擁有真正快樂的童年呀!而我們整天體會著城市的繁華和快節湊的生活,早早的被沉甸甸的書包壓彎了腰,帶上了近視眼鏡,快餐和飲料吃成了小胖子。
《哈佛家訓》以它獨特的視角,為我們揭示了一個個人生之路會碰到的種種問題,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來詮釋人生的種種哲理,是人在閱讀的過程中收獲不少東西,引人深思,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我的童年在哪里?我的童年快樂嗎?我捫心自問,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哈佛家訓讀后感9
很早就買了一本書,是被他的書名吸引了,名字叫《哈佛家訓》,最開始買了是準備給女兒看的,事實也是這樣,女兒一直在看,我沒看,當學校讓我們讀一本好書,并值得推薦時,我首先就想到了這本書。從女兒那兒要來這本書,說我要看這本書時,得到了女兒的極力推薦,說里面的故事特別精彩,講的特別有道理,值得一看。
《哈佛家訓》匯集了哈佛大學300多年的教育理念和精華,書中觸及到了人生中最樸素的感情和人性中最本質的東西,而且這不單單是一本單純教育孩子的書,而且還是激發我們這些‘大孩子’們對人生進行多角度思考,點燃我們內心深處智慧火花的書。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的未來。但是,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是家長們公認的一個難題。隨著社會競爭的激烈發展,家長的教育職責也越來越具有挑戰性,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直接決定著孩子將會取得的成就。成功的案例告訴我們,正確的學習習慣是父母給予孩子的最大財富。許多望子成龍的人,總是認為孩子應該這樣做或應該那樣做,而自己卻背道而馳。父母覺得自己比孩子高明,但事實卻并非如此。如果我們沒有比孩子做的好,我么至少應該和他們一起成長。
書里的故事生動有趣而且富有很強的人生哲理,內容結構微妙、富有很大的啟發性,我認為是一部“經典”之作。這本書以美德,夢想,信念,思維等27個主題記錄了近兩百多個生活中的小故事,每一篇都值得讀,值得感悟,值得深思。
如果你是老師,這本書會告訴你如何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如何更全面的看待孩子的品行,如何教會孩子更多優秀的品質。如果你也是位家長,那就更值得讀了,書中的故事和蘊含的道理一定會對你有很大的啟發和醒悟。
哈佛家訓讀后感10
最近一段時間,學校舉行了“綠絲帶漂書活動”,黃老師布置同學們回家利用課余時間讀一讀《哈佛家訓》這本書。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學到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讓我受益匪淺。
《哈佛家訓》分為23章,分別是:人性、信念、細節、愛心、睿智、智慧、創意、勇氣、自信、苦難、成功、樂觀、理性、感恩、行動、處事、心態、挫折、生活、財富、誠信、情緒、敏感。在閱讀的時候,我常常掩卷沉思,自己的不足、自己經歷過的挫折,自己經歷過的成功或失敗等等。這時,我仿佛自己也是故事里的一分子,在書的海洋里盡情的遨游,在不知不覺中懂得了許多,讓自己逐漸的成長起來,就像一棵稚嫩的小樹,在努力地吸取養料,茁壯生長。在每一個小故事的最后都有一句或一小段話,其中有不少讓我映像深刻,比如像“成功”一章里的一個小故事《保持本色方能成功》,它就告訴了我一個道理:成功的人是很多,但可以說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獨特的智慧。這些智慧是他們區別于別人的本質特征。所以,人不怕沒有能力,就怕不能找到自己身上的特長和優點,不能把他們發揮的淋漓盡致,因為保持本色也是成功的一個重要保證。從這段話里,我就明白了我們要善于找出自己的缺點并加以改正,也要善于發現自己的優點,利用自己的優點把每一件事做好,同時也要有自己獨特的智慧,這樣成功就離你不遠了。看到這里,我不禁又想起暑假里發生的一件事。那一次我們在上作文課,老師回家給我們每個人布置了一篇作文。第二天老師在講評作業的時候,發現有個同學從網上抄了一篇作文下來。老師很生氣,叫那個同學重新寫一篇交上來。我感到很奇怪,這篇作文非常好寫,為什么一定要去抄呢?自己寫不是更好嗎?看了這個小故事,我才找到了答案。原來并不是每個人都愿意為成功付出,總想著走捷徑,最終害了自己。這是我讀了這本書獲得的一個道理。
【哈佛家訓讀后感】相關文章:
哈佛家訓讀后感06-05
《哈佛家訓》讀后感01-05
《哈佛家訓》讀后感02-21
哈佛家訓的讀后感02-05
哈佛家訓2讀后感11-14
哈佛家訓讀后感80004-17
哈佛家訓讀后感作文04-17
謙讓-《哈佛家訓》讀后感02-21
哈佛家訓1讀后感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