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道德演講稿匯總八篇
演講稿可以提高演講人的自信心,有助發言人更好地展現自己。在現在社會,接觸并使用演講稿的人越來越多,大家知道演講稿的格式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道德演講稿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道德演講稿 篇1
人們對道德規范的敬重,人們心目中的誠信、道德人格和做人的尊嚴,就是人們的道德信仰。道德是一種實踐理性,它要解決的是“我 應該怎么做?”的問題。“我應該怎么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我 應該怎么做事?二是我應該怎么做人?二者不可分割,后者比前者更 根本,且要通過前者表現出來。道德信仰涉及這兩個方面,但其核心 是第二個方面。道德信仰是對道德理想目標的確認和篤信,是對怎樣 做人的設定,是對理想人格的設定。道德信仰以人格來證明或顯示人 性的神圣和尊嚴,顯示人的價值。
一種道德信仰的確立,代表著一個 道德價值體系的形成, 又是對人們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人格、道德觀念、道德動機的整合,從而將人們的各種關于道德 的零散的信念和價值觀念統一起來,形成一個高低有序的道德價值觀 系統,成為規范一個人全部人生活動和行為選擇的基本框架。整合一旦完成,作為一個價值系統整體,道德信仰又對道德生活的各個方面 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誠”非常接近道德信仰。孟子說:“誠 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 能動者也。”孟子所說的“誠”是真實無欺的意思。天是真實無欺的, 人也應該追求真實無欺。達到至誠就能使人感動,達不到至誠就不能 使人感動。 荀子也重視“誠”,認為“誠”是所有德行的基礎。他說:“君子養心莫善于誠,致誠則無它事矣。”把“誠”當作最重要的道 德觀念的是《中庸》。《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 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 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可見,至誠是一種盡性知天并達到天人合一的 崇高境界。
這是中國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通過神學,而從人性與天性、人道與天道的.合一,從相信人性善并通過盡性知天 的途徑,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令人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經不起利益的誘惑,做出 了很多傷天害理之事。出現這類現象的原因盡管是多方面的,但缺乏 道德信仰是其中最普遍的原因。
當前,在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 施綱要》 在加強誠信教育中,我們應高度重視道德信仰的重要性。
道德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在我小的時候,爸媽對我說:中國人要誠實守信,在中國每一個人都要做一個守信用、不欺騙別人的人。這樣才配做一個中國人。那時候我很小所以不懂這句話的意思,直到現在,我終于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
有一天,媽媽帶我去菜市場里買蔬菜。我看見了有位大媽在賣冰糖葫蘆。我一看,就非常想吃。我就對媽媽說:“媽媽,我想吃冰糖葫蘆。”媽媽聽后微笑著帶我去買冰糖葫蘆,我過去問那位大媽“大媽,一根冰糖葫蘆多少錢?”大媽說:“一根是一塊五。”我笑著說:“那么給我來上一根吧。”我開心的拿著冰糖葫蘆在吃。沒走多遠一位阿姨和一位叔叔走到大媽跟前對著大媽說:“給我來倆根冰糖葫蘆”大媽微笑著包好了糖葫蘆交給他們。叔叔給了五塊扭頭就走,我看了心想:“大媽一定不會喊他們找錢了。”我剛想過去叫那位叔叔,這時只見大媽從攤位上跑了過去把他們忘了沒拿的倆快錢塞到叔叔的手里,那位叔叔很驚訝,想了想似乎想到了忘了拿找的錢連忙給大媽豎起大拇指。從這小小的一件事上我覺得大媽是一個講誠信的人。
還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去公園玩。公園里有很多好玩的還有各種各樣的美食。我和媽媽走到樓梯上,看到一位阿姨帶著自己的孩子去玩,小女孩非常想玩旋轉木馬,她的媽媽就帶她去買票。一張票十五元可是小女孩迫不及待的去玩,她媽媽隨便給了一張還沒等找錢就被小女孩拉走,這時售票阿姨拿著沒找的錢跑去還給哪位阿姨。我心理想著:這位售票員阿姨真是個講誠信的人啊。
我還記得有一次,在商店剛買完東西走出店門,就看見一位老奶奶拿著買的菜慢慢的走著,忽然老奶奶的錢從口袋里掉了出來,我剛想過去撿起錢還給老奶奶。這時一位大哥哥沖在了我的前面,我還以為這位大哥哥撿起錢要自己拿去,但是這位大哥哥沒有這樣做,他跑到了老奶奶身邊把錢換給了老奶奶,老奶奶就一直夸它是個好孩子。這個大哥哥也是個講誠信的.人。
這發生在生活中簡簡單單的三件小事體現出了倆個字誠信。做一個人要懂誠信,要做到誠信,這樣才配做一個人。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這樣誠信的人,他們心中都有誠實、守信的態度。這樣的人才配做一個中國人,也希望所有的人心中都有誠信都會守信用,去幫助別人。而我也一定會努力去做一個誠信的中國人。
道德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來到這里參加“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演講活動,我的心里特別高興。因為,在這里,我可以為道德插上翅膀,讓她在天空自由飛翔;在這里,我可以把道德人物頌揚,為我們樹立行動的榜樣;在這里,我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道德不用苦苦尋找,翹首觀望,她就在我們的身旁。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就是《道德,世界因你而美麗》。
道德是什么呢?是文明?是誠信?是感恩?還是責任?是啊,這些美麗的詞匯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描繪著道德。但是我要說,道德絕不僅僅是這些。在我的眼里,道德宛如山間的涓涓細流,雖然沒有驚濤駭浪的雄偉壯觀,但是能默默地潤人心田;好像顆顆細小的沙礫,雖然沒有碧玉的青翠欲滴,卻能成就萬丈高樓。
說起道德,前些日子的云南大旱再次牽動了我的心。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畫面無一不是道德的縮影,無一不在展示著道德的力量。我清楚地記得,在旱情最嚴重的地方有一名小學生,把學校發給她的礦泉水偷偷地攢了起來。當記者阿姨問她為什么要這樣做時,她說要留給山頂的媽媽。看到這里,我哭了。在電視里,我看到了她那被太陽曬得黝黑的臉,不舍得用水洗一洗的蓬亂的頭發,因缺水而干裂的`嘴唇。我想,她的嗓子也一定干澀了吧,或許她渴得只剩下為媽媽帶礦泉水的力氣了。她攢下的不僅僅是礦泉水啊,更是一個孩子對媽媽真誠的愛,是傳承了幾千年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云南,有比我還要小得多的背水的孩子,有住在石洞里守護著全村唯一水源的老爺爺,還有許多為那里送水的車輛和叔叔阿姨……在大家的努力下,那里終于挺過來了。我為他們感動了,我在想,道德就像那清清的水,沒有顏色,沒有味道,那么清澈,那么純凈,卻可以讓人們心里甜甜的,暖暖的。
道德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清新亮麗,讓我們的心情更加愉悅舒暢。當我們隨著爸爸媽媽漫步在清潔而美麗的清水綠堤,是道德讓我們享受著那里的鮮花、綠樹和青草;當年邁的老人擠進公共汽車,是道德讓他們擁有了座位;當放學時幾百名學生一齊涌出校門,是道德使機動車繞行或停止行駛,讓我們的道路暢通無阻……
道德,讓我們感動,讓我們享受,更讓我快樂而幸福。
校園里,我彎腰拾起一團廢紙,老師夸我講究衛生;在家里,我為年邁的奶奶打上一盆洗腳水,奶奶把我緊緊地摟在懷里,說我是個孝順的孩子;小區里,我主動為抱著小弟弟的阿姨開門、拎東西,阿姨夸我有愛心……一句句表揚,讓我感受到了講道德的快樂,讓我體驗到了講道德的幸福。
道德,就像是蒲公英的種子,隨風飄散,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成長,就會在哪里開出美麗的金色小花。而我們的行動就像那傳播種子的縷縷輕風。讓你,讓我,讓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吧,共同播下道德的種子,讓我們的身邊開滿道德的花朵,我們的世界一定會更加絢麗多彩,芳香宜人。
道德演講稿 篇4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一雙手,推開封鎖在心里的窗;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美好的天空;道德是一片天空,它孕育著無數純潔的心靈。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很多人都覺得很難。其實,道德離我們很近很近,近得觸手可及。比如,見到老師時說聲您好;同學之間互相幫助;誠實守信,不說謊話;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等等。我相信,每個人都做到的話,社會將變得更加美好。
同學們:我們曾經學過這樣一個故事。冬天到了,下了幾場大雪,兔媽媽要出去找食物,它擔心小白兔孤單,就和小白兔堆了一個白白胖胖的`雪人,雪人一下子活了,它調皮地眨著眼睛,朝小白兔笑呢。兔媽媽跟小白兔說了些話,然后就走了。小白兔跟雪孩子高高興興地玩了起來,玩了一會會,小白兔覺得有些冷,就回到屋里,點燃柴火,呼呼地睡著了。屋外的雪孩子看見小白兔家躥出的火苗,急匆匆地跑過去,勇敢地沖進屋里,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卻融化了。多么善良的雪孩子,為了救出小白兔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雪孩子雖然融化了,但我們相信,它一定會永遠留在小白兔的記憶中。它提醒小白兔,也提醒我們每個小朋友,在危難之中應如何對待朋友。
道德有時是渺小的,多做一個動作,多說一句話,你就已經獲得了道德。
比如在學校里我們幫助同學解決一道難題;在公交車上我們主動為年邁的老人讓個座;在上學路上我們扶正一顆被風吹歪了的小樹;在校園內我們彎腰撿起一片廢紙屑等等。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從這些小事做起,那么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升華。長此以往,我們一定能夠成為一名有道德的好少年。
人們常說: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點燃希望之燈;道德是燈,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導人們走向燦爛輝煌。
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自己開始,自覺地做道德建設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捍衛者,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演講稿 篇5
《清稗類鈔·敬信類》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兩黃金,沒打借條。不多年,朋友去世了,他就把朋友的兒子叫到家,把一千兩黃金還給他。但朋友的兒子很驚愕,堅決不受,笑道:“沒有這回事,父親沒有留給我借條,也沒有口頭告訴我有這事。”蔡嶙說:“借條就在我心里,不在紙上,心中的誠信才是根本,你父親知道我是個講誠信的人,才沒有告訴你。他如此相信我,我又豈能失信呢?”最后還是把黃金還給了他。該故事發人深思之處在于蔡嶙所言,借條、契約、合同等外在的法律性約束固然很重要,但人心中的誠信更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誠信,沒有道德上的“慎獨”自律,就可能去鉆外在的、法律的空子,甚至為了一己私利而置法律義務于不顧。
人們對道德規范的敬重,人們心目中的誠信、道德人格和做人的尊嚴,就是人們的道德信仰。道德是一種實踐理性,它要解決的是“我應該怎么做?”的問題。“我應該怎么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我應該怎么做事?二是我應該怎么做人?二者不可分割,后者比前者更根本,且要通過前者表現出來。道德信仰涉及這兩個方面,但其核心是第二個方面。道德信仰是對道德理想目標的確認和篤信,是對怎樣做人的設定,是對理想人格的設定。道德信仰以人格來證明或顯示人性的神圣和尊嚴,顯示人的.價值。一種道德信仰的確立,代表著一個道德價值體系的形成,又是對人們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人格、道德觀念、道德動機的整合,從而將人們的各種關于道德的零散的信念和價值觀念統一起來,形成一個高低有序的道德價值觀系統,成為規范一個人全部人生活動和行為選擇的基本框架。整合一旦完成,作為一個價值系統整體,道德信仰又對道德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誠”非常接近道德信仰。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所說的“誠”是真實無欺的意思。天是真實無欺的,人也應該追求真實無欺。達到至誠就能使人感動,達不到至誠就不能使人感動。荀子也重視“誠”,認為“誠”是所有德行的基矗他說:“君子養心莫善于誠,致誠則無它事矣。”把“誠”當作最重要的道德觀念的是《中庸》。《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可見,至誠是一種盡性知天并達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這是中國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通過神學,而從人性與天性、人道與天道的合一,從相信人性善并通過盡性知天的途徑,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令人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經不起利益的誘惑,做出了很多傷天害理之事。出現這類現象的原因盡管是多方面的,但缺乏道德信仰是其中最普遍的原因。當前,在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在加強誠信教育中,我們應高度重視道德信仰的重要性。
道德演講稿 篇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來到這里參加“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演講活動,我的心里特別高興。因為,在這里,我可以為道德插上翅膀,讓她在天空自由飛翔;在這里,我可以把道德人物頌揚,為我們樹立行動的榜樣;在這里,我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道德不用苦苦尋找,翹首觀望,她就在我們的身旁。
道德是什么呢?是文明?是誠信?是感恩?還是責任?是啊,這些美麗的詞匯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描繪著道德。但是我要說,道德絕不僅僅是這些。在我的眼里,道德宛如山間的涓涓細流,雖然沒有驚濤駭浪的雄偉壯觀,但是能默默地潤人心田;好像顆顆細小的沙礫,雖然沒有碧玉的青翠欲滴,卻能成就萬丈高樓。
說起道德,前些日子的云南大旱再次牽動了我的心。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畫面無一不是道德的縮影,無一不在展示著道德的力量。我清楚地記得,在旱情最嚴重的地方有一名小學生,把學校發給她的礦泉水偷偷地攢了起來。當記者阿姨問她為什么要這樣做時,她說要留給山頂的媽媽。看到這里,我哭了。在電視里,我看到了她那被太陽曬得黝黑的.臉,不舍得用水洗一洗的蓬亂的頭發,因缺水而干裂的嘴唇。我想,她的嗓子也一定干澀了吧,或許她渴得只剩下為媽媽帶礦泉水的力氣了。她攢下的不僅僅是礦泉水啊,更是一個孩子對媽媽真誠的愛,是傳承了幾千年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云南,有比我還要小得多的背水的孩子,有住在石洞里守護著全村唯一水源的老爺爺,還有許多為那里送水的車輛和叔叔阿姨……在大家的努力下,那里終于挺過來了。我為他們感動了,我在想,道德就像那清清的水,沒有顏色,沒有味道,那么清澈,那么純凈,卻可以讓人們心里甜甜的,暖暖的。
道德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清新亮麗,讓我們的心情更加愉悅舒暢。當我們隨著爸爸媽媽漫步在清潔而美麗的清水綠堤,是道德讓我們享受著那里的鮮花、綠樹和青草;當年邁的老人擠進公共汽車,是道德讓他們擁有了座位;當放學時幾百名學生一齊涌出校門,是道德使機動車繞行或停止行駛,讓我們的道路暢通無阻……
道德,讓我們感動,讓我們享受,更讓我快樂而幸福。
道德,就像是蒲公英的種子,隨風飄散,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成長,就會在哪里開出美麗的金色小花。而我們的行動就像那傳播種子的縷縷輕風。讓你,讓我,讓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吧,共同播下道德的種子,讓我們的身邊開滿道德的花朵,我們的世界一定會更加絢麗多彩,芳香宜人。
道德演講稿 篇7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書架上找到了一本,里面講述的是首屆瑞安市道德模范的故事。在這本宣傳冊上,我認識了“從牙縫里摳錢,不為自己,而為他人”的楊余律爺爺;認識了“愛超越界限,把學生作為兒女來撫養”的林—海蘭老師;認識了“九年義務燒茶,萬松山上的不老松”諸葛銀火老人。翻看著他們的事跡,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但同時又感到慚愧,在我們的學校、在我們同學當中卻存在不道德的現象:校門口,有些同學隨意地把食物包裝紙扔在地上;校園里,小同學摔到了無人理轉載自百分網課堂上,有些同學考試作弊、頂撞老師;這些都是多么可恥的行為啊!在我們的'生活中,更有許多現象讓人感到寒心。1996年9月12日的清晨,在美麗的西子湖畔,曾上演了一幕令人心痛的悲劇:一位小孩掉進湖中,在生與死的旋渦中掙扎,旁觀者數百,卻無一人相救,居然有人提出“出價一百才救”的主意,孩子在人們的麻木中停止了掙扎,可悲,可惡,可嘆!伸出你的手,足以使一個生命復蘇;停住你的腳,足以使一份道德重現。
康德老人曾說:“在這個世界上,惟有兩樣東西深深地震撼著我們的心靈,一是我們頭上燦爛的星空,二就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
道德演講稿 篇8
同學們,你們的學習、生活快樂嗎?你們想永久地擁有這份快樂嗎?我告訴你一個快樂的秘決:學會寬容別人。
一只腳落在了一朵紫羅蘭上,踩扁了它。紫羅蘭卻把花香留在了那腳后跟上。——這,便是寬容。
在別人犯了錯后輕輕的拍拍肩說聲“沒關系”或是原諒的一笑,便可以化解許多的不愉快這便是一次寬容。
寬容是一種美德,是寬容平息了紛爭,是寬容使世界祥和,是寬容改變了人生……
寬容他人,其實最終寬容的還是自己,當你寬容他人時,你的心靈得以凈化,你的形象變的高大。寬容使你長大,使你學生不被仇恨沖昏頭腦使你學會不讓瑣碎的雞毛打敗使你學生不為無謂的爭執煩惱,寬容他人最終受益的一定是你。所以要放開心胸去寬容讓美德過濾自己的心靈。——這便是寬容的真諦。
同學們在一起讀書是一種緣分;在一起游戲是一種快樂;在一起生活是一種幸福。人生中最純真的友誼往往是在校園結下的,人生中最誠摯的朋友也往往是自己的同學。同學情誼值得我們用心去珍惜。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為同學的'一句無惡意的話、或被同學無意踩了一下,或自己的學習用品被同學不小心碰到了地上等等,就與同學大吵大鬧,甚至大打出手,那以后一定會后悔當初自己是多么的幼稚、無知、沖動。同學之間難免有一些磕磕碰碰,怎么辦呢?學會寬容,培養起嚴于律已、寬以待人的心胸;學會說一聲——“對不起”,真誠表達自己的歉意;學會說一句——“沒關系”,退一步海闊天空,得理也讓人;朋友的傷害往往是無心的,而幫助是真心的,忘記無心的傷害,銘記真心的幫助,你會發現這世界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
下面我給大家講一個《釘子的故事》一個男孩脾氣很壞,于是他的父親給了他一袋釘子,并告訴他:每當他發脾氣時就釘一根釘子在后院的圍籬上。第一天男孩釘了37根釘子,慢慢地每天釘下的釘子少了,終于有一天,這個男孩再也不會因失去耐性而亂發脾氣了。他高興地去告訴父親,他的父親說:“你真了不起,孩子!那么從現在開始每當你能控制自己的脾氣時,就拔出一根釘子。時間一天天過去了,有一天男孩告訴父親他把所有的釘子都拔出來了,父親握著孩子的手來到后院,指著那些圍籬上的洞說:“我的孩子,你看看這些籬墻上的洞,它們將永遠無法恢復原樣,我們生氣時說的話就像這個釘子留下的疤痕,對人的傷害永遠無法抹去。
寬容是快樂之本,多一些寬容我們的生命就會多一份空間,多一份愛心;多一些寬容,我們的生活就會多一份溫暖,多一份陽光。從現在開始努力,記住:寬容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美德,是一種震撼人心的美德,多一點寬容一切將變得更加美好。
希望大家懂得去珍惜友誼,學會寬容,快樂生活。
【道德演講稿】相關文章:
道德講堂道德承諾書201711-24
道德的名言02-22
道德的名言10-04
道德的句子10-20
道德的作文11-25
道德的格言08-03
關于道德的名言01-28
革命道德的名言12-02
有關道德的名言09-30
道德的底線作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