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朱敦儒《臨江仙·直自鳳凰城破后》賞析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做過古詩詞鑒賞吧?古詩詞鑒賞,通常是體會詩詞中的字詞、意境、句意、語言特色、主旨、技巧、結構思路等更深層次的內容。那么,大家知道古詩詞鑒賞的主要思路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朱敦儒《臨江仙·直自鳳凰城破后》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臨江仙 朱敦儒
直自鳳凰城破后,擘釵破鏡分飛。天涯海角信音稀。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西。
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今春還聽杜鵑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釋】
①直自:自從。
②鳳凰城:因漢長安城中有鳳凰闕,故漢唐時長安又稱鳳凰城;或曰,相傳秦穆公之女弄玉曾吹簫引鳳降于京城,故后稱京城為鳳凰城。此處指北宋都城汴京。
③擘釵:釵為古代婦女頭飾,常充當定情信物,又或在分離時各執一半,以為將來復合之憑證,謂之擘釵,白居易《長恨歌》:“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④破鏡:據孟棨《本事詩o情感》載,南朝陳將亡時,駙馬徐德言與樂昌公主破一銅鏡各執一半,為重聚之憑,后果據此團圓。擘釵、破鏡后常代指夫妻在戰亂中分離。
⑤杜鵑:據《成都志》載,蜀中有望帝,名杜宇,身死之后魂化為鳥,是為杜鵑。
⑥塞雁:雁為候鳥,每年春季由北自南遷徙,古時相傳有雁足傳書之事。[1]
⑦一十四番:一十四年。
【譯文】
自從鳳凰城破后,擘釵破鏡分開。天涯海角信音稀。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西。月解重圓星解聚,為什么不看見人歸來?今年的春天還聽杜鵑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年回。
【創作背景】
該詞大約是在公元1141年(紹興11年)朱敦儒避亂南方時寫的,當時正好鳳凰城破,詞人為了抒發自己的感慨,對南宋朝廷的不滿寫下了該詞。
【賞析】
首句“直自”即“自從”的意思。鳳凰城又稱鳳城、丹鳳城。杜甫《夜》詩:“步蟾倚杖看牛斗,銀漢遙應接鳳城。”趙次公《杜詩注》:“秦穆公女弄玉吹簫,鳳降其城,因號丹鳳城,其后號京都之城曰鳳城。”《三輔黃圖載》“漢長安城中有丹鳳闕,后因稱長安為鳳凰城、鳳城。”不管從哪一說,鳳凰城是代指京城。這里是指北宋京城汴京。金兵攻陷汴京,殘酷的侵略戰爭給北宋朝野上下都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當時,無論官吏、士紳、庶民都紛紛逃難,不知多少家庭被毀滅,親人失散,骨肉分離,這就為第二句提供了歷史背景。
“擘釵破鏡分飛”,就是指的夫妻離散。“擘釵”,出自白居易《長恨歌》:“釵留一股合一扇”。“破鏡”出自孟棨《本事詩·情感》:“陳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寶之妹,封樂昌公主,才色冠絕。時陳政方亂,德言知不相保,謂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國亡,必入權豪之家,斯永絕矣。若情緣未斷,猶冀相見,宜有以信之。’乃破一鏡,人執其半……。”唐明皇與楊貴妃的生離死別,徐德言與樂昌公主的兩地分離,都是由于殘酷的戰爭打破了他們的寧靜生活,使恩愛夫妻生生離別。
這首詞中的主人公同樣也是由于金兵發動的侵略戰爭才迫使他們“擘釵破鏡”的,都是戰爭的直接受害者。用典切貼,容易喚起人們的聯想。兩句均為敘事,但敘事中都帶有濃厚的抒情色彩。
“人有悲歡離合”,如果是在正常情況下的夫妻暫別,去有定所,離有歸期,這是常事,在人的感情海洋中不會引起狂濤激浪的沖擊。但詞中主人公的家庭拆散,夫妻分離都是在戰火紛飛的時候突然發生的,彼此去向不明,后會無期,天涯海角,各處一方。被強迫分散的夫妻、親人,多么想得到對方的消息。如果分散之后還能互通魚雁,那么,雖遠在天涯,也還可有點安慰。而“信音稀”,卻是魚沉雁杳,音信不通,不只是稀少而已。
這樣,就把飽受戰爭苦難的詞中主人公的慘痛心境更推進了一層,更能激起人們的同情。親人離散,究竟流落何處,自然不免引起種種推測。這就為下二句“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西”留下伏筆。“遼海北”,泛指遼東沿海一帶地方。“玉關西”的“玉關”即指玉門關,在甘肅敦煌西北,借指西北邊關一帶地方。遼海,本是金人的老巢。至于“玉關西”則當時金人勢力尚未達到。兩句只是互文對舉,合指極為遙遠的地方。
正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的“碣石、瀟湘”的用法一樣。據史籍記載,金兵攻占汴京后,大肆擄掠財物、珍寶、人口北去。丁特起《靖康紀聞》載:“靖康二年(1127)正月二十七日,金人索郊天儀物……及臺省寺監官吏、通事舍人、內官,數各有差,并取家屬……。”“二十九日,開封府追捕內夫人、倡優……又征求戚里權貴女使……”“二月初二日,金人索……內官等各家屬。”“十七日,又追取宮嬪以下一千五百人……”移文吩咐“解發盡絕,并不得隱落一人。”至于民間婦女丁壯被擄掠北去者,更不計其數,難以盡書。遭遇如樂昌公主者,何止一人?這是何等野蠻的搶劫!何等殘酷的蹂躪!
詞中主人公有理由推測自己的妻子、親人也有可能被金人擄掠去遙遠的北方敵占區。這種推測是合乎情理的。思念及此,不免牽腸掛肚,夢繞魂縈。在現實生活中,親人不但不能見面,而且音訊隔絕。只有“夢魂慣得無拘檢”(晏幾道《鷓鴣天》),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飛越萬水千山去和親人相會。這只是詞中主人公在苦思苦念,無可奈何中一點虛幻的安慰。然而當“夢回”、“魂斷”之后,擺在詞中主人公面前的卻仍然是殘酷無情的現實。這真是令人難以忍受的精神折磨。
上闋側重寫離別的痛苦,下闋側重寫對重逢的盼望。多年離別,萬里相思,自然幻想著有一天能夠重逢。因此,一切象征重逢、重合的物象,都會引起詞中主人公的感觸。月亮雖然常缺,但一個月也有一夜重圓。牛郎星和織女星雖遠隔銀河,但每年七月七日也有一天團圓。人為什么不能團圓呢?“如何不見人歸?”這個“人”是指誰?“歸”到何處?“人”是指詞中主人公和他離散了的親人。“歸”是歸到十四年前“擘釵破鏡”的地方。要把這一切幻想變為現實,就只有趕走金兵,收復失地,還于舊都。什么時候是“人歸”的時候呢?春天“不如歸去,不如歸去”的杜鵑聲對渴望去團圓的詞中主人公是一個敏感刺激,引起他無限感慨。
“今春還聽杜鵑啼”。年年有杜鵑,年年喚“不如歸去”,已經聽了十四年了,明年春天,后年春天又將如何呢?人生有限,歸去無期,字里行間,凝聚了詞人多少辛酸的淚水啊!有國,才有家,詞從側面含蓄地流露出作者多么希望北伐中原,驅除金虜,還我河山。作者把對親人的思念之情與對國家深沉執著的愛完全融合在一起。從另一側面也表現出作者對南宋小朝廷茍安旦夕,不圖恢復的強烈不滿。
結句從上文一月一次團圓的月亮,一年一度相會的牛女星,進而聯想到一年一度南來的塞雁。塞雁來去,自有定期,人不如雁,能不深悲?塞雁一年一度南來,他已數過十四番了,那么,第十五番呢?第十六番呢?……詞意有余不盡,給讀者留有想象余地。
作者在這首詞中以自己的悲慘經歷感受了人間妻離子散的痛苦。以深刻的富有強烈感情的筆觸寫出了這個時代的悲劇。通過對定期團圓的月亮、牛女,定期催歸的杜鵑,定期南來的塞雁的感觸,使他盼望歸去團圓的感情形象化、深刻化了,將對親人的懷念與對國家的熱愛兩種感情熔鑄在一起了,充分表現了朱敦儒詞的愛國精神。
朱敦儒《臨江仙·直自鳳凰城破后》賞析
臨江仙
(宋)朱敦儒
直自鳳凰城破后,擘釵破鏡分飛。
天擘海角信音稀。
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西。
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
今春還聽杜鵑啼。
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這首詞作者寫于1141年,時年作者朱敦儒已經六十一歲,作者朱敦儒的詞寫得最為清麗脫俗,篇篇都很超凡。
這首詞是作者面對宋朝國都汴京被金國在1127年攻破占領十四年后的情景,所吟唱的一首悲歌。
第一句直自鳳凰城破后,擘釵破鏡分飛。
用鳳凰城來借喻汴京,用擘釵來借喻夫妻,來說明國破家亡,夫妻離散。擘釵是借用長恨歌里唐明皇和楊貴妃: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擎黃金合分細。破鏡是引自徐德言和南朝末代皇帝陳后主的妹妹樂昌公主的愛情故事,這兩對人物都是因為戰亂而導致的生離死別,作者以此來形容這世上最悲慘的國破家亡親人離散的事情,
第二句天擘海角信音稀。
親人離散之后,相互就再難見面,音訊皆無。
當時的汴京被金國攻占后,很多人都拋妻棄子,逃亡到了江南,作者本身也是孤身一人,從此與親人分散,流落到江南,可以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天涯海角一詞說明距離之遙遠,信音稀一詞說明作者再也回不去了,再也見不到親人了。
第三句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西。
遼海北和玉關西都是借喻金國的領地,金國就是從遼海北出發,攻陷了汴京后,將大宋的子民俘虜后,帶回金國的遼海,從此這些大宋子民成為了金國人的奴隸,遼海北和玉關西再詞中被形容成天涯和海角,說明作者對離散的親人們的擔憂和牽掛,只能在夢中去遼海北看望他們,來加重說明這悲劇的殘酷,反應了作者內心的憤恨。
第四句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
詞的上部寫了因為戰亂,親人離散后內心的痛苦和憤恨,下部開始寫和親人們的重逢的幻想。月亮都有陰晴圓缺的時候,牛郎織女星也有鵲橋相會的日子,可是作者自己,卻永遠盼不到和親人團聚的時候。心中的憂慮傷悲和憤恨可想而知,也是作者對當時的南宋小朝廷的深深失望的心情。
第五句今春還聽杜鵑啼。
杜鵑的叫聲在鳥類當中最為凄慘,素有啼血杜鵑之稱,以此來說明作者一年年的希望和失望,從過去的歲月等到了現在,已經和杜鵑一樣,即使啼叫的吐血,也還是沒有任何希望了,以此說明此生此世離散的親人再也見不到了。
最后一句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一年年看著大雁從北方塞外飛到南方這里,又從南方飛回塞外,已經來來回回整整十四年。
這種長久的思念親人的煎熬,內心感受可想而知,以此來抒發作者內心的亡國之恨,而且這樣的痛苦的人,在當時可能有千千萬萬的人。
作者用自己悲慘的國破家亡的經歷,寫了這首詞,用一個普通人的痛苦,來哭訴千千萬萬個人內心的那種悲痛和憤恨。
反映了當時那個時代,民族間戰爭的一個大悲劇。
這首詞借對盼望親人團聚的失望,來抒發作者對當時南宋朝廷的失望,想要再見親人,只能是收復失地,然而當時的南宋茍且偷生,根本就沒有重整山河的能力和想法。而且作者寫這首詩時,年齡已經61歲,可以想象的到詩人內心中思念妻兒的那種絕望心情。
整首詞如杜鵑啼血一樣,浸透了悲痛和絕望,體現出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情懷。
【朱敦儒《臨江仙·直自鳳凰城破后》賞析】相關文章:
朱敦儒詞作賞析02-13
朱敦儒《鷓鴣天西都作》翻譯賞析09-18
相見歡朱敦懦原文翻譯及賞析08-10
題破山寺后禪院賞析04-11
《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賞析05-29
《題破山寺后禪院》的詩詞賞析12-08
題破山寺后禪院原文及賞析04-26
《題破山寺后禪院》譯文及賞析11-20
《破山寺后禪院》原文、注釋、賞析06-30
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注釋|賞析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