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運用超限效應的4個注意事項
你有沒有一種感覺,開會的時間越長你越不記得發言的人講的是什么,老師啰嗦的越多你越煩躁呢,這就是心理學超限效應的典型表現。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些心理學超限效應在現實中的運用吧。
什么是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即同一刺激對人的作用時間過長、強度過大、頻率太高,會使神經細胞出于抑制狀態,讓人產生極不耐煩的心理體驗。
超限效應的表現
1、以自我為中心。
2、沒有注意方式、方法。
3、沒能注意“度”的把握。
4、沒有換位思考。
超限效應典故
馬克·吐溫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于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等到牧師終于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于氣憤,不僅未捐錢,還從盤子里偷了2元錢。 麥霸和拖課堂的老師,也是因為喜歡拖場才不被接受的。
馬寅初曾經參加郭良夫老師的結婚典禮。本來沒有想到自己要講話,但是大家熱情相邀,又不能讓大家掃興。講什么呢?多夸獎新郎幾句吧,又顯得是客套話。講學問吧,顯然不切時宜。最后,他來了個一句話的演講:"我想請新娘放心,因為根據新郎大名,他就一定是位好丈夫!",一句點睛,簡明扼要。
如何運用超限效應
1、超限效應在職場中如何運用
指導你的下屬或者幫助你的同事的時候,也要講究藝術。就一個問題,可能是他的一個毛病,也可能是你給他的一個建議。要抓住一次機會深深地給他說透,然后給他時間讓他領會和接受。過一段時間還沒有改變的話,可以再找一個非正式環境提醒他,點到為止,同時做出想耐心傾聽他意見的樣子,如果他沒有反駁,就可以說明他是會接受的,以后你要做的就是在時間上給他些壓力,令他盡快改變,在類似的事情即將出現的時候提前給他一個提醒,幫助他克服。切忌就一個問題在短時間內三番五次地跟他講,反復向他強調,這樣,你很容易得到“婆婆媽媽”的雅號,還會讓他對你產生厭煩的心理,逆反的心理,不利于你們日后的溝通與共事。
2、超限效應在廣告中如何運用
一個創意很好的廣告,第一次被人看到的時候,另人賞心悅目,第二次被人看到的時候,會讓人用心注意到他宣傳的產品和服務。但如果這樣好的廣告要在短時間內大密度轟炸的時候,就會令人產生厭惡之感。所以,廣告宣傳是需要有一定的密度,使需要從多維度刺激消費者的感官,但要適可而止。
3、超限效應在演講中如何運用
抓住你的聽眾,關鍵在開始的三分鐘。如果你在做一場報告,抑或是一場演講,開始的三分鐘很重要。你必須在三分鐘內進入你的主題,必須在三分鐘內以你的魅力抓住聽眾。整個的演講過程要邏輯清晰,層層推進。大型的論壇上要控制好自己的時間,用好三分鐘和三十分鐘,重點內容要在30分鐘內講到,主講內容控制在40-50分鐘。時間一長,聽眾的精神會疲勞,注意力會分散。
4、超限效應在談話中如何運用
兩個人交談的時候,同樣要注意節奏,控制時間,重要的內容要在前面的三十分鐘充分交流,切忌鋪墊太長。如果你發現對方已經開始看表,或者注意力開始分散,開始東張西望,你的談話就要準備收場了,收場的時候最好把你的態度或者觀點再總結一次,這樣效果較好。
5、超限效應在教育中如何運用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復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乃至反感討厭。被“逼急”了,就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媽媽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對孩子“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簡單地重復,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超限效應分析
一個人的語言魅力不在于他說了多少,而在于他說的是什么。
說起話來滔滔不絕、嘮叨不停的人,常常不考慮聽者的感受,不考慮自己所說的話是否是別人需要的,也經常不給他人說話的機會,所以有時候也容易招人煩。一些人所以話太多,喜歡講長話,是想顯示自己的"才能"。他們往往把講長話當作是有水平的表現,其實,話講得到位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口才。但這種人的交際關系一定不怎么樣。
超限效應的注意事項
1、明確做事的目的,所有的步驟一定要圍繞目的展開。
2、步驟一定要有效,始終與目的對照。
3、學會用“南風法則”關心、體恤下屬。
4、學會用“互惠定律”,希望別人做好的同時,首先考慮自己是否做好,是否讓對方滿意。
記住,說話要講究三個原則:不要咄咄逼人。讓別人也有說話的機會。讓人覺得友善。任何溝通,特別是旨在誘發別人態度改變的說服和引導,都必須避免無意義的重復,否則效果適得其反。
【運用超限效應的4個注意事項】相關文章:
港口超限安全標語08-05
數學課堂運用討論法的注意事項論文12-08
車輛超限保證書08-08
預防瓦斯積聚超限的措施11-23
超限超載保證書范文08-08
案例:表揚的效應10-11
“對不起”的運用09-29
面試技巧親和效應11-25
溫室效應的意思08-03
案例:表揚的極端效應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