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大祭作文 推薦度:
- 清明節英語作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關于清明的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清明的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清明的作文1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又是一年清明過去,多少家故人墳前又燃起裊裊青煙,灑下沉痛的淚水。
隨著一天天長大,多少親人卻在一點點離我而去。多少的珍惜囑咐也換不來歲月的無情。今天還高大威嚴的父親,殊不知在明天就已是不復當年了。當我回首想挽回那段美好時,才發現看到的是一堆荒涼的黃土。多少的懊悔與累水也只能淹沒在嘈雜的寒風中。
已然過去了3年,在送去墓場的哀歌中爺爺結束了他一生顛沛流離的日子。太多太多話未說出口,不覺已是物是人非了。還有多少年去陪伴憔悴的父親,不讓遺憾再次留下。
誰把流年偷換走?多少文人墨客,蓋世英雄同樣有倒下的`那一天,為后人所祭拜。 我無法忘記腰挎酒壺,身背長劍,行走于蜀中的豪放詩仙李白。也許在“奉旨進京”的那一瞬,他看到了一個“蓬篙人”無比燦爛的前程。但官場豈是江湖,面對榮華富貴,李白走的有些無奈,又有些解脫因為這就是他的宿命。只因為那一句“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從此過上了“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的生活。但是他并無遺憾,為后人留下珍貴的詩集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我無法忘記那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用破釜沉舟的豪言壯語擊退了上萬秦軍讓秦朝的統治從此落下了永久的帷幕。但當楚歌的旋律從四面八方傳來時,似一首魔曲摧殘了你的心靈,澎湃的淚水沖垮了你的堤岸。以一句“無言以對江東父老”橫刀一抹,任鮮紅的鮮血留下。之前的豐功偉績隨之褪去。不能自拔的人生成為英雄的傳奇,傳為代代佳話。
就讓那歷史的灰塵全部放進古樸的香爐,讓那蒼老的記憶在青煙中彌漫。珍惜現在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不在等到失去時才留下無力挽回的追悔莫及。
我的一切思緒也隨之淹沒在了那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之中。
清明的作文2
朱自清在《匆匆》中寫道:“燕子飛到南方去了,有在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就是人死了卻無法再回來,親愛的姑姑,在這冰冷的墓里,您一個人長眠在這太久太久……
有時我感覺我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如此遙遠,我的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么不讓侄女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清明節曾有過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沒有姑姑的清明節就連天都灰蒙蒙的。無休無止的綿綿細雨讓我悲從心起。寒風啊,請你告訴斷腸人,那樣疼愛侄女的姑姑為什么就再也不回來了?
在以前,爸爸媽媽工作非常忙,都不在我身邊陪我。您就陪在孤獨的我身邊。我的童年因您而美麗、快樂。
透過那蒙蒙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滿山的小草還是那么嫩綠,油菜花盛開了,還有那五顏六色的`野花寂寞地開放。這一切都讓我感到親切極了。景物依舊,姑姑您卻早已不在了。畫面再次重現,蔚藍的天空下,一個小女孩握風箏的線軸,歡快地跑。那個緊隨其后的慈祥婦人不正是姑姑嗎,她的臉色為何這樣蒼白,為什么不停下休息,我明白她是舍不得。
畫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孩在婦女那嘮嘮叨叨的話語中,小女孩知道了清明節,清明果,僅此而已。可是粗心的小女孩,你怎么沒有看出姑姑眼中的憂傷,老婦人是在用最后的力量延長小女孩的快樂。最后就無奈地離開人世。
姑姑您走了,在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長大了。也終于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姑姑您卻再也回不來了,而陪我度過的卻是那長長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清明的作文3
每逢清明時節,人們用祭品來祭奠自己過世的親人和朋友。我也和我的好朋友李坤鵬約好了,清明節一起去陵園為無名烈士掃墓。
清明節這天,我早早地就起床了,和李坤鵬匯合后,拿出了各自的零花錢,來到山下的商店買了些祭品。我們放眼望去,山上的.陵園里有許許多多的人正在掃墓:有些人在擺放貢品;有些人在焚燒祭品;還有一些人在燃放鞭炮……我和李坤鵬正準備上山,可這時一陣微風吹來,我卻沒有聞到春天芬芳般的氣息,而是有點嗆人的味道。這時,我仰頭一看山上青煙縈繞,原來是它在作怪搞得鬼。我便對李坤鵬說:“我們去把祭品退掉,換幾棵松樹種在烈士墓旁吧?這樣即環保又方便。”李坤鵬說:“的確,我也有這種想法,如果焚燒祭品和燃放鞭炮,不但污染環境還容易引發火災。”我們換完松樹,走在山上,處處都是烏煙瘴氣,把我們嗆得直咳嗽。來到無名烈士的墓前,我和李坤鵬先把這位烈士的墓培了培土、把墓碑擦了擦塵、又在烈士的墓旁種上了松樹……
掃完墓,在回家的路上我想:現在的電腦不是萬能的嗎?說不定還有網上陵園呢!回到家后,我打開電腦,在電腦里搜了一下“網上陵園”。果不其然,還真搜到了。只要花點小錢和時間注冊一下,就可以為自己過世的親人和朋友,辦一個網上墳墓。也可以像現實一樣祭奠自己過世的親人。這里的祭品不但應有盡有,而且還不用花錢呢!在這里祭奠不但環保,還節省時間。我想:日后大家能夠到“網上陵園”去祭奠,即環保,又安全,還方便。
隨著時代的變遷,我相信會有更多的人來“網上陵園”。
清明的作文4
但凡有人想起清明,總會記起一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是它,帶人們的哀思,在一人又一人的心中吟唱!清明是我們紀念祖輩,哀悼沉思的日子。
清明節似乎總是與雨分不開的。這個清明節便是一個不下雨的雨天。
那是周二的上午,陽光明媚的清晨絲絲柔和的光照在我迷茫的臉上美妙極了。但我的心中卻充滿了哀思。我們邁沉重又有些悲傷的步伐向祖輩的墓前走去。
終于到了祖輩的墓前,我們所有的人都是肅然起敬,直立在他們的合墓前面。爸爸遞給我一根已經燃燒起來的香,香在不時的向外冒煙,那香味是那么的濃重,讓我一聞到這樣子的香味,馬上顯示出一副沮喪,而又難過的樣子。我們所有的人的.手里都拿香,一起為在“九泉之下”的祖輩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以表示我們對他們所有人的崇高的敬意。
我轉身拿起早已準備好的花籃,恭恭敬敬地放在了他們的墓前。花籃里的花都是白色的,在花籃上還有幾根白色的帶子死死的捆在了花和花籃上。在幾片綠葉的襯托下,更加顯得莊重,而又肅穆了。
我們拜完了之后,就開始給在”九泉之下”的長輩燒陰間的錢,爺爺知道他們很會玩麻將,就多燒了一些給他們,有一億的,有兩億的,有一百萬的大鈔票,還跟他們說:"人人都有不要搶。”我雖不迷信這些,但不知怎么在這時也相信鬼神的存在。
在這熊熊的火焰之中,我陷入了沉思。啊清明,有誰不會被這濃濃的思念之雨所感化,有誰不會思念自己已死去的祖祖輩輩。在這天,植物都是這么鮮艷。只有你能寄托我的思念。
清明的作文5
今年又逢清明節。
今天是清明節,我、弟弟、爸爸與媽媽還有奶奶準備一起去登山掃塵。
走了一段路,終于到了太公、太婆與小爺爺的合墓前,我們所有所有的人都是肅然起敬,直立在他們的合墓前面。爸爸遞給我一根已經燃燒起來的香,香在不時的向外冒煙,那香味是那么的濃重,讓我一聞到這樣子的香味,馬上顯示出一副沮喪,而又難過的樣子。我們所有的人的手里都拿香,一起為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與小爺爺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以表示我們對他們所有人的崇高的敬意。
我轉身拿起早已準備好的花籃,恭恭敬敬地放在了太公、太婆與小爺爺的合墓前。花籃里的花都是白色的,在花籃上還有幾根白色的.帶子死死的捆在了花與花籃上。在幾片綠葉的襯托下,更加顯得莊重,而又肅穆了。
我們拜完了之后,就開始給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與小爺爺燒在陰間的鈔票,爸爸知道他們很會玩麻將,就多燒了一些給他們,有一億的,有兩億的,有一百萬的大鈔票,還跟他們說:“人人都有不要搶。”我一聽還好玩,他們有這么多錢一年也花不完,還用搶什么呢?
太公、太婆與小爺爺你們“走”的那么的早,我都沒有好好的孝敬孝敬你們老人家,你們就離開了我的身邊,在那,陪伴你們的只有孤獨與寂寞,不……不……不……還有那“無情”的春、夏、秋、冬與綠樹繁茂的山林。要是你們還在我一定會好好孝敬你們的。
在走的時候,我又再次向他們拜了一拜,才依依不舍地離去。心里想:以后,我每年都來!
清明的作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今天是4月4日,是我國傳統節日。應該回家為我們老祖宗掃墓。可是,我現在在離老家有一千多公里福建!根本沒辦法回去掃墓。
早上,陽光明媚,太陽從窗口射進我房間。我揉了揉眼睛,模模糊糊洗了洗漱。然后看一下表,呀!今天是清明節,等下就要去掃墓了。急忙跑去問媽媽:“媽媽媽媽,什么時候去掃墓啊?”媽媽笑著說:“你傻啊?我們在福建,怎么可能去掃墓嗎。”我說:“是啊,我們沒辦法回去掃墓。”說完,媽媽就叫我去超市買一些東西。我出去一看,大吃一驚,還以為我看錯了呢。街上一個人都沒有!大概都回去掃墓了吧。
我頓時感到很慚愧,慚愧我沒能回去給爺爺掃墓。我記得以前每年這時候,我在老家都會和一些旁邊鄰居一起到山上去幫祖先掃墓。那是多么開心和快樂。我們一起在山上放煙花·燒香·燒紙錢等,接著放完鞭炮就要跪下來拜一拜。我們還會偷偷在后面那起一根香,摘下集根鞭炮,然后點著,丟到有草叢地方。不一會兒,就會從鞭炮口跑出一些煙花來,把周圍野草都點著了。我就會喊:“著火了!著火了!快來救火啊!!!”他們聽見了,就像犯了罪似去找樹支來打火。終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把火給打滅了。接著我有接二連三放啊·炸啊,支到他們累半死我才停了下來。
可是現在,我在外面,不能回去和他們一起去掃墓了。不過這樣也好,他們這次可以減少很多麻煩了。
到了商店,買完東西。我還在幻想著,想著明年清明節我會在哪呢?有可能還在外面,有可能回到老家正在幫爺爺掃墓呢。
清明的作文7
我們步履匆匆的走進了四月,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它充分體現了詩人的沉重心情,也體現了我們此時此刻的心情。
今日又逢清明節,我們學校組織四年級全體師生去烈士陵園掃墓。天空灰蒙蒙的,沒有風,也沒有陽光。一路上我們非常沉默,到烈士陵園門口,我們個個神情更加嚴肅,由于我們聽教師說過烈士陵園是一個神圣的地方,這里埋葬著許多英烈的`靈柩。
一進大門一座高大約十四米的石碑映入眼簾,上面寫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八個大字。舉行完莊嚴的掃墓儀式后教師讓我們自由參觀陵園,參觀完后在紀念碑前集合。同學們都把小白花交給我和另外兩個同學組成的一個三人小組,由我們三人代表大家去祭奠那些英烈,來到烈士墓前我們在每個烈士碑前都獻上一朵小白花,我們在心里對英烈們說安息吧!心里面感想萬千很矛盾,也很糾結,想想這些英烈,他們把愛獻給了安康兒女,把生命獻給了安康的建設發展,可又有誰記得他們的英雄故事呢?希望安康的兒女都不要忘記,不要忘記我們今日的幸福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加倍珍惜!
最后我們還發現有一些墳位上沒有墓碑,陵園的管理人員告訴我們原來這些長眠于此的無名烈士們都是一九八三年安康突發洪災時參加抗洪搶險而遇難的蘭州x區的解放軍戰士,他們都被埋葬在異地他鄉再也不能回到生他們養他們的故鄉,一想到這里我們幾個男生都熱淚盈眶,情不自禁得深深的向這些無名英雄們三鞠躬,體現我們的敬仰和哀思。雖然這里沒有留下他們的姓名,可覺得他們是我心中最偉大的人、最親近的人、最可敬的人,他們是為我們的幸福生活而犧牲的,我要記住他,以后每年的清明節我都會來祭拜他們,讓他們在天之靈得到安慰,感到幸福!
此時,天空飄飛著細雨,我的眼里飽含著淚滴。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又在我耳邊響起,這可能是對清明節最好的詮釋吧!
清明的作文8
今天是清明節,一個祭拜已逝親人的日子,早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掃墓,途中,我發現原來車水馬龍的街道變得清凈了許多,馬路上的行人稀少并行色匆匆,平時隨處可見的的士今天也很少,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今年的清明也是細雨紛飛,讓人的心情無端多了幾分傷感。我們來到了花店,看到平時五彩繽紛的花店,今天幾乎都被樸素的黃菊花和白菊花所替代,我們買了一盆菊花,然后,我們就奔向目的地。
快到龍王山的時候,我隱隱約約地聽到了一串串鞭炮聲,原來,是一些掃墓的人放的,蒙蒙的細雨中飄著一些灰白色的煙霧,以及掃墓人給先人燃燒祭品后在空中的漂浮物,我來到龍王山以后,爸爸把花送到外祖母和外祖父墓碑旁,姨媽點燃了鞭炮,外婆也在燃燒祭品,點上蠟燭后,我們都要祭拜磕頭,我聽見不遠處一些年紀大的人在一起談論自己兒時的趣事和父母健在時的情景,并不時傳來幾聲嘆惜聲,外公、外婆也談著自己的爸爸媽媽健在的時候的事情,都在說如果現在老人還健在,可以過上多么幸福的生活。
回家的路上,我看見停放著許多外地的車輛,媽媽告訴我,這些都是從四面八方趕回來祭祖的人的`車。媽媽也跟我說起她兒時的事情,媽媽說:“當時,家里不是很富裕,但是,媽媽總能夠從你的外祖母和外祖父手中吃到一些廉價的水果,還能夠得到一些零花錢,媽媽在當時算是很幸福的孩子。”說到這兒,媽媽有一些黯然神傷。雖然我沒有見到我的外祖母和外祖父,但我祝他們在天堂過的幸福安逸!
清明的作文9
啊,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人們都趕著去祭拜自己死去的親戚和朋友,有的人買菊花和美酒;有的買紙錢和香和燭。可就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清明節就是怎么來的,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就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后來,然而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就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而且關于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關于清明節的傳說就是多種多樣的,就是說不完的,然而今天就講到這里吧!從去年開始,清明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日,便于人們有的時間去祭奠親人。清明節真就是來之不易啊!
清明的作文10
套上外套,整理好背包,橫肩一跨。等待著晨間第一縷晨曦。待它透過窗戶,爬上桌頭。空氣中夾雜著雨后的清新與芳香。
心情如這陽光一般,慢慢透過心底,浮上心頭,感受著周邊萬物的活力。即使空氣中夾雜著些許冰冷,直入人心。卻依舊掩蓋不住,世界煥發的活力——清明將至。
踏在濕潤的路面上,鞋尖不時勾起幾串雨滴,濕潤了腳趾,卻驚醒了思緒。一望無際……
葉片被雨水沖刷的更為嫩綠,葉片散發出生命的活力,能看見被滋潤過后的欣喜。拾起一片落葉,雖已變得枯黃,卻人不原消逝,慢慢變得堅硬,但同時也變得更加脆弱。這便是生命吧!堅持著自己所追求的有意義的東西,卻在別人眼中不值一提。表面上變得更加堅硬,卻已經脆弱的不堪一擊。
在歲月的長河中,我們總想在一段旅途中留下些什么,只好不斷壯大自己,改變自己,將心底的軟弱褪去,就算被摧殘,卻也不愿卸去外殼。當你某一天,猛然扒開自己的外殼,會茫然,會陌生,會恐懼。自己堅持的是什么,或是自己堅持的意義是什么。得到的的東西注定會以另一種方式失去。待外殼被消磨,被時間消磨,被精神消磨……
留下了不堪一擊的內心,輕輕敲打,便粉碎成灰,隨風飄散。
堅強的.太久往往會迷失了自我。堅持的太久往往會迷失了目標。
不知自己失去了什么,不知自己得到了什么。只能一昧的堅持,最終還是無法留下什么。
也許,人生本沒有意義,形形色色的人,不過是在熒幕上閃過的剪影。也許你苦苦堅持的,卻是別人不屑一顧的。世界遠沒有你想的那么公平,卻又不失公平。
但我們只能這樣,把握著有限的時間,卻演繹著不一樣的精彩。
陽光雖然無法照進所有陰暗的角落,但生活卻讓我們有足夠的勇氣走到陽光下。
清明的作文1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聽著這句詩句,大家必須會說,這是關于清明的,這還不完整,這就應是關于清明掃墓踏青的,也就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就在今年,我親自經歷了一次掃墓活動。
清明節那一天,我要去掃我曾祖父和曾曾祖父的墓。此時我們三五成群地來到墳墓邊,大家就忙忙碌碌地干了起來,有的在拔草,有的在掃地,還有的`在閑聊,干完了這些,只見旁邊幾個老人拿出打火機,拿出一張張紙錢,在墳墓前燒了起來,紙錢越燒越多,火也越來越旺,火堆里還冒出一團團濃煙,撲鼻而來還散發著一陣陣臭味,整個墓場都烏煙瘴氣。突然,一陣風吹過,一張帶著火的紙錢就飄了起來,我心里想會不會引起森林火災啊!我心里正為山上的樹木們著急,它們要瀕臨死亡了,這該怎樣辦呢?我正著急的時候,有個人拿著掃把上前制止了這個“火芯”,我的心才平靜了下來,之后,我就問媽媽:“他們為什么要燒紙錢?,此時這樣多危險啊?”媽媽說:“是啊,他們還不懂科學 你也能夠投稿,以為這樣做是對過世親人的關愛,也想讓他們給自我及家人帶來好運,其實,這是錯誤的,只要我們心里對過世的親人存著懷念就夠了。”這時我才恍然大悟。
經過了這次掃墓,我明白了清明節的好處。我更期望每個人都能用科學環保去掃墓,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麗!
清明的作文12
四月一個美麗的季節,縷縷的春風,綿綿的細雨,青青的嫩草,南歸的大雁,逐走了一季又一季寒冷的冬天,迎來了又一個清明節。清明是一個讓人充滿哀思,蘊含著豐富感情的日子,這個節日古往今來一直受人重視,這個傳統的節日有著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小學時,老師常說,我們的紅領巾是革命先烈們用鮮血染紅的,那時我還不懂其中的含義,如今我長大了,已深深的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是無數英烈用他們的生命譜寫下了一曲曲壯烈的愛國樂章,在祖國危亡時,他們奮不顧身的保衛祖國,將拯救祖國的.重任扛在自己身上,是他們用生命和熱血,換來了中國的新生,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的生活,我們才得以在舒適的環境中快樂的學習,健康的成長。 今天,我們雖然已遠離硝煙滾滾,和戰火紛飛的年代,不必再像先烈們那樣拋頭顱,灑熱血的保衛祖國,但我們肩負著祖國新時代建設的重任和祖國明天的繁榮富強,我們有責任做好自己的事,發奮學習,為祖國增光,共創祖國美好的明天,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我們要歌頌革命烈士視死如歸,堅貞不屈,勇敢頑強的精神,我們要學習先烈的愛國,愛人民的高尚品質,他們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我熱愛烈士,我熱愛祖國,我為我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清明的作文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篤篤篤,篤篤篤。”媽媽又在做什么好吃的呢?我湊到廚房里一看,原來是在準備清明節必吃的食物——青餣。
媽媽先把“青”搗碎成汁攪拌到面粉里,再用力地揉著面團,只見平時力氣不大的媽媽,在揉面團的時候,整個人的力量仿佛都集中到了面團上,她眼睛專注地看著眼前的小綠團,踮起腳尖不停地揉著,過了好久,媽媽舒了口氣,我知道面團大功告成了。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環節——捏青團了。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先從面團上揪了一小團,然后放在手心搓成一個圓球形狀,再用手指在圓球上輕輕按一個小洞,那真像一個小酒窩呢!我把一只手指伸進“酒窩”里,然后一手托著圓球,一手旋轉著,邊轉邊揉,轉出了一個小碗形狀。我舉著它問媽媽:“媽媽你看,我的‘小碗’做的好不好?”媽媽驚嘆道:“哎喲,還挺不錯的.嘛!”最后,我在捏好的“小碗”里放上了香噴噴的餡料,這個時候的“小碗”再也不是空空如也的啦!我又用手邊轉邊縮“碗口”,捏好了小口又用手揉成圓,一個小青團就新鮮出爐了!
接下來,媽媽把我和她做好的青團放上鍋開始蒸,看著鍋里冒出的陣陣白煙,我的口水都要流下來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青餣終于出爐了,我迫不及待地想吃一個。“哎呀,太燙了!”媽媽忙說:“心急可吃不了熱豆腐!”可是她剛說完自己就捏起一個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
“您剛還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可您自己怎么先吃起‘熱豆腐’了呢?”
“大人皮厚,沒關系的!”哎,這嘴饞的媽媽呀!看媽媽吃得這么香,我也安慰自己,我是男孩子,皮也厚的,于是用筷子叉起一個,也學媽媽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
“太好吃了!簡直就是‘人間美味’呀!”我不顧燙嘴,邊吃邊為自己做的青團點起贊來!
清明的作文14
大家都明白這就是一首杜牧寫的清明古詩。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然而那里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跡,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我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我所知,4月5日就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就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這天就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說:“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就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說:“誰不明白啊!好像就你明白一樣。”
我和爺爺爸爸媽媽四個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后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著爸爸媽媽的樣貌,先鞠躬,再說些什么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說什么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說:“我要好好學習,以后考上大學,這樣才對的起父母“我明白我這樣只說說不做就是沒有用的,而就是要實際行動起來。然而最后,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里,然后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說:“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著火嗎?”他們說:“當然怕啊!但只要留意點就行了。”
清明的作文15
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可今年的清明,晴空萬里。
當天春光明媚,我卻起得很晚,足足睡到了九點。我十分興奮,因為下午要去掃墓了。按理說,掃墓令人心情沉重,可是我一想到彎曲的山路、茂盛的'雜草和登上“勝利的高峰”時要點燃的鞭炮,心里還是有些小激動。
到了下午,我并沒有看到鞭炮,心中有些不快。于是去問爸爸。爸爸語重心長地說:“放鞭炮是一種陋習,這幾天網上對清明該不該放鞭炮看法眾多,但多數人堅持不放的觀點。”我低下頭,陷入了沉思,也想到了班主任吳老師在放假前囑咐我們:能不放鞭炮,就不放鞭炮。我抬起頭,看到了蔚藍的天空,也就釋懷了許多。
臨行前,爸爸囑咐我說:“找一根棍子,山上草多怕有蛇!”我聽了并不覺得害怕,因為就算遇到蛇,就把它捉了。我精挑細選,終于找到那傳說中的“打蛇棍”。
就這樣,吭哧吭哧地上路了。一路上,我拿著那根“打蛇棍”披荊斬棘。可未碰到那“可憐的蛇”。想必定是被我手中的“神物”嚇破膽了吧。不知不覺中,我們來到了奶奶的墳前。
面前很多樹枝、樹藤相互纏繞。正當我想使用“神物”時,只見刀大俠——爸爸,手起刀落。一陣陣刀光劍影中,可惡的樹枝、樹藤紛紛化作“浮云”。
奶奶在我六歲時,掙脫了癌癥的折磨,去了天國。我們非常悲痛。每當這時,我們向奶奶問好并向她祈禱,愿她在天國保佑我們平安。
今年的清明節有點不一樣!
清明的作文16
清明,給人的印象是細雨紛紛;清明,給人的印象是淡淡悲涼;清明,給人的印象是絲絲憶念;清明,給人的印象是哀愁和思。
就在這天下午,我們全家人來到了爺爺的陵墓。就在這個時候,突然下起了一陣傾盆大雨,雨點一滴一滴的落在我們身上。“剛好我們有帶雨傘。”我說。當我們祭拜完爺爺之后,便接著為爺爺的'陵墓上裝點著許多五顏六色的紙花。
到了燒紙錢的時候了,為了將火苗點燃,不得不用雨傘把紙錢和打火機遮住,可還是點不著。突然,一位熱心的叔叔問媽媽:“要不要用我帶來的燒烤點火器?”媽媽回答說:“好啊,謝謝您。”用叔叔的點火器果然行得通,一下子火就燃起來了。
當燒得快完時,火焰慢慢地變小了。本想再找那位叔叔借一下點火器,可是那叔叔已經掃完墓回家了。只好繼續用那個土辦法——用打火機,可只點出了一點點的,一下子又滅了。爸爸說:“直接這樣放著吧,那些紙錢都已經被雨淋濕了,點不著火了啊。”就這樣,我們放完鞭炮就回家了。
雨還在下著下著,懷念爺爺的心還在懸著懸著……
清明的作文1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是一年清明時節,兒時朗朗上口的詩又浮現腦海。
今年的清明節不似杜牧所寫的那首詩一般,也不像上一年的清明節一般,今年的清明沒有柔柔的小雨伴著家人的思念與人們一起上墳掃墓,太陽正好,暖洋洋的。
與上一年一樣,依舊坐著爸爸的車隨著他們一同去給太祖母上香,記得太祖母好像是在我初一那年的新年前夕去世的,突然發現我真是一個健忘的人,連太祖母去世的時間都既不清楚了。
兒時記憶中的太祖母總是一副笑意的看著我,總讓人感覺到溫暖,就像這太陽一般。記憶中的太祖母是一個人生活在那幢二層小房里的,每一次去都會覺得陰涼陰涼的,一點人氣都沒有,記憶中的太祖母就是這樣拖著年老的身軀一個人生活在這里的。再將時間推前一些,好像是在8歲之前太祖母卻是生活在山上,依舊獨自一人,屋子依舊寬敞,依舊沒有一絲人氣。我想,大概就是因為孤單才會希望我們這些個小輩陪陪她,記憶中的太祖母僅僅對我們說出過這樣一個小小的要求。
游魂之間,爸爸已經開車來到了墓地。一排排的墓碑總讓我感到頭昏眼花,也只有跟著爸媽的腳步才可以找到太祖母的墓碑,太祖母啊,你看,你的'曾孫女是多么的不孝,多么的不懂事!
靜靜地站在太祖母的墓碑前,墓碑上的照片中的太祖母依舊洋溢著溫暖的柔和的笑,依舊如同記憶中一樣,不同的只是一個在地下,一個在地上。
太祖母啊,現在的太陽正好哦,曬在身上暖洋洋的,太祖母啊,那溫度如同你笑時的一般哦!
清明的作文18
云南麗江,連綿的群山,外公那石頭壘成的墳墓坐落在山腰上,墓碑鐫刻龍紋,我仔細找著,還能在密密麻麻的刻字中,找到我的名字。附近還有一座老紅軍的墳墓,碑上刻了紅軍的頭像,墓上荒草凄凄,讓人心生感嘆。
那年清明節,我們都要帶上炊具和美食,去與死者共享。那邊的'風俗,與其說是去上墳,不如說是野炊,全村各戶,有的帶火雞,有的帶鴨子,還有的會拉一只羊上山。
山路很長,繞著山梁蜿蜒而上,我提著一只大公雞,外婆提著飲料和鞭炮。
墳地在半山腰,那里高高低低立著的都是墓碑,其中有一個就是我外公的。
我們再墳前的石灶上架好了鍋,便分頭去收集枯枝葉,我拖了一個枯樹枝放在鍋灶旁邊。不一會兒,大舅趕著幾頭驢來了,每頭驢馱著兩桶水,驢脖子上的鈴鐺叮叮當當響著。
外婆開始生火燒水,我們就要插香了,關系親近的就插三根,疏遠一點的就插一根的。
插完香,燃了鞭炮,待煙霧散盡,紙殼滿地都是。我們環繞著一圈石塊跪著,開始燒紙錢,外婆念念有詞,說:“在下面不要舍不得花錢,去買酒喝,再買幾套衣服穿。”
紅紅的火焰竄起,香灰隨著禍事向上飛竄,我的臉很燙,衣服也似乎炙熱了。待這項儀式結束,我拍了拍膝蓋上的土,去放爆竹玩。而大人必須忙著張羅炊事了。
大舅和二舅殺了雞,叫我拔雞毛,然后開膛破肚,清理內臟,切成碎塊,開始煮了。
無數炊煙升起,風吹樹葉沙沙的響,放眼大山上下,人們這里一群,那里一窩,都在忙碌著,傳來了人語聲,雞叫聲,放炮聲。
不久,湯沸騰了,鍋蓋一上一下碰撞著,飄出一陣肉香。
這時,外婆在墓碑前擺了九個碗,成正方形,第一排倒酒,第二排放雞,第三排盛飯,每個碗上擱一雙筷子。
外婆對外公喊道:“菜做好了,趕快來吃。”過了一兩分鐘,把碗擺到另一邊的草地上,外婆向著四周喊道:“野鬼快來吃飯,不要跟別人搶東西吃呵。”
然后,酒灑在草地上,飯也倒了,而績點的雞肉倒到碗里。開飯了,我們盤腿而坐,大人們一邊喝酒一邊劃拳,而我們小孩子大口地喝飲料,咬雞腿,,大家都累壞了,胃口很好。
吃完了便用剩下的水洗了碗,我們要下山了,大舅趕著驢往回走,外婆對著外公的墓碑喊道:“我們走了,你自己要保重。”
清明的作文19
風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
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
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
——唐劉長卿
清明節是春季最大的一個傳統節日,還是一家人出門踏青遠游、祭祖的日子。清明節在古代也是重大的節日,正因如此,許多詩人也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詩句,如“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清明放假第一天,我和爸媽一起開車來到了老家衡陽祭祖。首先,我們在村子里的集市上買了祭祖的物品:鞭炮、白酒、香燭、水果等。
清新的.空氣中透著幾絲花草的芳香,那是一片花的海洋,讓累壞了骨架的我們神清氣爽,活力重返。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在陽光的照射下,美麗四射,春雨的洗禮讓大地上所有的植物煥然一新,也正如“芳草綠野咨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一樣富有生機、詩蘊,耐人尋味。油菜花被春風吹得層層起伏,一眼望去,一塊塊農田就像蕩起了金色的微波,仿佛滿金流動。
天氣很熱,爬山時我拿著祭品汗流浹背,但這并沒有影響我的心情,眼前是滿滿堂堂的油菜花海。來到了半山腰,就看見了太爺爺太奶奶的墓,依山傍水。我很自覺地打掃了墳前墳后的空地,拔除雜草,接著和爸媽點燃了香燭,插好,虔誠地跪拜下來,心里懷念著從未見過的祖先,并祈禱他們保佑全家平平安安,我的學業也更上一層。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在這個季節里,我將面臨學習的挑戰與考驗,我應努力學習,發奮圖強,學會自控,做人做事精益求精,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清明的作文20
青瓦白墻,天井祠堂,我生在這樣一個典型的南方家族里。隨著父輩們紛紛外出發展,家族所能相聚的時間越來越少。但唯一不變的是,每年清明全族相聚,共同祭奠已故的爺爺奶奶,一盡兒孫的孝道。
綿綿的細雨籠罩著整片山林,遮蔽了爺爺奶奶的墳墓,卻遮不住游子思念親人的心。一大早,家族里的每個人都從不同的城市趕往鄉下老家,大家總能心照不宣地同時到達。伯伯們在祠堂里點上幾炷香,讓妻子們張羅午飯,再驅車趕去祭奠那已故的雙親。
據大伯的說法,爺爺臨走時說:“找一處地方埋了也好,或者把靈魂灑進河里也好。”但是伯伯們商量以后,還是決定在幽靜的`山林中,給爺爺找一個與花鳥相伴的地方長眠。長眠地下,本是睡在哪里,都是睡在夜里的豁達,可是到了子女的心中,卻是一份沉甸甸的孝心。從小到大受到的孝道教育告訴他們,要銘記“葉落歸根”,更要讓父親體面離去做最后奉獻。在父輩的心中,孝是一個家族的顏面,更是刻在心中的傳統!
祭奠有一套煩瑣的程序,擺盤,倒酒,燒紙,焚香,禱告,但父輩們都能分毫不差地做完。想必,他們之所以能如此連貫,不是后天的刻意學習,而是兒時父輩行為的耳濡目染。這是中國人言傳身教。
【清明的作文】相關文章:
清明踏青作文08-20
清明掃墓作文09-21
清明假期作文08-14
清明踏青作文10-03
清明掃墓作文07-26
清明優秀作文07-19
清明旅游的作文01-14
清明的雨作文01-12
關于清明的作文03-15
清明有感作文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