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測量實習日記 推薦度:
- 測量實習日記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精選測量實習日記集合8篇
測量實習日記 篇1
第一天
天氣有點冷,但我們熱情很高,早早提著全站儀來到土木樓。每個人都想快點搞完,卻不知從何開始,有點茫然,經打聽,知道老師給我我們兩個點和坐標,但這兩點,兩個坐標有什么用?
我們先把儀器架起來,但是這個全站儀真的很復雜,調平弄了半天,雖然老師平時教過快速調平法,到了實際操作確實很困難,老師來了,又給了我們每人四個坐標,要我們把這個四個坐標放樣放出來。熟悉儀器之后,天色漸漸晚了起來,第一天就感覺什么也沒做,就熟悉了一下儀器,了解了全站儀上一些按鍵,調鈕的一些作用,開始連開機關機都不會。
第二天
今天又來到土木樓前面哪條路上,有了目的,就是把老師昨天給我組的四個坐標找出來。可是一到那兒,老師給的兩個已知上,擠滿了人,只好把儀器架在邊上,討論了一下是否能夠根據在兩已知點上放凌鏡,以站點為未知點,再得到坐標,最后異想天開,想的容易,做了半天發(fā)現(xiàn)此路不通,后來問了老師,老師說,要把儀器架在已知點上,以另已知點為后視點,引出一個點的坐標,或者兩個點,然后放樣老師給的坐標,。終于等到已知點了,把儀器架上,不知不覺就天就暗下來,又該收工。
實習的時間過的真快,不過也發(fā)現(xiàn)自己學到不少東西,今天自己調平越來越來快了,有了自己的套路,首先支腳架是就要看好使腳架上平面大致水平,對中,固定儀器后,扭動兩個腳支,對中,不用把腳支移動太多,扭動就行,對中之后調平,看圓水準器,氣泡在哪個腳支方向,就把那個腳支稍稍降低,氣泡居中后,再精對中,然后就可開機,看屏幕上的電子水泡,緩慢微調一下就可精平,屏幕上有水平電子氣泡,和垂直氣泡,連轉動再調,都可省略,只是轉動檢驗一下罷了。
第三天
昨天晚上老師給了學校的平面圖,我們又仔細找到給的坐標大概在什么地方,今天早早的來到實習場地,已知點上還沒有被占,迅速的架好儀器,測站設置,輸入站點坐標,再輸入后視點坐標,引出兩點坐標,靠近今天要放樣的地方,因為昨天晚上做了準備,討論了今天該怎么做,所以一切都很順利,很快。然后在根據引出的兩個點,同樣的操作,定向,再輸入坐標放樣,輸入放樣坐標,出現(xiàn)水平偏差,轉動照準部,使水平偏差盡量最小,一位同學就拿著菱鏡沿著這個方向走,在全站儀觀測的同學不動儀器,保證菱鏡在視線內,在差不多距離時,測一次距離,就知道離放樣點相差多遠,經過多次移動,就會找到坐標的那一點。就這樣四個坐標都放出來,我們也頗有成就感,能夠用全站儀坐標放樣。
第四天
今天還是在用全站儀,組內產生了一些分歧,是用這個先弄地形圖測繪,還是弄一個閉合導線出來,究竟在哪個范圍弄,這幾天也確實有點累了,感覺進度也有點慢,一些組員就在這邊放坐標,另一些組員在另一邊看別的組怎么做,發(fā)現(xiàn)一些誤差,對誤差容忍程度不一樣,也產生分歧,今天因為一些分歧,爭論,導致今天只得到6個坐標,檢驗好像不是很精確,感覺合作才是做好事的前提。
第五天
經緯儀導線測量在每一站上都要進行盤左盤右讀數(shù)、一測回的數(shù)據是否超限進行檢驗,如果超限立即重測,直到符合限差再進入下一站。 在實習中為了避免大的.誤差我們也都總結了不少經驗,例如我們采用盤左和盤右觀測取平均數(shù)的方法,可消除照準部偏心誤差、視準軸不垂直于橫軸、橫軸不垂直于豎軸的殘余誤差。又如在短邊上的端點觀測角度時要特別注意對中,照準目標時要盡量瞄準目標的底部,因為它們對測角的影響與距離成正比。為了消除度盤的刻劃誤差,需要配置度盤的位置,每測回變換進行配置。
第六天
水準儀導線測量測量工作一般都在規(guī)定的記錄表格上如實地反映出測、算過程和結果,表格中有計算校核,sum;a一sum;b=sum;h,這只說明計算無誤,但不能反映測量成果的優(yōu)劣。外業(yè)測量結束后,進行高差閉合差的計算,在限差允許的范圍內,即按水準路線長度或測站數(shù)進行調整。
測量實習日記 篇2
20xx年x月x日星期一
今天是測量實習的第一天,在領過儀器,檢查過儀器以后,我們又一起學習了實習指導。在保證沒有問題的情況下,我們開始了一周的測量工作。在選擇測量地點以后,我們小組開始了導線測量的外業(yè)工作的第一步:踏勘選點并建立標志。在實地選點時,我們注意到了以下幾點:1.相鄰點間通視良好,便于測角和量距;2.點位選于便于保存標志的地方;3.視野開闊,便于施測碎步;
接下來開始做量邊、測角的外業(yè)工作,因為小組人數(shù)充裕,我們分工進行,在做測角外業(yè)工作時,嚴格按照要求做業(yè),用測回法觀測導線內角二測回,滿足上、下半測回
角值之差不得大于±40″的要求;但是閉合導線角度閉合差不得大于±n06¢¢,n為導線觀測角數(shù)這項要求還有誤差,所以再次進行測量,直到減少閉合差,使誤差減到最小。
在今天的實習中,我感覺到了理論與實際的差距,通過一天的體驗,我更明白了理論的實際意義。明天接著實習,接著學習。
20xx年x月x日星期二
第二天的實習開始了,我還是帶著興奮勁兒跑來跑去。按要求,今天依然進行導線外業(yè)測量并做導線測量內業(yè)計算。
緊接著昨天的外業(yè)測量,今天先將昨天存在過大誤差的量邊和測角外業(yè)工作,重新進行測量,再做一系列的連測工作。同時也做了圖根水準測量的外業(yè)工作和內業(yè)計算。因為控制點的高差很大,在測量時會有避免不了的誤差。另外還有讀數(shù)的.差錯。一樣的進行測量,還是會出錯,誤差不滿足要求。所以還要進行反復測量。
測量工作的基本原則是:1.從整體到局部;2.先控制后碎步;3.復測復算,步步檢核。應該說我們已經可以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規(guī)范的做測量工作。
20xx年x月x日星期三
先控制后碎步,今天就是要做碎步工作了。天冷不是困難,測量工作依然堅持。碎步測量要很熟悉建筑主體的結構。我先做了一個草圖,由小組成員測量,我記數(shù)據。事實證明,我們還是不夠了解二號服務樓的拐拐角角,所以一邊測量一邊對建筑的輪廓進行修改。碎部測量就是測定碎部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很明顯,我和兩個小組成員只是做的碎部測量工作之一---平面位置碎部點的測定。另外幾個人做高程測定。然后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碎部點的總體工作。
有必要說明一下方法:經緯儀測繪法的步驟1.安置儀器2.定向3.立尺4.觀測5.記錄6.計算7.展繪碎部點。
每天工作不同,開始著手都可能生疏出錯,當然我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進步。
20xx年x月x日星期四
今天是測量實習的第四天了,外業(yè)測量工作基本上都做過了
由于前三天的測量外業(yè)比較集中,內業(yè)計算,數(shù)據統(tǒng)計可能會有不可避免的偏差,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將我們的外業(yè)測量數(shù)據以及內業(yè)計算進行檢核、校正。
通過計算發(fā)現(xiàn)還是有誤差,所以有派成員有針對性的進行復測,再次復測復算。我們便將原始草圖進行修改并著正圖,以便在緊跟指導的腳步前提下,精確我們的測量工作。
我們一邊學習并復習工程測量這門課,通過實習把原來丟下的東西又給撿回來了。
測量實習日記 篇3
測量實習生日記【一】
xxxx年xx月xx日星期三 晴
今天6:30起床,測量實習日記。
昨晚已經把測量高程的數(shù)據統(tǒng)計完,今天準備方位角的測量,早晨起來預習一下測量該如何進行。仔細研究了一下,另外還請教了幾位同學,需要準備的便是《經緯儀測量記錄手簿》。根據安排,一個點共要測兩個測回,一個測回分上半測回、下半測回,上、下半測回分別取平均值(兩平均值相差不大于40秒),再取這兩平均值的平均值作為這點的方位角,測量順序為先盤左再盤右。盤左時先對準測測站點的下一點后把視數(shù)調為0度附近,再開始對該點進行測量,讀數(shù)后順時針旋轉到測站點的上一點進行測量;盤右:測量測站點的上一點,讀數(shù)完畢后再逆時針旋轉到測站點的下一點(——完成了第一測回的測量);第二測回方法與第一測回相同,只是把視數(shù)調到90度附近。
上午因為沒有經緯儀,重測完昨天的第三組高程后,便早早的回到寢室,等待第一組的同學的經緯儀。
下午又因為xx要參加體育考試,便一直在等,下午3:00左右才開始工作。
本是打算從n18號點開始的,但操場上人太多(n18號點在操作上)故從bc1號點開始,這是我們測的第一組數(shù)據,也是花了時間和精力最多的'一個點,因為大家對儀器都不太熟,再加上旁邊有同學在打籃球給我們的測量帶來了比較大的干擾,第一個測回重測了好幾次才勉強完成任務,時間花了比較多,但效果不太理想,把扶尺的單猛他們給急壞了,大家便商定輪流測量和扶尺,而我,便一直在記數(shù)據,范文《測量實習日記》。
第一食堂那個臺階上的那個點是最難測的,因為那個點在臺階上,不太好架儀器,好一番折騰才把儀器給架好,但最難的倒不是這里,而是接下來的那個點,因為那個點根本無法觀測到,只有用鉛垂線將點引出,而當時光線又欠佳,后來把那根線給涂上色,另外憑借手機的光作為光源,才順利的完成任務。
[一點感想] 這是一項比較精細的工作,工作來不得半點馬虎,任何一個數(shù)據上的錯誤,都可能導致不可預測的后果,因此,測量時寧愿多花些時間重測,也不能出現(xiàn)錯誤、甚至是為了完成任務而編造的數(shù)據。
測量實習生日記【二】
今天是實習的第八天。早上我過去時,發(fā)現(xiàn)組員們都在A 點邊上。本來我們打算今天早上補測A8點的。但是那里已經有人在測了。我們只好轉到圖書館前等另一個快好的小組。今早的打算是把圖書館前的噴水池內部的形狀也測出來。因為暫時不能測,所以大家分工處理數(shù)據。每一張的數(shù)據看起來公式已經知道了好像很快的樣子,但是實際算起來還是需要很長時間,因為量實在很大。后來更發(fā)生了數(shù)據丟失三張的烏龍事件。所幸因為之前畫圖人員的需要將數(shù)據進行了拍照存底。于是我分到了一個新的任務,就是抄數(shù)據。將照片掃描后,再抄到新的表格上去。
下午等到3點左右,終于可以測我們的最后一個補測點A8點了。由我負責觀測。具體操作步驟沒有改變。途中因為碰到下課時間,人流量很大,耽誤了我們的測量。同時因為下課很吵,我跟立尺人員一個不注意漏測了一個點。導致了跑尺的同學跟記數(shù)人員的點數(shù)又對不上了。我們在算出平距找出已測的點后,為了確保準確,還是刪掉了后面的幾個點數(shù),重新觀測。很開心的'是在5點多時,我們完成了A8點的補測。剛好是1000個點,這也意味我們的碎步測量結束了,接下去就是畫圖跟數(shù)據處理的問題了。這應該是小組人員這幾天最開心的一天了。
測量實習日記 篇4
20xx年12月12日 星期一
今天是測量實習的第一天,在領過儀器,檢查過儀器以后,我們又一起學習了實習指導。在保證沒有問題的情況下,我們開始了一周的測量工作。
在選擇測量地點以后,我們小組開始了導線測量的外業(yè)工作的第一步:踏勘選點并建立標志。在實地選點時,我們注意到了以下幾點:
1. 相鄰點間通視良好,便于測角和量距;
2. 點位選于便于保存標志的地方;
3. 視野開闊,便于施測碎步;
接下來開始做量邊、測角的外業(yè)工作,因為小組人數(shù)充裕,我們分工進行,在做測角外業(yè)工作時,嚴格按照要求做業(yè), 用測回法觀測導線內角二測回,滿足上、下半測回角值之差不得大于±40″的要求;但是閉合導線角度閉合差不得大于±60??n,n為導線觀測角數(shù)這項要求還有誤差,所以再次進行測量,直到減少閉合差,使誤差減到最小。
在今天的實習中,我感覺到了理論與實際的差距,通過一天的體驗,我更明白了理論的實際意義。明天接著實習,接著學習。
20xx年12月13日 星期二
第二天的實習開始了,我還是帶著興奮勁兒跑來跑去。
按要求,今天依然進行導線外業(yè)測量并做導線測量內業(yè)計算。
緊接著昨天的外業(yè)測量,今天先將昨天存在過大誤差的量邊和測角外業(yè)工作,重新進行測量,再做一系列的連測工作。同時也做了圖根水準測量的外業(yè)工作和內業(yè)計算。因為控制點的高差很大,在測量時會有避免不了的誤差。另外還有讀數(shù)的差錯。一樣的進行測量,還是會出錯,誤差不滿足要求。所以還要進行反復測量。
測量工作的基本原則是:1.從整體到局部;2.先控制后碎步;3.復測復算,步步檢核。應該說我們已經可以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規(guī)范的做測量工作。
20xx年12月14日 星期三
先控制后碎步,今天就是要做碎步工作了。天冷不是困難,測量工作依然堅持。碎步測量要很熟悉建筑主體的結構。我先做了一個草圖,由小組成員測量,我記數(shù)據。事實證明,我們還是不夠了解二號服務樓的拐拐角角,所以一邊測量一邊對建筑的輪廓進行修改。 碎部測量就是測定碎部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很明顯,我和兩個小組成員只是做的碎部測量工作之一---平面位置碎部點的測定。另外幾個人做高程測定。然后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碎部點的總體工作。
有必要說明一下方法:經緯儀測繪法的步驟1.安置儀器2.定向3.立尺4.觀測5.記錄6.計算7.展繪碎部點。
每天工作不同,開始著手都可能生疏出錯,當然我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進步。
20xx年12月15日 星期四
今天是測量實習的第四天了,外業(yè)測量工作基本上都做過了
由于前三天的測量外業(yè)比較集中,內業(yè)計算,數(shù)據統(tǒng)計可能會有不可避免的偏差,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將我們的`外業(yè)測量數(shù)據以及內業(yè)計算進行檢核、校正。
通過計算發(fā)現(xiàn)還是有誤差,所以有派成員有針對性的進行復測,再次復測復算。我們便將原始草圖進行修改并著正圖,以便在緊跟指導的腳步前提下,精確我們的測量工作。
我們一邊學習并復習工程測量這門課,通過實習把原來丟下的東西又給撿回來了。
20xx年12月16日 星期五
今天是周五,測量實習的最后一天,今天就是要做收尾工作。
接著昨天的工作繼續(xù)整理數(shù)據,繪制地形圖,同時也加強了和其他小組之間的溝通、交流。
通過層層復算檢核,我們把數(shù)據按要求填入正式表格中,并將地形圖完善,將周圍環(huán)境按實際概況標在地形圖上。通過校正檢核、補充,將作業(yè)完善。
測量實習的外業(yè)測算和內業(yè)計算的完美結合,我們通過實習又學到了不少東西,鍛煉了動手能力。
測量實習日記 篇5
今天是實習的第八天。早上我過去時,發(fā)現(xiàn)組員們都在A 點邊上。本來我們打算今天早上補測A8點的。但是那里已經有人在測了。我們只好轉到圖書館前等另一個快好的小組。今早的打算是把圖書館前的噴水池內部的形狀也測出來。因為暫時不能測,所以大家分工處理數(shù)據。每一張的數(shù)據看起來公式已經知道了好像很快的樣子,但是實際算起來還是需要很長時間,因為量實在很大。后來更發(fā)生了數(shù)據丟失三張的烏龍事件。所幸因為之前畫圖人員的需要將數(shù)據進行了拍照存底。于是我分到了一個新的任務,就是抄數(shù)據。將照片掃描后,再抄到新的表格上去。
下午等到3點左右,終于可以測我們的'最后一個補測點A8點了。由我負責觀測。具體操作步驟沒有改變。途中因為碰到下課時間,人流量很大,耽誤了我們的測量。同時因為下課很吵,我跟立尺人員一個不注意漏測了一個點。導致了跑尺的同學跟記數(shù)人員的點數(shù)又對不上了。我們在算出平距找出已測的點后,為了確保準確,還是刪掉了后面的幾個點數(shù),重新觀測。很開心的是在5點多時,我們完成了A8點的補測。剛好是1000個點,這也意味我們的碎步測量結束了,接下去就是畫圖跟數(shù)據處理的問題了。這應該是小組人員這幾天最開心的一天了。
測量實習日記 篇6
第一天
天氣有點冷,但我們熱情很高,早早提著全站儀來到土木樓。每個人都想快點搞完,卻不知從何開始,有點茫然,經打聽,知道老師給我我們兩個點和坐標,但這兩點,兩個坐標有什么用?
我們先把儀器架起來,但是這個全站儀真的很復雜,調平弄了半天,雖然老師平時教過快速調平法,到了實際操作確實很困難,老師來了,又給了我們每人四個坐標,要我們把這個四個坐標放樣放出來。熟悉儀器之后,天色漸漸晚了起來,第一天就感覺什么也沒做,就熟悉了一下儀器,了解了全站儀上一些按鍵,調鈕的一些作用,開始連開機關機都不會。
第二天
今天又來到土木樓前面哪條路上,有了目的,就是把老師昨天給我組的四個坐標找出來。可是一到那兒,老師給的兩個已知上,擠滿了人,只好把儀器架在邊上,討論了一下是否能夠根據在兩已知點上放凌鏡,以站點為未知點,再得到坐標,最后異想天開,想的容易,做了半天發(fā)現(xiàn)此路不通,后來問了老師,老師說,要把儀器架在已知點上,以另已知點為后視點,引出一個點的坐標,或者兩個點,然后放樣老師給的坐標,。終于等到已知點了,把儀器架上,不知不覺就天就暗下來,又該收工。
實習的時間過的真快,不過也發(fā)現(xiàn)自己學到不少東西,今天自己調平越來越來快了,有了自己的套路,首先支腳架是就要看好使腳架上平面大致水平,對中,固定儀器后,扭動兩個腳支,對中,不用把腳支移動太多,扭動就行,對中之后調平,看圓水準器,氣泡在哪個腳支方向,就把那個腳支稍稍降低,氣泡居中后,再精對中,然后就可開機,看屏幕上的電子水泡,緩慢微調一下就可精平,屏幕上有水平電子氣泡,和垂直氣泡,連轉動再調,都可省略,只是轉動檢驗一下罷了。
第三天
昨天晚上老師給了學校的平面圖,我們又仔細找到給的坐標大概在什么地方,今天早早的來到實習場地,已知點上還沒有被占,迅速的架好儀器,測站設置,輸入站點坐標,再輸入后視點坐標,引出兩點坐標,靠近今天要放樣的地方,因為昨天晚上做了準備,討論了今天該怎么做,所以一切都很順利,很快。然后在根據引出的兩個點,同樣的操作,定向,再輸入坐標放樣,輸入放樣坐標,出現(xiàn)水平偏差,轉動照準部,使水平偏差盡量最小,一位同學就拿著菱鏡沿著這個方向走,在全站儀觀測的同學不動儀器,保證菱鏡在視線內,在差不多距離時,測一次距離,就知道離放樣點相差多遠,經過多次移動,就會找到坐標的那一點。就這樣四個坐標都放出來,我們也頗有成就感,能夠用全站儀坐標放樣。
第四天
今天還是在用全站儀,組內產生了一些分歧,是用這個先弄地形圖測繪,還是弄一個閉合導線出來,究竟在哪個范圍弄,這幾天也確實有點累了,感覺進度也有點慢,一些組員就在這邊放坐標,另一些組員在另一邊看別的`組怎么做,發(fā)現(xiàn)一些誤差,對誤差容忍程度不一樣,也產生分歧,今天因為一些分歧,爭論,導致今天只得到6個坐標,檢驗好像不是很精確,感覺合作才是做好事的前提。
第五天
經緯儀導線測量在每一站上都要進行盤左盤右讀數(shù)、一測回的數(shù)據是否超限進行檢驗,如果超限立即重測,直到符合限差再進入下一站。 在實習中為了避免大的誤差我們也都總結了不少經驗,例如我們采用盤左和盤右觀測取平均數(shù)的方法,可消除照準部偏心誤差、視準軸不垂直于橫軸、橫軸不垂直于豎軸的殘余誤差。又如在短邊上的端點觀測角度時要特別注意對中,照準目標時要盡量瞄準目標的底部,因為它們對測角的影響與距離成正比。為了消除度盤的刻劃誤差,需要配置度盤的位置,每測回變換進行配置。
測量實習日記 篇7
11月30號 天氣:晴 測站點:a6-1 b8 a7
今天是實習的第八天,也是我們進入補測的第二天。今天根據畫出的圖,我們首先選定了圖書館前的a6-1作為補測點。早上我負責立標尺。就幾天以來的經驗,對于立尺這個看似單純需要體力的工作,我有了一些新的認識。首先必須協(xié)助選點人員找出最合適的點。同時在選定點的地方,要盡量減少觀測人員的誤差。比如尺一定要立直,然后就是在觀測的過程中避免尺子的搖晃,否則就會使觀測人員的讀數(shù)有較大誤差。碰到類似于花圃一樣的地方,要測四個拐角點時,將尺子放在哪個地方也是需要思考的。
下午我負責a7點的觀測。現(xiàn)在我已經能夠很熟練地進行觀測了。但是中途還是出了一些問題。就是記數(shù)人員的點號跟跑尺人員的'點號突然對不上了。不知道是否是立尺人員換位置時,我以為沒換,所以漏測了點,還是其他原因,導致兩方對不上。為了找出遺漏的點,我們只能從頭檢測。整個過程耗費了小組不少時間。
整個補測的過程,我們盡量擴大了外圍的面積,增加了一大片是草地,空地,噴泉,假山等一些占地較大,描圖較為簡單的地物。比之前的測點來得更加仔細。大概5點左右,我們完成了對a7點的補測。組長將數(shù)據分工,要我們帶回宿舍對數(shù)據進行計算后,于是我領了三張數(shù)據回宿舍,結束了今天的實習任務.
測量實習日記 篇8
今天是實習的第八天。早上我過去時,發(fā)現(xiàn)組員們都在A 點邊上。本來我們打算今天早上補測A8點的。但是那里已經有人在測了。我們只好轉到圖書館前等另一個快好的小組。今早的打算是把圖書館前的噴水池內部的形狀也測出來。因為暫時不能測,所以大家分工處理數(shù)據。每一張的數(shù)據看起來公式已經知道了好像很快的樣子,但是實際算起來還是需要很長時間,因為量實在很大。后來更發(fā)生了數(shù)據丟失三張的烏龍事件。所幸因為之前畫圖人員的需要將數(shù)據進行了拍照存底。于是我分到了一個新的任務,就是抄數(shù)據。將照片掃描后,再抄到新的表格上去。
下午等到3點左右,終于可以測我們的最后一個補測點A8點了,由我負責觀測,具體操作步驟沒有改變。途中因為碰到下課時間,人流量很大,耽誤了我們的.測量。同時因為下課很吵,我跟立尺人員一個不注意漏測了一個點。導致了跑尺的同學跟記數(shù)人員的點數(shù)又對不上了。我們在算出平距找出已測的點后,為了確保準確,還是刪掉了后面的幾個點數(shù),重新觀測。很開心的是在5點多時,我們完成了A8點的補測。剛好是1000個點,這也意味我們的碎步測量結束了,接下去就是畫圖跟數(shù)據處理的問題了。這應該是小組人員這幾天最開心的一天了。
【測量實習日記】相關文章:
測量實習日記08-03
施工測量實習日記08-03
測量實習日記范本11-23
測量實習日記范文08-03
校外測量實習日記08-02
校園測量實習日記08-02
控制測量實習日記08-03
土木測量實習日記11-23
工程測量工作實習日記08-03
【精選】測量實習日記四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