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講文明樹新風的演講稿合集七篇
演講稿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演講稿在我們的視野里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你所見過的演講稿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講文明樹新風的演講稿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講文明樹新風的演講稿 篇1
在許多發達國家,公民有等紅燈的習慣,即使四周空蕩蕩的,紅燈一亮,老百姓都老老實實地等著。或許按照我們中國人的常規思維,這老外確實呆板傻氣,對某些人為的規章制度不知靈活地變通。在自己認為合情合理或四周無人的情況下可以違反規定,這似乎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于是紅綠燈常常成為街頭的一道華而不實的裝飾。
追溯歷史的源頭,我們驕傲,因為我們有絲路花雨、四大發明、貞觀之治、康乾盛世 文明的倩影曾與我們的祖先如影隨形, 文明古國 、 禮儀之邦 曾是世界授予華夏民族的頭銜。
但是,當我們踏著經濟騰飛的步伐,盡情享受物質文明帶給我們的便利繁華的今天,您可曾留意過國外的公共標語?大部分標語用英文書寫,但 不隨地吐痰 不亂扔垃圾 便后請立即沖水 等文明告示卻用中文書寫。許許多多的老外對我們中國人的評價是 臟亂吵不守規則 。面對國人習俗在國際的惡劣影響,我們還能自我陶醉嗎?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雖然我們不是太陽,不可能將整個社會照耀,但是我們可以做一只小小的螢火蟲,用微光將自身點亮。我們可以努力加強自身的文明修養,嚴守個人的道德底線,為轉變種種不良行為作出點滴貢獻。我們的祖先講究自我修身,提倡 慎獨 ,意思是在獨自一人、無人監督時,要時時處處謹慎自覺地約束自己,不能因為無人知曉就放松自我要求,做出有違道義的事情。例如不能因路上無人就隨地吐痰丟垃圾闖紅燈。
況且,文明的行為舉止其實只是由細節構成的。文明是什么呢?文明是清晨問候他人時的那抹祥和的微笑,文明是檢起垃圾時的那個美麗的彎腰,文明是面對紅燈時溫文爾雅的停步,文明是看見老人上車后溫情熱忱的讓座,文明是看到有人破壞環境時善意的提醒,文明是一方有難時熱情慷慨的伸手,文明是唇齒間蹦出的那聲親切的 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因此,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并不是要有什么了不起的舉措,只需要我們在舉手投足之間時時處處心系文明。只需要我們能管好自己的嘴,不講粗話,不大聲喧嘩,不隨地吐痰,不在公共場合抽煙;只需要我們能管好自己的手,不亂扔亂丟,不打架斗毆,不把車輛亂停亂靠,不把廣告隨意張貼,不破壞公共設施;只需要我們能管好自己的腳,不插隊擁擠,不闖紅燈,不踐踏草坪花木 只要我們敢于向不文明行為說 不 ,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
著名作家梁曉聲在中央電視臺講過一段經歷:一個美國老太太在左右并沒有車輛的情況下,安安靜靜等紅燈,老太太說: 也許,我們身后那棟房子里,會有一個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見我們走過去,以后照我們的樣子橫穿馬路,也許就會出事。
所以,我的朋友們,為了我們出入平安順暢,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為了他人的安危,讓我們心系文明,自覺地慎獨修身,并且身體力行督促自家老小。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要我們眾志成城、執著地尊重維護公共環境,定能共創和諧文明的新家園。 朋友們,讓我們積極攜手行動起來,讓全世界一起見證我們的新時期文明!
講文明樹新風的演講稿 篇2
親愛的大理州州民:
你們好!
文明是水,流淌在那慢慢的五千年歷史中;文明是一把永不熄滅的火種,相傳在代代炎黃子孫的手中;文明是發動機,正在推進社會的進步。
其實想要改掉這個社會的不良風氣,樹立新的風氣,就要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作為一名中學生,首先就要懂得文明是什么?它的意義何在?
簡單地說文明是一種修養,是一種禮數。要想了解一個人,就要從他的行為上來看,他的行為文不文明,禮不禮貌。明白了文明的意義,接下來就是用實際行動來實現。身為中學生的我們,應該從何做起,又應怎樣講文明呢?
講文明并不是很難,已經是中學生了,懂事了。我們應該懂法律,愛祖國,尊師長,禮待人。禮貌禮儀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因而我們應該在不論在家,在校園,還是在任何公共場所都要講禮儀,懂禮貌。不是一個人做到講文明,這個社會就可以樹立新的風氣,而是要每個人,每個公民,這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職責。這是自覺遵守的,只有每個人都自覺地去遵守,這樣世界才會更加和諧,更加溫暖。從小事做起,就像我曾經在電視上看過一個廣告::一位年邁的老奶奶上了公交車,沒有空位,她提著東西搖搖晃晃。坐在她身邊座位上的青年們竊竊私語:“你讓吧!”“你讓吧!”……這時,一位好心的叔叔從公交車的后面跑上前來,拉著老奶奶的手,把她扶到自己的座位上。這不就是講文明的最真實的一種體現嗎?那位叔叔你做到了,我很佩服你,你也值得大家敬佩,在此我想對在公交車上竊竊私語而不讓座位的那些青年們說:那是一位老奶奶,提著東西搖搖晃晃的都站不穩了,難道你們看到那種樣子就算你們不同情,你們不可憐她,可你們的良知難道允許你們這么做嗎?在學校,遇見老師一聲親切的問候送上,遇見同學一個熱請的招呼送上;在家中,父母下班后一杯熱茶送上;在大街上,給予乞丐同情的施舍;在公共場所,一個座位,一個舉手之勞……這都是一些輕而易舉就可以做到的小事情,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助人為樂,是不求回報的。你幫助了別人,卻快樂了自己,這不是兩全其美嗎?想必大家都知道小孔融讓梨的故事吧?故事中的小主人公他懂得快樂,懂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懂得謙讓。雖然他只是一個乳臭未干的小孩子,但是他的.做法卻是有的成年人都做不到的。這個故事之所被千古傳頌,就是因為人們很敬佩小孔融的這種品質。有些大人,表面上滿腹經文,只會嘴上說,可是從來沒有實際行動,這樣是怎么也改變不了社會的敗壞風氣的,反而會使社會增加負擔。道德品質可以彌補智慧的空缺,但是智慧卻不能彌補道德品質的空缺。我曾聽過一句話:“缺少道德的文化,是沒有靈魂的文化,文化發展很重要,讓道德回歸更重要。”確實,你一肚子的文化,可是,你沒有道德,就和你沒有文化沒什么區別。一個沒有道德,不講禮貌,不講文明,不懂禮儀的人,必將會受到社會的排擠,最后被淘汰。
同學們,生命是短暫的,唯有文明讓你的名字流芳百世,讓你的文明永記于人們心中。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做一名講文明的青少年,做一名有責任心的公民,用自己的生命來創造,讓自己短暫的生命煥發出永恒的光彩。
讓我們攜手共建和諧社會,共建文明家園!
此致
敬禮
講文明樹新風的演講稿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用文明行為奏響和諧之歌。
“和諧”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觀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形態,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點。創建和諧校園就是要建立一個文明的美麗的充滿朝氣的校園。
作為一個生長在禮儀之邦的中學生,文明行為是我們學習和生活的根基,使創建文明校園的保證。
首先,優美的環境是創建和諧校園的基礎。
試想,如果一走進我們的學校大門就看見的是滿地亂飛的紙片和塑料袋,草坪上是一道道走出的小路,耳朵里是不堪入耳的粗話,你的心情會好嗎?你會有認真學習的心情嗎?答案是否定的。同學們: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主人,“環保意識”是現代人的重要標志。我們應當切實的樹立起“時代責任感”,心系全球,著眼身邊。有句古話叫“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只有一個干凈美麗的校園才能使我們安靜的學習和生活。
第二,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創建和諧校園的必要條件。構建和諧校園首先就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夕,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我們像枝葉嫩綠的幼苗,在老師的培育下茁壯成長。老師給了我們知識,教會了我們做人的道理。我們要珍惜老師的付出,尊重老師的勞動,互敬互愛。師生互敬互愛,從而打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構建和諧校園還需建立和諧的同學關系。關心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讓他們感受到和諧校園的溫馨。保持良好的心態,寬容帶待人,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換另一顆真誠的心。同學之間友好相處,從而打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第三,誠信,文明的作風是創建文明校園的有利保證。我們同學之間應該相互信任、坦誠相待、說實話、做實事。考試時堅決杜絕舞弊現象,用誠實和實力給自己和老師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作風嚴謹、文明,從而打造和諧的校園文化。
我相信你,相信我們大家會聽到文明的聲音;會在生活中釋放你心中文明的熱情!你可能會問文明是什么?它很難做到嗎?我會這樣回答你:不是的,做到文明說難也難,說簡單也很簡單。有時多一份等待,對他人來說就是一種關愛,其實就是文明的一種表達方式。在校時,我們學生不應該講臟話,不應該打架斗毆……如果你做到了,那就是一個文明的人;如果大家做到了,那就是一個文明的群體;如果整個國家做到了,那就是一個文明的國家。
讓我們攜起手來,踏著輕盈的腳步向文明進發!去共同營造一個和諧文明的社會!讓我們向全世界展示華夏兒女的風采。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講文明樹新風的演講稿 篇6
大家好!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后自己緊靠著墻,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么?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么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講文明樹新風的演講稿 篇7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是11號選手,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告別陋習,走向文明》。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而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創造了中國燦爛的文化,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形成了古老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華夏兒女的舉手投足、一言一行,無不體現我們中國人的氣質與素養。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有云:“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民有恥且格。”意思是說,用道德來引導而姓,用禮制去同化百姓,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有歸服之心。可見禮治具有能使百姓知道廉恥并建立有序生活的社會功能。禮的觀念尚在古代已經建立而且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那么對于現代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禮儀對于我們還重要嗎?重要!禮儀不僅是一個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體現,而且對于個人而言,也是體現一個人道德和修養的尺度。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無不遺憾的發現,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國公民的文明素質卻出現了一些問題。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教室里、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面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臟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
其實,要想成為一名“講文明,樹新風”的時代青年并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只要我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就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中學生。那么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斗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校園。試想假如全國每一個校園都共同創建文明校園,那么我們民族的整體素質將大大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將會大大加強,祖國的未來一定是繁榮昌盛、燦爛輝煌!
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可以影響你的學習,你的生活,甚至將來的一生都將受用不盡,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只有具有深厚的底蘊、幽雅的談吐、得體的舉止,才能稱得上真正有內涵的美。
那么,請大家告別陋習,走向文明!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講文明樹新風的演講稿】相關文章:
講文明樹新風演講稿01-22
講文明,樹新風演講稿12-27
講文明樹新風演講稿12-27
講文明樹新風演講稿06-09
講文明,樹新風演講稿06-23
講文明,樹新風演講稿04-25
講文明樹新風的演講稿04-25
講文明樹新風的演講稿04-26
講文明樹新風演講稿-04-02
【熱門】講文明樹新風演講稿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