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翅老人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巨翅老人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到馬爾克斯,我們首先會想到他的《百年孤獨》,說真的,我并沒讀完這本書,相反,我卻迷上了他的短篇,尤其是《巨翅老人》。有本批評諾貝爾文學獎作家們的書,我忘了什么名字,書中竟然說《巨翅老人》是篇“低質量”的作品,那位作者還用“社會階級”的觀點去評論,并斷定它就是“弱肉強食”的樣板,是宣傳資本主義社會人際關系的鐵的定律。我的天啊,這就是我見到的中國的批評家,連最起碼的“孤獨”主題都沒讀通,卻不負責任地把一篇好小說大批一通。
“巨翅老人”是具有多重象征的,我們完全可以閉上眼睛構想一下:一個長有翅膀的天使,當他以本來的面貌落亂到人間的時候,人類又會怎樣對待他?因為他與人之間無法有效溝通,就必然會遇到各種遭遇,這遭遇是不能溝通的遭遇,即使他是真天使,也沒有人會相信他是真天使。這竟讓我想到了莊子的《逍遙游》,一幫蟬和斑鳩總在譏笑大鵬,可他們又哪里能體驗到大鵬的志向呢?這是境界問題,巨翅老人在人間遭遇的種種也是如此,他本來是屬于天上的,因為落亂,他不得不降臨到人間,但又因為人類無法與之溝通,他又不得不忍受人間的孤獨和人類對他的折磨。
《巨翅老人》是我較早接觸到的一個短篇,我讀完后最先想到的竟然是尼采和凡高這樣的思想家和藝術家,如果我們把尼采和凡高就看成是“巨翅老人”,又因為他們本屬于天使的特性,所以,他們在人間所遭受的必然是孤獨和苦難,人們會把他“同母雞一起圈在鐵絲雞籠里”,會“用在牛身上烙印記的鐵鏟去燙他”,等等,這樣的事,難道人類不都在尼采和凡高身上干過嗎?而作為尼采和凡高,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忍耐”,因為他們知道,他和人是分屬兩個世界的,人類只能看到“一個落魄又衰老的、身上有難聞氣味、沒有生命力的、與人間語言不通的所有天使”,而不能用事實去證明他們就是天使,所以,尼采和凡高們就只能被人類稱之為“瘋子”了。
我這樣來解析小說的確有點過度闡釋,但不管怎樣,我認為這樣的聯想是可取的。雖然小說中沒有完全證明“巨翅老人”的天使身份,我們也能從小說中女主人公埃麗森達放走“巨翅老人”的那一刻的細節可以推測出,“巨翅老人”飛走后的快樂。小說最后一處是這么寫的:“她放心地舒了一口氣,為了她自己,也是為了他。洋蔥切完了,她還在望著他,直到消失不見為止,這時他已不再是她生活中的障礙物,而是水天相交處的虛點。”為什么作者說“巨翅老人”不再是她(埃麗森達)生活中的障礙物,而是水天相交處的虛點?因為對于“巨翅老人”來說,回到了天空就等于回到了家,她似乎已經明白,他就是真正的天使。“水天相交處的虛點”又意味著什么?這難道不有點像大鵬飛上天的那一刻嗎?這個“虛點”既是現實的場景,又是靈魂的至高點,人能看到這個點,卻不能走向那個點,這個點屬于天使,屬于人類中那類非常特殊的思想家和藝術家們。
讓我們再來看看馬爾克斯這個作家,其實,“孤獨的感受”是馬爾克斯文學情思中的重要內容,也是他藝術想象中的主要力量。他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致答辭”中說自己是懷念故里的哥倫比亞流浪漢。他說:“對我們來說,最大的挑戰是缺乏為了使生活變得令人可信而必須的'常規財富,朋友們,這就是我們孤獨的癥結所在。”所以說,在馬爾克斯的作品中,處處彌漫著孤獨氣氛,這篇也不例外。但我總認為這篇小說的孤獨和“境界”有關,我們甚至完全可以把它和莊子《逍遙游》中的大鵬放在一起去比較著理解。也有很多評論家把“巨翅老人”遭遇的人類種種看成是“人性惡”的緣故,我不否認這一點,但通篇來看,似乎“境界論”更為透徹,也更符合文章本意。雖然我不清楚馬爾克斯是在什么背景下寫的這篇,但我深信作者在寫這篇文章之前一定遭遇過“自己的思想無法與現實溝通”的現狀,這或許才是問題的根源,這也大概是作者創作《巨翅老人》的動因。
作為小說家,“寫作動因”非常關鍵,動因就像“按鈕”,也像人們常說的“靈感”,只有一剎那就能讓作者心動,并隨之創作出新的作品出來。對于這點,我有深切體會,我每次創作小說前,一定是先有一個模糊的形象出現,這個形象是我不能用其他方式表達的,但這個形象能讓我展開敘述,能在敘述中打開秘密。“巨翅老人”就是作者在創作之前先確定的一個形象,這個形象的開始一定不太清晰,寫著寫著就逐漸清晰起來。于是,這個形象就和他要表達的思想融合成了一個整體。
我不知道我這么說有沒有說清楚,但不管怎樣,這些都算是我的真實感受,我從《巨翅老人》中獲得的靈魂震撼,首先是因為把“巨翅老人”和“大鵬”進行轉了轉換,又把“大鵬”與“尼采和凡高”這樣的思想家和藝術家進行了轉換,我每次一想到他們,內心就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我一直認為,人類根本就不配他們來生活,就像人類不配“巨翅老人”和“大鵬”來生活一樣,他們在人間所遭遇的所承受的就成了必然。
我最開寫這篇小說的評論時,采用的是文本細讀法,我對每一段每一段都進行了闡釋,但現在我發現,這篇文章并不適合這樣,作為一個令我感動的形象,我只能用最感性的文字去描述,這或許更接近文本一些。但不管怎樣,每個人的讀法都不會相同,我相信其他讀過這篇小說的朋友,一定能讀出另外的東西出來。
【巨翅老人讀后感】相關文章:
《巨翅老人》的讀后感02-25
單翅的天使散文08-19
《藍翅》經典臺詞10-25
斷翅的思念散文06-18
折翅的乳燕散文03-21
斷翅的蝴蝶生活隨筆10-29
時光老人讀后感想02-26
《蓮池老人》的讀后感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