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演講稿3篇
演講稿具有邏輯嚴密,態度明確,觀點鮮明的特點。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演講稿的使用越來越廣泛,那要怎么寫好演講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心理演講稿3篇,歡迎大家分享。
心理演講稿 篇1
大家好,我是外語系的xxx,我想競選的職務是陽光心理社社長。
心理分析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
這個世界是人的世界,天上地下來來往往的都是人,如果能把人的心理研究透徹了,那么可以說你的人生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另外一半是你的個人成就。當然也可以這么說,如果你想要對天上地下的事情無所不知,無往而不利,那么只要你把天地之間的人的心里都給分析得清清楚楚,把其中的規律法則握于指掌之內,你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因為《老子》中說過:“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王是什么?是人之王。道是什么?是人之道。如果把人給研究到了那個境界,再知天地自然之理那,我想你的人生歷程和畢生事業就都到了頂尖兒了。就如王守仁,也許他年輕時雖有大志,但也不算什么,屢屢碰壁,為人所譏笑,但在龍場悟道之后,發覺了知行合一的真理,這才游刃有余,自身心境再無缺憾迷離,在官場、沙場上同樣乘風破浪,最終成圣成賢。
往小里面說,掌握好心理方面的分析方法,可以穩定自身的情緒,提升你的素質修養,有效的解決你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同時為其他人排憂解難,這也正是我們陽光心理社為廣大同學服務的宗旨。人的言行,無不出自于所思所想,一旦解決了你的思想問題,那基本上就不存在什么太大的問題了。所謂心病比身病更傷身,就是這樣。就如三國時期鬼才郭嘉多病早夭,難道他就真的無藥可治嗎?或者說,這世界上大多數致人死命的疾病,真的是因為無藥可治才致人死命的嗎?顯然不是!郭嘉的病顯然可以治好,只要少思多眠就好,可是你怎么能說服一個出色的謀士在正需要他的亂世隱居養病呢?所以他不肯少思,但凡出了事,他總是不自覺的去想前因后果、影響和解決辦法,所以他必死。
人的本質從某種角度來說,只是一種思維,一種運算方式,并不存在的實體意義上的人。從動物到人,是思維的進化,具備了思維能力的稱為人,不具備的稱之為動物。而人的肉體也僅僅是思維的宿體,宿體為思維提供基本物理構架,如對眼睛,耳朵等感知器官是為思維提供信息采集。思維缺失感知器官所采集的信息也將無效。而手與腳等動作執行器官是為感知器官提供更方便的信息采集。大腦承擔著思維的運算與存信息的存儲,存儲信息以便思維的隨時調用。如果,技術達到一定程度,思維宿體的問題已經可以解決,那么人的思維就可以離開人的肉體,運行在更好的更長壽的宿體之中,甚至達到永生......而再來看肉體,也僅僅是一堆肉而已,與別的動物肉體沒有任何區別。屆時任何出行也將變得簡單,只要將思維發送出去就可以達到目的。
我很喜歡心理分析,因為天下一切事與物的本源是人,只要抓牢本源,便是一切在握。我也很喜歡中國古代哲學體系,雖然各有各的缺憾,但集諸家于大成之后便可盡如我意,那種溫潤含蓄的感覺,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會喜歡。所謂傳統,傳承之統,在我們的血液里流淌著的不滅的傳統。
關于陽光心理社,我認為這是一個歷練人的好地方,供大家進行交流研討的大平臺,在這里我們可以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深入挖掘你的心理性格特征,可以了解自己,展現自己,豐滿自己,用英文來講,就是“realize oneself”。在社長這個職位上,我希望自己能像鵝卵石一樣,在時光如水之下,漸漸變得晶瑩圓潤。如果我不能當選這個職務,那么其他的職務,只要能達到相同目的,也都一樣。無論在哪里,我都希望可以待在陽光心理社里做事,我會全力以赴,爭取在完善自己的同時,為大家盡可能的服務。
謝謝!
心理演講稿 篇2
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保持心理健康,坦然面對高考》。昨昔逝去,今日離高考又進一步。高考是一把高懸于頭上的利劍,令我們無法不緊張;它又是一塊試金石,是現有條件下最公平的競爭途徑,令我們無法不激動。而一千五百年前,諸葛先生就告誡后人,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因此,面對即將來臨的高考,保持心理健康、心境平和是我們必須要做的。
那么,一個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呢?
我國心理學工作者李樹珍在其《中學生心理與教育》一書中,提出中學生心理健康的7項標準:
1. 自覺努力學習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不以學習為負擔,愿意并努力自覺學習;能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追求新的學習目標。
學習是一件幸福的事。梁惠王曾問孟子,我實行仁政有什么好處呢?孟子回答,仁,難道還不夠么?學習也是一樣,不要懷著功利心去學習,也不要把學習當做重負。能夠不擔心茶米油鹽,不憂慮工資漲落,即使世界末日,也有阿基米德的數學演算。就這樣,只單純的學習,難道還不夠么?
做人像是縫衣服,需要一針一線地縫補,而不是一針到頭,或是草草幾針,那樣衣服很快就會支離破碎。人生也是如此,我們要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路,而不是妄想,渴望一舉成功或走捷徑之類得想法。每一顆紐扣都是一個小目標,一個個縫好了,才能將衣服扣起來。要相信,人生最美好的東西就在自身的堅持之中,只要不放棄,不妥協,不茍且,總有一天,會看見最美麗的明天。
2. 自知自我意識觀念明確。
自我意識觀念是指一個人對自己身心的知覺印象和評價。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對自己各個方面都有比較全面的了解,而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自知是一個人最可貴的品質之一,學會思考,深入的了解自己,剖析自己讓心靈不斷不得到洗禮,升華。不要一看見錯題就歸咎于粗心大意,一考試失利就膚淺的認為是發揮不好,客觀條件不利。
每日三省吾身,觸摸到更真實的自己,以便揚長避短,不斷進步。
3. 自愛正視現實,悅納自己。
心理健康的學生,對自己及自己與周圍現實的關系有清醒的認識。個人的理想、信念、目標、行動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能喜歡并悅納自己。能夠從實際出發,努力適應環境。
人一生最大的寶藏是自己,最大的事業是如何經營自己。人生雖有終點,生命卻是無涯;生活可以輕松,生命卻要認真;目標可以一個一個的達到,實現自我卻是永無止境。
人首先應自愛,愛自己是愛一切的開始。愛自己才能愛別人,愛集體,愛生活。
4. 自持情緒穩定、樂觀。
心理健康的學生情緒穩定、樂觀,能做情緒情感的主人;心境始終活潑、開朗、穩定、豁達,充滿朝氣。
寫作文時,我們常提到阮籍和嵇康。有人說,阮籍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深度,嵇康則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高度。同處于司馬氏的殘暴統治下,阮籍思考得更深,也更憂慮,窮途而哭是一種無奈的發泄。而嵇康,擁有更大的自信和精神力,時代越不自由,就越追求自由;生活太沉重,就活的更輕松。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率性打鐵是一種心境超然。我們需要思考,但不是阮籍的悲觀,不是窮格。我們需要嵇康的自信豁達,以此自持。
5. 自尊善與人友好相處。
心理健康的學生,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樂于與人交往,能與周圍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菁菁校園,青蔥歲月,分擔痛苦,分享歡樂,不論流淚還是微笑,讓我們并肩走過。
6. 自強有理想,有生活目標。
心理健康的學生堅信自己的存在會對社會、對人民有價值,有意義。因此,能確立遠大理想,并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努力把自己鍛煉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
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7. 自制遵守社會道德行為規范。
心理健康的學生,有道德和法制觀念,能約束自己的'行為,使自己的行為不斷規范化、社會化。
同學們,自覺,讓我們不斷進取;自知,讓我們明確自身價值;自愛,讓我們正視自己;自持,讓我們樂觀向上;自尊,讓我們和諧相處;自強,讓我們擁有遠大目標;自制,讓我們學會遵守。我們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相互擁抱才能展翅飛翔。
有誰不是一邊受傷一邊學會長大?讓我們的心靈多一份寬容,多一種感動,多一點堅強,讓我們對生命充滿信心和敬意,讓我們越過彷徨,拋掉苦惱,釋放悲傷,正視失敗;讓心堅若磐石,矢志不渝;讓心韌若纜繩,百折不撓;讓心純若水晶,滌去污穢;讓心烈如火焰,點燃生命!
心理演講稿 篇3
同學們:
你們好!
在這個莊嚴肅穆的升國旗儀式上,我很愿意對同學們說幾句話,也希望這幾句話能夠在之后的人生之路上一直伴隨著你們,成為你們的座右銘。
我想說的第一句話是要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人活著就是一種責任,我們沒有權利選擇生與死,但我們有權利更有責任選擇生與死之間的生活方式。名著《彷徨少年時》的作者赫塞說過一句話:“生命究竟有沒有意義并非我們的責任,但是怎樣安排此生卻是我們的責任。”如果說學生好好學習算是對自己盡了一點責任的話,那么作為一個新世紀的高中生來說,你們還要時時警醒自己: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包括實踐自律;在與他人的合作與交往中要承擔責任,以非暴力、建設性的和平手段解決彼此間存在的分歧;承擔個人對社會應盡的義務;承擔個人在維護和保持環境方面應有的責任。或許我們的教育長期以來在同學們責任感培養方面有所欠缺,但只要我們想一想,西方許多國家的小學生尚且懂得將責任感列為最重要的價值觀之一,作為高中生我們又有什么理由去漠視自己的責任!要知道,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就不可能有澎湃的生活熱情和可持續的工作能量。因此,今天在這里我愿意再次用這些詞語與你們共勉:珍愛生命,熱愛生活,友好合作,助人為樂,維護集體,關心學生,愛護家庭,孝敬父母,終身學習。
我要說的第二句話是要做一個安分守己的人。我從不擔心八中的學生會沒有理想,沒有遠大的志向,我更擔心的是你們能否坦然而從容地面對平凡的生活。我深知,在座的同學中有太多的人拔高了成功的觀念,這些同學時常想到的是掌聲、鮮花、出人頭地,甚至是驚天動地,這當然不是什么壞事,但如果每個人都把成功定義在這樣一個“金字塔”的塔尖上,想一想這個世界會有多少人活不下去啊!我當然希望并且相信,你們當中會涌現出學問家、翻譯家、設計者,甚至會有人成為企業家或有較高級別的政府官員,但毫無疑問也只能是少數——多了就不那么令人向往了,多了也就不那么值錢了。在這里,我要告訴你們的是,成功就是一種良好的經驗或體驗,它不等于驚天動地,也不一定轟轟烈烈。我還要告訴你們的是,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并一定和快樂成正比,也不一定與幸福有著必然的聯系。因此,當你能夠這樣理解成功的時候,你就能夠“安分”——安于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并能在這個充滿誘惑的社會里守住自己。而在這樣界定成功的日子里,你也就必然能夠在同學朋友的祝福與笑容中,在親人的親切問候抑或是在老師的鼓勵與勉勵聲中,真正體會到自己生命的流光溢彩!
最后我要說的一句話是要做一個樂觀向上的人。在你們今后的人生中,當你步入社會后你或許會發現,你所面對的困難、壓力乃至挫折要比校園里多得多。你必須知道,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這時候你最需要的就是樂觀的思維方式。其實,快樂和幸福一樣是一種很主觀的心理體驗。你改變不了世界,但你一定可以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因此,在夜深人靜推開一扇窗戶的時候,我希望你更多的是去看天上的星星,而不是去看地上的污泥!在你遭受挫折的時候,你一定要記得:明天的太陽依然升起,我們還有希望!在人生路上,難免跌倒和等待,但是“天空雖有烏云,烏云的上面永遠會有陽光照耀”,勇敢的抬起頭,猶如歌里面唱的:“讓我們在經歷風雨之后,去迎接那絢麗的彩虹” 。
最后祝同學們一生走好!謝謝大家!
【心理演講稿】相關文章:
心理部競選演講稿06-13
心理演講稿三篇03-30
心理健康的演講稿10-29
心理健康演講稿11-12
精選心理演講稿四篇08-02
競選心理部演講稿12-25
【精選】心理演講稿10篇05-29
【精選】心理演講稿三篇05-12
心理部的競選演講稿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