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庭作業的迷思》讀后感
《家庭作業的迷思》是美國作家艾菲●科恩寫的,本書尖銳地提出了由于我們對孩子的不信任、對學習的誤解及對競爭力錯誤的關注,不僅使我們的孩子擁有越來越少的自由時間,而且使我們的家庭有了越來越多的矛盾。作者告訴我們應該反思孩子在學校及放學后的時間安排,以拯救我們的家庭及孩子對學習的熱愛。
確實如書中所述,增加作業會增加父母負擔、孩子壓力、甚至家庭沖突,并導致孩子有較少的學習興趣和較少的時間從事其他活動。這些損失并沒有換來學生的學業成就。書中作者提出了研究證據說明這一點,也借用了不少老師的經驗,闡明不是不要作業而是要問怎么做才有效益。而問作業的效益時,問的不只是是否提高學業成績,還有更核心的是孩子有沒有興趣,是否能鞏固學習,親子間的關系與互動會受到怎樣的影響等。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幾乎每天都會布置一些作業給學生,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可每次考試、測驗,學生的成績總是不盡人意。我們分析原因時總是認為學生練習得還不夠,于是又加大練習力度,如此惡性循環,收效甚微。其實,我們如果靜下心來反思一下,便會發現對于大多數的學習內容來說,大量的練習確實可以幫助一些學生越來越精于正確的反應,但是卻不會幫助他們越來越精于思考,習慣于思考。簡單機械的反復練習不會帶來理解,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同時又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近幾年的教學中,我們在作業布置上采用了靈活多樣的方式。在語文學科上,以前常布置的作業是把某一課的生字詞寫4遍。現在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們:明天要檢查默寫,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寫或者不寫,只要能通過第二天的默寫。對于每一課的課后練習,我們摒棄了機械、反復的練習題,而設計了一些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思維能力的練習。這些練習還被分為必做題、提高題和培優題三個層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做。這樣的作業大大調動了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減輕了學生的負擔,把以前被動完成作業轉變成主動完成作業,提高了學習效率。最重要的是學生不再埋頭于作業中,而是有了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去閱讀,去實踐,去游玩,去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情,學生們可以利用閑暇時間培養自己的創造力。這不正是我們作為一名教師培養學生的目的嗎?
【《家庭作業的迷思》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養的迷思讀后感10-29
家庭作業家長評語11-30
讓學生牢記做家庭作業08-04
家庭作業調查報告04-15
家庭作業調查報告9篇06-26
小學數學三年級家庭作業練習題11-22
初一數學家庭作業代數式的值測試題11-14
讀后感說話讀后感09-23
飄讀后感飄讀后感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