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吃魚的注意事項和禁忌介紹
導讀:怎樣吃魚才健康?我們知道魚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人體所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成分,深受老百姓的喜愛。怎樣吃魚才健康呢?愛吃魚的朋友不得不知。
吃魚要注意
1.吃魚要有方法
節日期間的宴席上少不了魚,空腹吃魚便是常有的事情,但這卻很可能導致痛風發作。痛風是由于嘌呤代謝紊亂導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組織損傷的疾病,而絕大多數魚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攝入含嘌呤的魚肉,卻沒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來分解,人體酸堿平衡就會失調,容易誘發痛風或加重痛風病患者的病情。春節期間正值冬季,最適合吃溫熱性的魚類,如鯽魚。但感冒發熱期間和愛長口瘡的人最好少吃。
2.吃魚要有選擇
對于魚類,要有選擇地吃。首先,要少吃或不吃魚頭,因為魚齡越大,魚腦和魚皮中蓄積的汞就越多,攝入過多的汞可能會引起中毒。其次,“三高”人群不適合吃魚子,因為富含卵磷脂的魚子膽固醇較高。第三,活魚現殺并不科學,因為活殺現吃,魚體內的有毒物質往往來不及完全排除,魚身上的寄生蟲和細菌也沒有完全死亡,這些殘留毒素很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此外,活殺現吃的魚蛋白沒有完全分解,營養成分不充分,口感也并非最好。
3.吃魚種類盡量多些
不同魚類的.口味和吃法不同,不同魚類的營養價值也不同,多吃些種類可使攝入的營養更加均衡。鰻魚、秋刀魚等脂肪較多的魚適合烤著吃,吃時可在魚身上擠點檸檬汁;鯉魚、白鰱、花鰱、草魚、帶魚紅燒后風味更好;黃鱔魚、黑魚、鯽魚、鱈魚等本身味道鮮美,適合燉著吃;鱖魚、鰣魚、鱸魚等高端魚肉質細嫩,適合清蒸,保持原汁原味;金槍魚、真鯛、三文魚等海水魚可以生吃,但要確保新鮮、安全。
魚類是大家都很喜愛的肉類食物,魚類不能隨隨便便跟其他食物搭著吃。搭配不當,不僅會破壞魚肉本身的營養,還有可能給人類的身體健康造成傷害哦。
魚類禁忌搭配
鱖魚
性味甘、平,適宜體質衰弱、虛勞羸瘦、脾胃氣虛、飲食不香,營養不良之人食用。
忌口:
體內寒濕盛者、咯血、哮喘病人不宜食用鱖魚。
鯧魚
性味甘、平、淡,具有益氣養血、補胃益精、滑利關節、柔筋利骨之功效,尤其適合消化不良、脾虛泄瀉、貧血、筋骨酸痛者食用。
忌口:
瘙癢性皮膚病患者應忌食。再者其魚子有毒,不可食用。另外,鯧魚也不能用牛、羊油煎炸。
鯉魚
鯉魚有健脾開胃、利尿消腫、止咳平喘、安胎通乳、清熱解毒等功能。
能供給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A和維生素D,并含較多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膽固醇,防治動脈硬化、冠心病,因此鯉魚適宜水腫、浮腫、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鯉魚與冬瓜、蔥白煮湯服食,治腎炎水腫。大鯉魚留鱗去腸雜,放火中煨熟,分服之,可治黃疸。用活鯉魚、豬蹄煲湯服食,治婦女少乳。鯉魚與川貝末少許煮湯服,治咳嗽氣喘。
忌口:
凡患有惡性腫瘤、淋巴結核、紅斑狼瘡、哮喘、小兒痄腮、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癰疽、蕁麻疹、皮膚濕疹等疾病之人均應忌食;素體陽亢及瘡瘍者慎食。鯉魚忌與綠豆、芋頭、牛羊油、豬肝、雞肉、荊芥、甘草、南瓜、狗肉、咸菜同食。
鰱魚
可溫中補氣、暖胃、潤澤肌膚,是溫中補氣養生食品。適用于脾胃虛寒體質、溏便、皮膚干燥者,也可用于產后脾胃氣虛所致的少乳等癥。
忌口:
凡是脾胃蘊熱者不宜食用鰱魚。另外,感冒發燒、口腔潰瘍、大便秘結者、瘙癢性皮膚病、蕁麻疹、癬病患者都應忌食鰱魚。
草魚
可以開胃、滋補,暖胃和中、平降肝陽、祛風、治痹、截瘧、益腸明眼目,很適合身體瘦弱、食欲不振的人吃。它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對血液循環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物;含有豐富的硒元素,經常食用有抗衰老、養顏的功效,而且對腫瘤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忌口:
不宜多吃,多吃則易發瘡瘍。另外,女性在經期食用草魚容易產生疲倦感、出現水腫癥狀。
鯽魚
性味甘、溫,有益氣健脾、利水消腫、清熱解毒、通絡下乳等功能。鯽魚體內的脂肪有利于心血管功能,還可降低血液粘度,促進血液循環。
腹水患者用鮮鯽魚與赤小豆共煮湯服食有療效。鯽魚去腸留鱗,以茶葉填魚腹,紙包煨熟食用,可治消渴飲水。小腸疝氣,用鮮活鯽魚與豬蹄同煮,連湯食用,可治產婦少乳。
忌口:
不能與麥冬、沙參同用,不宜和大蒜、砂糖、芥菜、沙參、蜂蜜、豬肝、雞肉、野雞肉、鹿肉同食。陽虛體質和素有內熱者不能食用,易生熱而生瘡瘍者也忌食,感冒發熱期間不宜多吃。
帶魚
性溫、味甘、咸,有補脾、益氣、暖胃、養肝、潤膚、補氣、養血、健美的作用,可用作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輔助治療。適宜久病體虛,血虛頭暈,氣短乏力,營養不良之人食用。
肝炎病人可用鮮帶魚蒸熟后,取上層油食用,不限量,久服可改善癥狀。將帶魚鱗熬成魚鱗凍,給頭發枯黃者食用,久食可使頭發黝黑有光澤。
忌口:
多食易動風發疥,過敏體質者、有麻疹、風疹及原因不明的皮膚瘙癢者,不宜食用,咳嗽氣喘者也不宜食用。另外,帶魚不能喝甘草、荊芥一起吃,并且忌用牛油、羊油煎炸,否則食后更易動風。
黃花魚
性味甘、平,能健脾益氣,開胃消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對人體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黃花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能清除人體代謝產生的自由基,能延緩衰老,并對各種癌癥有防治功效。尤其對體質虛弱和中老年人來說,食用黃花魚會收到很好的食療效果。
忌口:
胃呆痰多者、哮喘病人、過敏體質者、體胖內熱者應慎食。同時,黃花魚不能與中藥荊芥、蕎麥一起吃,不能用牛、羊油煎炸。
黑魚:又名烏魚、才魚、生魚等。肉味甘性溫,功能補脾利水。《神農本草經》云:“療五痔,治濕痹、面目浮腫,下大水”。
產婦清蒸食用,可催乳補血。黑魚與生姜、紅棗煮食用,對治療肺結核有輔助作用。腎炎患者可用黑魚與紅糖燉服。腰酸背痛者,可用黑魚與葛菜、豆腐煮食。
墨魚:又名烏賊。味甘咸、性平,具有滋肝腎、補氣血、清胃去熱等功效;還是婦女的保健食品,有養血、明目、通經、安胎、利產、止血、催乳等功效。
治婦女閉經,可用墨魚、核桃仁適量煮食,每日一 次,至月經來潮為止。治婦女白帶過多,可用墨魚與瘦肉切片,清燉熟食,每日一次,五日為一療程。治婦女產后乳少,用墨魚與豬蹄清燉熟食,頗有效果。
黃鱔:性味甘溫,無毒,入肝脾腎三經, 具有補虛損、祛風濕、強筋骨的功效。
氣血兩虛者,可用黃鱔肉絲、黃芪加水煮熟調味服食。小兒疳積,形瘦食少者,可用黃鱔一條,切段加雞精少許,煮熟食用。內痔出血、子宮脫垂,可將黃鱔煮食,久服有效。鱔魚鮮血滴耳,可治急慢性中耳炎。
泥鰍:性平味甘,具有補中益氣、祛除濕邪、解渴醒酒、祛毒除痔、消腫護肝之功。
用泥鰍與大蒜猛火煮熟,可治營養不良之水腫。泥鰍用油煎至焦黃加水煮湯,可治小兒盜汗。泥鰍燉豆腐,可治濕熱黃疸。泥鰍與蝦黃同煮服,可治陽痿不舉。
魚雖然好吃,但要注意吃魚的頻率:專家建議一周3~4次,或是隔天食用,這樣即便存在重金屬污染,也能給肝臟一定的排毒時間,且不會因攝入量過大而造成蓄積。此外,從營養均衡的角度出發,全面食用各種動植物,才有助于健康。
【健康吃魚的注意事項和禁忌介紹】相關文章:
吃魚注意的禁忌01-08
吃魚籽注意事項介紹07-16
西班牙留學的禁忌介紹和簽證注意事項09-22
吃魚的禁忌有哪些07-20
春季吃魚的作用與禁忌03-23
孕婦的注意事項和禁忌03-06
給寶寶吃魚有哪些禁忌12-26
吃魚注意事項07-17
外出旅游的注意事項和禁忌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