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用調味品的注意事項
調味品是人們一日三餐不可缺少之物,人稱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但當人患某病之時,調味品就不能依個人口味而隨口亂吃了,否則將只對病勢和舊病復發有功,故應忌口。
酒糟:癌癥(痰濕型),關節炎病人忌。
辣椒:急慢性胃炎、食管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胃粘膜脫垂、急慢性痢疾、腸炎、腹瀉、傷寒病、口腔炎、牙周炎、痔瘡、肛濕、紅眼病、氣管炎、哮喘、肺氣腫、肺炎、肺結核、咯血、胰腺炎、痛風、關節炎、脂溢性皮炎、發燒、眼病、各種皮膚病、癌癥(熱盛者)病人忌。
蒜:腹瀉、癲癇、癌癥(熱盛者)、眼病、發燒、咳嗽、氣喘、皮膚病、瘡、疔、癤、腫者忌。
花椒:糖尿病、癌癥(濕熱型)病人忌。
芥末:痔瘡、眼病病人忌。
胡椒:發燒、糖尿病、痛風、關節炎、痔瘡、兒童多動癥、癌癥(熱盛者)、支氣管哮喘。
八角:支氣管哮喘、糖尿病、痛風、癌癥(熱盛者)忌。
茴香:支氣管哮喘、糖尿病、痛風病人忌。
姜:支氣管哮喘、痔瘡、眼病、發燒、癌癥(濕熱型)病人忌。
桂皮:支氣管哮喘、糖尿病、發燒、癌癥(濕熱型)病人忌。
食醋:支氣管哮喘者忌。
味精: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人忌。
咖喱: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人忌。
調味的常見步驟
烹調過程中的調味,一般可分為三步完成:第一步,加熱前調味;第二步,加熱中調味;第三步,加熱后調味。
加熱前的調味,又叫基礎調味。目的是使原料在烹制之前就具有一個基本的味,同時減除某些原料的腥膻氣味。具體方法是將原料用調味品如:鹽、醬油、料酒、糖等調拌均勻,浸漬一下,或者再加上雞蛋、淀粉漿給原料上漿,使原料初步入味,然后再進行加熱烹調。雞、鴨、魚、肉類菜肴也都要做加熱前的調味,青筍、黃瓜等配料,也常先用鹽腌除水,確定其基本味。
加熱中的調味,也叫做正式調味或定型調味。菜肴的口味正是由這一步來定型,所以是決定性調味階段。當原料下鍋以后,在適宜的時機按照菜肴的烹調要求和食者的口味,加入或咸或甜,或酸或辣,或香或鮮的調味品。有些旺火急成的菜,須得事先把所需的調味品放在碗中調好,這叫作“預備調味”,也稱為“對汁”,以便烹調時及時加入,不誤火候。一些不能在加熱中啟蓋和調味的蒸、燉制菜肴,更是要在上籠入鍋前調好味,如蒸雞、蒸肉、蒸魚、燉(隔水)鴨、罐燜肉、壇子肉等,它們的調味方法一般是:將對好的湯汁或攪拌好的作料,同蒸制原料一起放入器皿中,以便于加熱過程中入味。
加熱后的調味,又叫做輔助調味。可增加菜肴的特定滋味。有些菜肴,雖然在第一、二階段中都進行了調味,但在色、香、味方面仍未達到應有的要求,因此需要在加熱后最后定味,例如炸菜往往撒以椒鹽或辣油等;火鍋涮品(涮羊肉等)還要蘸上很多的調味小料;蒸菜也有的要在上桌前另燒調汁;燴的烏魚蛋則在出勺時往湯中放些醋;烤的鴨需澆上甜面醬;熗、拌的涼菜,也需澆以對好的三合油、姜醋汁、芥末糊等等,這些都是加熱后的調味,對增加菜肴特定的風味必不可少。
【用調味品的注意事項】相關文章:
嬰兒用枕頭注意事項12-21
調味品工作計劃08-03
調味品營銷實習報告08-03
用護發素注意事項12-17
用護發素的注意事項11-29
給寶寶用濕巾的注意事項12-23
經典調味品廣告詞大全10-11
夏季用刮痧緩解中暑的注意事項12-24
英語單詞大全:廚房調味品04-27
調味品代理合同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