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與不幸高中作文
英雄與君王
鮮血染紅了江水,翻滾著透骨的凄涼,年輕的將領佇立在江邊,淡青色的披風宛若一面旗幟,右手牽著那匹心愛的烏騅,左手緊握著懸在腰間的寶劍。面前是一葉扁舟在滔滔江水上左搖右擺,身后是橫尸遍野的戰場。所有的弟兄都喪生于這片還彌漫著硝煙的土地上,他們手中都仍然握著兵器,瞑目的能有幾人?
當虞姬橫刀,將一朵生命之花綻放成矛尖鋒刀的湛藍,我看到鮮紅的血流過雪白雪白的頸,壯士掩面,鳥騅悲鳴。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悲愴雄渾的聲音回蕩在江面上,劃破了夜的靜謐,震碎了水中的寒月。當拔山舉鼎的傳奇褪成一頁泛黃的史冊與斜陽下漢家的小兒傳唱的“大風起兮云飛揚”時,你終于遠去,留下一個頂天立地的背影。
在此時,你——項羽,也許認為你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了,因為你失敗了,“徹底”地敗了。
劉邦以他的背信棄義,他的小人風度,刺你于烏江畔,你敗了,他勝了。他登上了君王的寶座,再也沒有另一個霸王與他爭奪天下與權力。當然,那時幸福全是他的。但最后又能怎樣呢?他不也照樣死了嗎?但他死得有你悲壯嗎?劉邦是君王,而項羽是英雄!于是你英雄地起事,英雄地南征北戰,英雄地失敗。當楚歌的韻律從四面八方像魔音一般折磨著你的耳膜,面對嘶鳴的烏騅和似水的虞姬,你的眼淚磨蝕了你的偉岸。“虞姬虞姬奈若何?”于是在烏江,你完成了一個沒有丟棄誠信的男人的涅磐,你不朽,你最終還是戰勝了劉邦,以你的誠信刺劉邦于后人的口碑之中。
一件黑色的大氅、一柄烏黑的寶劍、一匹驃壯的烏騅、一頭黑發、一腔熱血,這是曾經叱咤風云的西楚霸王在烏江畔留給我們的。一個名字,將刻在千千萬萬人心中。而劉邦,他留給我們的是什么?是狡猾?是奸詐?還是……在后人看來,劉邦永不及項羽,不及他“曾是氣吞殘虜”的英勇,不及他“擋我者死”的豪邁,雖然他失敗了,可又有什么不幸可言呢?
[點評]結合話題“幸與不幸”,巧妙地借助歷史題材。將項羽與劉邦二人進行了對比分析,從而得出“盡管項羽敗了,但項羽死得悲壯,是幸福的;劉邦盡管勝了,但他留給我們的是狡猾,是奸詐,是不幸的”的.結論,進而闡明了幸與不幸的辯證關系。流暢的語言,至深的感悟,鮮活的歷史素材,無不顯示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悲劇,還是喜劇?
歷史是一位高明的導演,他把一部部劇本搬上人類生活的銀幕,把一個個主人公帶進人類的生活。你是否還記得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強敵屈服不了,厚祿引誘不了的文天祥……不必到歷史研究所,也不必審讀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只要知道一些歷史名人的簡介,便會發現這些名人往往扮演犧牲品的角色。但,不屈的人類依然點燃了火把,試圖從這些犧牲品的背后尋找一絲安慰。
我們無法忘記兩千多年前,滾滾的汨羅江邊,一位披頭散發、形容枯槁的詩人昂首吟唱:“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這位心比天高的三閭大夫面對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窘境,心灰意冷,終至抱石沉江,給后人留下無限遺憾。他是楚國歷史悲劇中的主角。但他以死報國的決心,千古流傳之《離騷》不正是對這出悲劇的反面詮釋嗎?我們無法忘記腰挎酒壺、身背長劍,行走于蜀中的豪放詩仙李白,也許在“奉旨進京”的那一刻,他看到了一個“蓬蒿人”的無比燦爛的前程;也許在“賜金放還”的那一刻,注定要同詩與酒結下不解之緣,注定要在山川水月中徜徉一生。“賜金放還”斷送了李白的仕途,使他壯志不能酬,這對于他或許是悲劇,但從此他卻化作了中國文壇一顆永恒的巨星。
人的一生本來就是悲喜交織的、但當書本翻過新的一頁時,我們看到了另一種關于生命的注解。嵇康彈《廣陵散》的悲愴的琴聲似乎還在黑暗的空中回蕩;“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陶潛的聲音依舊伴著清泉在山間緩緩流淌。
無論是拖著長長的尾巴劃過天際的流星,還是瞬間閃爍于天際的絢麗爆竹,都釋放出了它們的激情與生命。也許上天總是有意或無意地將某些美好的東西毀滅給我們看,而當這種美以生命作為代價時,就格外能打動人心——因為它不僅創造了一部喜劇,同時也是一部令人震撼的悲劇。
【幸與不幸高中作文】相關文章:
高中作文及格變優秀的幸與不幸06-14
生命的幸與不幸作文04-21
幸與不幸小學作文04-16
經典散文人生的幸與不幸04-12
20條面對幸與不幸的人生感悟03-11
幸福不幸福優秀高中作文04-02
以不幸福為話題的高中作文12-16
關于不幸作文12-21
不幸的隨筆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