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切開的水果的注意事項
切開的水果少買哦!現代家庭人口較少,水果買多了未必吃得完,針對這一需求,許多超市或水果攤會將西瓜等大個水果切成小塊出售。但從營養和食品衛生因素考慮,這樣的水果消費者還是不買為宜。所以記得切開的水果少買!
水果切開易流失維生素C
水果是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維生素C容易在空氣中氧化,高溫及陽光都會使其流失,而預先去皮、切開的鮮果,營養成分可能會減低。
英國消費者協會做過一項研究,測試在超市售賣的預先包裝的切開蔬果的維生素C含量,發現13個樣本中,4個樣本的維生素C含量比參考書記載的維生素C含量低一半。
處理不當易受細菌污染
水果表面容易受污染物、化學物品、動物排泄或沙門氏菌等細菌污染。假如新鮮水果沒有經消毒處理,水果表面便可能會有沙門氏菌類。而用刀具切開沒有清洗的新鮮水果時,受污染的水果外皮的細菌會經刀傳給食用部分。切開的水果在室溫下存放太久,細菌便會滋生。
因此,在購買水果時盡量買未切開的水果。如果一定要購買預先包裝的切開水果,應留意包裝是否完整、是否擺放在冷藏位置,以及有否過期。另外,買回家后應盡早放入冰箱儲存。
不過值得大伙注意的是,水果還是非常有營養的,食療方上常用哦!只要正確的食用,定能把最好的營養帶到你的身體,讓你水嫩健康的過夏天。
切開的水果要少買
“切開的水果會暴露在空氣中,時間長了,里面的維生素C、B族維生素、天然色素等一些營養素就會被氧化、流失。”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采訪時,北京友誼醫院營養科主任洪忠新說,水果切得越小,暴露的時間越長,維生素C的損失也就越大。英國消費者協會也曾做過一項研究,測試了預先包裝好的切開蔬果的維生素C的含量,發現在13個樣本中,4個樣本的維生素C含量至少降低了一半。另外,在切水果時,一部分營養成分和水分也會隨著流出的果汁而流失,水果就會變得相對干癟,從而影響口感。
需要提醒的是,切開的水果易受到刀具、保鮮膜以及空氣中微生物的侵襲,而水果中的糖,為微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如果保存溫度不夠低,微生物就會大量繁殖。因此,購買水果時,最好選擇整個的水果,如果一次吃不完,先清洗果皮和刀具,切開后馬上用干凈的保鮮膜封好,在4°C左右的溫度下冷藏,最好1―2天內吃完。如果要選擇切開的水果,要買剛剛切開的,并盡量在2個小時內吃完。
拓展:吃水果的注意事項
忌飯后立即吃水果
飯后立即吃水果,不但不會助消化,反而會造成脹氣和便秘。因此,吃水果宜在飯后2小時或飯前1小時。
吃水果忌不漱口
有些水果含有多種發酵糖類物質,對牙齒有較強的腐蝕性,食用后若不漱口,口腔中的水果殘渣易造成齲齒。
過量食用水果,會使人體缺銅,從而導致血液中膽固醇增高,引起冠心病,因此不宜在短時間內進食水果過多。
吃水果忌不衛生
食用開始腐爛的水果,以及無防塵、防蠅設備又沒徹底洗凈消毒的果品,如草莓、桑椹、剖片的西瓜等,容易發生痢疾、傷寒、急性胃腸炎等消化道傳染病。
水果忌用酒精消毒
酒精雖能殺死水果表層細菌,但會引起水果色、香、味的改變,酒精和水果中的酸作用,會降低水果的營養價值。
生吃水果忌不削皮
一些人認為,果皮中維生素含量比果肉高,因而食用水果時連皮一起吃。殊不知,水果發生病蟲害時,往往用農藥噴殺,農藥會浸透并殘留在果皮蠟質中,因而果皮中的農藥殘留量比果肉中高得多。
忌用菜刀削水果
因菜刀常接觸肉、魚、蔬菜,會把寄生蟲或寄生蟲卵帶到水果上,使人感染寄生蟲病。尤其是菜刀上的銹和蘋果所含的鞣酸會起化學反應,使蘋果的色、香、味變差。
水果大多屬寒性更宜在下午吃
有些人習慣起床就吃水果。其實水果大多是寒涼食物,剛起床時就食用會刺激腸胃。最好在下午三四點吃水果,這有利于營養的吸收利用。
洋水果風險不比土水果低
很多消費者認為“洋水果”更安全,其實我國的水果質量安全機制比較健全,洋水果遠渡重洋,在保鮮和存儲上勢必要使用更多的保鮮劑和防腐劑,相對而言比土水果更危險。
不要盲目追求果品的外觀
很多人認為,顏色鮮艷、個頭完整碩大的水果才是好水果,這就有可能掉入不法商販利用非法手段偽造外觀的陷阱。
水果熱量高不能取代蔬菜
水果、蔬菜兩者缺一不可,不能相互替代。雖然都是植物但是成分不太相同。蔬菜中有些礦物質是水果沒有的,若只吃水果,會缺乏葉酸等營養素;而且水果有熱量,吃太多水果恐造成肥胖,尤其對糖尿病者來說,吃過多水果并不好;此外,過少吃蔬菜缺少纖維素,可能引發便秘的問題。而水果以生食為主,水分多,
人工合成VC無法取代水果
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的天然維生素C,與人工合成維生素C相比,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優點,那就是很多水果和蔬菜中存在的維生素C是以兩種物質,即維生素C與維生素P組合的狀態存在的。在人體組織中,維生素P能協助維生素C發揮作用。而人工合成的維生素C則是純藥物制劑,其效果遠不如天然維生素C。此外,服用維生素C藥片往往用量較大,如長期服用可在體內生成大量草酸,成為腎結石的物質基礎。而水果、蔬菜中的維生素C并不會使尿中草酸過高。
在我們日常的飲食中就存在著許多對我們人類健康極其不利的害處。為了追求口味,一飽口福,我們失去的是我們的健康。怎不讓人惋惜!下面的日常飲食中的五大害處就是我們的健康大敵。
一大害——過咸
咸味是絕大多數復合味的基礎味,有“百味之王”之說。從大約5000年前的黃帝時期,食鹽已經被認識和食用了。不僅一般菜品離不開咸味,就是糖醋味、酸辣味等也要加入適量的咸味,才能使其滋味濃郁、適口。
1、食鹽——增鮮味、解膩、殺菌防腐。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每天都必須攝入一定的鹽來保持新陳代謝,調整體液和細胞之間的酸堿平衡,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另外,含碘的食鹽還有益于甲狀腺。常用淡鹽水漱口,不僅對喉嚨疼痛、牙齒腫痛等口腔疾病有治療和預防作用,還能預防感冒。清晨起床后喝一杯鹽開水,可治便秘。
禁忌:每天不易攝鹽過多,應以小于6克為宜。
2、醬油——以咸為主,兼具鮮香。使菜肴增味、生鮮、添香、潤色,并能補充養分。醬油中的氨基酸是人體的主要營養物質,尤其是一些人體不能合成的氨基酸,必須通過醬油攝取。另外,身體某部位燙傷時,可用醬油敷涂,能止痛解毒;手指腫痛,將醬油與蜂蜜加溫后,手指浸入其中,能止痛消腫。
禁忌:在服用優降寧、悶可樂等治療心血管疾病及胃腸道疾病時,不可與醬油同食,否則會引起惡心、嘔吐等副作用。
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缺了它就會飲食無味,還覺得軟弱無力,但若長期攝入過多,則很容易影響健康,誘發疾病……
“大豐收”中為什么最好別有黃瓜呢?因為黃瓜中含有一種維生素C分解酶,會破壞其他蔬菜中含量豐富的維生素C。“大豐收”中的西紅柿就是典型的含維生素C豐富的蔬菜,如果二者一起食用,我們從西紅柿中攝取的維生素C,再被黃瓜中的分解酶破壞,根本達不到補充營養的效果。
除了吃“大豐收”以外,還經常看到有人吃了一根黃瓜,再吃個西紅柿;或者飯桌上已經有了盤“西紅柿炒雞蛋”,再來盤“黃瓜炒肉”,這些吃法都是不正確的。另外,食物中維生素C含量越多,被黃瓜中的分解酶破壞的程度就越嚴重。
單從黃瓜本身來說,它是好吃又有營養的蔬菜。口感上,黃瓜肉質脆嫩、汁多味甘、芳香可口;營養上,它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多種維生素、纖維素以及鈣、磷、鐵、鉀、鈉、鎂等豐富的成分。尤其是黃瓜中含有的細纖維素,可以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促進腸道蠕動,加速廢物排泄,改善人體新陳代謝。新鮮黃瓜中含有的丙醇二酸,還能有效地抑制糖類物質轉化為脂肪,因此,常吃黃瓜可以減肥和預防冠心病的發生。
辣椒、菜花、芥藍、苦瓜等蔬菜也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最好不要和黃瓜一起食用。
眾所周知,維生素C對于人體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它能增強抵抗力、防治壞血病、抵抗感染。如果維生素C嚴重缺乏,可能導致牙齦、皮下出血,鼻出血,月經過多等癥狀出現。我們在生活中獲得維生素C的一條重要途徑就是食用蔬菜和水果,因此,一方面要多吃蔬果,大量攝入維生素C;另一方面,應盡量少和黃瓜一起食用,保存其營養價值。
那么,黃瓜最好和什么搭配著一起吃呢?
南方常常用黃瓜煮鱔魚,認為是最好的消暑補品,大家不妨試著做做看。具體做法是:鮮鱔片300克左右,切成約5厘米長的鱔段;黃瓜切片。先將鍋置于旺火上,放油燒到七成熟,下鱔片煸炒至酥,加蒜片、姜絲、黃瓜煸炒,再放鹽、味精、鮮湯,煮至湯呈乳白色,再加蘇葉燒開,撇去浮沫,入湯碗,撒蔥段、胡椒粉即成。這道菜營養豐富、清淡爽口,味道也非常鮮美。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黃瓜性涼,味甘,能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消腫利尿,治療咽喉腫痛、四肢浮腫等不適。但是,由于黃瓜偏寒,由脾胃虛寒導致的胃痛、慢性腹瀉患者最好少吃。
【切開的水果的注意事項】相關文章:
孕婦適宜吃的水果和飲食注意事項03-14
六種適合老年人吃的水果及注意事項07-25
小滿飲食注意事項_小滿注意事項是什么12-29
中餐注意事項11-09
遷墳的注意事項03-10
化妝的注意事項12-31
喪事注意事項01-19
演講的注意事項09-08
冬泳的注意事項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