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青春期感到孤獨的解決方法
兒童生長發育到成年的過渡時期,一般為10~20歲左右。青春期是以成熟為主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內分泌及心理、行為的突變階段。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青春期感到孤獨的解決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進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總會感嘆:“沒人理解我!”“我好孤獨!”為什么進入青春期后會感到特別孤獨呢?因為青春期是兒童向成人轉變的過渡階段。在這個階段,有關自己和社會的各種信息紛至沓來,需要經過不斷思考,最后確定自己的生活目標。
這個過程一開始,少男少女往往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社會賦予他們的角色一下子增多了:不僅要作為子女,還要當學生;在同學中,想成為被人接納和喜愛的人;希望得到成年人的尊重和信任。要在不同的環境中“扮演”好相應的角色,對于少男少女還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可是他們又想表現的獨立和成熟,于是一方面特別需要和別人探討和交流,一方面又不愿意敞開心扉。
沒有誰比青年人從他們孤獨小房里更加用憧憬的目光眺望窗外世界了,沒有誰比青年在深沉的寂寞中更加渴望接觸和理解外部世界了。這種孤獨感正是青少年自我意識發展的一種表現,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經驗的豐富和自我探索的深入,青少年會逐漸獲得一種熟悉自己、對自己有信心、有把握的感覺。這時,既能夠獨立思考,也會樂于與人交流了。
應對青春期孤獨有妙法:
心理暗示法:3~12歲的孩子最適合用心理暗示法來治療心理問題。因為兒童天生好奇,想象力豐富,有能力接受多元價值觀念,改變固有觀念,不像成人那么有偏見。用心理暗示法可以很好地治療孩子的學習障礙、自卑等問題。
分解法:把生活中的壓力與孤獨羅列出來,一、二、三、四……一旦寫出來以后,就會驚人地發現,只要你“個個擊破”,這些所謂的壓力與孤獨,便可以逐漸化解。
想哭就哭:醫學心理學家認為,哭能緩解壓力與孤獨。心理學家曾給一些成年人測驗血壓,然后按正常血壓和高血壓編成兩組,分別詢問他們是否哭泣過,結果87%血壓正常的人都說他們偶爾有過哭泣,而那些高血壓患者卻大多數說從不哭泣。由此看來,讓人把情感抒發出來要比深深埋在心里有益得多。
一讀解千愁:在書的世界遨游時,一切憂愁、孤獨與悲傷便付諸腦后,煙消云散。讀書可以使人在潛移默化中逐漸變得心胸開闊,氣量豁達,不懼壓力與孤獨。
穿上最愛的舊衣服:穿上一條平時心愛的舊褲子,再套一件寬松衫,你的心理壓力與孤獨會不知不覺隨之減輕。
觀賞魚類:一項心理學試驗顯示,當精神緊張的人在觀賞金魚或熱帶魚在魚缸中姿勢優雅地翩翩起舞時,往往會無意識地進入“寵辱皆忘”的境界,心中的壓力與孤獨感也會大為減輕。
拓展:與青春期孩子的溝通技巧
做一個好聽眾
隨著年齡的增大,許多青少年認為坐下來同父母細訴衷腸是一件很別扭的事。而對于父母來說,必須設法讓子女覺得那樣做是很自然的,其訣竅就是要讓家里時時有一種“聆聽的氣氛”,這樣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要跟人商談,自然會來找你。要達到這個目的,其中一個好辦法就是經常抽空陪伴孩子并做一個好聽眾,而晚飯是全家共聚的好機會。可惜這一點往往被一些父母忽視。同時,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很少同父母一起吃晚飯。父母如果每天晚飯時肯留心聽兒女說話,會讓兒女覺得自己受重視,而創造這樣的“聆聽氣氛”會很有效。
與子女平行交談
用平行交談的方法跟青春期的兒女談話往往能引起熱烈的反應。所謂平行交談,即父母與子女一起從事一些普通活動時進行交談,但重點要放在活動上,而不是談話的內容,雙方也不必互相看著。這種談話方式會讓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輕松自在,而對父母來說尤其如此。幾乎從事任何活動都能得到這種相處的機會,例如和孩子一起看電視或進行體育活動。一位父親就很會利用這樣的機會:“我常常和14歲的兒子在清晨打羽毛球,那時候我們往往談起某位老師或學校里發生的某件事情,但都只是隨便聊聊,不是嚴肅的討論。我發現兒子很喜歡這種形式的談話,從這種活動中我也較好地了解到兒子的情況。”
只做顧問不做“指導員”
有時父母提出的意見即使很好,孩子們也不喜歡,因為他們需要的不是“指導員”,而是顧問——只會細心地聆聽,協助他們做出抉擇,不是插手來干預他們的事情而是建議他們改弦更張。要是孩子把事情搞砸了,不宜直接干預、批評,孩子不喜歡別人指出他們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更不需要別人教他們如何走出困境。父母應該協助子女仔細檢討這件事,青少年往往能自行想出叫人拍案叫絕的解決方法。
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天地
青少年需要感覺到自己的生活并非完全由父母來控制,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都渴望有自己的空間,父母盡量不要擅入他們的房間,不要讓他們覺得只有跑到外面才會有這樣的空間。我的一位同事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說:“孩子的房間里常常擠滿了他的朋友,他們或談天說地,或吃東西,或玩電子游戲,雖然經常吵吵嚷嚷,但我覺得這并不要緊,因為只要孩子沒有變壞,很安全就行了。”
當代的青少年越來越渴求有自己的私生活,他們往往因此變得感情冷淡、喜歡獨處,不肯與父母在一起。有些父母被十幾歲的孩子避開或推開會感到很難過,其實這是青春期子女正常的表現,很多父母不明白的是,盡管孩子想避開父母,卻不希望父母也這樣對待他們。
不要無所不問
青少年通常不會把很多有關自己的事告訴父母,如果你的孩子也是這樣,你應該把孩子告訴你的任何事情都視為禮物,加以珍視。曾有一位身為人母的同事,有一天她15歲的女兒回家后就抽抽搭搭地哭泣,但沒有告訴她原因。于是她陪女兒坐在沙發上摟著她,過了一會兒,女兒就走出房間不哭了。那位母親始終不知道女兒為什么哭,但她明白那一天女兒需要的不是自己的提問而是慰藉。幾年后母女倆談起這件事時,女兒已經記不起哭泣的原因,但是她說她記得當時母親在她身邊,而對女兒來說,母親在身邊才是最為重要的。
對剛剛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進行教育,是一個需要不斷與之進行對話的過程,要不斷地重新調整與孩子間的關系,要進行坦率的溝通。青少年真正需要的是這樣一個引導者:一個成熟而明白事理、在他們需要幫助時,能夠立即伸出雙手援助的人。而對于天下所有為人父母者來說,看著自己的兒女慢慢地成長,并且漸漸地了解他們自己,學會自己解決問題,這就是最大的安慰。
【青春期感到孤獨的解決方法】相關文章:
當孩子讓你感到丟臉時解決方法05-16
感到自己很心累很孤獨的傷感語錄10-20
老人孤獨的解決方法與方案11-15
感到的話11-24
感到溫暖的文案11-05
感到溫暖的文案11-21
感到迷茫的句子01-28
感到失望的句子02-13
感到無助的文案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