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研究課題研究情況小結
“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研究”課題自20**年8月獲得立項批準后,我們立即展開研究。這一學期里,在我校領導的支持下,全體課題組成員積極參與課題研究,課題進展順利,達到預期的效果,完成了階段性研究,現將課題的研究情況進行小結。
一、加強理論學習,夯實研究基礎
理論是實踐的航標。我們的研究是理論指導下的研究,需要理論先行,特別需要相關理論的指導。本學期課題組采取集中和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夯實各成員的理論基礎,側重將理論學習滲透在平時的學習中,培養課題組成員做學習型教師的思想意識,養成學習的習慣,課題組成員們堅持進行相關的理論學習,并在組內實現知識共享。本學期全體課題組成員共同研讀了《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通讀了初高中教材,共同研究了初高中英語教材體系的差異,學習了建構主義及人本主義等教育教學理論,從《中小學外語教學與研究》等教育期刊及通過網絡學習了與本課題相關的文章,參加了市初中英語學科命題評價專題培訓、市初中九年級英語學科新教材培訓、省中學英語學科教研員研修活動、海西網絡培訓等各種形式的培訓。
二、制定課題計劃,明確研究方向。
期初由課題組長及時擬定了本課題組的研究計劃,明確了本學期研究的重點、要求與進程。然后各成員根據總計劃,針對所在學校的英語教學和學生參與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具有個人特色的課題計劃,以便于每個人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從不同的角度或不同層次來開展實驗。
三、注重實踐探索,理論聯系實際。
。ㄒ唬、開展問卷調查,確定研究方向。通過初高中教師的互相交流和對學生進行調查問卷及訪談,了解學生在初高中銜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撰寫了調查分析報告,通過深入調查各課題實驗校的基礎和實際需要,本學期研究側重從閱讀教學入手進行了課題研究。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核心,從詞匯、語法、閱讀習慣及閱讀策略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
。ǘ、開展研討活動,促進相互交流。課題的研究需要大量的實踐探索,更需要課題組成員間的相互交流,群策群力。本學期開展了課題觀摩研討、專題講座等活動達到交流互動的目的。主要活動情況如下:
1、20**年10月29日課題負責人組織召開課題研究的開題會議。
2、20**年11月4日在文獻中學舉行課題觀摩研討活動。
柯素貞老師執教八年級英語Unit2Topic3Sectionc
郭愛辛老師作專題講座《加強閱讀策略培養搞好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
3、20**年12月17日,組織課題組成員到莆田五中參加高中校公開周觀摩研討活動。
林建新老師執教選修6Unit2Reading
4、20**年12月25日在南門學校舉行骨干教師示范課活動。
翁玉英老師執教Unit4Topic1SectionB(七年級上冊)
5、20**年12月組織課題組成員參加教學設計評選活動。
四、研究努力進行,成效初步顯現。
開展本課題研究以來,學生們對學習英語的情感態度,閱讀能力有了初步的提高。課題組成員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課堂實踐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滤刎懤蠋焾探痰腢nit2Topic3Sectionc在省級課題觀摩研討活動中獲得好評,林建新老師執教的選修6Unit2Reading在高中校公開周觀摩研討活動中獲得好評,翁玉英老師執教的Unit4Topic1SectionB在骨干教師示范課活動中獲得好評。郭愛辛老師的區級專題講座《加強閱讀策略培養搞好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獲得好評。在區級教學設計比賽中,課題組成員柯素貞老師、蔡松清老師、肖燕平老師和林煒老師的教學設計獲一等獎,翁玉英老師和林愛如老師的教學設計獲二等獎。林愛如老師的論文獲市級論文匯編,柯素貞老師的論文刊登在省級刊物上。
五、存在的問題及下一階段研究方向。
(一)、存在的問題。該課題剛實施,加上教師經驗的缺乏,實驗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不成熟的地方,教師角色的轉變還要進一步強化,課題研究與課堂教學有時有脫離的現象。舊的教育教學觀念、應試教育的思想還存在。
(二)、下一階段研究方向。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徹底轉變陳舊的教育教學觀念,圍繞閱讀教學研究,注重對學生學習策略、學習習慣的培養,教師要吃透教材,善于用教材教,注重于學生互動,情感交流。
【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研究課題研究情況小結】相關文章:
個人研究課題小結02-24
語文綜合學習的探索與研究課題研究小結范文02-01
關于探析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方法08-19
語文綜合學習的探索與研究課題研究工作小結09-10
2014初高中銜接語文試題10-05
如何銜接初高中數學06-24
初高中英語學習銜接方法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