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使學生作文閃動個性的音符論文
經常有老師問:“我們班學生的作文都千篇一律該怎么辦?”我說:“只有努力讓學生成為作文的主人,才能寫出具有個性化的作文。”要讓學生成為學生的主人,寫出閃動著個性音符的作文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重主動探索,輕被動習作
心理學研究表明,好奇心能激發人主動探索,而處于少年期的學生是最富有好奇心的,因此如何有意識地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創設鮮活的教學情境,從而引導他們參與學習過程,這應該是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所追求的。我校有這樣一位教師就能經常創設這樣的情境。如一位教師上一堂口語交際作文課,上課鈴響后,他沒有先進教室,卻巧妙設置:請其他教師進教室,告訴學生因為校長找他開會了,所以要過會兒再來上課。這相情境無疑大大激發了學生說話的情趣,學生也不由自主地進入了主動學習的過程。再如這位老師上寫介紹信時,他同樣創設了一個情境:要到雄都飯店參觀,不知能否接待。他把表達訓練放到社會生活環境中進行,在實踐運用中語言表達有多么重要,教師教得活,學生學得活。
在作文教學中創設情境,適時進行角色轉換,讓學生由被動轉為主動,能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使他們主動地參與到作文教學活動中去。讓學生在無意識中進入角色,一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重自由作文,輕被迫寫作
很多老師都喜歡讓學生按自己的統一構思進行作文,認為這樣有利于批改,便于評講,更能應付考試。但是這樣做會大大挫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如果學生恰好在這方面沒有積累,而硬逼著他寫,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害怕作文,我們應該盡可能的給他們寫作的自由空間和選擇的自由。
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自己的心靈變化,把日記和小報作為課外作文的載體。把作文“書信”化。即以寫信代替作文,把作文內容、要求轉化到書信的寫作中去。學生對寫信很感興趣,因為寫信可以比較自由地傾訴自己的想法和感情,收到信也是他們最高興和最幸福的事。在寫信中,學生往往能比較容易地寫出自己的真實感情。
三、重課外作文,輕課內作文
語文老師,一般都會在注重課內作文的同時,對學生的課外作文提出一些要求。這樣實際上是本末倒置。我們應該更看重課外作文,把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希望主要寄托在課外作文上。
1、走向大自然,向大自然索取作文素材。每年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帶領學生到野外觀察景物、動植物、自然現象等等。學生通過有目的的觀察,對那些平時并不留心的事物,會留下較深刻的印象,產生深刻的認識。這些會為作文提供實實在在的素材和內容。為此,我組織學生前往曹王少年軍校開展以“走進軍營,感受生活、磨練意志、培養愛心”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教育活動,孩子們在教官和教師的帶領、管理下,開展了以下活動:參觀軍事博物館、法制教育館、動植物園,感受軍營生活,進行軍事訓練;水上游玩、超越體驗、種田活動……孩子們在多姿多彩的活動中,感受軍人的威嚴、生活的艱辛,集體的溫暖和自然的情趣。
2、走向社會,到社會上搜集作文材料。有目的地帶領學生參觀工廠和其他場所,訪問各界人士。讓學生做小記者,對有關人士進行采訪。教師要注意盡可能讓學生獲得較多的感性認識,培養他們的真情實感,并在作文中寫出自己的認識和體會。為了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美化校園、支持奧運”的意識,我帶學生調查七閘河和絲廠,使他們意識到水的珍貴、樹的寶貴、藍天的美麗、小鳥的可愛……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他們的環保意識大大增強,親手制作了環保樹牌30余枚,樹牌正面是隊員們畫的環保宣傳畫,背面寫出了名言警句。我組織學生對這些樹牌進行了評比,評出優秀的樹牌由學生們自發的'懸掛在校園內的樹上,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孩子們認為這樣的活動比單純的說教要有實效,在制作樹牌的同時,孩子們的心靈深處又一次受到了環保的教育。
四、重集體評講,輕逐一批改
作文批改的效果,大家早就提出了懷疑,但迫于上級領導的檢查又不得不批改,其實費力不討好。不如把時間集中在評講上。共性的問題,典型的問題是評講的重點,個性的問題可面談。方法可以是專題式評講,也可點面式評講,也可歸納式評講,也可串講式評講,評講時盡量讓學生參與。
葉圣陶老先生曾指出,作文重在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我體會到這種能力應從低年級就開始培養,要減少“苦勞役”,研究“點金術”。把精批,變成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互學活動。讓細改,成為作者本人的良好習慣,老師應努力調動其作文評改的自覺性,以促進其自改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為此,我經常在班級展示一些好作文,引導大家評議:你覺得哪個詞用得準,哪句話寫得好,為什么?你覺得這篇文章有什么值得你學習的地方?有時,我也出示學生作文中寫得不完整和不通順的句子,引導大家討論:這些話到底想表達什么意思,怎樣表達才能把這樣的意思說清楚,說通順?從集體評他人的作文逐步過渡到自己評改自己的作文,越來越多的學生對于什么樣的文章是好文章有了感性的認識,自我評價和修改文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孩子們逐步成了作文的主人。教師以學生身份參加到作文探究中,與學生平等交流,不把現成結論強加給學生,課堂上每位學生暢所欲言,以學生為本,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而不是老師的課堂,學生成為寫作和批改的主人,而不是為了應付而被迫寫作,學生從寫作、修改、評點、欣賞中,體會到寫作的快樂,激發了自主創作熱情,作文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具有實效。
五、重多向對話,輕單向傳授
作文評講課,可以是“沙龍”式的,可就一個作文題或一篇作文,展開廣泛的對話。作者可以發表意見,同學們也可發表自己的技法,甚至辯論。學生成為評改的主人,不僅愿寫,也愿改,達到了互動,互利的效果。具體做法如下:
1、教師介紹主講學生,推薦優生主講文章。
2、主講學生登臺,利用電腦展示自己原創和修改后的作文,原文和修改后的文字用不同的色彩顯示,讓其他學生能看出修改的過程和內容。
3、主講學生介紹文章的構思、寫作的目的,進行修改的原因,讓全班同學共同欣賞領悟。
4、同學們對主講同學的文章提出質疑,發表看法,提出修改意見,進行口頭評點,教師也以學生的身份加入課堂討論,達到師生互動,相互切磋與交流。
這種作文教學形式,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宰,教師的任務是作文教學的策劃者、設計者和導演,教師充當課堂交流的橋梁,讓課堂上真正動起來,同學們樂于參與作文的欣賞和評點,讓主講學生和其他學生都開口說話,創設一種民主和諧自由探討的課堂氣氛,使全體同學覺得這樣的作文課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也就不感到痛苦,更不會覺得課堂與自己無關。課堂上,教師適時把握課堂節奏,起好穿針引線作用,使整個課堂有序地完成教學任務并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提高,許多學生的文章在《作文評點報》上發表,教學效果極好。
六、重自我表現,輕統一標準
在作文評價上,不應用統一的標準去衡量學生,更不以自己的喜好為尺度去評價,而是在考慮寫作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采取靈活的評價尺度,尊重學生的寫作個性,更為看重學生的自我表現,這樣,不僅是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個性,而且對學生的人格養成也很有好處。教師應尊重學生獨特的構思和觀念,不輕易否定,因為人人都有表達的權利。作文教學這種差異性提醒我們開展自主作文教學應多讓學生探求有個性的寫作結果,不局限于統一,注重鼓勵適合每位學生的個性化的寫作習慣。同時,重視在自主學習中對學生創造思維的充分肯定,讓他們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進而成為他們進一步習作的有效動力。
老師們,讓學生真正成為作文的主人,讓我們做好他們的鼓勵者、指導者,相信你也可以在孩子們的作文中獲得喜悅和欣慰。只有努力讓學生成為作文的主人,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才能使之真正成為習作的主人,使學生作文洋溢著生命的活力,閃動著個性的音符。
【淺談如何使學生作文閃動個性的音符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作文教學應如何張揚學生的個性論文12-03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論文08-24
淺談如何與學生溝通07-02
淺談如何提高英語專業學生的口語水平論文11-28
夏日的音符學生作文04-01
敬愛的音符學生作文08-14
WPS如何制作精彩演示藝術字閃動效果11-15
淺談如何加強與學生交流溝通04-17
淺談初中數學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論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