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周國旗下講話稿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踐行明,創建和諧、明校園》。
我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明古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然而在歲月的長河中,我們的祖國歷經磨難,又涅盤新生,可以說如今大家是腰包“鼓起”,生活“闊起”,遠離了物質的窘迫,卻又渾然不覺地陷入“發展的列車匆匆駛過精神站臺,現實的變化把心靈的地圖拋在身外”的另一種窘境中。
恩格斯說:“國家是明社會的概括。”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詞匯,“明”折射著一個國家發展的境界。學校是傳播明的搖籃,是生長禮儀的沃土,是成就“禮儀之邦”的起點。
那么,我們中學生又當如何去踐行明呢?
我認為,第一、要語言明。古語云:“誠于中而形于外”,明禮貌是一個美好心靈的自然表露,語言明是一個人整體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明,就是要讓“請、你好、不好意思、謝謝、打擾了”成為自己的日常用語,就是要杜絕臟話,我們身邊,還有一些同學出口成臟,對別人的心理造成了傷害,這就是不明。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會碰到這類情況:一句誠實、有禮貌的語言,可止息一場不愉快的爭吵;一句粗野污穢的話,可導致一場軒然大波。“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就是這個道理。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明的進程中,我們作為青年,每個人都要學會使用雅、樸實、健康、向上的語言,用明語言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第二、行為明。
我們學校講“四育”——事事育人、時時育人、處處育人、人人育人。人人不僅僅是老師教育學生,同時也包含著同學之間的相互影響。校園里,你看到腳下的白色垃圾,能主動扔到垃圾箱,這就是明;其他同學看到后,不再往地上扔垃圾,甚至學習你看到垃圾便扔進垃圾箱,這便是明的力量。馬路上,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不三五成群并排騎車,這就是明;在堂上,認真聽講是明,回到家孝敬父母是明,公共場合輕聲細語是明,愛護花草樹木、熱愛大自然、熱愛一切生命,這些都是明。
明不是空洞浮泛的.口號,它仰賴我們一點一點地實踐去成全。因此,與其做一個對不明現象義憤填膺的批判家、“鍵盤俠”,莫如邁出堅實步伐,用雙手書寫明的筆畫,你的明,或許就存在于銀行AT機的一米線旁,展現于人潮涌動的公交車站牌下,閃耀在川流不息的行車道中。
同學們,未的我們會工作、賺錢、追求良好的生活品質,這些都很應該,但最應該的是做一個大寫的人,就是要用自己的一絲力量去讓我們的校園、讓這個社會、這個國家更加明。同學們,我們的老師、家長和長輩們,都在未我們將到達的那個中國等著我們,讓我們努力,我相信,我們將到達的那個中國會更美麗、更開放、更明!讓我們共同努力,創建一個和諧、明、美好的校園,一個美好的祖國!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第十周國旗下講話稿稿】相關文章:
第十九周國旗下講話稿06-29
第十九周的國旗下講話稿10-15
第十周國旗下講話稿06-05
第十二周國旗下講話稿的范文07-18
小學第十五周國旗下講話稿05-23
小學第十五周的國旗下講話稿05-27
第十二周國旗下講話稿:安全08-13
第十七周的國旗下講話稿范文05-10
第十五周國旗下講話稿范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