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于這世界的意義在于我們不是什么的雜文隨筆
當人類去思考自身于浩瀚宇宙中的價值,于其他生靈的獨特之處時,毫無疑問地都會思考,人是什么?人能夠做什么?
于是人類的一切美好品質就像那神圣的光線,將人的目光吸引到天上。
再也看不見他們自己身上的骯臟和不美好。
如果有一束光重新打到他們身上,或許他們能夠看見他們實際上跟那完美的理想是多么不一樣。
他們永遠不可能成為那自足自在的光,正因為永遠不能,才永遠可以追求。
人好像搞錯了,以為他們于這世界的意義是他們可以做到什么。而我們于這世界的意義并不是我們是什么,我們能夠做什么。
而是我們不是什么,我們不能夠做什么。
因為這個世界上所有生靈可以做得比我們更好更精妙。獅子比我們跑得快,貓頭鷹比我們看得遠,果蠅的眼睛立體無死角,電腦比我們儲存量更大,機器人比我們操作更精確。
人不是野獸,不是機器,不是物體,不是冰冷的建筑。
承認自己的.局限和不足,是這個自然界要告訴我們的。知道你應該做什么,是這些不足要告訴我們的。在此基礎之上,自然界愿意跟人合作。
茫茫宇宙中,人與其他萬物最大的不同,是認識到自己不能做什么,認識到自己不是什么。
人不是餓了就會饑不擇食的野獸,不是什么都傳播的蚊蟲,不是啄食尸骨的禿鷲,不是刀槍不入的機械,也不是自相殘殺的種族。
我們于這茫茫宇宙的意義在于,有一天終于明白,我們不是別的什么。
更不是全知全善全能的神。
除了那些不能的,真理允許你追求。
【我們于這世界的意義在于我們不是什么的雜文隨筆】相關文章:
我們這代人隨筆05-28
沒有了十八歲我們還有什么的雜文隨筆12-17
生活不是我們想象的模樣隨筆03-25
慶祝的意義的雜文隨筆12-07
旅行的意義雜文隨筆09-28
活著的意義的雜文隨筆09-29
活著的意義雜文隨筆12-18
人生的意義雜文隨筆12-21
世界向我們微笑隨筆散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