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除法的意義教學反思
除法的意義是什么。翻閱資料查到了這樣的闡述“1、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2、把一些物體平均每幾個分一份,求分成多少分。”還有一種闡述是這樣的:“1、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2、有若干個物體,每幾個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幾份。”表述所用語言不盡相同,但是所表達的意義是一樣的。可是若要講除法的意義,我該怎么去給孩子闡述才能讓他們理解呢?我肯定不能直接把除法的意義的文字表述念給孩子聽,這樣的兩句話怎么講估計孩子也是不懂的,對于這么抽象的語言他們幾乎還不具備理解的能力。
那么該怎么去讓孩子理解除法的意義呢?說實話我真的不知道,對于第一次講這個知識點的我,面對第一次接觸這一知識點的孩子們,雖把教材看了一遍又一遍,把各類參考資料翻閱了個遍,但是在講課之前我心里還是沒底。但是我總要做些我認為會是最好的嘗試的,我決定讓孩子們用小棒去擺,先建立表象,借助表象去理解文字意義。
在孩子們學習、理解了平均分,初步了解了除法算式以及除法算式各個部分的名稱之后。開始了除法的意義的教學。上課前我先板書了這樣的內容"總數÷份數=每份的個數,總數÷每份的個數=份數"。開始上課,讓孩子們拿出準備好的小棒12根。我先問這些小棒的總數是多少?孩子們很容易理解總數的概念,答出12。接著給出指令“請你將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這句話對孩子們來說理解起來也不算難,他們很快做到了,我接著問,你擺好的小棒,份數是?借助眼前的實物,大部分孩子很快理解了份數的概念。接著我問,每份的個數是多少?這時會有一部分孩子對問題答不出了,但是我沒有急于解釋,只是肯定了答對的孩子。接著我出題:請你用“總數除以份數”,叫幾個程度較好的以及中等水平的孩子回答,因為我知道會有部分程度不太好的孩子出現問題,還沒有明白到底什么是份數。我不解釋,只是接著肯定了答對了的孩子的答案。隨即提出問題:”請你用總數除以每份的個數“,仍舊是先叫程度稍微好一些的孩子回答,每份的個數這個概念孩子理解起來可能會更難,肯定答對的同學。每次叫起來回答問題的基本上都答對了,這個時候我知道班里至少一半的孩子是理解了。
接下來打亂小棒的擺放,重新擺放,”請你將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按照以上的順序依次領著孩子練習,我沒有去解釋什么是份數,什么是每份的個數,只是讓孩子借助直觀教具一遍遍地去找這幾個概念對應的數字,我能感覺得出,理解的孩子在增多。接著再打亂,再去擺,只是指令稍有不同:”請你將12根小棒,沒份擺4根“孩子們很快擺放出來了,會有個別擺不對的,在我領著孩子分析時,這些孩子對錯誤擺放的小棒進行了修正。接著按照第一次的順序,引導孩子們去列式計算。
這樣的練習,下周上課我還得帶著孩子們去練習。然后借助習題的講解讓孩子們在具體的情景中,分析哪個是總數,哪個是份數,哪個是每份的個數。當孩子們最后能清楚地自己舉例解釋這幾個概念時,應該就是完全明白了吧。
這是一種嘗試,借助直觀教具,讓孩子們建立表象,最后達到抽象概念的理解。
【除法的意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除法的意義》教學設計03-16
分數除法的意義教學設計12-06
除法教學反思09-15
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教學反思02-18
口算除法的教學反思04-18
小數除法的教學反思04-03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02-11
筆算除法教學反思04-06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04-17
分數除法教學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