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全詩賞析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全詩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詩句】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出處】唐·杜甫《月夜》。
【譯注】什么時候才能與妻子兩人一同倚帷望月,讓月光照干淚痕呢? 虛幌,薄薄的透明的帷簾。
【全詩】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賞析】
這首詩的寫作時代與《春望》一致,只是時間略早,大約在天寶十五年 (756)秋天。這年八月,杜甫被抓獲到淪陷的長安后,家小在鄜州的羌村,雖未囚禁,但自由已失,生死未卜,因而思家日深,寫下這首情真意摯之詩。
首聯: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詩人不直接寫自己月夜思親,而從反面切入,遙想寄居鄜州的“閨中”妻子對月 “獨看”,思念擔心自己的焦慮孤苦之情。
頷聯: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承接首聯,寫小兒女們不諳世事,不理解母親對陷落長安的父親的思念! 這里,詩人以兒女的 “未解憶” 反襯妻子的 “憶”,呼應上聯 “獨看” 之凄苦!
頸聯: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寫妻子久久地獨自看月,進一步表現她“憶長安” 的相思之情。夜深了,霧濃了,妻子的頭發被霧浸濕了,清冷的月光把她的手臂照冷了,她仍然獨立院中,想到丈夫不知生死,月寒淚落,這是多么凄楚的情景啊! 這里,寫出了妻子望月之久,思念之深!
尾聯: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寫詩人對未來團聚的渴望。就是說何時我們才能一起倚靠在窗帷前,讓月光將兩人的淚痕照干同抒愁緒呢! 這里,“雙照”應“獨看”,可見“獨看”之淚痕不干! 一個反問句,表達了詩人對聚首相倚的強烈渴望,對戰亂造成家人分離的憤恨與譴責!
全詩構思獨特,反面入題,情思綿綿,真切動人。正如前人王嗣奭所云:“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進一層,至念及兒女不能思,又進一層。發濕臂寒,看月之久也,月愈好而苦愈增,語麗情悲。末又想到聚首時對月舒愁之狀,詞旨婉切。”詩人通過家室之思、夫妻之愛的描寫,吟唱出了一首令人惆悵而又充滿人間至愛的婉曲之歌!
月夜杜甫背景:
天寶十五載(756年)春,安祿山由洛陽攻潼關。五月,杜甫從奉先移家至潼關以北的白水(今陜西白水縣)的舅父處。六月,長安陷落,玄宗逃蜀,叛軍入白水,杜甫攜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肅宗在靈武(今寧夏靈武縣)即位,杜甫獲悉即從鄜州只身奔向靈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軍所俘,押回長安。八月,作者被禁長安望月思家而作此詩。
月夜杜甫中心大意:
本詩借助想象,抒寫妻子對自己的思念,也寫出自己對妻子的思念。
評解
這首詩以《月夜》為題,抒寫夫妻懷念的至情,反映了亂離時代的相思之苦。全詩語淺情深,曲折含蓄,章法緊密,而不失流暢清麗,絲毫不見為律詩束縛的痕跡。五律至此,無愧詩圣矣!
相思的情感是抽象的,因而多緣景物而發,或睹物思人,或觸景生情。望月懷人,自古皆然,但以此法寫相思,用多了往往有失僵滯。一代詩圣,落筆見奇,因情造象,不寫自己望月懷妻,而將相思之情幻化為生動具體的生活圖景,設想妻子望月懷念自己,又以兒女未解母親憶長安之意,襯出妻子的孤獨凄然,進而盼望聚首相倚,雙照團圓。這類景象,都是詩人意中之景。其寫法之妙,正如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所說:“心已神馳到彼,詩從對面飛來。悲婉微至,精麗絕倫。又妙在無一字不從月色照出也。”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全詩賞析】相關文章:
《蟬》的全詩及賞析09-13
《草堂》全詩賞析10-27
《國殤》全詩賞析03-14
王羲之《蘭亭詩》的全詩賞析03-17
虞美人全詩賞析12-20
《渡漢江》全詩與賞析02-16
《春望》的全詩及賞析11-22
袁枚《所見》全詩及賞析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