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同伴沖突對幼兒人際交往的影響及解決策略論文
當幼兒聚集在一起玩耍或者學習時,總是會因為某些在成人眼里微不足道或者無法理解的事情或想法,而突然發生沖突。這讓幼兒園的老師以及家長們頭痛不已。
1. 同伴沖突對幼兒人際交往的影響生活場景 1:小區游樂園處,玩沙子的小美哭了起來,原來小天正用鏟子挖小美的“小長城”。小美媽媽和小天媽媽急忙跑到沙場。小天媽媽氣急敗壞地拖拉小天:“那邊還有那么多地方你不去玩,干嘛要去挖小美的?”聽見媽媽的訓斥,小天也忍不住哇哇大哭。小美媽媽則把小美抱起來,一邊走一邊說:“好了,不哭了,咱們去玩滑梯,不玩沙子了。”
2. 發生同伴沖突的可能原因生活場景 2:小天在小美家玩遙控汽車。小天隨意擺弄遙控器,站在一旁的小美忍不住去搶遙控:“不是這樣玩的,要按這個……用手推那里……”小天一邊躲避小美的搶奪,一邊仍然按照自己的想法操作。小美一看搶不過,就抓起地上的汽車,不讓小天玩了。小天抬起手就在小美的臉上抓了一把。小美生氣不理睬小天,放下汽車,轉身去玩光頭強玩具。小天看到光頭強,也想玩,伸手去搶。小美死死抱住光頭強不放,一邊說:“這是我的東西,我才不給你。”“媽媽,小天要搶我的東西,我不想跟他玩了。”
(1)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與心理發展特點。根據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2~7歲是屬于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兒童的思維只能從單維進行思維,并且以自我為中心,無法從對方的觀點出發考慮問題,認為大家看到的世界和他看到的是一樣的。所以當別人的意見與想法與其不一致時,或者感覺自己的領域受到侵犯時,沖突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2)幼兒的社會交往經驗。幼兒的社會經驗少,在碰到突發情況時根本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所以有些小朋友用哭或者打人等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應對。
(3)幼兒的'語言運用與表達能力。有些小孩說話較晚,碰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想去做的事情卻無法表達,于是采取自己認為合理的方式,比如不經人同意隨便去拿喜歡的東西。
(4)幼兒的性格特征。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與特征,這也導致各自想法與表達方式不一樣,并且由于現在獨生子女較多,他們容易存在任性、唯我獨尊等特點。
3. 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戰略意義俗話說“三歲看老”, 可知從小重視良好性格的培養關系著小孩的一生。同時,幼兒良好交往能力的培養,對幼兒將來能夠積極地適應各種環境、協調與他人或集體的關系、應對人生挫折、樂觀地對待人生,有著深遠的意義。
4. 幼兒沖突的解決策略
(1)了解事實。耐心聽取孩子的解釋,了解事情發生的過程,既不要一味庇護,也不能單方面由此判定孩子道德品行不好。事后可跟孩子一起分析經過,以提升小孩進一步的認識,從中積累經驗。
(2)要相信孩子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有其特有的處理方式與想法,并且幼兒間沖突大多數都是對事不對人的。很多小孩在前一秒還拉拉扯扯,后一秒又像什么事都沒發生一樣,在一起玩得特別開心。
(3)多給孩子創造與同伴交往的機會,指導孩子怎樣表達對伙伴的喜愛。多讓小孩與同齡人接觸,鼓勵幼兒與同伴玩耍,不需要一直跟在其后左阻右攔擔心。在實踐中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教給孩子一些交往的方法與技巧。比如告訴小孩當想跟誰做好朋友,一起玩時,可以過去打招呼,拉拉手,或者親一親,而不是隨意搗亂或者打人等。
(4)幫助小孩建立自信。無論小孩出現什么狀況,都不要打擊,而要給予小孩鼓勵與支持。比如說“媽媽相信你是最棒的!”“你自己想想還有什么其他的辦法呢?”“你覺得這樣怎么樣?”等。
(5)重視小孩性格的培養。告訴幼兒要尊重與接納別人的感受,融入集體,適應群體生活。
發現幼兒之間起了沖突,幼兒園老師和家長沒必要趕緊拉開、阻攔,甚至隔離,這種片面的思維與做法是不可取的。孩子要通過適應成長過程中正常的沖突,才能學會如何處理與同伴的關系,如何解決問題,如何更好地適應社會。因此,孩子之間發生沖突時,家長們或者幼兒園老師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方法或技巧,給予正確的引導即可。
【淺談同伴沖突對幼兒人際交往的影響及解決策略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影響人際交往的心理原因04-11
處理幼兒同伴沖突有妙招教師隨筆07-07
教育筆記-與同伴發生沖突時能自己協商解決08-04
如何解決幼兒同伴之間的矛盾05-08
如何解決渠道沖突05-08
如何解決員工沖突05-08
如何有效解決師生沖突04-30
淺談人際交往的理念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