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四月賞析
鄉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野白滿川,
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作者】
高鼎,字象一、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后期詩人。
【注釋】
。1)村居:在鄉村里居住時見到的景象。
(2)拂堤楊柳:楊柳枝條很長,垂下來,微微擺動,像是在撫摸堤岸。
。3)春煙:春天水澤、草木等蒸發出來的霧氣。
。4)醉:迷醉,陶醉。
。5)散學:放學。
。6)紙鳶:風箏。
【題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詩人高鼎。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居住在鄉村時見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學后孩子們放風箏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
【譯文】
農歷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汽,煙霧般地凝聚著。楊柳似乎為這濃麗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們放學急忙跑回家,趁著東風勁吹的時機,把風箏放上藍天。
【賞析】
《村居》描寫出了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著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村生活圖畫。讀了這首詩,我們好像跟詩人一起飽覽了的美麗春景,分享著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樂。
第一句寫時間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楊柳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煙霧里醉得直搖晃。
第二句寫的是人物活動。孩子們放學回來的早,趁著刮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
【譯文】
。1、2句)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3、4句)四月到了,沒有人閑著,剛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中心】
整首詩突出了鄉村四月的勞動緊張、繁忙。整首詩就像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贊美,也表現出他對勞動人民、勞動生活的贊美之情,因此,翁卷有鄉村詩人之名號。
【賞析】
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春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后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前呼后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綠的,原野是綠的,綠的樹,綠的草,綠的禾苗,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一個綠色主宰的世界。在綠色的原野上河渠縱橫交錯,一道道洋溢著,流淌著,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滿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川流。舉目望去,綠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籠罩在淡淡的煙霧之中。那是霧嗎?煙嗎?不,那是如煙似霧的蒙蒙細雨,不時有幾聲布谷鳥的呼喚從遠遠近近的樹上、空中傳來。詩的前兩句描寫初夏時節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廣闊的,筆觸是細膩的.;色調是鮮明的,意境是朦朧的;靜動結合,有色有聲!白右幝暲镉耆鐭煛,如煙似霧的細雨好像是被子規的鳴叫喚來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焙髢删涓柙伣铣跸牡姆泵r事。采桑養蠶和插稻秧,是關系著衣和食的兩大農事,現在正是忙季,家家戶戶都在忙碌不停。對詩的末句不可看得過實,以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蠶,有人運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蠶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蠶桑,有人則只忙于其中的一項,少不得有人還要做其他活計!安帕诵Q桑又插田”,不過是化繁為簡,勾畫鄉村四月農家的忙碌氣氛。至于不正面直說人們太忙,卻說閑人很少,幾乎是沒有的。那是故意說得委婉一些,舒緩一些,為的是在人們一片繁忙緊張之中保持一種從容恬靜的氣度,而這從容恬靜與前兩名景物描寫的水彩畫式的朦朧色調是和諧統一的畫面。
【鄉村四月賞析】相關文章:
鄉村四月譯文及賞析10-23
《鄉村四月》鑒賞及賞析08-16
鄉村四月原文及賞析08-21
《鄉村四月》原文及賞析10-19
鄉村四月-翁卷原文翻譯及賞析04-08
翁卷《鄉村四月》全詩翻譯賞析08-23
鄉村四月教學設計11-15
鄉村四月的詩意作文08-28
鄉村四月小學作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