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全詩賞析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古詩,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全詩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全詩賞析
憫農 其一
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詩文解釋】
春天種下一顆種子,秋收時可以收獲萬顆子粒。四海之內并無閑置荒蕪的田地,可是仍有農夫餓死。
【詞語解釋】
粟:谷子。這里指代所有糧食作物。
子:植物的籽實。
四海:指普天之下、全中國。
閑田:荒廢閑置不種的土地。
猶:還,仍然。
【詩文賞析】
春種秋收,農民們四季忙碌。然而四海的田地都結滿了果實,那些勞動者還是兩手空空。強烈的對比帶給了人們沉重的思考:這一切究竟是為什么呢?
詩人選擇了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集中刻畫了一個不平等的社會所帶來的矛盾,道出了百姓之聲。詩文親切感人,概括卻不抽象。詩中虛實結合、相互對比、前后映襯,增強了詩的表現力。所以,這首詩雖然通俗明白,卻不單調淺薄,讓人常讀常新。
拓展
憫農二首·春種一粒粟詩詞鑒賞
「原文」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翻譯」
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獲很多的糧食。
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種田的農夫卻仍然有餓死的。
「注釋」
⑴憫:憐憫。這里有同情的意思。詩一作《古風二首》。
⑵粟:泛指谷類。
⑶秋成:一作“秋收”。
⑷四海:指全國。閑田:沒有耕種的田。
「賞析」
《憫農·春種一粒粟》這首詩一開頭就描繪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里勞作,那一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這就補敘出由“一粒粟”到“萬顆子”,到“四海無閑田”,乃是千千萬萬個農民用血汗澆灌起來的。
《憫農·春種一粒粟》這首詩在百花競麗的唐代詩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卻流傳極廣,婦孺皆知,不斷地被人們所吟誦、品味,其中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這兩首詩所抒寫的內容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許多熟視無睹的情況,如果一旦有人加以點撥,或道明實質,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種道理,就會覺得很醒目,很清楚,從而加深了認識。這兩首小詩所以有生命力,就有這一方面的道理。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個春種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習見,眾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難于像詩人那樣去聯系社會、階級而思考一些問題。詩人卻想到了,他從“四海無閑田”的大豐收景象里看到“農夫猶餓死”的殘酷現實。這一點撥就異常驚人醒目,自然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詩人在闡明上述的內容時,不是空洞抽象地敘說和議論,而是采用鮮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對比來揭露問題和說明道理,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前三句,從總體意義來說都是采用了鮮明的形象概括了農民在廣大田野里春種秋收等繁重勞動的辛苦。這些辛苦并換來了大量的糧食,該說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卻凌空一轉,來了個“農夫猶餓死”的事實。這樣,前后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比,引發讀者從對比中去思考問題,得出結論,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觀點告訴讀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最后,詩的語言通俗、質樸,音節和諧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誦,也是這首小詩長期在人民中流傳的原因。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全詩賞析】相關文章:
南歌子全詞翻譯賞析03-23
《雜詩》全詩賞析07-29
雜詩的全詩賞析07-25
賞析《乙亥雜詩》賞析06-30
戴望舒的詩賞析03-09
送別詩的賞析06-19
顧城的詩的賞析06-22
賞析燕詩07-01
雜詩賞析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