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梅花》的賞析
疏枝橫玉瘦,小萼點珠光。一朵忽先發,百花皆后香。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
花卉中的自強不息者,非梅莫屬。百花多開放于惠風和煦的春日,而梅花獨開放于冰雪肆虐的嚴冬。因此,至遲自南朝宋以來,梅花就不斷為詩人所吟詠,并逐步定格為中國文化精英的象征。細讀歷代詠梅詩詞,我們會發現,詠梅而止于梅的作品只是少數;大多數作品都有寄托,詠梅而意不在梅,乃借梅以自詠,展示詩人自我的品格與志向。南宋布衣詩人陳亮的這首五律,正屬此類。
首聯寫梅花含苞待放時的形態:疏朗的枝條瘦硬如玉,橫生斜出;蓓蕾小小,點綴枝頭,宛如一粒粒光亮的珍珠。只一二筆,早梅的勃勃生機便躍然紙上。
頷聯以梅花與百花作對比。上句“一朵”“先發”,緊承“小萼點珠”,由含苞引出綻放,可謂順理成章;有梅花之“先發”,下句轉到“百花”之“后香”,便水到渠成。同是能“發”能“香”,梅花與百花的高下,正在“先”“后”之間。
頸聯突出梅花的品格,是全詩神光所聚。上句“傳春信息”,鉤鎖前文之“先發”,具見章法之嚴密;而加一表達人之主觀意志的“欲”字,這“梅”便不再是單純的、自然界的、沒有思想的梅,而是詩人的自我寫照了。下句進一步明示:為了傳遞春天的消息,我這樹梅花又何懼冰雪的埋藏!“不怕”二字,斬釘截鐵,仍是人的情態,但與梅花之物理融合無間;“雪埋藏”三字,順手補出梅花所處的自然生態,暗喻自己所面對之艱難的政治環境。凡此也都見出作者詠物技法之高妙與嫻熟。
以上三聯皆直接描繪、議論,詩意較顯豁;尾聯乃用典故,稍作曲折,以為調劑。兩句是說:玉笛別吹什么《落梅》曲了,我梅花絕不會就此凋謝,因為現今是春神在當權!
陳亮生活的年代,主要是南宋孝宗時期。他以布衣身分多次上書,大聲疾呼,建言北伐,欲收復被金人強占的'北中國。孝宗皇帝對他還頗為賞識,但朝中有勢力的主和派卻十分嫉恨。他曾數次遭人構陷而下獄,卻始終不肯放棄自己的政治理想。此詩作年雖然無考,而其筆下的梅花,與其人格風范及政治遭遇卻是高度一致的。有其人,故有其詩。高超的藝術表現,固然給我們以酣暢淋漓的審美愉悅;而充斥其間的浩然正氣,更能鼓舞我們抗爭逆境,自強不息,奮發向上。
【陳亮《梅花》的賞析】相關文章:
陳亮《梅花》賞析07-21
梅花_陳亮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4
好事近·詠梅_陳亮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08-27
陳亮 《水龍吟·春恨》譯文及賞析07-15
陳東升的經典格言賞析06-29
吳郡陳遺賞析05-08
梅花原文賞析06-04
梅花原文及賞析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