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瑟》全詩賞析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古詩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錦瑟》全詩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錦瑟》全詩賞析1
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注釋:
①錦瑟:裝飾華美的瑟。瑟:一種多弦的彈撥樂器。李商隱妻王氏善彈此樂器。無端:無緣無故。五十弦:傳說古瑟有五十根弦,后來古瑟多為二十五根弦。
②一弦一柱:疊句,一弦一弦,暗示情感之回旋往復,也可解為一音一階。一條弦有兩個固定弦的柱,上句言五十弦,可能指五十個弦柱(實為二十五弦)。
③莊生句:《莊子·齊物論》:“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歟,不知周也。偶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歟?蝴蝶之夢為周歟?”曉夢:清晨之夢,此時夢輕亦短暫。似有長夜難眠之意。
④望帝句:望帝:周朝末年蜀國的君主的稱號,傳說他死后,魂魄化為鳥,名杜鵑,暮春而鳴,也哀痛亡國。《寰宇記》:“蜀王杜宇,號望帝,后因禪位,自亡去,化為子規。”子規,即杜鵑。春來杜鵑啼鳴,直至口中出血而不止。春心:杜鵑在春天啼鳴,望帝化為杜鵑之愿,謂之春心。比喻對美好事物失去的懷念。
⑤滄海句:明月照著寧靜的海面,粒粒珍珠閃著銀光,仿佛盈著淚水。珠有淚:傳說南海有鮫人,其淚能出珠。此句,珠即是淚,淚即是珠。在柔美月光和寧靜海面的背景里,這個盈著淚水的女子沒有出現,但她的美,躍然紙上而非語言可以表達。
⑥藍田句:陽光灑在藍田山上,遠遠地點點玉閃著光,忽明忽滅,仿佛靈玉生煙。藍田:山名,今陜西西安東南,山中產玉。上句,靜如水之美(陰性美),此句,動若火之美(陽性美),皆寫美女形態。
⑦可:難道。惘然:迷惘的樣子。末兩句詩說出一個真理:人生自然有悔,當我們面對值得珍惜的,往往盲目,不識其價值,等到覺悟時,已然錯過。
譯文1:
錦瑟呀,你為何竟有五十條弦?每弦每節,都令人懷思黃金華年。我心如莊子,為蝴蝶曉夢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鵑,寄托春心哀怨。滄海明月高照,鮫人泣淚皆成珠。藍田紅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煙。悲歡離合之情,豈待今日來追憶,只是當年卻漫不經心,早已惘然。
【韻譯】
錦瑟呀,你為何竟然有五十條弦?每弦每節,都令人懷思黃金華年。
我心象莊子,為蝴蝶曉夢而迷惘;又象望帝化杜鵑,寄托春心哀怨。
滄海明月高照,鮫人泣淚皆成珠。藍田紅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煙。
悲歡離合之情,豈待今日來追憶,只是當年卻漫不經心,早已惘然。
譯文2:
不知什么緣故,錦瑟會有五十根弦,我現已年近半百,回首往事,歷歷在目,心情難以平靜。像莊周那樣,我在清晨做了一場夢,夢見自己變成飛舞的蝴蝶;像古蜀國的望帝,把那幽怨的心事,寄托在杜鵑鳥的悲鳴中。大海茫無際涯,明月照在蒼碧的水面,鮫人的眼淚化成萬千明珠;藍田山的美玉,沉埋在泥土里,天晴日暖,生出裊裊輕煙。這種種感慨豈待現在回顧追憶?它發生的當時我已經惘然失意,事后更何從追尋呢?
譯文3:
錦瑟為什么要有五十根弦?
一弦一柱另我想起了華年。
莊周夢到自己變成了蝴蝶,
望帝把一片春心化做杜鵑。
月光下大海明珠潸然下淚,
暖日中藍田寶玉朦朧生煙。
此情此景迄止今天才追憶,
在當時就已使人不勝悵然。
賞析: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直譯為:悲歡離合之情,豈待今日來追憶,只是當年卻漫不經心,早已惘然。
尾聯自問自答,點出此詩系追憶往昔,痛定思痛。所謂“此情”者,指的正是頷、頸兩聯中所寫的“曉夢”之癡迷、“春心” 之深摯、“珠淚”之哀傷與“玉煙”之迷惘,種種情事豈待成追憶時才感哀痛,華年流過之時,便已體味到了其中的苦澀悲哀。在暖玉生煙的縹緲里,詩人回望華年往事,追憶往日情緣,空留當年的悵惘,令他再一次不勝嗟嘆:回頭問殘照,殘照更空虛。
此詩約作于作者晚年,當是他回憶往事,對一生坎坷而發的感慨,盡管描寫委婉,旨意朦朧,但顯然有其寄托。李商隱在詩中隱去了平生所歷具體之事,以緣情造物的寫法,含蓄委婉地從多個不同角度抒寫了自己坎坷的際遇和哀怨感傷之情,痛惜華年流逝、抱負成空。
《錦瑟》是中國詩歌史上爭議最大的詩作之一。此詩以含意的隱晦、意境的.朦朧而著稱,也以其特有的朦朧美和豐富的暗示性,吸引歷代詩評家和注家一次又一次地試圖了開她神秘的面紗。
李商隱之詩大都不易解,而諸詩之中以《錦瑟》為首。李商隱之詩之所以難解,典故的運用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因為李商隱之詩往往是逐句用典,而且用典時又“常常是暗用、借用或活用”乃至一典多用。故詩句的意義往往已與原典故所表現的意義有所不同。《錦瑟》一詩所引用的典故更不只一個,而這些典故經詩人加以融合,“經過主觀想象的創造,而具現一個全新的意象。它已脫離原典的歷史時空湖概念而存在,而獨立為一種當下趕法的意象了。”本文將歸納分析歷代詩論家對該詩的評析,并通過分析典故在該詩中的運用試圖作出解讀和賞析。
《錦瑟》全詩賞析2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賞析:
這首《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愛詩的無不樂道喜吟,堪稱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講解的一篇難詩。自宋元以來,揣測紛紛,莫衷一是。
詩題“錦瑟”,是用了起句的頭二個字。舊說中,原有認為這是詠物詩的,但近來注解家似乎都主張:這首詩與瑟事無關,實是一篇借瑟以隱題的“無題”之作。學者周汝昌認為,它確是不同于一般的詠物體,可也并非只是單純“截取首二字”以發端比興而與字面毫無交涉的無題詩。它所寫的情事分明是與瑟相關的。
起聯兩句,從來的注家也多有誤會,以為據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時,詩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爾云云。其實不然。“無端”,猶言“沒來由地”、“平白無故地”。此詩人之癡語也。錦瑟本來就有那么多弦,這并無“不是”或“過錯”;詩人卻硬來埋怨它: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這么多條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條弦,到李商隱時代又實有多少條弦,其實都不必“考證”,詩人不過借以遣詞見意而已。據記載,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寫瑟,常用“五十”之數,如“雨打湘靈五十弦”,“因令五十絲,中道分宮徵”,都可證明,此在詩人原無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華年”,關鍵在于“華年”二字。一弦一柱猶言一音一節。瑟具弦五十,音節最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節,常令聽者難以為懷。詩人絕沒有讓人去死摳“數字”的意思。他是說:聆錦瑟之繁弦,思華年之往事;音繁而緒亂,悵惘以難言。所設五十弦,正為“制造氣氛”,以見往事之千重,情腸之九曲。要想欣賞玉溪此詩,先宜領會斯旨,正不可膠柱而鼓瑟。宋詞人賀鑄說:“錦瑟華年誰與度?”(《青玉案》)元詩人元好問說:“佳人錦瑟怨華年!”
(《論詩三十首》)華年,正今語所謂美麗的青春。玉溪此詩最要緊的“主眼”端在華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這才追憶“四十九年”之說,實在不過是一種迂見罷了。
起聯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頷聯的上句,用了《莊子》的一則寓言典故,說的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為蝶,栩栩然而飛,渾忘自家是“莊周”其人了;后來夢醒,自家仍然是莊周,不知蝴蝶已經何往。玉溪此句是寫:佳人錦瑟,一曲繁弦,驚醒了詩人的夢景,不復成寐。迷含迷失、離去、不至等義。試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說:“枕寒莊蝶去”,去即離、逝,亦即他所謂迷者是。曉夢蝴蝶,雖出莊生,但一經玉溪運用,已經不止是一個“栩栩然”的問題了,這里面隱約包涵著美好的情境,卻又是虛緲的夢境。本聯下句中的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后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心腑,名為杜鵑。杜宇啼春,這與錦瑟又有什么關聯呢?原來,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詩人無限的悲感,難言的冤憤,如聞杜鵑之凄音,送春歸去。一個“托”字,不但寫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鵑,也寫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錦瑟,手揮目送之間,花落水流之趣,詩人妙筆奇情,于此已然達到一個高潮。
看來,玉溪的“春心托杜鵑”,以冤禽托寫恨懷,而“佳人錦瑟怨華年”提出一個“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實。玉溪之題詠錦瑟,非同一般閑情瑣緒,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寫出二人被迫分別之苦,與分別的戀戀不舍,作者以托王之心暗喻對面對的結局的憤恨,與此情的戀戀不舍。
律詩一過頷聯,“起”“承”之后,已到“轉”筆之時,筆到此間,大抵前面文情已然達到小小一頓之處,似結非結,含意待申。在此下面,點筆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其筆勢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斷絲連,或者推筆宕開,或者明緩暗緊。手法可以不盡相同,而神理脈絡,是有轉折而又始終貫注的。當此之際,玉溪就寫出了“滄海月明珠有淚”這一名句來。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其珠,珠得月華,始極光瑩。這是美好的民間傳統之說。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淚以珠喻,自古為然,鮫人泣淚,顆顆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異景。如此,皎月落于滄海之間,明珠浴于淚波之界,月也,珠也,淚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詩人筆下,已然形成一個難以分辨的妙境。唐人詩中,一筆而有如此豐富的內涵、奇麗的'聯想的,舍玉溪生實不多覯。
那么,海月、淚珠和錦瑟是否也有什么關聯可以尋味呢?錢起的詠瑟名句不是早就說“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嗎?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滄海月明之境,與瑟之關聯,不是可以窺探的嗎?
對于詩人玉溪來說,滄海月明這個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與河東公的“樂營置酒”之會,就寫出了“只將滄海月,高壓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來,他對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曠皓凈十分愛賞,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傷:一種復雜的難言的悵惘之懷,溢于言表。
晚唐詩人司空圖,引過比他早的戴叔倫的一段話:“詩家美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這里用來比喻的八個字,簡直和此詩頸聯下句的七個字一模一樣,足見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來古籍失傳,竟難重覓出處。今天解此句的,別無參考,引戴語作解說,是否貼切,亦難斷言。晉代文學家陸機在他的《文賦》里有一聯名句:“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藍田,山名,在今陜西藍田東南,是有名的產玉之地。此山為日光煦照,蘊藏其中的玉氣(古人認為寶物都有一種一般目力所不能見的光氣),冉冉上騰,但美玉的精氣遠察如在,近觀卻無,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諸眉睫之下,—這代表了一種異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無法親近的。玉溪此處,正是在“韞玉山輝,懷珠川媚”的啟示和聯想下,用藍田日暖給上句滄海月明作出了對仗,造成了異樣鮮明強烈的對比。而就字面講,藍田對滄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為滄字本義是青色。玉溪在詞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華和工力。
頸聯兩句所表現的,是陰陽冷暖、美玉明珠,境界雖殊,而悵恨則一。詩人對于這一高潔的感情,是愛慕的、執著的,然而又是不敢褻瀆、哀思嘆惋的。
尾聯攏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與開端的“華年”相為呼應,筆勢未嘗閃遁。詩句是說:如此情懷,豈待今朝回憶始感無窮悵恨,即在當時早已是令人不勝惘惘了—話是說的“豈待回憶”,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憶,其為悵恨,又當如何!詩人用兩句話表出了幾層曲折,而幾層曲折又只是為了說明那種悵惘的苦痛心情。詩之所以為詩者在于此,玉溪詩之所以為玉溪詩者,尤在于此。
玉溪一生經歷,有難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結中懷,發為詩句,幽傷要眇,往復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別詩中說:“瘐信生多感,楊朱死有情;弦危中婦瑟,甲冷想夫箏!”則箏瑟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如謂錦瑟之詩中有生離死別之恨,恐怕也不能說是全出臆斷。
《錦瑟》全詩賞析3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萬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古瑟有弦五十條。柱,調整弦的音調高低的支柱;思讀去聲,因律詩不得一連出現三個平聲。
藍田:在今陜西省藍田縣東南,古代著名的美玉產地。
【賞析】:
本詩屬于一首晚年回憶之作,雖然有些朦朧,卻歷來為人傳誦。
詩的首聯由幽怨悲涼的錦瑟起興,點明“思華年”的主旨。無端,無緣無故,沒有來由。五十弦,《 史記·封禪書 》載古瑟五十弦,后雖一般為二十五弦,但仍有其制。詩的一、二兩句是說:繪有花紋的美麗如錦的瑟有五十根弦,我也快到五十歲了,一弦一柱都喚起了我對逝水流年的追憶。
詩的頷聯與頸聯是全詩的核心。在頷聯中,莊周夢蝶的故事見《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而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歟,蝴蝶之夢為周歟 ?”詩句中的“曉夢”,指天將亮時做的夢。“ 迷蝴蝶”,指對自己與蝴蝶之間的關系迷茫。面對群雄逐鹿,變化劇烈的戰國社會,莊周產生了人生虛幻無常的思想,而李商隱則是有感于晚唐國勢衰微,政局動亂,命運如浮萍而用此典故的。用此典故,還包含著他對愛情與生命消逝的傷感。他似乎已預感到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了,要把深深的痛苦與怨憤傾泄出來 。望帝的傳說見《 寰宇記》說 :“ 蜀王杜宇,號望帝,后因禪位,自亡去,化為子規 。”子規即杜鵑。詩人筆下美麗而凄涼的杜鵑已升華為詩人悲苦的心靈。深沉的悲傷,只能托之于暮春時節杜鵑的悲啼,這是何等的凄涼。
頸聯緊接頷聯,《 新唐書·狄仁杰傳》載:“(狄仁杰 )舉明經,調汴州參軍,為吏誣訴黜陟。使閻立本召訊,異其才,謝曰:‘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矣。’”《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恪少有才名,孫權謂其父瑾曰:‘藍田生玉,真不虛也。’”“珠”、“玉 ”乃詩人自喻,不僅喻才能,更喻德行和理想。詩人借這兩個形象,體現自己稟具卓越的.才德,卻不為世用的悲哀。詩的尾聯,采用反問遞進句式加強語氣,結束全詩。“此情 ”總攬所抒之情,“ 成追憶”則與“思華年”呼應。可待即豈待,說明這令人惆悵傷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難遣,此時當更令人難以承受。
這首詩在藝術上極富個性 ,運用了典故、比興、象征手法,詩中蝴蝶、杜鵑是象征,珠、玉屬比興,它們創造出明朗清麗、幽婉哀愴的藝術意境。
這首《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愛詩的無不樂道喜吟,堪稱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講解的一篇難詩。自宋元以來,揣測紛紛,莫衷一是。
《錦瑟》全詩賞析4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賞析
《錦瑟》一詩的創作意旨歷來眾說紛紜,莫終一是,有懷人、詠物、悼亡、自傷身世、寄托君臣遇合、詩集自序開宗明義……等諸說,但歸結到一點,那就是不管詩人當時怎樣謀篇創句,潛行于心的人生價值思考(“人為什么要活著?人活著有什么用?人怎樣活才有用?”),都會自覺不自覺的傾注于筆端,只不過他更善于用詩化的形象和語言來表達。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看到眼前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經有過的燦爛歲月、花樣年華,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熱血的凝鑄。但可恨可嘆的是這些輝煌已成為過去,并且是如此短暫──單單是“五十弦”,為什么單單是“五十弦”呢?難道就沒有別的什么可以選擇了嗎?詩人以“錦瑟”喻美好的“華年”,以“思華年”引發“無端”之問,一上來就開門見山,點出自己對人生價值的深深思考。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對人生終極價值的思考不唯我獨有:有著“鯤鵬展翅九萬里”遠大志向的`莊子,在夢中也不忘記對這個問題的探索,以致于夢生蝶翅,己蝶難辯;貴為人主的望帝死后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個不停的杜鵑鳥,來訴說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夢迷”著“曉”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戀的徘徊彷徨之意轉為富于幻想之境,當是盼望旭日東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鵑心托”依“春”字點破,使舊有的怨恨悵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機之感,應為希望春光永駐激勵自己搏擊奮進。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滄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月明之夜,才會流下晶瑩的淚花;藍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時,才能升騰飄逸的煙霞。否則,無有月光或月光暗淡,再好的明珠也不會放出迷人的光彩,只能閑置滄海;寒冬降臨日華無色,再好的美玉也不會被人發現,只能深埋地下。物猶如此,人當如是----有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意愿,也要有實現人生價值的客觀環境。“明珠淚”“美玉煙”這些縹渺朦朧之物,便成為負載詩人難以實現人生價值可望不即悵惘心態的最佳物象。這樣就把本聯與整個詩作的悲劇情調統一起來,使主題更鮮明,包容更豐富,涵蓋更深廣。“滄海月明”與“藍田日暖”優美意境的創設,不僅僅是詩人精妙絕倫藝術素養的表現和揮灑,更是詩人回答人生價值的標準和尺度。詩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詩作的主題,整篇的閃光點在此,魂亦在此。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追憶過去,盡管自己以一顆浸滿血淚的真誠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歲月、如珠的年華,值得珍惜之時卻等閑而過。反觀現實:戀人生離、愛妻死別、盛年已逝、抱負難展、功業未建……,幡然醒悟之日已風光不再。如泣如訴的悲劇式結問,又讓詩人重新回到對“人生價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該怎樣實現?”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這不僅是在拷問蒼天、大海和命運,也是在拷問連同詩人在內的古往今來的所有人。人生悲劇色彩的呈現與詩作悲劇氛圍的創設,映射出人生價值的悲劇式拷問,大大增強了感染力和震撼力,本詩也因之成為“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著名篇章。
《錦瑟》全詩賞析5
錦作品介紹
《錦瑟》的作者是李商隱,被選入《全唐詩》的第539卷第1首。這首詩無疑是中國古代詩歌中最難理解的作品。但它畢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是經典中的經典,堪稱最享盛名。自宋元以來,研究者眾,揣測紛紛,莫衷一是。
詩題“錦瑟”,是用了起句的頭二個字。舊說中,原有認為這是詠物詩的,但近來注解家似乎都主張:這首詩與瑟事無關,實是一篇借瑟以隱題的“無題”之作。
古詩名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就是出自《錦瑟》這首詩。
原文
《錦瑟》
作者:唐·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注釋
⑴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周禮·樂器圖》:“雅瑟二十三弦,頌瑟二十五弦,飾以寶玉者曰寶瑟,繪文如錦者曰錦瑟。”《漢書·郊祀志上》:“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古瑟大小不等,弦數亦不同。義山《回中牡丹為雨所敗》詩有“錦瑟驚弦破夢頻”;《七月二十八日夜與王鄭二秀才聽雨后夢作》詩有“雨打湘靈五十弦”。無端:沒來由,無緣無故。此隱隱有悲傷之感,乃全詩之情感基調。歷代解義山詩者,多以此詩為晚年之作。商隱享年不足五十,故此借“五十弦”起興,暗喻生平,引發以下“一弦一柱”之思憶。
⑵莊周曉夢迷蝴蝶:《莊子·齊物論》:“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商隱此引莊周夢蝶故事,以言人生如夢,往事如煙之意。 佳人錦瑟,一曲繁弦,驚醒了詩人的夢景,不復成寐。這里面隱約包涵著美好的情境,卻又是虛緲的夢境。也有著人生如夢的惆悵和迷惘。
⑶望帝春心托杜鵑:《華陽國志·蜀志》:“杜宇稱帝,號曰望帝。……其相開明,決玉壘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堯舜禪授之義,遂禪位于開明。帝升西山隱焉。時適二月,子鵑鳥鳴,故蜀人悲子鵑鳥鳴也。”子鵑即杜鵑,又名子規。蔡夢弼《杜工部草堂詩箋》一九《杜鵑》詩注引《成都記》:“望帝死,其魂化為鳥,名曰杜鵑,亦曰子規。”傳說蜀國的杜宇帝因水災讓位于自己的臣子,而自己則隱歸山林,死后化為杜鵑日夜悲鳴直至啼出血來.。
⑷滄海月明珠有淚:《博物志》:“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績織,其眼泣則能出珠。”《新唐書·狄仁杰傳》:“仁杰舉明經,調汴州參軍,為吏誣訴黜陟,使閆立本如訊,異其才,謝曰:‘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矣。’”
⑸藍田日暖玉生煙:《元和郡縣志》:“關內道京兆府藍田縣:藍田山,一名玉山,在縣東二十八里。”《文選》陸機《文賦》:“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困學紀聞》卷十八:司空表圣云:“戴容州謂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義山玉生煙之句蓋本于此。”
⑹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攏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與開端的“華年”相為呼應。詩句是說:如此情懷,豈待今朝回憶始感無窮悵恨,即在當時早已是令人不勝惘然惆悵了.那么今朝追憶,其為悵恨,又當如何!詩人用這兩句詩表達出了幾層曲折,而幾層曲折又只是為了說明那種悵惘的苦痛心情。
五十的錦瑟乃是天神所用,世間用的錦瑟乃是二十五弦的。五十弦的錦瑟,音律太豐富,音域太廣闊,音韻太悲美而讓凡人享受不了,五十弦的錦瑟是作者自喻:才高志遠卻難為世用。
翻譯
錦瑟無緣由地有五十弦,引起我近五十載豐富人生的傷心往事。追思已逝的歲月,其中有一件事對我半百的人生來說,更是悠悠難忘。
我像莊生夢蝶一樣夢到了你,到彼岸與你短暫相會,但未來得急暢敘幽情,就夢醒在痛苦的另一岸。我醒了,但悲痛未絕,我的思緒又來到杜宇的年代,我化作了杜鵑鳥,你看到我哀啼中泣出的鮮血了嗎?歸來吧!歸來吧!
曾經的夜晚,你我共賞明月,傷心處看到你淚眼婆娑;而今的白天,風和日麗,只待與你把玩,你卻香消玉殞,化作縷縷輕煙。
悲乎!對你的款款思念之情,本待慢慢地、詳細地、長久地追憶,只是自從你玉殞之后,就不堪思量,每當思量都悲痛欲絕,腦袋里一片模糊,迷失掉自我。
賞析
南朝宮體詩綺麗的辭藻,到盛唐時,已被擯斥在詩壇之外。王、孟的詩,固然清淡;即使李、杜、高、岑,也絕不堆垛秾艷的字面。從此以后,詩家一味祟尚清淡,到了郊、島,已清淡到質樸無華的古拙境界,不免有人感到枯瘁。物極必反,首先出現了一個李賀。他從齊梁詩賦中汲取麗辭幽思,運用在唐代的聲韻瑯然的近體詩中,登時使唐詩開辟了一片新境界。受李賀影響的有施肩吾、段成式、溫庭筠、李商隱。段、溫、李三人都排行十六。所以當時人稱他們的詩體為“三十六體”。
杜甫作詩,極講究句法,如《秋興》八首之類,詩句都極為雄健。作長篇詩,又在敘事方法上,繼承了司馬遷、班固的史筆,如《北征》、《自京赴奉先詠懷》之類,形式是詩,精神卻是一篇散文。這一特征,首先由韓愈繼承了下來,于是使后世有“以文為詩”的評語。李商隱的詩,在句法與章法、結構方面,顯然可以看出杜甫、韓愈的特征。
為了要運用綺麗的字面來結構對偶的律詩句法,有許多思想、情緒,甚至事實,不使用本色詞語來表達,于是不得不借助于運用典故。在李商隱以前,詩人運用典故,不過偶爾用一二處,不會句句都用典故。而且一般的用典故,都是明用,讀者看得出,這一句中包含著一個典故。只要注明典故,詩意也就明白了。但是,李商隱的詩,往往是逐句都用典故,即使都注明白了,詩意還是不易了解。因為在運用典故的藝術手法上,他也有所獨創。他在詩中運用典故,常常是暗用、借用或活用。典故本身所代表的意義,常常不是李商隱企圖在他的詩中所顯示的意義。
南朝宮體詩,使用綺麗的辭藻,描寫男女歡愛的宮廷生活,這些詩的思想內容,不會越出文字意境之外。因此,宮體詩的創作方法,絕大多數都是“賦”。李商隱有許多詩,也是組織了許多綺麗的辭藻,描寫男女歡愛。但在文字表面現象的背后,還隱藏著與男歡女愛不相干的意義。這樣,李商隱的`艷體詩,或說情詩,僅是他的某一種嚴肅思想的喻體,我們說他是用“比興”的創作手法來寫這一類詩的。溫庭筠與李商隱齊名,文學史上稱為“溫李”,但溫庭筠的詩很少比興手法。無論意義與價值,溫庭筠的詩遠不如李商隱。
在唐詩中,李商隱不能說是最偉大的詩人,因為他的詩的社會意義,遠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但我們可以說李商隱是對后世最有影響的唐代詩人,因為愛好李商隱詩的人比愛好李、杜、白詩的人更多。北宋初年,以楊億、劉筠等人為首的一群詩人,掀起了一個學習李商隱詩的高潮。他們刊行了一部唱和詩集,名為《西昆酬唱集》,后世就把李商隱風格的詩稱為“西昆體”。自從歐陽修、石介、梅堯臣等提倡魏、晉風格的古詩,黃庭堅創立了江西詩派以后,西昆體就不時行了。但是,王安石還說:要學杜甫,應當從李商隱入門。
【《錦瑟》全詩賞析】相關文章:
錦瑟全詩賞析07-16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錦瑟全詩賞析07-13
《雜詩》全詩賞析07-29
雜詩的全詩賞析07-25
《錦瑟》賞析06-30
錦瑟賞析06-23
《出塞》的全詩賞析07-13
《巫峽》全詩賞析07-13
《幽蘭》全詩賞析07-13